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年来,作为东环社区文体主任的王晓娟,废寝忘食地采写了上千篇社区的报道,其镜头不仅记录下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还展现了社区的风采,赢得了一个称号:为社区居民拍摄最多的人,她还被聘为北京电视台《身边》栏目第一批“身边使者”;她也多次被评为东城区优秀“舆情信息员”……这一切都源于她内心深处的那份使命感和责任感。
曾受过特殊的“军训”
1984年,21岁的王晓娟是北京市第一机床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也就是那一年,她参加了国庆35周年阅兵典礼。单位选拔了60位女民兵参加,她是其中一员。如今谈起这个,她觉得自己能当选上确实是“幸运儿”。因当时选拔的条件颇为严格:身高在1米63到1米70之间,身体健康,政治合格,工作表现积极。最早的训练场地就设在厂里,从三军仪仗队请来教官,教民兵姑娘们练习队列。当时是提倡“全民皆兵”的年代,工厂里18岁以上的职工都是基干民兵,每年都要参加几次军事训练,因此,第一阶段的训练对她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3月,训练场地改到工人体育场。训练强度加大了。5月10日人驻阅兵村。“我们是坐着军卡进去的,25人一车。”分好宿舍,搬好行李,再仔细打量周围环境,发现好“荒凉”。“阅兵村是第一次投入使用,条件简陋,遍地是荒草,把草平平,铺上红砖,搭上帐篷就是宿舍了。”几天后,她们就发现帐篷地面砖缝里竟长出了西瓜苗。七八月时,帐篷里的温度能达到50%,高强度的训练让姑娘们吃足了苦头,“从民到兵的过程比较难。”站军姿、走正步是姑娘们每天都要训练的项目。背7斤半的冲锋枪,穿牛皮鞋,在粗糙的机场跑道上日复一日训练,这绝对不是轻松活。“边上一点遮荫的东西都没有,太阳就在头顶上明晃晃地晒着。”练正步时要求“正步出腿,出腿生风,落地砸砖”。当时女民兵都穿半高跟皮鞋,拍地时不如平底鞋有力,为了达到效果,姑娘们在小腿上绑上4斤重的沙袋,为了掌握好“75公分长,30公分高”的步幅,没有别的方法,就是傻练,形成条件反射……她说,那段日子苦却很幸福。
始终做到努力付出不计得失
“刚开始干社区工作时,有压力感。好在我的老主任们能手把手地教我、指导我。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做到常与社区领导和班子成员商量,谈设想、出主意、想办法,在各项活动运行中,始终做到努力付出不计得失。”一年下来,她负责组织的活动超过100多次,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是可想而知的。她说,“社区文体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是需要全体社区同仁共同努力才能够做好的,因此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而文体工作开展得如何,又与社区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密不可分。为此,我在日常与居民的交往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居民们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关心,同时用自己的热情和细心感染他们,让他们都能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并享受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干社区工作,一定要有激情和信心。比如去年3月,办事处开始推行网格化管理,这是社会工作管理的创新,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很快就接受了任务。”她被任命为第四网格格长,并担任网格信息员。当网格助理员进入社区后,她为了让助理员们尽快适应社区工作,自己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又积极地与助理员沟通交流,并将自己的社区工作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他们,工作中给他们帮助,使他们对社区工作和网格工作充满信心。
“做义务宣传员,都是居民感动了我”
每一张照片都是—个故事,一段故事就是一段人生的经历,每按下一次快门就记录下了一个故事,也就记录下一段精彩人生。王晓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社区义务宣传工作者”。仅去年一年里,她就共投稿62余篇,并接待BTV《身边》等社区拍片8次。如她采写的《居民快乐学扎染》里,报道了居民赵素芬和高俊霞两位阿姨的事迹。她采写的《老兵讲国防触动少年郎》,让大家了解了该社区的传奇人物——徐福斌,一位有着27年军龄的老兵。
那次“记忆中的北京”大型活动,她忙前忙后,让很多居民都来参与了,还成功举办了“秦文祥个人收集图片展”。她介绍说,秦文祥用一年多的时间收集了70余张反映老北京的城楼、箭楼、角楼、城墙、牌楼和人物等情况的图片,而此次展览则精选了其中40余张图片。居民们通过参加这样的括动开拓了视野,那些老旧照片仿佛告诉大家,不要忘记历史,要珍惜现在,创造美好的未来……社区里的很多人物成了她关注的焦点人物。比如她采写的“便民修车点”的师傅宋士荣;“大国手”的技师陶晓旭和邓凡等,她们能在一个小时里,为20余位居民进行肩颈臂的按摩,她们精准的手法和热情眼务,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顶尚”的技师杨帅,为居民提供了專业的理发服务;卫生站的肖斯宇大夫不仅为30余位居民义务量血压,还手把手地教授社区服务站的几名年轻社工量血压的技能,让他们今后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王晓娟说:“我每天回到家都累得睁不开眼,但我还是尽可能地写出当天活动的报道文章,整理好每一张图片,这个习惯已多年了……”她说,“做义务宣传员,都是因为居民的事迹感动了我……”
