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以重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新形势下,高职声乐教育不仅要注重发声技巧的训练,更应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以就业为导向在实训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灵活性、独创性,满足社会市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声乐;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以重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当前,在高职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美声、民族”等技术技巧环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何正确的摆正高职声乐教学过程的技术技巧关口,关系到培养出来人才是否适合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因为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是决定的主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表明,过于强求声乐技术体系会导致学生盲目陷入纯“技术”性,放弃艺术情感的错误思想。高职院校中的声乐教学如何进行;怎样去归纳和评价高职院校中的声乐教学体系;是否依然像专业音乐院校培养高技能的音乐人才那样来培养高职院校的音乐学生等等,成为一个个新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在新形势下,高职声乐教育不仅要注重发声技巧的训练,更应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高职教育中的声乐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在实训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独创性,满足社会市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声乐课程为实训课,考试主要以技能技巧的考试为主,在沿袭传统考核方法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课程评价与学生观摩学习的构建
课程评价改变以往学生单独封闭考试的形式,为了锻炼学生,让学生在舞台上考试可找到音乐会的感觉,也让其他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允许学生在考场内就座,观看考试学生的演出,此举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舞台上考试的学生将声乐考试当成了一次难得的舞台实践,台下观看的学生从台上考试的学生身上学到更多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如有的学生第一次上台由于紧张而不能张嘴,在舞台上呆呆站立几分钟后只能红着脸下来,但经过多次的舞台考试后来就不紧张了,还能在演唱时有表演动作。有的学生看别人演唱时品论的头头是道,但听了自己的演唱录音时才知道问题很多,别人的毛病自己也有,只是在舞台上自己感觉不到而已,经过多次的舞台实践,慢慢改掉了许多自己不易发现的问题。还可邀请演唱或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做考官,与多位教师一同评分。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我都邀请学生做评委,效果很好。考试结束后举行座谈会的形式讨论学生的演唱优劣。这样可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考试,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程评价与学生伴奏能力的构建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在声乐考试中运用钢琴原谱伴奏或即兴伴奏形式,以提高演唱的专业水准,为有一定演唱能力的学生提高难度系数,同时通过不断的伴奏练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如有个叫张建东的学生钢琴即兴伴奏非常好,但在伴奏时不注意和演唱者配合,只顾自己弹奏,陶醉在自我的音乐感觉中,经常是演唱与伴奏相互脱节。后来通过角色互换,由他演唱我伴奏,分别用不同的伴奏风格及方式,让他切身感受到即兴伴奏与演唱者配合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慢慢提高自己的伴奏水平,学会与演唱者的巧妙配合,为演唱者创设完美的作品气氛。还可鼓励学生用自弹自唱的形式考试,或通俗唱法的学生用吉他弹唱的形式等。如11级学前教育学生徐波演唱通俗歌曲时非常投入,唱的很好,钢琴伴奏时觉得怎么也达不到理想的演唱效果,由于他会弹吉它,于是我鼓励他用吉它自弹自唱,经过多次实践,效果非常好,还激发了许多学生学习吉它的热情。
三、课程评价与学生舞台表演的构建
课程评价从单纯的舞台考试转变为与舞台表演及肢体语言相结合。强调音乐艺术的感染力,使声乐作品表达得更加准确、完美。通过这样的转变,使得学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了表演能力方面的锻炼,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如在考试时用伴奏带的形式,不用钢琴伴奏,这样可使学生有演出时的状态,积累了丰富的舞台演唱经验。允许学生演唱通俗及原生态的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为适应社会各层次的欣赏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也为能更好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有个叫卓玛的藏族学生,能歌善舞,嗓音高亢明亮,但缺乏专业的发声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保留她原有的音色,在咬字吐字上多下功夫,高音时多运用咽腔共鸣使声音不再变得刺耳。演唱如《天路》《一个妈妈的女儿》等歌曲时在舞台上边歌边舞,无论在听觉还是视觉上都能产生极大的美感。这样的考试学生十分欢迎,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除小组课、一对一等声乐教学课的形式外,还可带领学生到基层学校等了解和探讨声乐演唱如何大众化、群众化的方向和途径。通俗唱法、原生态演唱也可作为声乐教学的一部分来进行试验,使具有不同嗓音条件的学生有适合自己发展的声音思路及演唱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演唱思路及艺术视野。因高职教育的学制只有三年,声乐教学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应根据其专业的特殊性尽可能的增加艺术实践活动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机会的平台,让他们从实践中找缺点,找自信,以达到熟能生巧,将来真正进入岗位后不怯场。
