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好的你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我一直在期待,期待遇见你,遇见最美好的教育。今日,沉睡已久的你终于复苏了,你告诉我:“‘五彩线绳’虽然是两种简简单单的材料,却碰撞出了不一般的火花,重塑了艺术教育的美好。”
  一、遇见线绳,引发课程诞生
  我的母亲是一位中国传统女性,她爱打毛衣,从小我就耳濡目染,所以对毛线情有独钟。如今,母亲已是花甲之年,加之視力不佳,家中毛线就一直闲置在箱底。一日,我翻阅陶行知先生的《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书中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给了我很深的启发,这项教学理论完美诠释了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门具有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学科。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也曾说:“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而我发现,压箱底的色彩丰富、易于造型的废毛线和生活中常见的绳子就是一个“生活即教育”的载体,它是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极佳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让儿童在线绳活动中通过感官体验去遇见美,为此 “五彩线绳小浮雕”课程应运而生,成为姜堰区首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创新班之一。
  二、追求美好,搭建课程平台
  作家笔下的“五彩”描绘的是端午节系五彩绳祈福纳吉的习俗,儿童眼中的“五彩”是“五彩斑斓”之意。二者皆以五彩为吉祥色,寓意美好。“线绳小浮雕”是以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线绳材料来代替画笔,儿童运用这些质感不一、肌理有别的线绳,展开自己的想象,在物体的表面上运用材料的拼接、组合、添加等手法,粘贴成“小浮雕”的画面。它旨在让儿童学会以线绳材料进行创作活动,大胆想象和创新,感受动手制作的乐趣以及粘贴艺术的美,从而发现“平面”与“立体”表现的不同之处,体会“小浮雕”的美感。
  三、追逐梦想,成就课程之路
  1.五彩线绳,趣味与智慧的选择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新的源泉,生活中的事物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素材。创作“线绳小浮雕”作品最基础的材料无疑是毛线和绳子。儿童身边有爱打毛衣的妈妈、奶奶、外婆,毛线可以较容易地收集到。为了丰富绳子的种类,我们还尝试使用纸绳子、麻绳、扁绳子和手提袋绳子来创作,其中有一类纸绳子可引导孩子们用皱纹纸搓出来,这些丰富的线绳材料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多元化。孩子们的话语常常妙趣横生:“麻绳粗粗的、圆圆的,可以用来做大树。”“鞋带扁扁的,剪成一段一段的,也可以拼贴成一棵大树。”“咦,皱纹纸搓出来的纸绳子,真是太神奇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意,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材料。
  2.传授技巧,汗水与热血的碰撞
  在线绳课程中,由于儿童缺乏经验、手法不够灵巧,加之胶的质量、材料的质感和肌理的特殊性,导致不少儿童在制作中失败。
  首先,胶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成功与否。白乳胶粘贴速度太慢,双面胶由于时间的沉淀,水分的蒸发,会出现风化现象;酒精胶黏糊糊的,容易沾手。我们屡试屡败,可我们仍然不气馁。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地摸索尝试中,我发现用自粘包书皮来粘贴作品,辅以白乳胶,学生创作时得心应手,貌似不听话的线绳都乖乖地贴于平面上。
  其次,虽然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但面对线绳材料的质感和肌理时,他们的动手能力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与生俱来的,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陶行知先生首创“小先生制”的思想给予了我帮助和思考。所以在线绳艺术活动中,我经常采取“学习共同体”模式,组内与组外互换小老师,巧妙地激发儿童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大胆想象,并实施奖励制度,让儿童逐渐建立起对各种材料的感性认识,成就他们立体表现的愿望。
  3.有机融合,想象和创新的殿堂
  陶行知先生曾说:“天天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人。”我从美术教材和儿童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生动、活泼的主题来设计课程内容。在课程实践探索中,我从三元素点、线、面和比较简单的植物入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过渡到较复杂的动物、人物等画面。同时,结合本校银杏文化特色,相继融入古诗词、国粹精华、艺术大师以及“1+X”大阅读等多种元素,并逐步尝试在汗衫、手提袋、背包、废旧瓶子等不同物体的表面上进行创作,让儿童在保持兴趣的同时逐渐提高难度。一根绳子,有的孩子会说像天线,有的会说像流星,还有的会说像弯弯曲曲的小河。当材料从平面上“浮起来”的那一刻,我欣喜地发现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这种制作的乐趣让他们获得了成就感,也提高了审美能力。
  4.作品呈现,成长与梦想的绽放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就意味着被老师和同伴们认可,那种成就感是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我定期将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布置在教室或校园内,并有效组织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他们发现线、绳两种简简单单的材料,却碰撞出不一般的效果,从而产生不断挑战的勇气和欲望。
