高一数学教学实效性三部曲——进、留、出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u00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未来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数学作为高新技术的核心技术,必将在社会的发展中大放异彩。因此,作为一个置身现代生活的人来说,必须具备应有的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好数学就显得极其重要。高中教育是联系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承擔着“承下启上”、继往开来的重任。其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绝不能流于形式,务必讲求实效。本文仅就提高高一数学教学实效性的问题谈点看法。
  一、让学生把心带进数学课堂——进
  高一数学作为枯燥的数字和图形游戏,常使学生望“数”兴叹,畏“形”如虎。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看到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身在课堂,但他们的心却躲得远远的,不敢也不想真正地进入课堂。他们或目光呆滞,满腹心事;或窃窃私语,自说自话,对数学课了无兴趣。师生近在咫尺,心灵之间却横亘着一睹高墙,难以达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致使形成教师导而不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这样的课堂构成无和谐可言,更谈不上科学,使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那么,如何让学生把心带进数学课堂呢?常识告诉我们:信之爱之,才能近之行之。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正所谓“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在具体操作时,要循循善诱,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告诉他们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现行的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一个指导思想是“有用的数学”,一改过去过于强调知识的严谨性、深刻性的不足,更加突出了知识的实用价值。如函数、集合等知识莫不与现实生活有关。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一味地进行纯理论化的推演,应该留足充裕的时间尽力呈现其价值色彩,将“数学无用论”消弭于无形,为高一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动力源泉。
  二、将学生的心留在数学课堂——留
  高中学生年纪尚小,心理不成熟,多动易变,而数学的学习却需要坚持。对于那些意志薄弱,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请进不易留住难”。一旦他们觉得数学难学,学无斩获,就会畏葸不前,打击其自信心,挫伤其积极性,导致恶性循环。若生逃跑之意,并继之以行,则将前功尽弃。此时,教师就要应时而动,稳定“军心”,及时解除困局。解困之法很多,但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留”字。怎么留呢?
  (1)循序渐进,搞好过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高一数学所涉及的内容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看,都已大大超越了初中数学,使学生产生了知识衔接上的困难,经常出现卡壳,产生断裂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循序渐进,搞好过度。抽出一定时间对初中数学宜补则补,宜练则练,夯实基础,不断增强学生自身的“造血功能”,切忌操之过急。如果讲得过快过深,自然“曲高和寡”,无异于“赶鸭子上架”,这是留不住学生的。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恰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取胜的前提和关键之一是弄清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一些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教学缺乏针对性。由于对学生没有基本的认知和把握,经常无的放矢,乱打空枪。自己讲课眉飞色舞,学生听课“呆若木鸡”,师生无有共鸣,渐行渐远。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甚至是像孔子那样和学生吃住在一起,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3)修炼内功,做好引导。对于高一数学技能的习得,除了要增强学生自身的“造血功能”外,教师适时的“输血”同样不可或缺。而强调教师对学生“输血”,教师就必须有“血”可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如果教师是“半瓶醋”,自用尚且不足,何谈施与学生?因此,教师应注重加强内功的修炼,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另一是加强师德修养,端正工作作风,提高敬业精神,切实做到:能教书,会教书,教得好。
  三、将学生的心留在数学课堂——出
  数学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数学是现实的数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研究者……最肥沃的土壤就是生活。”传统的数学教学单一追求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新课程的理念则同时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拘泥于课本,那是“死”的知识,难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简而言之,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在于为实践服务。作为高层次的学习应该是面向生产,面向生活,面向实际。因此,要让数学知识“活”起来,就高一阶段而言,有必要安排一些课时带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把数学融于鲜活的生活情景之中,使数学与生活交相辉映,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自己生活有关的数学应用问题,激发对数学的求知欲,零距离感受数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的关系,真正懂得“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的道理。这项工作非一日之功,需要常抓不懈,一以贯之。
  总之,高一数学既是小学、初中数学知识的进一步跃升,又是学生向更高目标攀爬的垫脚石,其地位不言而喻。要提高高一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其要义就在于三个字:“进、留、出”——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的确,数学是运用思维的学科,数学思维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丰富的情绪情感及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引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和关键内容,也是成为人才的重要素质。研究表明:情感体验是构成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对小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
摘 要: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完善自我;在教学技能上也要下苦功。多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学习他们授课技巧.要善于总结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利用化学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这一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周围环境相关的化学教学资源,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中寻找亮点。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课堂亮点  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数初中的化学教学。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它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和学生参与下共同完成的,有其独特的教学环境和合作方式。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体育教师更能直接面向学生,更能够透彻了解学生的个性。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中,由于要跨越升学的门槛,不少教师也就远离了体育教学的艺术,而讲的是把学生的心灵引向压抑和充满恐慌的分数,学生也就以病态的心理拼命苦学,和先前的中国球员一样,只相信成绩,
摘 要:要上出小学音乐卓越课堂,应明确小学音乐高效课堂应体现的基本要求,对照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不足与成因,进而实施小学音乐卓越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卓越课堂;教学实践;策略;体会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以增强课堂有效程度,达到高效,体现卓越性,我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小学音乐高效课堂应体现的基本点  笔者通过学习和参加重庆小学音乐卓越课堂观摩,以及进行相
摘 要: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就是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抽象知识的学习也很难理解。这个时候教师要活用教材,让学生在充分的理解教材,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会数学知识。  关键词:运用教材;操作学习;小学数学  在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做题中学习数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主探究,把所要学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数量关系,
摘 要:通过两年时间对番禺区南村镇中心小学两个英语教学班的实践教学发现,在“研学后教”理念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合作学习、合作研讨表明,后进生也可以在英语课堂中实现Hi-learning(高效学习)!  关键词:研学后教;后进生;Hi-learning  一、“研学后教”大环境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研学后教”是基于近年来国内课堂改革的多种成功模式的合理内核,结合番禺区课堂教
在实施新课程的新形势下,课程评价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评价更是决定科学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以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线。以往的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形势,不在适应新课程标准。要在评价体系上构建师生相和谐,就必须建立评价体系取向多元化发展。  一、评价标准从机械、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以往在评价标准上,上级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