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我一直在期待,期待遇见你,遇见最美好的教育。今日,沉睡已久的你终于复苏了,你告诉我:“‘五彩线绳’虽然是两种简简单单的材料,却碰撞出了不一般的火花,重塑了艺术教育的美好。”
一、遇见线绳,引发课程诞生
我的母亲是一位中国传统女性,她爱打毛衣,从小我就耳濡目染,所以对毛线情有独钟。如今,母亲已是花甲之年,加之視力不佳,家中毛线就一直闲置在箱底。一日,我翻阅陶行知先生的《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书中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给了我很深的启发,这项教学理论完美诠释了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门具有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学科。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也曾说:“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而我发现,压箱底的色彩丰富、易于造型的废毛线和生活中常见的绳子就是一个“生活即教育”的载体,它是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极佳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让儿童在线绳活动中通过感官体验去遇见美,为此 “五彩线绳小浮雕”课程应运而生,成为姜堰区首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创新班之一。
二、追求美好,搭建课程平台
作家笔下的“五彩”描绘的是端午节系五彩绳祈福纳吉的习俗,儿童眼中的“五彩”是“五彩斑斓”之意。二者皆以五彩为吉祥色,寓意美好。“线绳小浮雕”是以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线绳材料来代替画笔,儿童运用这些质感不一、肌理有别的线绳,展开自己的想象,在物体的表面上运用材料的拼接、组合、添加等手法,粘贴成“小浮雕”的画面。它旨在让儿童学会以线绳材料进行创作活动,大胆想象和创新,感受动手制作的乐趣以及粘贴艺术的美,从而发现“平面”与“立体”表现的不同之处,体会“小浮雕”的美感。
三、追逐梦想,成就课程之路
1.五彩线绳,趣味与智慧的选择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新的源泉,生活中的事物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素材。创作“线绳小浮雕”作品最基础的材料无疑是毛线和绳子。儿童身边有爱打毛衣的妈妈、奶奶、外婆,毛线可以较容易地收集到。为了丰富绳子的种类,我们还尝试使用纸绳子、麻绳、扁绳子和手提袋绳子来创作,其中有一类纸绳子可引导孩子们用皱纹纸搓出来,这些丰富的线绳材料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多元化。孩子们的话语常常妙趣横生:“麻绳粗粗的、圆圆的,可以用来做大树。”“鞋带扁扁的,剪成一段一段的,也可以拼贴成一棵大树。”“咦,皱纹纸搓出来的纸绳子,真是太神奇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意,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材料。
2.传授技巧,汗水与热血的碰撞
在线绳课程中,由于儿童缺乏经验、手法不够灵巧,加之胶的质量、材料的质感和肌理的特殊性,导致不少儿童在制作中失败。
首先,胶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成功与否。白乳胶粘贴速度太慢,双面胶由于时间的沉淀,水分的蒸发,会出现风化现象;酒精胶黏糊糊的,容易沾手。我们屡试屡败,可我们仍然不气馁。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地摸索尝试中,我发现用自粘包书皮来粘贴作品,辅以白乳胶,学生创作时得心应手,貌似不听话的线绳都乖乖地贴于平面上。
其次,虽然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但面对线绳材料的质感和肌理时,他们的动手能力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与生俱来的,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陶行知先生首创“小先生制”的思想给予了我帮助和思考。所以在线绳艺术活动中,我经常采取“学习共同体”模式,组内与组外互换小老师,巧妙地激发儿童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大胆想象,并实施奖励制度,让儿童逐渐建立起对各种材料的感性认识,成就他们立体表现的愿望。
3.有机融合,想象和创新的殿堂
陶行知先生曾说:“天天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人。”我从美术教材和儿童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生动、活泼的主题来设计课程内容。在课程实践探索中,我从三元素点、线、面和比较简单的植物入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过渡到较复杂的动物、人物等画面。同时,结合本校银杏文化特色,相继融入古诗词、国粹精华、艺术大师以及“1+X”大阅读等多种元素,并逐步尝试在汗衫、手提袋、背包、废旧瓶子等不同物体的表面上进行创作,让儿童在保持兴趣的同时逐渐提高难度。一根绳子,有的孩子会说像天线,有的会说像流星,还有的会说像弯弯曲曲的小河。当材料从平面上“浮起来”的那一刻,我欣喜地发现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这种制作的乐趣让他们获得了成就感,也提高了审美能力。
