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其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得到了大部分客户的认可与喜爱,人们日常的交易习惯被逐渐改变,不仅提高了交易的速度,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传统的商业银行因思维方式不够活跃、创新,战略转型尚未完成,在互联网环境下遭到了一定的冲击,业务量极速下滑,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文章引入了生态位理论,剖析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如何达成互惠共赢,生态体系如何构建,同时提出推进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银行业金融 生态体系构建 互惠共生
一、生态位理论及生态体系的构建意义
首先,生态位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其中生产所需的时间空间及其与其他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在这一理论中,生态位宽度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所能利用的环境资源的总量。本文将生态位理论置于企业竞争中来看,指的就是其在市场中可以利用的市场资源的总量。生态系统中各个种群之间存在生存竞争与合作,企业亦是如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想要长续生存,必须学会与其他企业合作,同时也存在竞争。此时,会出现两种现象,即“泛化”和“特化”。其一,泛化,指的是生态位宽度的增加。企业在发展前进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增加可利用的市场资源,而在总体资源有限的同时,势必导致企业之间的生态位存在部分重叠,也就是企业竞争的形成。相反的,“特化”即指生态位宽度的缩小。在总体资源有限的环境下,企业生态位的缩小会导致各个生态位逐渐分离,各自有固定的资源可供使用,竞争减少,从而有利于推动企业合作。长期以来,“泛化”与“特化”现象在市场中不断交替变更,并且不断演绎进化,使得竞争与合作的各方在過程中寻求和谐、互惠的共生状态,从而形成整体的稳定生存状态。
具体来说,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均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各自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经济体系的主要媒介,两者对金融市场资源的利用存在重叠和分离,也就是说,两者以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使得经济生态体系中产生各种“泛化”及“特化”的现象。因此,构建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金融生态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两者在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优势及地位,在体系中存在适当的生态位重叠,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同时部分生态位的分离也有利于促进合作,优势互补。例如,互联网金融可以帮助银行覆盖其原本难以覆盖的业务范围,快速且低成本地扩大银行业务。另外,银行的规范运行体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问题。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最终可以达到稳定的互惠共生状态,使得市场经济利益最优化。
二、竞争与互补
(一)竞争方面的体现
1.支付结算方面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商业银行通过10几年的发展和努力,将现金支付逐渐转变为银行卡支付方式,对广大用户来说,已经是支付方式的一大进步。而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支付宝转账、微信红包等支付方式已经成为广大用户的主要支付媒介,在短短一两年内就吸引了大量客户,目前的用户数量已达上亿。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大多倾向于使用支付宝等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完成交易,商业银行的部分客户将注意力转移到互联网金融上,导致了银行支付结算的地位受到打击。此外,由此导致银行的信用卡、借记卡等费用方面的收入逐年降低,影响了银行的整体收益情况,逐渐弱化了银行的中介地位。
2.理财产品方面
从理财产品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由于科技的创新,各种新型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逐渐改变了银行的利润结构,从实际上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收益。以支付宝中的“余额宝”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及原因解释。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随着经济发展已经逐步积累了部分财富,且主要以现金的形式保存。在过去,人们倾向于将该部分闲置现金在银行办理定期存款或者活期存款,定期或者活期取决于客户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高低程度,但活期存款利率更低。而“余额宝”的出现,让人们闲置的资金在获得存储收益的同时,还能随机进行支配,与银行活期存款相比,余额宝的利率高得多,比同样数额的定期存款利率也高,而且人们无需受“定期”限制,可以随意使用该部分资金。因此,大部分客户将原本存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及活期存款均转移到“余额宝”中基金账户,以获得固定收益。“余额宝”收入大量的资金后,将一小部分投资于市场,剩下的大量资金均以定期存款的形式放置于银行账户中。对于银行来说,原本可以获得较高收益的分散型活期存款,变成了集中型的定期存款,总体利润降低。
3.融资贷款方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网络平台的业务量逐渐增多,网络贷款能够满足许多客户的融资需求,包括企业及个人。商业银行虽然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或者个人来说,融资数额并不高,但却要经过商业银行一系列繁琐冗杂的贷款程序,要消耗掉大量时间成本,因此,个人或中小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互联网借贷平台进行融资贷款,快速满足融资需求,从效率及成本上看,都比商业银行略占优势。
(二)互补方面的体现
从生态位理论上看,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金融之间对有限资源的利用除了存在部分重叠之外,也有特定领域上的部分分离。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其许多特点也对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推动着银行进行金融改革创新。在这一环境的带动之下,商业银行正在加快网络技术升级的步伐,逐渐调整经营结构及模式,改变过去传统的盈利模式,进一步实现多元化发展。其次,互联网金融由于监管不到位,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客户信息被泄露,对其发展产生了阻碍。而银行的庞大运营监管体系恰好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对互联网金融起到辅助的作用。因此,两者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即保持良性竞争,又能实现合作,从而达到互惠共存的目标,有利于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三、共生状态建设的措施
下面,本文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管理三个方面谈共生状态建设的措施。 (一)资产业务方面
