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通辽市科尔沁区中学教师为个案,调查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应用状况、影响因素、培训情况,并基于统计数据,为教师的岗前培训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学教师 信息技术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40-01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使用的技术总和。[1]本文以通辽市科尔沁区中学教师为个案,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应用状况、影响因素、培训情况进行了大样本的调查。并基于统计数据,为教师的岗前培训提出了建议。
一、调查与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基本技能、应用状况、硬件设施、影响因素、培训情况。为使问卷真实地反映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问卷调查的实施特别注意:第一,代表性。本文调查了7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中学。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40份,有效问卷100份。第二,平衡性。本文的调查对象基本平衡,初、高中教师比例为0.75:1,文、理科教师比例为1.3:1。
(一)基本技能
多数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部分教师水平较低。46%的教师掌握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教室与网络教室的使用,34%的教師精通在网络上检索、整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40%的教师精通电子邮件,22%的教师精通文字处理软件,39%的教师能够处理声音素材;41%的教师能够处理图片素材;11%的教师能够处理视频素材;42%的教师掌握幻灯片制作;40%的教师能够制作网页;数据表明,多数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部分教师水平较低。
(二)应用状况
50%的教师偶尔在教学中应用幻灯片,50%的教师偶尔依据教学需要制作简单网页,42%的教师偶尔使用计算机编写电子教案或查找教学信息。数据表明,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状况较差,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三)硬件设施
83%的教师认为硬件设施能满足教学需要,17%的教师认为不能满足。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有的学校还取消了信息技术课,有的学校仅在比赛时利用电教室。由此可见,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相对薄弱,学校需要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制度。
(四)影响因素
27%的教师认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是思想观念,38%的教师认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是难以与教学有效整合,23%的教师认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是计算机水平。由此可见,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主要是思想观念、难以与教学有效整合计算机水平。
三、对岗前教师培训的建议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笔者对岗前教师培训提出以下建议:
(一)革新信息技术教育课
1.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但在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教育意识相对薄弱。为此,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制度和考试制度,规范教学,规范考试,从而让师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
2.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习惯。教师应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多下工夫。为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性,为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习惯,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举行不同学科教学的主题讨论,让学生相互讨论,并进行合作实践,使学生在观念和实践上得到提高。
(二)重视岗前培训,强化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根据调查结果,有86%的教师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但多数教师的应用能力较差,通过访谈还了解到,即使是年轻老师,也没有掌握多媒体课件的知识。因此,培训的有效性是非常关键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培训内容。从本次调查和与教师的谈话中可以看到,对在职教师培训的内容有培训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的,也有培训新的理论知识与观念的,教师对培训的态度积极,但感觉收获不大,与所期望的相差很大。所以在具体的培训内容上,建议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如果在职教师的培训从基础知识到应用软件的介绍,逐步到教学中的应用,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重点,因为,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呼吁培训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这样做会使教师在逐步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渐灵活的将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
2.培训形式。在培训形式上,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学科教师思想观念认识水平不高。首先,学校应建立相关的制度,让教师接受定期的培训与考核,并且在培训方式上尽量多样化,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培训方式。其次,加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虽然本次调查只是对城区教师的调查,但是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淡薄,考虑到目前的培训工作与教师的预期期望有一定的差距。为使培训工作有效进行,建议由高校教授和中小学优秀教师组成研究组,切实研究并解决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只有形成自觉的现代化教学意识,教师的教学行为才会产生相应变化。[2]
【参考文献】
[1]陈树楷主编.中学信息技术知识词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4页.
[2]赵呈领,王继新主编.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76-380页.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中学教师 信息技术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40-01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使用的技术总和。[1]本文以通辽市科尔沁区中学教师为个案,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应用状况、影响因素、培训情况进行了大样本的调查。并基于统计数据,为教师的岗前培训提出了建议。
一、调查与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基本技能、应用状况、硬件设施、影响因素、培训情况。为使问卷真实地反映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问卷调查的实施特别注意:第一,代表性。本文调查了7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中学。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40份,有效问卷100份。第二,平衡性。本文的调查对象基本平衡,初、高中教师比例为0.75:1,文、理科教师比例为1.3:1。
(一)基本技能
多数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部分教师水平较低。46%的教师掌握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教室与网络教室的使用,34%的教師精通在网络上检索、整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40%的教师精通电子邮件,22%的教师精通文字处理软件,39%的教师能够处理声音素材;41%的教师能够处理图片素材;11%的教师能够处理视频素材;42%的教师掌握幻灯片制作;40%的教师能够制作网页;数据表明,多数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部分教师水平较低。
(二)应用状况
50%的教师偶尔在教学中应用幻灯片,50%的教师偶尔依据教学需要制作简单网页,42%的教师偶尔使用计算机编写电子教案或查找教学信息。数据表明,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状况较差,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三)硬件设施
83%的教师认为硬件设施能满足教学需要,17%的教师认为不能满足。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有的学校还取消了信息技术课,有的学校仅在比赛时利用电教室。由此可见,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相对薄弱,学校需要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制度。
(四)影响因素
27%的教师认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是思想观念,38%的教师认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是难以与教学有效整合,23%的教师认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是计算机水平。由此可见,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主要是思想观念、难以与教学有效整合计算机水平。
三、对岗前教师培训的建议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笔者对岗前教师培训提出以下建议:
(一)革新信息技术教育课
1.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但在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教育意识相对薄弱。为此,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制度和考试制度,规范教学,规范考试,从而让师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
2.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习惯。教师应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多下工夫。为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性,为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习惯,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举行不同学科教学的主题讨论,让学生相互讨论,并进行合作实践,使学生在观念和实践上得到提高。
(二)重视岗前培训,强化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根据调查结果,有86%的教师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但多数教师的应用能力较差,通过访谈还了解到,即使是年轻老师,也没有掌握多媒体课件的知识。因此,培训的有效性是非常关键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培训内容。从本次调查和与教师的谈话中可以看到,对在职教师培训的内容有培训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的,也有培训新的理论知识与观念的,教师对培训的态度积极,但感觉收获不大,与所期望的相差很大。所以在具体的培训内容上,建议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如果在职教师的培训从基础知识到应用软件的介绍,逐步到教学中的应用,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重点,因为,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呼吁培训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这样做会使教师在逐步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渐灵活的将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
2.培训形式。在培训形式上,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学科教师思想观念认识水平不高。首先,学校应建立相关的制度,让教师接受定期的培训与考核,并且在培训方式上尽量多样化,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培训方式。其次,加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虽然本次调查只是对城区教师的调查,但是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淡薄,考虑到目前的培训工作与教师的预期期望有一定的差距。为使培训工作有效进行,建议由高校教授和中小学优秀教师组成研究组,切实研究并解决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只有形成自觉的现代化教学意识,教师的教学行为才会产生相应变化。[2]
【参考文献】
[1]陈树楷主编.中学信息技术知识词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4页.
[2]赵呈领,王继新主编.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76-380页.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