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光明之宝——错银铜牛灯 灯具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代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当我们祖先把牛与灯相结合,一项伟大的发明诞生了,这就是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中的光明之宝——错银铜牛灯。 这件错银铜牛灯的底座是一头怒目圆睁的健壮的黄牛,它的身上嵌有卷云纹、三角纹、螺旋纹以及不同神兽的花纹。如何把这些复杂而漂亮的纹饰装饰到牛灯上去呢?那就要借用诗经中的一句话——“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明之宝——错银铜牛灯
灯具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代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当我们祖先把牛与灯相结合,一项伟大的发明诞生了,这就是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中的光明之宝——错银铜牛灯。
这件错银铜牛灯的底座是一头怒目圆睁的健壮的黄牛,它的身上嵌有卷云纹、三角纹、螺旋纹以及不同神兽的花纹。如何把这些复杂而漂亮的纹饰装饰到牛灯上去呢?那就要借用诗经中的一句话——“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首先,工匠要用针尖大小的锥子在铜牛灯身上凿出想要的花紋凹槽,再把银丝巧嵌进去,然后用错石在上面打磨,最后用鹿皮进行抛光,这就是错银工艺。铜和银两种不同的材质,在错银铜牛灯身上形成了完美的搭配。
你以为这件错银铜牛灯仅是因为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而成为镇院之宝的吗?不不不,这件文物更加独特的地方在于它所体现的古人的环保理念。
汉代人使用动物油脂作为照明的燃料,但燃烧油脂后产生的烟太大了,怎么办?聪明的古人在燃烧油脂的地方设计了一个“灯罩”,油脂在“灯罩”中燃烧,烟尘便会顺着上方的导烟管进入被掏空的“牛腹”中,只要使用前在“牛腹”中盛满清水,烟尘便会被清水所溶解,这样人们在读书的时候就不会被烟呛到了。这是不是一种很环保的设计呢?更加巧妙的是,这件错银铜牛灯的灯罩可以开合,用来调节灯光的强弱,且灯的每一个部件都可以被拆卸下来,方便清洗和携带,可称得上是古人居家旅行的好伴侣。
在我国,像这样的两千年前的环保灯还有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彩绘雁鱼青铜灯等。这些灯的设计和技术在世界灯具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在西方,直到15世纪,意大利的著名画家、科学家达·芬奇才发明了铁皮导烟灯罩,与我国相比晚了约1500年!
文房之宝——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
你知道蟾蜍吗?蟾蜍又名癞蛤蟆,是小型两栖动物,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陆地上,只有产卵时才会回到水里。在我们的生活中,偶尔会听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带有贬义的话,由此可见,现代人并不怎么喜欢癞蛤蟆,因为它长相比较丑陋。但是在汉代,蟾蜍却是人们眼中的吉祥物!汉代人甚至还仿照它的样子做成了精美的砚台,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中就有这样一件罕见的文房之宝——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
这件铜盒砚设计得十分巧妙,可以分为盒身、盒盖和砚台三个部分。盒身与盒盖相扣,看起来就好似一只完整的蟾蜍。蟾蜍的腹部微微鼓起,一块光滑的石砚就隐藏在其中。蟾蜍的下巴前伸着,巧妙地构成了贮水的墨池。盒盖的顶部还设计了一个环形的扣,仿佛随时等待着主人开启。
这件铜盒砚的表面金灿灿的,原来是使用了古老的鎏金工艺。不仅如此,铜盒砚上还镶嵌了绿松石、红宝石、青金石等各色宝石,鎏金与镶嵌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不是令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惊叹不已呢?这样一件精美绝伦的铜盒砚放在书桌上,不仅是一件实用文具,更是一件艺术品!