四、课程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构建
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艺术实践内容,立足校园,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积极展示教学成果和师生风貌。如新年音乐会、师生独唱音乐会、舞蹈比赛等活动。通过参加省、市不同层面的比赛及文艺晚会等活动,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展示师生的艺术成就,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为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如10级学前教育学生吉尔娜参加在北京举办的“青春中国”艺术大赛获得大学生组通俗唱法一等奖,赵哲宇、尤明东等几名学生联合举办毕业演唱音乐会等。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过程。
这就要求在传统声乐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大膽创新,进行声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1)将声乐课教学从传统的琴房教学走出来。如带学生到舞台授课,学生在上课时有演出时的感觉,演唱积极性很高。还可带学生到野外去教学。如为了唱好像《大森林的早晨》《我爱你,中国》等系列的歌曲,我带领12级学前教育学生到兴隆山参观并进行现场指导,在身临其境的气氛中学生切身感受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突然间领悟了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再演唱时情绪尤为激动。(2)任课教师之间相互交换学生。做到取众家之长补一人之短,使学生在演唱技巧等方面获得较全面的提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如有个叫王宁的学生,我带了一学期后总感觉进步较慢,她好像不太适应我的教学方法,后来给同教研室的薛老师带,她的演唱水平提高的很快。
经过高职三年科学的声乐教学,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声乐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解决演唱中的咬字吐字、音准、节奏、歌曲处理等问题,能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通过各种表演形式(合唱、重唱、独唱)的排练、演出、指导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等音乐专业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造意识、表现意识和合作意识等文化艺术素养。为幼儿园、企业和社区音乐艺术指导输送人才,为本科院校输送苗子,适应社会多个群体的需求。
通过以上声乐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②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③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关键词】高职院校;声乐;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以重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当前,在高职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美声、民族”等技术技巧环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何正确的摆正高职声乐教学过程的技术技巧关口,关系到培养出来人才是否适合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因为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是决定的主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表明,过于强求声乐技术体系会导致学生盲目陷入纯“技术”性,放弃艺术情感的错误思想。高职院校中的声乐教学如何进行;怎样去归纳和评价高职院校中的声乐教学体系;是否依然像专业音乐院校培养高技能的音乐人才那样来培养高职院校的音乐学生等等,成为一个个新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在新形势下,高职声乐教育不仅要注重发声技巧的训练,更应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高职教育中的声乐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在实训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独创性,满足社会市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声乐课程为实训课,考试主要以技能技巧的考试为主,在沿袭传统考核方法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课程评价与学生观摩学习的构建
课程评价改变以往学生单独封闭考试的形式,为了锻炼学生,让学生在舞台上考试可找到音乐会的感觉,也让其他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允许学生在考场内就座,观看考试学生的演出,此举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舞台上考试的学生将声乐考试当成了一次难得的舞台实践,台下观看的学生从台上考试的学生身上学到更多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如有的学生第一次上台由于紧张而不能张嘴,在舞台上呆呆站立几分钟后只能红着脸下来,但经过多次的舞台考试后来就不紧张了,还能在演唱时有表演动作。有的学生看别人演唱时品论的头头是道,但听了自己的演唱录音时才知道问题很多,别人的毛病自己也有,只是在舞台上自己感觉不到而已,经过多次的舞台实践,慢慢改掉了许多自己不易发现的问题。还可邀请演唱或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做考官,与多位教师一同评分。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我都邀请学生做评委,效果很好。