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以期发挥材料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结合科学探究活动中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情况,提出几点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带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材料;选择与投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363
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创造了自主探究的环境,其中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材料不仅是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载体,也暗含着教育目标。因此对于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将结合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初步分析与探讨,以期找到有效的策略。
一、材料生活化,丰富科学探究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是孩子们感到好奇又唾手可得的,因此我们何不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材料,来丰富科学探究的内容,激起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呢?为此,我们需要发动家长,赢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进而让他们带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废旧物品,用这些物品有效充实班级的科学探究材料。如在开展“有趣的颜色”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邀请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收集各种有颜色的废旧纸张,其材质要不同,如瓦楞纸、皱纹纸、废弃的宣纸等,同时收集软布,还有颜色不同的花瓣,形状各异、干湿程度不同的树叶,以及矿泉水瓶、饮料瓶、酸奶瓶等各种塑料瓶,把这些材料一起投放到科学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選择材料,不断尝试、反复探索,从而自主发现颜色变化的秘密。如有的孩子把小瓶子装满水,将不同颜色的纸、软布、花瓣等放进去,通过观察后发现有的水变了色,有的根本没有发生变化,从而使他们积累了“事物泡在水里可能会发生褪色”的经验。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所发生的奇妙变化,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的兴致越来越高。
二、增强趣味性,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选择与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其是否能够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先研究孩子们对哪些材料感兴趣,然后从他们的兴趣点切入选择材料。如幼儿对小鸡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出壳的特别感兴趣,为了帮助孩子们掌握科学知识,我们既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课件,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饲养母鸡让其孵蛋,从而提供一个真实的观察环境。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在实际生活中饲养一只母鸡来孵蛋比较有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幼儿园的饲养角设置这样一个区域,让孩子们有机会观察母鸡孵蛋的过程,抓住小鸡破壳的瞬间,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在观察小鸡破壳之前,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猜想。在活动中,孩子们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说小鸡会把腿先伸出来,有的说应该是小鸡把头先探出来,还有的说尾巴最先出来,那么,小鸡到底是怎样破壳而出的呢?教师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让他们亲自观察,最终大家得出结论:鸡蛋首先被啄破,小鸡要脚使劲儿一蹬,壳裂成两半后小鸡就全部露出来。由于活动中教师提供的科学探究材料趣味性强,是孩子们喜欢的,所以有效激起了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尊重幼儿差异,分层投放材料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所以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与需求分层投放材料,以期使材料投放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进而引起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在围绕“传声筒”开展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投放了一次性纸杯,引导幼儿自己打孔制作传声筒。但是有的孩子小手肌肉发展较好,有的则动手操作能力差,因此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提供粗细不同的绳子进行操作,让孩子们探索绳子的粗细与纸杯上的孔到底有哪些关系。而且,不同的探究行为还为孩子们提供了比较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又如在“瓶子也会唱歌吗”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准备了各种材质的瓶子,还有皮筋、筷子、积塑等材料。一开始,教师只提供一种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并讨论为什么会发出声音,等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分批投放其他材料,从而引发幼儿更多地尝试与操作,分层投放不但可以避免操作材料投放过于单调,还可以降低难度,从而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一次性把所有材料都摆放在幼儿面前,孩子们对所有的材料都感兴趣,于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材料上而不是科学探究活动方面,反而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材料操作性强,利于幼儿探究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需要与材料进行充分地互动,才能主动建构科学探索的经验。如果材料不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孩子们将无法持续探索,也就无法实现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目标。因此,在选择与投放材料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材料的可操作性,以利于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些低结构的、半成品材料特别受欢迎,由于其组合更加多样,孩子们喜欢不断尝试,进而在“动手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创造能力。以“不倒翁”科学探究活动为例,教师没有直接提供不倒翁,而是提供了鸡蛋壳、乒乓球等自然性的材料,引导幼儿一步一步自制不倒翁玩具,从而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又如在“小车为什么能跑”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供了高结构的小汽车,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废旧材料,如牛奶包装盒、牙膏盒等,让孩子们自己制作小汽车,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汽车轮子要剪成圆形的,如果用方形的轮子,那么小汽车就跑不起来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投放低结构的材料,有利于幼儿动手操作,实现了“在做中学”,提高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效果。
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究需要适宜的游戏材料,恰当地选择与投放材料,可以有效激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孩子们需要与材料进行充分地互动,在不断摆弄材料、动手操作以及对材料进行拼搭、组合的探究过程中,了解材料、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从而在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发现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与习惯,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仇玉兰.幼儿园科学活动区材料提供的策略研究.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11):49-53.