同学们一定有疑问:蟾蜍貌丑,为什么会得到古人的偏爱呢?首先,蟾蜍属于蛙类,产子多,成了古代人生殖信仰的崇拜对象;其次,蟾蜍有冬眠的习性,在古代人眼中这犹如死而复生,喻示着长生;最后,古代读书人往往把科举得中称为“蟾宫折桂”。因为这些原因,蟾蜍在古代就变成了富有美好寓意和祝福的吉祥物,古人创作了很多与它相关的珍贵文物。
你知道吗
什么是鎏金工艺呢?就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物表面了。这种工艺始于战国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
其他文献
看一看“中国海关分布示意图”,你就会明白,我们中国的海关可不只是设在海边,目前我国海关总署下属一共有42个直属海关,其中21个位于沿海城市,剩下的21个则分布在祖国的内陆和边疆。海关总署——直属海关——隶属海关 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的抚远海关 最西端——位于新疆的伊尔克什坦海关 最南端——位于海南的三沙海关 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的漠河海关 海拔最高——位于新疆的红其拉甫海关离太阳最近的海
五花八门的手工神器 20世纪50年代,那时候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海关工作人员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自动手,改造和创造了五花八门的查验神器,甚至还仿照军队作战中经常使用的工兵扫雷器制成了简易的金属探测器,这些神器既简便实用,又安全省钱。工作人员就用这些“纯手工”制品,查获了不少走私物品。 工具不可貌相,为我们点赞吧!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海关工作人员自己制作并且使用过的查验工具 到了20
狮子的“祖先”是谁? 狮子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动物,它的故乡遍及非洲、中亚及美洲等地区,而它最早被中国人所认知的名字却是另一个——狻猊(suān ní)。 在我国先民眼中,这种来自异域的猛兽很奇特。在古籍中,例如《穆天子传》《尔雅·释兽》等,速度惊人、凶猛无比都是狻猊的鲜明标签。唐代 铜鎏金狻猊北宋 琉璃狻猊缠枝花砖 据美国汉学家薛爱华考证,“狻猊”一词源自印度。西汉时期,在张骞开辟了通往中亚、
在廣州风景秀美的越秀山之巅,在高大的木棉树掩映之间,矗立着一座红墙绿瓦、巍峨壮观的五层高楼,这就是广州著名的“老城标”——镇海楼,又叫作“五层楼”。它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赫赫有名的北京故宫“年纪”还要大一些。城市的“守护神” 自古以来,占据了高峻山峦险要位置的建筑,往往都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镇海楼自然也不例外。古代广州城的建筑并不高大,而镇
十年之间,情侣变陌路,城市换新颜,位于寸土寸金地段的中银大厦二期却屡次重组无望,依然烂尾。 十年后依然烂尾 到2013年,中银大厦二期已经烂尾整整十年了。 这座临近银座商城和山东新闻大厦的建筑已不复当年风采:这里少有人走过。也许因为修路,在人行道通往该大楼的楼梯全部用木板等挡住。只有在该大楼的西口,一座就像是临时板房模样的小亭子内的一位保安,和偶尔进出的车辆,证明着这座大楼还未人去楼空。进入
贴了通景画的房间会变大吗 简单说,通景画就是手绘的壁纸。清代宫廷画院的画师们使用中国传统的天然矿物质颜料,结合西方的绘画技巧,在绢质丝织品上绘制景物,然后再将这些绢画根据房屋的实际大小紧密拼接,组成一整幅图画并贴在房屋的墙上或天花板上作为装饰,这就是通景画。 通景畫因为与房屋中的布局与装饰融为一体,所以给人一种扩大了空间的错觉。这种新奇的壁纸流行于18世纪的清代宫廷,受到乾隆皇帝的钟爱。据记载
今年寒假,我去了山东省蓬莱市游玩,登上了著名的蓬莱阁,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神奇故事。 真羡慕你,我国有很多楼阁以精美的建筑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底蕴闻名于世,我也好想去全国各地看看它们哪。 是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和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是中华文明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别急,今天咱《奇妙博物馆》就开设了“中国名楼记”栏目,为大家介绍我国著名楼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知识,满足大
大家小时候都玩过积木,那你有没有琢磨过积木的原理呢?为什么有的小伙伴可以把积木搭得又高又稳?你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积木的搭建与我们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它们都可以在不使用钉子的情况下,令建筑主体很牢固,这其实是斗拱的精髓所在。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件国宝,正是我国早期运用斗拱的一个实例。它为我们展现了在2300多年前没有机械设备的年代里,人们究竟是怎样完成一件工艺复杂的“精密仪器”的
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 第一站,让我们来到春秋时期的淹城。淹城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这可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水路是淹城主要的交通通道,有点儿像今天位于意大利的著名水城威尼斯。为了满足捕鱼和过河的需要,淹城人民发明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 图中的独木舟尖头方尾,大约有4米多长,是由一根完整的树干挖凿而成。走近细瞧,独木舟的内壁还有一道道石器挖凿后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