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淀观指导语文教学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ONGQI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改革无论怎样进行,它始终是语文教育。既然是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积淀:积淀人格魅力、积淀各类知识、积淀教学理论和技能,在稳中求变,有所适应。
  一、积淀人格魅力
  语文教育是一种做人的教育。大量的实践证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优秀的文章、优秀的人物对他产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政治课本的空洞说教。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一,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重大革新。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具有:尊重学生的态度、赏识学生的眼光、兼容并包的气度、崇尚自由的精神、诚恳谦和的风范以及与高尚的职业操守、丰富的情感世界、高贵的思想品质相融合而形成的人格魅力。传统的耳提面命式的批评和暴风骤雨式的体罚已经无法适应眼前的教育形势了。
  对待学生的态度首先应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是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人,不论是和其他同学相比还是和教师相比。如此,我们才可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才有可能有意识地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去赏识学生。
  其次是要给予学生以充足的空间让他们思想、活动,并充分肯定他们的合理成分。即使有些思考结论和我们的预设的、预期的不一致,我们也应该包容一切,让他们放开手脚,摆脱束缚。
  第三是要真诚谦虚、和蔼可亲。由于现在的学生关注自我、关注个性,他们平日从各种媒体上接收的大量信息所产生的影响,使得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有一种玩世不恭、怀疑一切、藐视一切的心态,对来自成人世界里的许多关爱满不在乎,反而自以为是的认为其背后一定有相应的利益关系。所以,面对他们时,教师必须持十二分的真诚与耐心,态度必须亲切。
  二、积淀各类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人文性等特点将把这种“一劳永逸”的怪病彻底根除。它们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积累各门各类的知识:不仅包括跟语文教学关系密切的语言、文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而且包括经常会跟语文教学发生碰撞的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等学科知识,甚至还应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时政要闻、热点焦点,生产生活、社会实践知识。
  前者对语文教师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这里我只对后者做简单分析。如果仍以水为喻。那么,现在的语文教师就绝不能靠一桶水过活。因为桶里的水是死水,如果长期得不到更新,它就会变质,人若食用反而会危及健康。我们应该是一泓永不干涸的清泉,而且这汪泉水还必须不断融合各种各样的“微量元素”。这种水是流动的、营养丰富的。它不仅具有水的作用,可以使生命延续,而且还具有营养品的功用,使生命健康。
  另外,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的普及,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我们语文教师绝不能再独坐书斋。许多跟教学相关的其他知识,我们可能闻所未闻,但是学生却耳熟能详。所以,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杂家”,而且要成为一个“学者”——永远学习、终生学习的人。
  三、积淀教育理论和技能
  新时期、新课改必然会有一些新理论进入研究领域,这些我们当然不能放过。新的教育理论需要学习,传统的教育理论也要学习。因为,实践告诉我们:要想真正的将新理论、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新技能成功的运用于教育实践,离开了学习,离开了练习,离开了积淀,那只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理想”。
  教师在练好书写、朗诵、简笔画、教学设计等基本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还应不断与时俱进,学习、积淀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新技能。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电子教学设备的运用、互联网的利用等等。
  现在,网络的发展可以使一个不会写楷书的人成为优秀的书法辅导教师,可以让最著名的朗诵家为普通教师“代言”。现代化的技术如果运用恰当,确实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新时期的教师怎能抱残守缺,视新技能为无物?
  总的来说,新课程中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务必练好“内功”,博采众长,才能在新一轮课改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文献
李白是盛唐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有着“诗仙”美誉的他为中国诗坛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将进酒》在诸多诗词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诸多文人墨客和普通人。一千多年来,人们不断地传诵着他这一流传千古的佳作。是什么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吟诵?这首诗吸引人的魅力是什么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将进酒》后的几点愚见,不足之处,切望指正。  酒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写饮酒劝酒的诗词较多,其中陶渊明
期刊
一、把握教材有利因素,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内容上涉及天文地理、人情风俗、古今中外等诸多领域,写作技巧方面也是各具特色。可以说,每一篇课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蕴藏着无穷的“创新”素材。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教材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期刊
仿写是这几年高考语文试题考查的重点,在应考的实际中,学生作仿写题出现了以下几点失误:  1.话题脱离。话题,一是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中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不合要求,“失之一词,谬以千里”。话题还指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寻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向。  2.结构不一。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
期刊
小说及其要素  小说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是跟戏剧、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常见考点  题目及线索的分析;文章内容概括,情节梳理,主旨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品析;环境描写的技法及表达作用的理解;字词的含义、情感色彩及表达作用的阐释;重点段落的品读,文段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评价作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比任何时候都突出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此,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备课,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单独创作过程,而应是一个复杂的多方参与的共同创作的过程,应体现出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传统和创新兼容并蓄。为此,语文教师备课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独立钻研教材是
期刊
学生在组织散文阅读主观题答案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认真分析题干。题干中往往蕴含了答题角度、表述范围和表达方式等要求,弄清了题干要求,答题时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2.把握在文中找答案的原则。有关专家曾明确指出:“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3.忠实于语言规则。即用词准确,语句流畅,语意明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要超过规定。基于上述原则,表述答案的方法可概括为:摘录、改写、撰写。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那么“巧妇”何处去寻米呢?  其实“事事留心皆学问”,宋代大学问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也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应养成“看、想、比、悟”的观察习惯。即,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的事物不仅要认认真真地看,还要用自己的头脑仔仔细细地想,把此事物和其他事物进行比较,
期刊
一、建立和谐、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十几岁的孩子学习多凭感情。他喜欢你这个老师,也就喜欢听你的课,并且喜欢上你所教的这门课。反之,师生关系紧张,彼此没有感情,学生也不喜欢你。看见你就烦,甚至产生敌对心理,即使你讲课生动有趣,也还是听不进去,更不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  1.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对好学生不偏向,对后进生不歧视。尤其是对后进生要
期刊
一、抓“诗眼”古代诗词,语言力求简明、生动、形象,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注重一字传神。一首诗,总有一、二个或一、两句表现诗歌主旨的词或语句,这些词和诗句或议论或抒情,起着统摄全诗的作用。如杜甫的《月夜》一诗,它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从而表达出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这首诗中,“独”字写出了诗人对妻儿的思念,而“双照”则是诗人希望尽早结束与妻儿分隔两地的痛苦生活的点睛之笔。所以,“独
期刊
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破了原有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培养多种能力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包括三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