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睡过我的沙发?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年的时候,我和论坛上的朋友组织了一次“互助游全国大串门”活动,我们当中,最远的“地主”是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的,然后经由郑州、开封、南京、苏州、同里,最后到达上海,进行了一次由南到北的城市穿越。这次串门以“互助游”为基础,历时一周,途经七个城市,串联三十多位网友,可谓声势浩大,新鲜有趣。一路睡沙发、住旅馆,吃小吃、拼大餐,看风景、逛街道,见美女、见帅哥……点点滴滴说不完道不尽,像是一场接一场的筵席,每次分别都让我感动让我不舍。
  大家不过都是普通的陌生人,短短几天,为啥就结下了这么深的感情和友谊?说不清楚啊,想来想去,大概还是“互助游”把咱们的关系拉近了吧!废话少说,请看俺的串门流水帐:
  
  全国大串门一场流动的筵席
  
  出发:大串门先过父母关
  以论坛为基地,我和其他城市的网友已经进行过多次互助游活动了。不过大都是你来我这里,我去你那里的一对一交流。过年的时候我却突发其想,既然我们在这么多城市都有地主,何不一起汇合,从北往南来个过年大串门?越想越兴奋,但最起码要说服家人吧,这么多年,我可都是在家过的年啊!
  做好父母的安抚工作之后,我开始在论坛上发帖,想看看这些老地主们对集体外出过年有没有兴趣。征集结果很出乎我的意料,几天内陆陆续续还真有不少人报名。除了我来自安徽宿州之外,其他二十来位地主分别来自乌鲁木齐、哈尔滨、徐州、郑州、洛阳以及南京、深圳、佛山、湛江等地。嘿嘿,真是不串不知道,一串吓一跳。
  
  宿州-郑州:与漂亮妹妹亲密接触
  由于我(毛毛)和乌鲁木齐的飞飞,以及南京的牛牛在论坛上比较活跃,人缘也不错,所以被大家戏称“三剑客”。这次过年大串门活动,距离最远的就是飞飞,我们通过论坛和QQ,商议并敲定了串门路线。我们打算先到郑州与当地地主汇合,然后再南京、苏州、上海,一路串下去。
  腊月二十八,我顺利地登上了去郑州的客车,每过一站,我都会给论坛上关注这次活动的网友和家人报告自己的行踪,一为保障安全,二为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过程。晚上八点,历时八个多小时的颠簸和三百多条短信之后,我终于到达了郑州并受到当地地主的热情接待。夜色中萍水相逢的朋友一见如故,四处找食之后几个人直奔当地地主为我们提供的宿舍。夜半时分接到乌鲁木齐来的飞飞,五个人挤在一个暖气不足的简易屋子里,感觉异常兴奋和特别。大冬天的落个感冒虽然不太爽,但能和漂亮的地主妹妹“亲密接触”,也算是荣幸了。
  第二天一早,五大地主一起开到开封去,吃小吃、逛街景,好吃的好玩的统统都不放过。只是大年三十我和飞飞要离开郑州去往南京,大家不免有些不舍。也许互助游的魅力就在于你去一个地方之前向往的只是这个地方,你离开之后,想念的却是那些陪伴你的地主,那些当地的朋友。
  
  郑州-南京:渡轮上的拥抱
  到达南京的时候,牛牛和另外一位南京地主来接我们,我们论坛“三剑客”也算胜利会师了。出了车站去坐地铁,没想到整个候车厅空空荡荡,只有我们几个人。不过我丝毫不感觉冷清,因为有这些热情的朋友在身边。
  晚上的时候大家一起吃饭聊天喝酒,微熏中在黄浦江边吹风,虽然冷,却是别有况味。在过江的轮渡上,夜风更甚,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最后朋友们靠在一起取暖,抬头看见天上星星,这真是从未有过的感受!
  
  南京-苏州-上海:不相识的游伴
  初一初二,深圳、徐州等地的地主相继赶来,我们的队伍中不断有人离开也不断有人补充进来。从南京到苏州,从苏州到同里,从同里又到上海,一行十几人浩浩荡荡同行,每到一处,都有当地地主帮助预订旅馆、充当导游。你无法想像,这些聚集在一起的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但在一天前、两天前,他们还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正是互助游,让我们彼此相识、信任、结伴同游。
  
  
  上海:做一回上门女婿
  最让我难忘的是在上海,我们的互助游地主陈老师为我们提供住宿。她年长我们很多,很慈祥,对待我们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晚上让我们一个一个去洗澡.还给我们做“水浦蛋”。根据当地的风俗,如果丈母娘对上门女婿满意的话就会给他做“水浦蛋”。我之所以觉得开心不是因为自己做了回上海的女婿,而是因为我感觉到了自己心里那种对生活久违了的感动。
  