4.作品呈现,成长与梦想的绽放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就意味着被老师和同伴们认可,那种成就感是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我定期将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布置在教室或校园内,并有效组织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他们发现线、绳两种简简单单的材料,却碰撞出不一般的效果,从而产生不断挑战的勇气和欲望。
学期结束,我会根据表现情况,评比出“十佳优秀学员”并及时奖励。奖品不断变化,有时是孩子们心仪的线绳材料,有时是自制的线绳小作品,我认为这样的奖励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我们还定期举办义卖活动,帮助那些特殊儿童,让他们也能绽放成长的梦想。
四、以小见大,初闻课程花香
我将五彩线绳小浮雕课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融入名画欣赏,编写了校本课程《五彩线绳小浮雕》,荣获泰州市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二等奖。学生作品经常在《姜堰教育周刊》等刊物上发表。创新班校区联动公开课成功展示,并在学校各项重大展示活动中绽放光彩,与其相关的多项区级微课题相继立项并成功结题。论文《遇见线绳 重塑美好》荣获2018年“师陶杯”泰州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社团年年被评为校“十佳精品社团”,2017年、2018年相继被姜堰区和泰州市教育局、少工委授予“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的称号。
总之,实践证明“线绳”简直就是“生活的艺术家”。“生活的艺术家”应该具有审美的人生态度,也就是以亲和的态度去对待自然、社会、他人与自身。其实线绳浮雕艺术就像个孩子,你遇见了它,就是思维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孩子们说:“老师,我舍不得去拿稿费,我要留作纪念。”“老师,你知道我妹妹的愿望是什么吗?她想继承我的线绳美术生涯。”“老师,我写的有关线绳小浮雕的文章刊登在新教育萤火虫泰州分站上。”……我想这些发自肺腑、稚嫩的话语应该就是“遇见最美好的我们”的最真实的写照!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东板桥校区)
责任编辑 王 慧
一、遇见线绳,引发课程诞生
我的母亲是一位中国传统女性,她爱打毛衣,从小我就耳濡目染,所以对毛线情有独钟。如今,母亲已是花甲之年,加之視力不佳,家中毛线就一直闲置在箱底。一日,我翻阅陶行知先生的《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书中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给了我很深的启发,这项教学理论完美诠释了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门具有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学科。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也曾说:“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而我发现,压箱底的色彩丰富、易于造型的废毛线和生活中常见的绳子就是一个“生活即教育”的载体,它是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极佳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让儿童在线绳活动中通过感官体验去遇见美,为此 “五彩线绳小浮雕”课程应运而生,成为姜堰区首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创新班之一。
二、追求美好,搭建课程平台
作家笔下的“五彩”描绘的是端午节系五彩绳祈福纳吉的习俗,儿童眼中的“五彩”是“五彩斑斓”之意。二者皆以五彩为吉祥色,寓意美好。“线绳小浮雕”是以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线绳材料来代替画笔,儿童运用这些质感不一、肌理有别的线绳,展开自己的想象,在物体的表面上运用材料的拼接、组合、添加等手法,粘贴成“小浮雕”的画面。它旨在让儿童学会以线绳材料进行创作活动,大胆想象和创新,感受动手制作的乐趣以及粘贴艺术的美,从而发现“平面”与“立体”表现的不同之处,体会“小浮雕”的美感。
三、追逐梦想,成就课程之路
1.五彩线绳,趣味与智慧的选择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新的源泉,生活中的事物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素材。创作“线绳小浮雕”作品最基础的材料无疑是毛线和绳子。儿童身边有爱打毛衣的妈妈、奶奶、外婆,毛线可以较容易地收集到。为了丰富绳子的种类,我们还尝试使用纸绳子、麻绳、扁绳子和手提袋绳子来创作,其中有一类纸绳子可引导孩子们用皱纹纸搓出来,这些丰富的线绳材料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多元化。孩子们的话语常常妙趣横生:“麻绳粗粗的、圆圆的,可以用来做大树。”“鞋带扁扁的,剪成一段一段的,也可以拼贴成一棵大树。”“咦,皱纹纸搓出来的纸绳子,真是太神奇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意,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材料。
