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汉字鉴赏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odow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褒奖中国的汉字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它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好看的画。”可以说,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它保存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想象力,是语文教学最为基础性的教学内容,但教师常常停留在文字的书写上,而将学生对汉字的感受能力、探究能力、运用能力的培养抛之脑后。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在紧凑的课时内容安排下,教师的汉字教学被无限压缩;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汉字的感受、探究、应用也表现得很匆忙,草草了事,甚至直接越过。这样一来,汉字教学必然势衰力弱。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重视汉字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探究汉字、运用汉字。
  一、引导学生感受汉字
  汉字是一种艺术,它的美在书法家、作家、诗人的笔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通过朗诵者的声音进行美的传递,美的孕育。汉字是由音义两种元素组成的,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进行美的韵律、内涵、画面的感知,并受此熏陶,进入声、色、情一体的文字意境中,获得美萦绕于心的体验。但是,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了节省课上时间,将关于文字感受的环节压缩或直接剔除。这样一来,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囫囵吞枣,不能对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积累,感知语言内涵。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汉字,让其反复阅读文章或段落,体味文字的韵律、意境、内涵,使每一次阅读都有额外的获得,一次比一次深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汉字感知能力。
  例如,食指的《相信未来》,这是一首朦胧诗的代表作品,其主要特点是心灵化、意象化,象征性、蒙太奇,即所有的文字都为描绘符合诗人心境的意象意境而努力,而择选的意象又具有象征意味,直指作者的心灵。可以说,在诗歌作品中,一字可比“千军万马”。所以,教师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这首诗,体味文字的韵律、意境、内涵。如第一次阅读时,学生是这样断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但经过这样断句,学生觉得感受不出文字的力量。所以在反复阅读后,便决定这样断: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重音落在动词“指”和“掌”上,文字变得更有力量,画面感也更强,意味也更强烈。通过反复的读和感受,学生能够获得对汉字敏锐的感知,实现对自身汉字能力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探究文字
  掌握生字生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知识性目标,但多数教师在要求学生会写、会读、明意之后,便浅尝辄止,没有引导学生对文字进行深入探究。这样一来,学生会偏向文字的现实功能性,而忽略对文字的演变、古文的美学价值的学习了解。这样一来,教师的汉字教学便失去意义,漢字文化也会随着教师这种长此以往的片面教学失去传承的契机。尤其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汉字书写的机会少之又少,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也回避对学生汉字探究的引导,那么汉字文化真的会毁于一旦。所以,教师要承担起传承汉字文化,培养学生汉字能力的职责,引导学生从汉字的形体、演变、类型等几方面切入进行深入探究,理解汉字的书写规律、形体和意义互相应和的规律。
  如李白的《蜀道难》,其中有很多生字生词,如鱼凫、猿猱、巉岩、喧豗、扪参、崔嵬等。在没有探究这些字词的情况下,学生对其书写规律,形体和意义互相应和的规律难以理解,虽然会默写出来,也是经过死记硬背实现的。所以,为了真正使学生理解汉字,并延长学生的遗忘周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文字。如“喧豗”二字,学生不能很好地记住“豗”这个字的音,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源头探究该字。《康熙字典》记载:“《广韵》呼恢切。”“切”是古代的一种拼音方法,即用前一个字的声母,与后一个字的韵母相拼,给另一个字注音。“呼”的声母是“h”,“恢”的韵母是“ui”,所以“豗”音“hui”,平声。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很容易地记住这一读音。
  三、引导学生运用文字
  休姆说:“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公众事物。”是这样的,语言因被使用,因被置于与公众的交际和交流中,以及对自己思想情感的表达倾诉中,而焕发着活力和激情,它的意义正在于此。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累别人好的语言,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将所积累的语言融会贯通,运用在自己的交流和写作中。当汉字知识以这种循环的方式存在的时候,汉字才能如同血液一般,给养人的生命。
  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之后,学生无不为白居易的精彩文字而拍手称绝。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如有学生读到诗的后四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从中提炼了“青衫司马”的典故,该典故形容身世漂泊、心情郁闷。当然,在进行词汇积累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文字,在写作练笔中,形成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无论社会向着什么方向发展,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取代传统的书写方式,语文教师都要传承汉字文化,培养学生感受、探究和运用汉字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汉字的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226361)
其他文献
分析了不锈钢骨架的6道分离与成形工艺,集2次冲孔,3次成形,1次切开在一副多工位级进模具中。论述了骨架的多工位级进精密模具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对制件的排样、导料、轴向导
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调节课堂氛围、引领学生状态极为关键。按照教育理论,若是教师无法关注学生的课堂情绪及心理发展特征,便急于展现知识内容,则只能造成学生对于知识的冷淡态度,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导入的作用非常明显,在学生兴趣激发、情绪聚拢、知识启示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一、名言警句提升导入效率  名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既有俗语谣谚,也有诗词佳句,还有名人
对超高速主轴单元的内部热源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建立了超高速主轴单元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温度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对轴承外圈进行强制冷却时
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诗歌是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的璀璨星辰。有效的诗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想象力,加强传统文化熏陶,同时对纯正文学鉴赏力和高雅的艺术品位的培养,以及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曾教育自己的孩子:“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