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的三个落脚点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学生这种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扎实的语言训练。如何提高语言训练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语言训练指导的三个落脚点。
  一、落在“超常语法”上
  不少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只停留在指导理解文本内容,引导体会文本语言的精美和寓意上,往往忽略了对语言形式的训练。而语言形式的训练是学生学会有效表达、运用语言的重要渠道。语言训练中特别应该训练那些超常语法的语言形式,因为“可以说,在言语作品中,凡是运用超常语法的地方也就是作者有特别用意的地方,也往往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结合得最为紧密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发现运用超常语法的语句,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文本语言运用的精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大有益处。如,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尊严》一课中“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一句因果复句。因果复句的常规表达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文中这一句却先写结果后写原因,运用了超常语法。“汉语句子意义有所谓‘尾重心’,即一句话的意义重心在句子的后半部分。”作者运用超常语法,是为了表现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维护了个人尊严。教学时可出示常规表达与超常语法表达作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这一超常语法表达充分表现了哈默拥有尊严的人格,感悟到超常语法的表达效果。
  二、落在“思维品质”上
  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他们总是要经历由不会到会、由认识片面到认识全面、由认识模糊到认识精确、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语文课追求的不单在结论,更重在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和表达质量的提升;语文课的价值诉求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答案的正确,更应该体现在思维品质的提升上。教师在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必须通过展示思维训练的过程,增加语言训练的力度。如,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白鹅》一课,教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入手提出: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学生初步领会文本的思想内容,读懂白鹅高傲的特点。这一过程完成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然后,从文本思想内容出发,指导学生进一步深究品味能表达文本思想内容的语段,从语言运用角度提出: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白鹅高傲特点的?这一过程完成了从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第二次飞跃,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师指导语言训练时获得提升。这样训练,学生在发展言语智慧的同时思维品质获得提升,思维、语言同步发展。
  三、落在“迁移运用”上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语言知识只有通过语言实践才能内化为个体的言语能力。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归纳言语规律,及时为学生创设语言运用情境,鼓励他们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知识。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加强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为他们在其他语境中迁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积累经验,增强语言运用意识。如,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太阳是大家的》一文是一首儿童诗,教学时要重视文本拟人化手法迁移的训练价值。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的好处,把阳光当作鲜花、小树和孩子的朋友,这样写显得格外亲切。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太阳在别的国家都会干些什么,模仿课文中拟人手法说说。适时的语言训练可以打开学生的表达思路,教师创设具体的表达情境,课文的语言范型又为学生的语言运用提供了借鉴。学生可以在模仿运用中,习得拟人手法的感性经验,促进写作的内化迁移,有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已实现走向海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需求更加新颖的形式,中国书法对外教学
数学知识是在数学活动中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概括,涵盖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方法和思想等内容,其中既有陈述性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知识教学目标常被简单地理解为数学结论的掌握,以是否能够应用结论解题作为唯一的教学评价标准,引导着师生对知识工具性的单一追求。数学知识的掌握方式决定了学生在数学学习历程中所能达到的宽度和深度,有效的数学教学要能让学生从知识掌握过程本身汲取经验、锻炼思维并最终
中央教科所的田慧生在《教学智慧是什么》一文提出:教学智慧不仅包括教学机智,即“瞬间知道该怎样做,一种与他人相处的临场智慧和才艺”,而且它有着比教学机智更广更高层次的内容。所谓“更广”,是指教学智慧包括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状态、水平,而不只是强调在课堂范围内;所谓“更高层次”,即是指教师在具有教学机智的基础上,还能对复杂的教学现象有集成性的统摄洞察和敏捷判断,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恰当地运
教学智慧是教师角色所拥有的独特品质,是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是教师才能个性、课程修养、教学经验和具体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近日《江西教育》编辑部转来几篇关于教学智慧的文章,笔者读了受益匪浅,让笔者进一步体会到教学智慧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激发笔者对教学智慧的研究兴趣,也引发了笔者对教学智慧的思考。  黄桂林老师的《教学思维力:教学智慧通向教学精彩的支点》和李培林与张庆
教学智慧指的是教师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规律的感悟,对教学情境所作的观念运筹、经验调度和操作设计,是教师应对教学实际时为保证教学向预期方向发展表现出来的一种敏感、准确、迅速的判断和执行能力。教学智慧是教师知识与经验的提升及能力内化,是教师教育信念和教学灵感的结晶,是教师面对教学情境的瞬时反应,它有很强的现场性、个体性和即时性。课改理念的贯彻、学生需求的满足、课堂教学的落实、教学行为的改进都需要教
新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了许多小栏目、名人语录、资料卡等。哲学常识的小栏目包括“议一议”“想一想”“忆一忆”“试一试”“做一做”“谈一谈”,共计77处,可见其在教材中占了很大分量,已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思辨性,驾驭和引导教学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新增加的设问小栏目是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好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思想性、科学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最初,当我手捧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读本时,我顿时感觉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一样的不知所措。与我有同样感觉的当然还有教育行政领导、教研员、校长、教师。然而,最迷茫与困惑的还是成千上万的学生家长。  学校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让他们看看现在的教师是怎样教孩子的,目的是让家长们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为了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支
《古诗十九首》中诸多篇章或从游子视角,或从思妇视角出发,书写了对于岁月光阴、功名事业、男欢女爱的独特感受,代表了那一时代文人士大夫们的精神气质,也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课堂情况错综复杂,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这时就需要教师用教学智慧(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灵活果断,随机应变;方式多样,对症下药;实事求是,掌握分寸……)来处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用教学智慧将意外化为精彩的案例。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动物朋友》一课时,老师和孩子们正热烈地讨论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踊跃发言,此时却时不时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