采访手记
王晓娟竟是《人物》周刊的“老写手”、“老通讯员”,这是我原本没想到的。她拿出了五六本剪报本,里面专门收集了她发表在《人物》周刊“社区人物生活”版面里的文章。图文并茂,十分感人。桌上堆满了她要处理的各种归档材料,玻璃板底下还压了一幅“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和两张红色的雷锋大头像。“我采写的我们社区的百姓故事是带着真情去完成的,目的不是为了写篇总结,也不是用我手中的笔和镜头做个简单的记录,更大的心愿就是要让居民们热爱生活,要有追求,要有正义感……”“我会坚持下去!”这句话很简单,却胜过了千言万语。
新镜头
永外街道天天家园社区人气旺盛的圭题党日活动
为了增强党员凝聚力,共建和谐新家园,永外街道天天家园社区党委于2012年4月25日组织社区党员近50余人,赴八大处开展了以“发挥党员作用,创新党建形式”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助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为社区居民做实事、办好事,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活动见实效。在活动后,大家纷纷表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要从自身做起,居安思危,努力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创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东直门街道东环社区居民踊跃参加捐书活动
4月23、24日,东直门街道东环社区居民参加了由北京电视台和共青团北京市委举办的《正值青春!——“一本书计划”》大型公益活动。此次活动,意在倡导人们热爱阅读,慷慨捐书。希望募集有益的书籍,将好书送给奋斗中的北京青年,让更多的人分享青春阅读体验,让知识为青春增添力量和色彩。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大家积极捐献书籍50余本,受到了活动组织者的赞扬。
石景山区八角街道举办趣味运动会“手拉手” 张积武
八角街道举办的以“大手牵小手健康运动行”为主题的健康运动,吸引了社区18个家庭和近百名居民参加。居民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参加了跳绳、踢毽、呼啦圈、拍球折返跑等运动项目。特别是家长与孩子一起跳双摇绳,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看,并为之叫好。
曾受过特殊的“军训”
1984年,21岁的王晓娟是北京市第一机床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也就是那一年,她参加了国庆35周年阅兵典礼。单位选拔了60位女民兵参加,她是其中一员。如今谈起这个,她觉得自己能当选上确实是“幸运儿”。因当时选拔的条件颇为严格:身高在1米63到1米70之间,身体健康,政治合格,工作表现积极。最早的训练场地就设在厂里,从三军仪仗队请来教官,教民兵姑娘们练习队列。当时是提倡“全民皆兵”的年代,工厂里18岁以上的职工都是基干民兵,每年都要参加几次军事训练,因此,第一阶段的训练对她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3月,训练场地改到工人体育场。训练强度加大了。5月10日人驻阅兵村。“我们是坐着军卡进去的,25人一车。”分好宿舍,搬好行李,再仔细打量周围环境,发现好“荒凉”。“阅兵村是第一次投入使用,条件简陋,遍地是荒草,把草平平,铺上红砖,搭上帐篷就是宿舍了。”几天后,她们就发现帐篷地面砖缝里竟长出了西瓜苗。七八月时,帐篷里的温度能达到50%,高强度的训练让姑娘们吃足了苦头,“从民到兵的过程比较难。”站军姿、走正步是姑娘们每天都要训练的项目。背7斤半的冲锋枪,穿牛皮鞋,在粗糙的机场跑道上日复一日训练,这绝对不是轻松活。“边上一点遮荫的东西都没有,太阳就在头顶上明晃晃地晒着。”练正步时要求“正步出腿,出腿生风,落地砸砖”。当时女民兵都穿半高跟皮鞋,拍地时不如平底鞋有力,为了达到效果,姑娘们在小腿上绑上4斤重的沙袋,为了掌握好“75公分长,30公分高”的步幅,没有别的方法,就是傻练,形成条件反射……她说,那段日子苦却很幸福。
始终做到努力付出不计得失
“刚开始干社区工作时,有压力感。好在我的老主任们能手把手地教我、指导我。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做到常与社区领导和班子成员商量,谈设想、出主意、想办法,在各项活动运行中,始终做到努力付出不计得失。”一年下来,她负责组织的活动超过100多次,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是可想而知的。她说,“社区文体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是需要全体社区同仁共同努力才能够做好的,因此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而文体工作开展得如何,又与社区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密不可分。