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纪念白求恩》的备课设计实例,从理念、课标、课程、教材、教学等不同层面,对2016“部编本”新教材的立德树人和语文素养的关系谈了看法:课标的内容决定方向与途径——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精神;学生的学情决定起点与高度——增强学情淡化文体意识;教学的方法决定兴趣与效果——语文素养中融立德树人。其中重点谈如何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活动中,融合立德树人达到两全其美。所有的想法和心得都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师生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探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語文素养;融合关系;两全其美;《纪念白求恩》
2016“部编本”教材编写有四个关键词:立德树人、语文素养、阅读体系、精打细磨,且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终极目的。
为了准确地领会新教材的特色,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我对经典文章《纪念白求恩》进行一定的所谓专业阅读,想把这具有鲜明特定时代特色的课文既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又尽可能不像思品课那样简单说教。读后,掰‘痛改前非”好好思量: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应教多少,教到哪一步呢?才能两全其美充分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怎样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个性化学习,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文本这个例子,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服务?经过熟思之后,反而产生了困惑和波折。下面以这次备课的前思后想为例,谈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课标的内容决定方向与途径——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精神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这是语文课程重要目的之一。尽管《纪念白求恩》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是语文学科承载的主要任务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具体习得,才能明白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的什么精神,才受其熏陶感染。
首先,让学生带着任务研读课文,如找出具体体现白求恩精神的关键词句,才能理解文本中所说的“这就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因此,要紧紧扣住第四单元总学习要求:“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这单元总学习要求其实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训练。
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语文材料进行感受、理解、迁移等训练,如《纪念白求恩》一文的预习设计:“1、默读课文,参考题注,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2、这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很长一段时间内曾家喻户晓。问问你的祖辈、父辈,了解这篇文章对他们的影响。”这就充分显示了新教材语文学习要“往语文生活延伸”的理念。教师绝对不能忽视这预习要求。因为语文学习不单单是课文的学习,它是一个体系,还有很多因素与之关联。
二、学生的学情决定起点与高度——增强学情淡化文体意识
教学的对象是刚迈进校门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接触议论性的文章不多,对议论文的认识与理解是肤浅的、单薄的、概念化的。《纪念白求恩》不是典型的议论文,通过本课的教学,也不可能让学生全面掌握议论文的特点和写法。
文体意识是要的,但要根据课标和学情精准把握尺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段议论文学习是这样规定的:“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根据课标和学情把“1、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作为《纪念白求恩》的教学重点。
文中第2、3两段都用了对比,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进行比较,充分凸显了白求恩的优秀品德。根据学情此时不宜提对比论证。教师要结合文后“思考探究二”让学生默读有关段落,勾画出相应文字,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写?从而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夹叙夹议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全文采用了以叙述事迹为辅,议论精神为主的写法。这种写法要掌握以下几点。
(1)叙述简明扼要。
结合文本“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第1段开头]……不幸以身殉职。”让学生理解写什么?从内容上看介绍了人物姓名、国籍、身份、年龄、主要事迹、做事目的、殉职原因等,做到简明扼要地概括叙述。教师要安排跟进练习:①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描写进行比较,明白两者的异同。②追问为什么这样写?扣住这一方法学会仿写,为写作训练作准备。
(2)夹叙夹议,议论精辟凝练。
要结合文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2段]……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这是观点与材料结合的典型例子。做到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逐句做出正确判断和辨别分析。
可能一些学生对夹叙夹议还是不太懂。要引导学生讨论:毛泽东写本文就是要号召全体共产党员纪念白求恩大夫,学习他的精神。这些精神是在白求恩大夫去世后,毛泽东对他的评价,这就是议论。
(3)叙议二者的关系。
全文因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叙要简明得体,议要富于哲理,富于激隋。
(4)学以致用。
2016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中国排球教练郎平的颁奖词。
[雄心志四海]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这段文字是否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并分析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同时把不同时代的两种精神结合起来,让学生去熏陶浸润。
三、教学的方法决定兴趣与效果——语文素养中融立德树人
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在保证课堂具有浓厚的语文味的基础上,使学生得到必要的思想教育和精神陶冶。在追求这一目标时,应努力做到教化无痕、施育自然,避免空洞说教,如何能做到?方法是关键。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我结合了以下几个渗透,把两者融为一体。
1、在字词积累中渗透
找找“精益求精”这样的四字词语,并找出集中使用四字词语的语段。要求:(1)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用范围。(2)这些词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有感情地[重音、语气]朗读语段(3)学会在实践中运用,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在朗读感受中渗透
有感情地诵读全文,特别是第4段结合文后“思考探究三”。通过诵读和背诵来感悟,由外而内,培养学生的语感。第4段中排比句的运用,不但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也加重了语言的分量,更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通过读景仰的心油然而生,情感教育水到渠成。
3、在研讨问题中渗透
在默读课文,找出对白求恩的叙述,分析作者的态度时;或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的什么精神?带着问题研读时。经教师恰到好处又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或引导,无论白求恩的“德”,还是白求恩的“技”,学生的情感都被点燃了,情不白禁地得到“人生”收获。
4、在写法运用中渗透
文中对比的写法一结合文后“思考探究二”;夹叙夹议的写法一结合“中国排球教练郎平的颁奖词”,思想教育的功能自然而然地融合其中。
5、在实际训练中渗透
课内语文素养的建构(见前面,从略)讲求方法,注重习惯,努力为了学生终身受益。课外练笔,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美国空军中将陈纳德将军。课后希望同学们通过网络等形式多了解他的英雄事迹,为他写一段夹叙夹议的随笔。