在资产业务方面,过往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态度截然不同,银行由于谨慎态度的要求,资产业务信贷的投放主要针对大中型客户,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为银行创造了许多收益,但是银行出于资产安全性的考虑,往往将中小企业排除在外,导致资源的流失。而互联网金融则恰恰相反,将中小企业作为重要资源,运用专业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尽可能降低风险。在两者共存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入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可以考虑进行战略合作或全面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资源及个人客户资源,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改善风险防范体系,形成战略储备。而对互联网金融来说,在与银行的合作过程中,可以利用银行稳定的社会地位,提升自身知名度。因此,双方在资产业务方面进行合作,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促进互惠共生。
(二)负债业务方面
在资产业务方面,过往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态度截然不同,银行由于谨慎态度的要求,资产业务信贷的投放主要针对大中型客户,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为银行创造了许多收益,但是银行出于资产安全性的考虑,往往将中小企业排除在外,导致资源的流失。而互联网金融则恰恰相反,将中小企业作为重要资源,运用专业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尽可能降低风险。在两者共存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入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可以考虑进行战略合作或全面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業资源及个人客户资源,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改善风险防范体系,形成战略储备。而对互联网金融来说,在与银行的合作过程中,可以利用银行稳定的社会地位,提升自身知名度。因此,双方在资产业务方面进行合作,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促进互惠共生。
(三)风险管理方面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是其稳健经营的前提条件。互联网金融一直以来具有高风险的特性,但随着其发展进步,数据库越来越庞大,为风险的防范形成了数据支撑,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有效缓解风险的发生。这是商业银行发展至今从未用过的方式。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可以引入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客户信息收集、客户交易数据分析等,从而提升业务的有效性,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降低资产不良率,同时有利于增长利润收益。
四、结语
传统的商业银行因思维方式不够活跃、创新,战略转型尚未完成,在互联网环境下遭到了一定的冲击,业务量极速下滑,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良性竞争和适度合作,是金融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变革势在必行,而在商业银行的带领下,互联网金融必须得到相应的安全监管。两者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生存和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寻求共赢的稳定状态,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蓝庆新,韩羽来.基于Logistic模型的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共生性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04):35-42.
[2] 朱丽敏.分析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及其互动发展[J].中国商论,2017(33):33-34.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银行业金融 生态体系构建 互惠共生
一、生态位理论及生态体系的构建意义
首先,生态位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其中生产所需的时间空间及其与其他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在这一理论中,生态位宽度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所能利用的环境资源的总量。本文将生态位理论置于企业竞争中来看,指的就是其在市场中可以利用的市场资源的总量。生态系统中各个种群之间存在生存竞争与合作,企业亦是如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想要长续生存,必须学会与其他企业合作,同时也存在竞争。此时,会出现两种现象,即“泛化”和“特化”。其一,泛化,指的是生态位宽度的增加。企业在发展前进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增加可利用的市场资源,而在总体资源有限的同时,势必导致企业之间的生态位存在部分重叠,也就是企业竞争的形成。相反的,“特化”即指生态位宽度的缩小。在总体资源有限的环境下,企业生态位的缩小会导致各个生态位逐渐分离,各自有固定的资源可供使用,竞争减少,从而有利于推动企业合作。长期以来,“泛化”与“特化”现象在市场中不断交替变更,并且不断演绎进化,使得竞争与合作的各方在過程中寻求和谐、互惠的共生状态,从而形成整体的稳定生存状态。
具体来说,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均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各自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经济体系的主要媒介,两者对金融市场资源的利用存在重叠和分离,也就是说,两者以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使得经济生态体系中产生各种“泛化”及“特化”的现象。因此,构建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金融生态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两者在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优势及地位,在体系中存在适当的生态位重叠,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同时部分生态位的分离也有利于促进合作,优势互补。例如,互联网金融可以帮助银行覆盖其原本难以覆盖的业务范围,快速且低成本地扩大银行业务。另外,银行的规范运行体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问题。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最终可以达到稳定的互惠共生状态,使得市场经济利益最优化。
二、竞争与互补
(一)竞争方面的体现
1.支付结算方面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商业银行通过10几年的发展和努力,将现金支付逐渐转变为银行卡支付方式,对广大用户来说,已经是支付方式的一大进步。而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支付宝转账、微信红包等支付方式已经成为广大用户的主要支付媒介,在短短一两年内就吸引了大量客户,目前的用户数量已达上亿。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大多倾向于使用支付宝等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完成交易,商业银行的部分客户将注意力转移到互联网金融上,导致了银行支付结算的地位受到打击。此外,由此导致银行的信用卡、借记卡等费用方面的收入逐年降低,影响了银行的整体收益情况,逐渐弱化了银行的中介地位。