为此,我在日常与居民的交往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居民们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关心,同时用自己的热情和细心感染他们,让他们都能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并享受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干社区工作,一定要有激情和信心。比如去年3月,办事处开始推行网格化管理,这是社会工作管理的创新,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很快就接受了任务。”她被任命为第四网格格长,并担任网格信息员。当网格助理员进入社区后,她为了让助理员们尽快适应社区工作,自己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又积极地与助理员沟通交流,并将自己的社区工作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他们,工作中给他们帮助,使他们对社区工作和网格工作充满信心。
“做义务宣传员,都是居民感动了我”
每一张照片都是—个故事,一段故事就是一段人生的经历,每按下一次快门就记录下了一个故事,也就记录下一段精彩人生。王晓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社区义务宣传工作者”。仅去年一年里,她就共投稿62余篇,并接待BTV《身边》等社区拍片8次。如她采写的《居民快乐学扎染》里,报道了居民赵素芬和高俊霞两位阿姨的事迹。她采写的《老兵讲国防触动少年郎》,让大家了解了该社区的传奇人物——徐福斌,一位有着27年军龄的老兵。
那次“记忆中的北京”大型活动,她忙前忙后,让很多居民都来参与了,还成功举办了“秦文祥个人收集图片展”。她介绍说,秦文祥用一年多的时间收集了70余张反映老北京的城楼、箭楼、角楼、城墙、牌楼和人物等情况的图片,而此次展览则精选了其中40余张图片。居民们通过参加这样的括动开拓了视野,那些老旧照片仿佛告诉大家,不要忘记历史,要珍惜现在,创造美好的未来……社区里的很多人物成了她关注的焦点人物。比如她采写的“便民修车点”的师傅宋士荣;“大国手”的技师陶晓旭和邓凡等,她们能在一个小时里,为20余位居民进行肩颈臂的按摩,她们精准的手法和热情眼务,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顶尚”的技师杨帅,为居民提供了專业的理发服务;卫生站的肖斯宇大夫不仅为30余位居民义务量血压,还手把手地教授社区服务站的几名年轻社工量血压的技能,让他们今后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王晓娟说:“我每天回到家都累得睁不开眼,但我还是尽可能地写出当天活动的报道文章,整理好每一张图片,这个习惯已多年了……”她说,“做义务宣传员,都是因为居民的事迹感动了我……”
采访手记
王晓娟竟是《人物》周刊的“老写手”、“老通讯员”,这是我原本没想到的。她拿出了五六本剪报本,里面专门收集了她发表在《人物》周刊“社区人物生活”版面里的文章。图文并茂,十分感人。桌上堆满了她要处理的各种归档材料,玻璃板底下还压了一幅“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和两张红色的雷锋大头像。“我采写的我们社区的百姓故事是带着真情去完成的,目的不是为了写篇总结,也不是用我手中的笔和镜头做个简单的记录,更大的心愿就是要让居民们热爱生活,要有追求,要有正义感……”“我会坚持下去!”这句话很简单,却胜过了千言万语。
新镜头
永外街道天天家园社区人气旺盛的圭题党日活动
为了增强党员凝聚力,共建和谐新家园,永外街道天天家园社区党委于2012年4月25日组织社区党员近50余人,赴八大处开展了以“发挥党员作用,创新党建形式”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助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为社区居民做实事、办好事,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活动见实效。在活动后,大家纷纷表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要从自身做起,居安思危,努力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创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东直门街道东环社区居民踊跃参加捐书活动
4月23、24日,东直门街道东环社区居民参加了由北京电视台和共青团北京市委举办的《正值青春!——“一本书计划”》大型公益活动。此次活动,意在倡导人们热爱阅读,慷慨捐书。希望募集有益的书籍,将好书送给奋斗中的北京青年,让更多的人分享青春阅读体验,让知识为青春增添力量和色彩。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大家积极捐献书籍50余本,受到了活动组织者的赞扬。
石景山区八角街道举办趣味运动会“手拉手” 张积武
八角街道举办的以“大手牵小手健康运动行”为主题的健康运动,吸引了社区18个家庭和近百名居民参加。居民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参加了跳绳、踢毽、呼啦圈、拍球折返跑等运动项目。特别是家长与孩子一起跳双摇绳,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看,并为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