总之,《纪念白求恩》一文的立德树人,从本质上讲要融合在语文素养的学习领悟中,白求恩精神只有通过语言文字学习的活动中浸润内化,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食粮。初读时,如何教学产生了“山重水尽疑无路”的困惑,经过熟思和反思之后,在我眼前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我也领悟了教学需要反复地学习-实践-反思-调整,这样才能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去创造明天的辉煌。
关键词:立德树人;語文素养;融合关系;两全其美;《纪念白求恩》
2016“部编本”教材编写有四个关键词:立德树人、语文素养、阅读体系、精打细磨,且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终极目的。
为了准确地领会新教材的特色,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我对经典文章《纪念白求恩》进行一定的所谓专业阅读,想把这具有鲜明特定时代特色的课文既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又尽可能不像思品课那样简单说教。读后,掰‘痛改前非”好好思量: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应教多少,教到哪一步呢?才能两全其美充分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怎样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个性化学习,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文本这个例子,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服务?经过熟思之后,反而产生了困惑和波折。下面以这次备课的前思后想为例,谈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课标的内容决定方向与途径——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精神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这是语文课程重要目的之一。尽管《纪念白求恩》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是语文学科承载的主要任务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具体习得,才能明白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的什么精神,才受其熏陶感染。
首先,让学生带着任务研读课文,如找出具体体现白求恩精神的关键词句,才能理解文本中所说的“这就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因此,要紧紧扣住第四单元总学习要求:“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这单元总学习要求其实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训练。
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语文材料进行感受、理解、迁移等训练,如《纪念白求恩》一文的预习设计:“1、默读课文,参考题注,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2、这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很长一段时间内曾家喻户晓。问问你的祖辈、父辈,了解这篇文章对他们的影响。”这就充分显示了新教材语文学习要“往语文生活延伸”的理念。教师绝对不能忽视这预习要求。因为语文学习不单单是课文的学习,它是一个体系,还有很多因素与之关联。
二、学生的学情决定起点与高度——增强学情淡化文体意识
教学的对象是刚迈进校门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接触议论性的文章不多,对议论文的认识与理解是肤浅的、单薄的、概念化的。《纪念白求恩》不是典型的议论文,通过本课的教学,也不可能让学生全面掌握议论文的特点和写法。
文体意识是要的,但要根据课标和学情精准把握尺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段议论文学习是这样规定的:“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根据课标和学情把“1、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作为《纪念白求恩》的教学重点。
文中第2、3两段都用了对比,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进行比较,充分凸显了白求恩的优秀品德。根据学情此时不宜提对比论证。教师要结合文后“思考探究二”让学生默读有关段落,勾画出相应文字,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写?从而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夹叙夹议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全文采用了以叙述事迹为辅,议论精神为主的写法。这种写法要掌握以下几点。
(1)叙述简明扼要。
结合文本“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第1段开头]……不幸以身殉职。”让学生理解写什么?从内容上看介绍了人物姓名、国籍、身份、年龄、主要事迹、做事目的、殉职原因等,做到简明扼要地概括叙述。教师要安排跟进练习:①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描写进行比较,明白两者的异同。②追问为什么这样写?扣住这一方法学会仿写,为写作训练作准备。
(2)夹叙夹议,议论精辟凝练。
要结合文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2段]……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这是观点与材料结合的典型例子。做到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逐句做出正确判断和辨别分析。
可能一些学生对夹叙夹议还是不太懂。要引导学生讨论:毛泽东写本文就是要号召全体共产党员纪念白求恩大夫,学习他的精神。这些精神是在白求恩大夫去世后,毛泽东对他的评价,这就是议论。
(3)叙议二者的关系。
全文因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叙要简明得体,议要富于哲理,富于激隋。
(4)学以致用。
2016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中国排球教练郎平的颁奖词。
[雄心志四海]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这段文字是否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并分析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同时把不同时代的两种精神结合起来,让学生去熏陶浸润。
三、教学的方法决定兴趣与效果——语文素养中融立德树人
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在保证课堂具有浓厚的语文味的基础上,使学生得到必要的思想教育和精神陶冶。在追求这一目标时,应努力做到教化无痕、施育自然,避免空洞说教,如何能做到?方法是关键。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我结合了以下几个渗透,把两者融为一体。
1、在字词积累中渗透
找找“精益求精”这样的四字词语,并找出集中使用四字词语的语段。要求:(1)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用范围。(2)这些词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有感情地[重音、语气]朗读语段(3)学会在实践中运用,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在朗读感受中渗透
有感情地诵读全文,特别是第4段结合文后“思考探究三”。通过诵读和背诵来感悟,由外而内,培养学生的语感。第4段中排比句的运用,不但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也加重了语言的分量,更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通过读景仰的心油然而生,情感教育水到渠成。
3、在研讨问题中渗透
在默读课文,找出对白求恩的叙述,分析作者的态度时;或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的什么精神?带着问题研读时。经教师恰到好处又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或引导,无论白求恩的“德”,还是白求恩的“技”,学生的情感都被点燃了,情不白禁地得到“人生”收获。
4、在写法运用中渗透
文中对比的写法一结合文后“思考探究二”;夹叙夹议的写法一结合“中国排球教练郎平的颁奖词”,思想教育的功能自然而然地融合其中。
5、在实际训练中渗透
课内语文素养的建构(见前面,从略)讲求方法,注重习惯,努力为了学生终身受益。课外练笔,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美国空军中将陈纳德将军。课后希望同学们通过网络等形式多了解他的英雄事迹,为他写一段夹叙夹议的随笔。
总之,《纪念白求恩》一文的立德树人,从本质上讲要融合在语文素养的学习领悟中,白求恩精神只有通过语言文字学习的活动中浸润内化,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食粮。初读时,如何教学产生了“山重水尽疑无路”的困惑,经过熟思和反思之后,在我眼前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我也领悟了教学需要反复地学习-实践-反思-调整,这样才能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去创造明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