2.理财产品方面
从理财产品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由于科技的创新,各种新型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逐渐改变了银行的利润结构,从实际上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收益。以支付宝中的“余额宝”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及原因解释。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随着经济发展已经逐步积累了部分财富,且主要以现金的形式保存。在过去,人们倾向于将该部分闲置现金在银行办理定期存款或者活期存款,定期或者活期取决于客户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高低程度,但活期存款利率更低。而“余额宝”的出现,让人们闲置的资金在获得存储收益的同时,还能随机进行支配,与银行活期存款相比,余额宝的利率高得多,比同样数额的定期存款利率也高,而且人们无需受“定期”限制,可以随意使用该部分资金。因此,大部分客户将原本存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及活期存款均转移到“余额宝”中基金账户,以获得固定收益。“余额宝”收入大量的资金后,将一小部分投资于市场,剩下的大量资金均以定期存款的形式放置于银行账户中。对于银行来说,原本可以获得较高收益的分散型活期存款,变成了集中型的定期存款,总体利润降低。
3.融资贷款方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网络平台的业务量逐渐增多,网络贷款能够满足许多客户的融资需求,包括企业及个人。商业银行虽然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或者个人来说,融资数额并不高,但却要经过商业银行一系列繁琐冗杂的贷款程序,要消耗掉大量时间成本,因此,个人或中小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互联网借贷平台进行融资贷款,快速满足融资需求,从效率及成本上看,都比商业银行略占优势。
(二)互补方面的体现
从生态位理论上看,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金融之间对有限资源的利用除了存在部分重叠之外,也有特定领域上的部分分离。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其许多特点也对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推动着银行进行金融改革创新。在这一环境的带动之下,商业银行正在加快网络技术升级的步伐,逐渐调整经营结构及模式,改变过去传统的盈利模式,进一步实现多元化发展。其次,互联网金融由于监管不到位,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客户信息被泄露,对其发展产生了阻碍。而银行的庞大运营监管体系恰好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对互联网金融起到辅助的作用。因此,两者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即保持良性竞争,又能实现合作,从而达到互惠共存的目标,有利于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三、共生状态建设的措施
下面,本文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管理三个方面谈共生状态建设的措施。 (一)资产业务方面
在资产业务方面,过往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态度截然不同,银行由于谨慎态度的要求,资产业务信贷的投放主要针对大中型客户,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为银行创造了许多收益,但是银行出于资产安全性的考虑,往往将中小企业排除在外,导致资源的流失。而互联网金融则恰恰相反,将中小企业作为重要资源,运用专业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尽可能降低风险。在两者共存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入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可以考虑进行战略合作或全面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资源及个人客户资源,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改善风险防范体系,形成战略储备。而对互联网金融来说,在与银行的合作过程中,可以利用银行稳定的社会地位,提升自身知名度。因此,双方在资产业务方面进行合作,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促进互惠共生。
(二)负债业务方面
在资产业务方面,过往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态度截然不同,银行由于谨慎态度的要求,资产业务信贷的投放主要针对大中型客户,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为银行创造了许多收益,但是银行出于资产安全性的考虑,往往将中小企业排除在外,导致资源的流失。而互联网金融则恰恰相反,将中小企业作为重要资源,运用专业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尽可能降低风险。在两者共存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入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可以考虑进行战略合作或全面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業资源及个人客户资源,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改善风险防范体系,形成战略储备。而对互联网金融来说,在与银行的合作过程中,可以利用银行稳定的社会地位,提升自身知名度。因此,双方在资产业务方面进行合作,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促进互惠共生。
(三)风险管理方面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是其稳健经营的前提条件。互联网金融一直以来具有高风险的特性,但随着其发展进步,数据库越来越庞大,为风险的防范形成了数据支撑,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有效缓解风险的发生。这是商业银行发展至今从未用过的方式。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可以引入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客户信息收集、客户交易数据分析等,从而提升业务的有效性,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降低资产不良率,同时有利于增长利润收益。
四、结语
传统的商业银行因思维方式不够活跃、创新,战略转型尚未完成,在互联网环境下遭到了一定的冲击,业务量极速下滑,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良性竞争和适度合作,是金融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变革势在必行,而在商业银行的带领下,互联网金融必须得到相应的安全监管。两者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生存和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寻求共赢的稳定状态,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蓝庆新,韩羽来.基于Logistic模型的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共生性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04):35-42.
[2] 朱丽敏.分析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及其互动发展[J].中国商论,2017(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