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专业建设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习就业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针对专业发展现状,职业学校应以争创省、市示范专业为契机,加强专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巩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优化专业师资队伍,从而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给与经济和社会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要求也日趋多样化。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切实转变职教发展方式,从外延发展转变到内涵发展,保持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为受教育者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抓内
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学校做精、做强、做优的根本途径。
当前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等职校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引导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我校为例,从1984年开始涉足职业教育,专业从两个拓展到六个,学生逐年增加,学校将招生、教学、管理、就业四位一体,依靠先进的办学理念,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走上了较快发展的轨道。但在专业建设上也与其他职校一样面临着不少问题。
就市、县职业教育状况来看,在专业设置上贪多求全,盲目跟风,造成专业重复建设。职校之间往往都有多个专业、开设专业大同小异,如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技术,幼教,保安等,缺乏特色。专业名称也不规范。如会计专业,就有财会、财会电算化、计算机财经管理,财贸,财务管理等别名。
在课程设置上,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结构不够合理。“知识本位”倾向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课比重过高,专业不“专”,学生专业技能和顶岗能力薄弱。少数专业(尤其是非重点建设专业)缺少一套严格的课程体系。如保安专业、散打、武术教学无大纲,教练爱上什么就上什么,学生缺少系统掌握专业知
识和技能,造成教学质量不稳定,学生素质不高。
在师资力量上,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不尽合理。由于高校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严重滞后,导致教育系统引进专业教师特别困难,远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对专业教师需求,学校只能向社会招聘专业教师。如我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等,外聘教师往往非师范毕业,缺乏教师基本功,而且由于缺乏约束机制,流动比较频繁,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在实习就业方面,不同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不平衡,如我校幼教、饭店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在杭州等大中城市都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但在面上有待拓宽,长期实习就业基本有待稳定,实习就业基地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专业就业形势招生形势出现两级分化现象。如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广阔,但因传统观念影响招生也比较困难。
加强专业建设的实践思考
针对专业发展现状,以争创省、市示范专业为契机,按照“硬件过硬,软件不软”的要求,学校应突出以下几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示范专业建设的工作力度,加速提升专业建设的水平。
1.专业结构调整是职业学校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竞争力的重要
途径。教育部门和有关行业要结合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加强对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和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职校自身也必须重视市场调研,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需求。职校可以成立以校长、专业负责人、行业专家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增设新专业,拓宽、改造老专业,突出重点专业建设,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专业集群优势。
2.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
课程改革要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遵循“宽基础,活模块”原则,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职业学校分别依据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实行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认真处理好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结构和比例,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当前主要应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简化文化课程,增加专业课程的比重,注重选拔和培养学生中技能拔尖人才,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武活动,提高学校和专业知名度。
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充实生产服务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实施过程中要推进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如我市职业教研室一年一度举办的职校技能训练月活动,通过教学成果展示、聘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校园师生技能比武等活动,强化学生专业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体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要根据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意愿多样化的实际状况,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服务。改进课程评价方式,部分课程取消期中或期末考试,课程结束时实行结业考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技能评价社会化,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国际通行证书的考核认证工作。同时建立专业技能目标考核体系,将技能分解到各个学期,各个学段。
3.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灵魂。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专业才能充满发展与提高的后劲。首先必须更新广大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观念一新,万两黄金”。校长和教师只有都掌握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才能增强教育工作的合力,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
可以通过给教师推荐教育管理书籍,写读后感,专业讲座等形式,让广大教师熟悉职业教育新理念和新政策。其次职业学校要制定和实施有效专业师资培养培训计划,落实专业师资培训的经费,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提高自身课程开发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提高师资整体水平的时重点挑选和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通过推荐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武、学科竞赛、论文评比、业务交流等活动,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利用寒暑假选派专业教师下企业参加顶岗锻炼,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也可以拓宽渠道,广开门路,向社会招聘和引进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还必须逐步提高外聘教师待遇,建立外聘教师职务聘任制,按专业技术资格和教学工作绩效(如年终考核成绩)有计划地给外聘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并按专业技术职务确定工资薪金等级,以调动外聘教师的积极性。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突破口。
实习基地建设充分体现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教学环节的需要,体现生产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我校遵循“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不断添置和更新设备。从2000年到今年的五年间,我校在硬
件设备上的投入大量资金。新建了电钢教室、多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建成校园网,促进了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并加强与服务企业单位联系,在校外建设批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开展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实习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之一,学校专业建设水平也必须通过社会加以检验。
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可以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征求行业专家对专业建设意见和建议;定期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时反馈调整,便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召开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办学,是依靠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主动适应企业需求,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施、信息资源、专业人员等优势,加强实践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参与企业单位的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构建“双赢”局面。去年我校成功地与北京会议中心实行了定单办学。学校还应拓宽办学功能,利用学校现有条件,针对社会需求,大力开发社会培训,如本地农民工培训,下岗工人再就業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技能等级培训等。积极参加行业协会,扩大职业学校在当地行业中的影响力。