  后话:给予和接受都是一种交流
  我生活在一个很小的城市,我不是一个游历四方见多识广的人,我能够接触的除了电视报纸就是我的工作我的生活圈子。可是在渐渐重复麻木的生活环境里,我还拥有一个游遍天下,广交挚友的梦想。正是互助游,让我找到了同类,并且通过彼此帮助来完成每个人的旅行梦想。而它为我们带来的也不仅仅是别处的风光,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我们看见别人也看见自己,我们发现给予和接受一样,都是一种交流。正是这些交流,像一条看不见的细线,串起了旅途中的点点滴滴。
其他文献
阿拉善的美丽与哀愁    多久了,对面始终没有见一辆车与我们交错,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有人说贺兰山下蕴育中国电影的传奇,东麓镇北堡影视城张艺谋拍出《红高粱》,第一次为中国电影捧回金熊,西麓阿拉善戈壁草原王全安拍出《图雅的婚事》,再次为中国电影捧回金熊。此刻,我们的车应该就是奔驰在贺兰山下吧。  “看!”随着同伴重重的一击,我猛然被从游离中拉出,又立刻怔住:夕阳西下眼前的大地是一片金黄,对侧的天是一
赤裸度:****  赤裸宣言:只有风知道我的温度    西藏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永远忠实,温暖,可靠的家。时隔五年,我再次来到了拉萨,希望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感受西藏,享受攀岩,期待得到更多生命的启示。  相对于国内其他的攀岩“胜地”,拉萨有着更多的独特性:藏传佛教文化、平均3700米以上的海拔、变化多样的气候、淳朴民风和旅游开发的交融、亿万年的岩石构成……这一切足以使任何人的血液沸腾又心存敬畏。
山峰:绰莫拉日峰,7326米,喜马拉雅,不丹/中国西藏  人物:Marko Prezelj和Boris Lorsnci(斯洛文尼亚)  时间:2006年10月10日~16日(4天上攀,2天下撤)  风格:阿尔卑斯方式  路线:西北柱状山体路线  长度:2000米  难度:ED2 M6 /30~70°  2006年10月16日,我和BorisLorencic成功开辟了绰莫拉日峰西北侧柱状山体路线。 
德格一直是我最爱的县城之一,这浸染在一片南部的藏区风景里,林木葱郁、草肥水美的红色小城,最让我爱的首先是建筑——全部是原木外墙,涂饰以纯正的藏红颜色,门窗还有精美的彩绘。
“一粒细石,便是一个大障碍;一丝清风,便是一次大摇撼;一只小蚂蚁,每天都坚持着漫长的旅途。” —阿拉伯谚语      出发    每个人都生活在无可奈何之中,只不过是无奈的程度不同。2005年止尘在家蜗居半年有余,一日秋高气爽,止尘心中忽然升起一股强烈的失落感。户外摄影既是相随半生的瘾,也是周期发作的病。喧嚣逆耳,红尘刺眼,利禄烦心,该出去走一走了。  准备好相机,收拾好行囊,跨上相随多年的摩托车
柳州鹿寨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任鹿寨县文化馆馆长,原柳州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鹿寨县文联主席。迄今已在各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300余万字,著有散文诗集《素洁的情笺》、中短篇故事集《包袱里的感动》、戏剧曲艺集《子规声声》等。  洛江市是个县级市。市长郭尚丰上任不到半年,就跟香港四海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董事长海连天签订了一份《投资意向书》。海连天愿意投资3亿元人民币对城北小区进行旧城
变迁地:西藏拉萨  变迁见证:  张鹰 1973年到达拉萨,他三十多年在拉萨生活,就伴随着拉萨的变迁。  范久辉 2003年到现在一直漂在拉萨。他漂在拉萨的这段时光,恰是拉萨从纯户外走向泛旅行的转变。  变迁感言:  评述属于亲历者。亲历的变迁融在细节,显现真实的本色。      1966年的布达拉宫前还是一片天成,对面的河里还是当地人洗衣、洗头发的地方。(摄影/段宏)    到了2006年,火车
位置    印控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北端,在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而斯利纳加就是印控克什米尔的首府,环抱着美丽的达尔湖。    特色    提起印控“克什米尔”(Kashmir),所有人的脑海都会立即显现火光冲天的爆炸场面,这就是前些年克什米尔惨烈的战争留给人们的可怕印象。事实上,克什米尔首府斯利纳加的美丽,可以将它称为一座名符其实的大花园,有皑皑雪山、碧波湖水、青青绿草、牛羊成群。它与印度
编译/李大为    尽管在艺术与科学之间,攀登更接近前者。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奖项试图按照各自的标准评选出每年最优秀的攀登。这其中最权威的法国金冰镐奖亦不能免俗,关于它的所有争议皆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就登山这项本质上无法用量化的标准去评判的运动而言。有可能从中选择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来吗?    金冰镐奖不断制造话题的能力越来越足以比肩麦当娜,2006年也不例外。  这个法国权威奖项的诞生过程很简单
《喜马拉雅的人与神》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作者吕里·米勒在文中讲述了19世纪末期,当妇女们身穿一层层笨重的服装,受到维多利亚时代清规戒律的严格约束时,其中五位不屈不挠的女性令人膛目结舌地突然出现,向公众宣布她们的喜马拉雅探险生涯。    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相撞挤压下形成了喜马拉雅的造山现象,在人和自然这种巨大反差的映衬下,生命显得渺小而短暂,而人的精神却在这里得到了永恒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