2.传授技巧,汗水与热血的碰撞
在线绳课程中,由于儿童缺乏经验、手法不够灵巧,加之胶的质量、材料的质感和肌理的特殊性,导致不少儿童在制作中失败。
首先,胶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成功与否。白乳胶粘贴速度太慢,双面胶由于时间的沉淀,水分的蒸发,会出现风化现象;酒精胶黏糊糊的,容易沾手。我们屡试屡败,可我们仍然不气馁。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地摸索尝试中,我发现用自粘包书皮来粘贴作品,辅以白乳胶,学生创作时得心应手,貌似不听话的线绳都乖乖地贴于平面上。
其次,虽然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但面对线绳材料的质感和肌理时,他们的动手能力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与生俱来的,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陶行知先生首创“小先生制”的思想给予了我帮助和思考。所以在线绳艺术活动中,我经常采取“学习共同体”模式,组内与组外互换小老师,巧妙地激发儿童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大胆想象,并实施奖励制度,让儿童逐渐建立起对各种材料的感性认识,成就他们立体表现的愿望。
3.有机融合,想象和创新的殿堂
陶行知先生曾说:“天天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人。”我从美术教材和儿童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生动、活泼的主题来设计课程内容。在课程实践探索中,我从三元素点、线、面和比较简单的植物入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过渡到较复杂的动物、人物等画面。同时,结合本校银杏文化特色,相继融入古诗词、国粹精华、艺术大师以及“1+X”大阅读等多种元素,并逐步尝试在汗衫、手提袋、背包、废旧瓶子等不同物体的表面上进行创作,让儿童在保持兴趣的同时逐渐提高难度。一根绳子,有的孩子会说像天线,有的会说像流星,还有的会说像弯弯曲曲的小河。当材料从平面上“浮起来”的那一刻,我欣喜地发现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这种制作的乐趣让他们获得了成就感,也提高了审美能力。
4.作品呈现,成长与梦想的绽放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就意味着被老师和同伴们认可,那种成就感是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我定期将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布置在教室或校园内,并有效组织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他们发现线、绳两种简简单单的材料,却碰撞出不一般的效果,从而产生不断挑战的勇气和欲望。
学期结束,我会根据表现情况,评比出“十佳优秀学员”并及时奖励。奖品不断变化,有时是孩子们心仪的线绳材料,有时是自制的线绳小作品,我认为这样的奖励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我们还定期举办义卖活动,帮助那些特殊儿童,让他们也能绽放成长的梦想。
四、以小见大,初闻课程花香
我将五彩线绳小浮雕课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融入名画欣赏,编写了校本课程《五彩线绳小浮雕》,荣获泰州市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二等奖。学生作品经常在《姜堰教育周刊》等刊物上发表。创新班校区联动公开课成功展示,并在学校各项重大展示活动中绽放光彩,与其相关的多项区级微课题相继立项并成功结题。论文《遇见线绳 重塑美好》荣获2018年“师陶杯”泰州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社团年年被评为校“十佳精品社团”,2017年、2018年相继被姜堰区和泰州市教育局、少工委授予“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的称号。
总之,实践证明“线绳”简直就是“生活的艺术家”。“生活的艺术家”应该具有审美的人生态度,也就是以亲和的态度去对待自然、社会、他人与自身。其实线绳浮雕艺术就像个孩子,你遇见了它,就是思维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孩子们说:“老师,我舍不得去拿稿费,我要留作纪念。”“老师,你知道我妹妹的愿望是什么吗?她想继承我的线绳美术生涯。”“老师,我写的有关线绳小浮雕的文章刊登在新教育萤火虫泰州分站上。”……我想这些发自肺腑、稚嫩的话语应该就是“遇见最美好的我们”的最真实的写照!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东板桥校区)
责任编辑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