考试结束后举行座谈会的形式讨论学生的演唱优劣。这样可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考试,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程评价与学生伴奏能力的构建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在声乐考试中运用钢琴原谱伴奏或即兴伴奏形式,以提高演唱的专业水准,为有一定演唱能力的学生提高难度系数,同时通过不断的伴奏练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如有个叫张建东的学生钢琴即兴伴奏非常好,但在伴奏时不注意和演唱者配合,只顾自己弹奏,陶醉在自我的音乐感觉中,经常是演唱与伴奏相互脱节。后来通过角色互换,由他演唱我伴奏,分别用不同的伴奏风格及方式,让他切身感受到即兴伴奏与演唱者配合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慢慢提高自己的伴奏水平,学会与演唱者的巧妙配合,为演唱者创设完美的作品气氛。还可鼓励学生用自弹自唱的形式考试,或通俗唱法的学生用吉他弹唱的形式等。如11级学前教育学生徐波演唱通俗歌曲时非常投入,唱的很好,钢琴伴奏时觉得怎么也达不到理想的演唱效果,由于他会弹吉它,于是我鼓励他用吉它自弹自唱,经过多次实践,效果非常好,还激发了许多学生学习吉它的热情。
三、课程评价与学生舞台表演的构建
课程评价从单纯的舞台考试转变为与舞台表演及肢体语言相结合。强调音乐艺术的感染力,使声乐作品表达得更加准确、完美。通过这样的转变,使得学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了表演能力方面的锻炼,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如在考试时用伴奏带的形式,不用钢琴伴奏,这样可使学生有演出时的状态,积累了丰富的舞台演唱经验。允许学生演唱通俗及原生态的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为适应社会各层次的欣赏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也为能更好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有个叫卓玛的藏族学生,能歌善舞,嗓音高亢明亮,但缺乏专业的发声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保留她原有的音色,在咬字吐字上多下功夫,高音时多运用咽腔共鸣使声音不再变得刺耳。演唱如《天路》《一个妈妈的女儿》等歌曲时在舞台上边歌边舞,无论在听觉还是视觉上都能产生极大的美感。这样的考试学生十分欢迎,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除小组课、一对一等声乐教学课的形式外,还可带领学生到基层学校等了解和探讨声乐演唱如何大众化、群众化的方向和途径。通俗唱法、原生态演唱也可作为声乐教学的一部分来进行试验,使具有不同嗓音条件的学生有适合自己发展的声音思路及演唱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演唱思路及艺术视野。因高职教育的学制只有三年,声乐教学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应根据其专业的特殊性尽可能的增加艺术实践活动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机会的平台,让他们从实践中找缺点,找自信,以达到熟能生巧,将来真正进入岗位后不怯场。
四、课程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构建
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艺术实践内容,立足校园,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积极展示教学成果和师生风貌。如新年音乐会、师生独唱音乐会、舞蹈比赛等活动。通过参加省、市不同层面的比赛及文艺晚会等活动,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展示师生的艺术成就,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为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如10级学前教育学生吉尔娜参加在北京举办的“青春中国”艺术大赛获得大学生组通俗唱法一等奖,赵哲宇、尤明东等几名学生联合举办毕业演唱音乐会等。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过程。
这就要求在传统声乐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大膽创新,进行声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1)将声乐课教学从传统的琴房教学走出来。如带学生到舞台授课,学生在上课时有演出时的感觉,演唱积极性很高。还可带学生到野外去教学。如为了唱好像《大森林的早晨》《我爱你,中国》等系列的歌曲,我带领12级学前教育学生到兴隆山参观并进行现场指导,在身临其境的气氛中学生切身感受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突然间领悟了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再演唱时情绪尤为激动。(2)任课教师之间相互交换学生。做到取众家之长补一人之短,使学生在演唱技巧等方面获得较全面的提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如有个叫王宁的学生,我带了一学期后总感觉进步较慢,她好像不太适应我的教学方法,后来给同教研室的薛老师带,她的演唱水平提高的很快。
经过高职三年科学的声乐教学,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声乐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解决演唱中的咬字吐字、音准、节奏、歌曲处理等问题,能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通过各种表演形式(合唱、重唱、独唱)的排练、演出、指导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等音乐专业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造意识、表现意识和合作意识等文化艺术素养。为幼儿园、企业和社区音乐艺术指导输送人才,为本科院校输送苗子,适应社会多个群体的需求。
通过以上声乐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②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③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