此外,职校还可以尝试与高校、西部地区职校、境外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利用高校师资和科研力量,引进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和课程,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文件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关键词】中等职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给与经济和社会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要求也日趋多样化。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切实转变职教发展方式,从外延发展转变到内涵发展,保持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为受教育者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抓内
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学校做精、做强、做优的根本途径。
当前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等职校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引导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我校为例,从1984年开始涉足职业教育,专业从两个拓展到六个,学生逐年增加,学校将招生、教学、管理、就业四位一体,依靠先进的办学理念,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走上了较快发展的轨道。但在专业建设上也与其他职校一样面临着不少问题。
就市、县职业教育状况来看,在专业设置上贪多求全,盲目跟风,造成专业重复建设。职校之间往往都有多个专业、开设专业大同小异,如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技术,幼教,保安等,缺乏特色。专业名称也不规范。如会计专业,就有财会、财会电算化、计算机财经管理,财贸,财务管理等别名。
在课程设置上,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结构不够合理。“知识本位”倾向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课比重过高,专业不“专”,学生专业技能和顶岗能力薄弱。少数专业(尤其是非重点建设专业)缺少一套严格的课程体系。如保安专业、散打、武术教学无大纲,教练爱上什么就上什么,学生缺少系统掌握专业知
识和技能,造成教学质量不稳定,学生素质不高。
在师资力量上,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不尽合理。由于高校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严重滞后,导致教育系统引进专业教师特别困难,远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对专业教师需求,学校只能向社会招聘专业教师。如我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等,外聘教师往往非师范毕业,缺乏教师基本功,而且由于缺乏约束机制,流动比较频繁,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在实习就业方面,不同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不平衡,如我校幼教、饭店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在杭州等大中城市都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但在面上有待拓宽,长期实习就业基本有待稳定,实习就业基地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专业就业形势招生形势出现两级分化现象。如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广阔,但因传统观念影响招生也比较困难。
加强专业建设的实践思考
针对专业发展现状,以争创省、市示范专业为契机,按照“硬件过硬,软件不软”的要求,学校应突出以下几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示范专业建设的工作力度,加速提升专业建设的水平。
1.专业结构调整是职业学校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竞争力的重要
途径。教育部门和有关行业要结合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加强对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和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职校自身也必须重视市场调研,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需求。职校可以成立以校长、专业负责人、行业专家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增设新专业,拓宽、改造老专业,突出重点专业建设,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专业集群优势。
2.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
课程改革要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遵循“宽基础,活模块”原则,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职业学校分别依据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实行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认真处理好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结构和比例,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当前主要应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简化文化课程,增加专业课程的比重,注重选拔和培养学生中技能拔尖人才,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武活动,提高学校和专业知名度。
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充实生产服务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实施过程中要推进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如我市职业教研室一年一度举办的职校技能训练月活动,通过教学成果展示、聘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校园师生技能比武等活动,强化学生专业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体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要根据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意愿多样化的实际状况,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服务。改进课程评价方式,部分课程取消期中或期末考试,课程结束时实行结业考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技能评价社会化,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国际通行证书的考核认证工作。同时建立专业技能目标考核体系,将技能分解到各个学期,各个学段。
3.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灵魂。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专业才能充满发展与提高的后劲。首先必须更新广大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观念一新,万两黄金”。校长和教师只有都掌握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才能增强教育工作的合力,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
可以通过给教师推荐教育管理书籍,写读后感,专业讲座等形式,让广大教师熟悉职业教育新理念和新政策。其次职业学校要制定和实施有效专业师资培养培训计划,落实专业师资培训的经费,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提高自身课程开发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提高师资整体水平的时重点挑选和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通过推荐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武、学科竞赛、论文评比、业务交流等活动,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利用寒暑假选派专业教师下企业参加顶岗锻炼,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也可以拓宽渠道,广开门路,向社会招聘和引进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还必须逐步提高外聘教师待遇,建立外聘教师职务聘任制,按专业技术资格和教学工作绩效(如年终考核成绩)有计划地给外聘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并按专业技术职务确定工资薪金等级,以调动外聘教师的积极性。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突破口。
实习基地建设充分体现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教学环节的需要,体现生产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我校遵循“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不断添置和更新设备。从2000年到今年的五年间,我校在硬
件设备上的投入大量资金。新建了电钢教室、多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建成校园网,促进了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并加强与服务企业单位联系,在校外建设批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开展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实习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之一,学校专业建设水平也必须通过社会加以检验。
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可以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征求行业专家对专业建设意见和建议;定期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时反馈调整,便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召开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办学,是依靠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主动适应企业需求,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施、信息资源、专业人员等优势,加强实践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参与企业单位的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构建“双赢”局面。去年我校成功地与北京会议中心实行了定单办学。学校还应拓宽办学功能,利用学校现有条件,针对社会需求,大力开发社会培训,如本地农民工培训,下岗工人再就業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技能等级培训等。积极参加行业协会,扩大职业学校在当地行业中的影响力。
此外,职校还可以尝试与高校、西部地区职校、境外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利用高校师资和科研力量,引进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和课程,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文件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