[2]曾莉,申晓燕.运用开放性材料促进幼儿运动经验发展的实践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17(1):67-69.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材料;选择与投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363
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创造了自主探究的环境,其中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材料不仅是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载体,也暗含着教育目标。因此对于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将结合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初步分析与探讨,以期找到有效的策略。
一、材料生活化,丰富科学探究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是孩子们感到好奇又唾手可得的,因此我们何不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材料,来丰富科学探究的内容,激起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呢?为此,我们需要发动家长,赢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进而让他们带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废旧物品,用这些物品有效充实班级的科学探究材料。如在开展“有趣的颜色”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邀请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收集各种有颜色的废旧纸张,其材质要不同,如瓦楞纸、皱纹纸、废弃的宣纸等,同时收集软布,还有颜色不同的花瓣,形状各异、干湿程度不同的树叶,以及矿泉水瓶、饮料瓶、酸奶瓶等各种塑料瓶,把这些材料一起投放到科学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選择材料,不断尝试、反复探索,从而自主发现颜色变化的秘密。如有的孩子把小瓶子装满水,将不同颜色的纸、软布、花瓣等放进去,通过观察后发现有的水变了色,有的根本没有发生变化,从而使他们积累了“事物泡在水里可能会发生褪色”的经验。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所发生的奇妙变化,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的兴致越来越高。
二、增强趣味性,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选择与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其是否能够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先研究孩子们对哪些材料感兴趣,然后从他们的兴趣点切入选择材料。如幼儿对小鸡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出壳的特别感兴趣,为了帮助孩子们掌握科学知识,我们既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课件,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饲养母鸡让其孵蛋,从而提供一个真实的观察环境。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在实际生活中饲养一只母鸡来孵蛋比较有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幼儿园的饲养角设置这样一个区域,让孩子们有机会观察母鸡孵蛋的过程,抓住小鸡破壳的瞬间,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在观察小鸡破壳之前,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猜想。在活动中,孩子们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说小鸡会把腿先伸出来,有的说应该是小鸡把头先探出来,还有的说尾巴最先出来,那么,小鸡到底是怎样破壳而出的呢?教师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让他们亲自观察,最终大家得出结论:鸡蛋首先被啄破,小鸡要脚使劲儿一蹬,壳裂成两半后小鸡就全部露出来。由于活动中教师提供的科学探究材料趣味性强,是孩子们喜欢的,所以有效激起了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尊重幼儿差异,分层投放材料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所以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与需求分层投放材料,以期使材料投放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进而引起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在围绕“传声筒”开展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投放了一次性纸杯,引导幼儿自己打孔制作传声筒。但是有的孩子小手肌肉发展较好,有的则动手操作能力差,因此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提供粗细不同的绳子进行操作,让孩子们探索绳子的粗细与纸杯上的孔到底有哪些关系。而且,不同的探究行为还为孩子们提供了比较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又如在“瓶子也会唱歌吗”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准备了各种材质的瓶子,还有皮筋、筷子、积塑等材料。一开始,教师只提供一种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并讨论为什么会发出声音,等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分批投放其他材料,从而引发幼儿更多地尝试与操作,分层投放不但可以避免操作材料投放过于单调,还可以降低难度,从而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一次性把所有材料都摆放在幼儿面前,孩子们对所有的材料都感兴趣,于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材料上而不是科学探究活动方面,反而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材料操作性强,利于幼儿探究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需要与材料进行充分地互动,才能主动建构科学探索的经验。如果材料不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孩子们将无法持续探索,也就无法实现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目标。因此,在选择与投放材料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材料的可操作性,以利于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些低结构的、半成品材料特别受欢迎,由于其组合更加多样,孩子们喜欢不断尝试,进而在“动手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创造能力。以“不倒翁”科学探究活动为例,教师没有直接提供不倒翁,而是提供了鸡蛋壳、乒乓球等自然性的材料,引导幼儿一步一步自制不倒翁玩具,从而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又如在“小车为什么能跑”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供了高结构的小汽车,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废旧材料,如牛奶包装盒、牙膏盒等,让孩子们自己制作小汽车,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汽车轮子要剪成圆形的,如果用方形的轮子,那么小汽车就跑不起来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投放低结构的材料,有利于幼儿动手操作,实现了“在做中学”,提高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效果。
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究需要适宜的游戏材料,恰当地选择与投放材料,可以有效激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孩子们需要与材料进行充分地互动,在不断摆弄材料、动手操作以及对材料进行拼搭、组合的探究过程中,了解材料、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从而在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发现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与习惯,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仇玉兰.幼儿园科学活动区材料提供的策略研究.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11):49-53.
[2]曾莉,申晓燕.运用开放性材料促进幼儿运动经验发展的实践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17(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