  学期结束,我会根据表现情况,评比出“十佳优秀学员”并及时奖励。奖品不断变化,有时是孩子们心仪的线绳材料,有时是自制的线绳小作品,我认为这样的奖励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我们还定期举办义卖活动,帮助那些特殊儿童,让他们也能绽放成长的梦想。
  四、以小见大,初闻课程花香
  我将五彩线绳小浮雕课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融入名画欣赏,编写了校本课程《五彩线绳小浮雕》,荣获泰州市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二等奖。学生作品经常在《姜堰教育周刊》等刊物上发表。创新班校区联动公开课成功展示,并在学校各项重大展示活动中绽放光彩,与其相关的多项区级微课题相继立项并成功结题。论文《遇见线绳 重塑美好》荣获2018年“师陶杯”泰州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社团年年被评为校“十佳精品社团”,2017年、2018年相继被姜堰区和泰州市教育局、少工委授予“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的称号。
  总之,实践证明“线绳”简直就是“生活的艺术家”。“生活的艺术家”应该具有审美的人生态度,也就是以亲和的态度去对待自然、社会、他人与自身。其实线绳浮雕艺术就像个孩子,你遇见了它,就是思维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孩子们说:“老师,我舍不得去拿稿费,我要留作纪念。”“老师,你知道我妹妹的愿望是什么吗?她想继承我的线绳美术生涯。”“老师,我写的有关线绳小浮雕的文章刊登在新教育萤火虫泰州分站上。”……我想这些发自肺腑、稚嫩的话语应该就是“遇见最美好的我们”的最真实的写照!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东板桥校区)
  责任编辑 王 慧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发展学生素养,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在教与学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河南省罗山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于2018年10月开展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各学科教师赛课活动。六年级数学教师黄静展示的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的认识”一节课。  一、导学设计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谈话: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
期刊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时至今日,整整八年过去了,老师们已经逐渐树立起了语言运用的意识,在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已逐渐成为常态。近两年统编教材的使用更是让老师们信心倍增,语文要素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语言意识,为老师们进行语言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抓手。不过,综观当前的教学现状,我们发现读写结合的针对性不强,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屡屡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  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  春遇见冬,有了岁月,  天遇见地,有了永恒。  循着縷缕书香,沿着潺潺清泉,缥缈月影里,我们披着夏夜的漫天星辰,袅袅晨雾中,我们步着雨后的点点红莲,随光阴流转,跨越山河,心向远方,只为,在最美的时光里与你相遇……  书香氤氲润心田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与温文尔雅的张祖庆老师的相遇,便是与温润书香的相遇。  “我是那个在黑
期刊
一、课例开发的背景  (一)缘起蹭培训  2018年暑期,我回家乡休假,从上海知明教育咨询公司周子房博士和赣南师大王从华博士处得知,2018年8月7日至12日,江西省教师质量检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与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将联合举办协同实验校区语文骨干教师写作教学高级研修培训。两位博士盛情邀请,家门口的免费培训,不蹭岂不可惜?于是我果断改变休假计划,腾出时间直奔培训地点。  (二)合作议话题  培
期刊
自教育改革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加大了语文改革的力度,教学改革也呈现出多种理念和模式,如“万花筒”似的绚烂绽放。但很多犹如昙花一现般短暂,唯独“语文主题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语文主题学习”就是围绕某一主题,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把多篇文章多角度地组合在一起,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主题意义构建的一种开
期刊
这是应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邀请,在第三届全国高中“审美课堂”公开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的一节同课异构的观摩课。这篇课文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中,该单元的主题就是“像山那样思考”。  我所持有的“三度语文”(丈量语文的宽度,营造课堂的温度,拓展思维的深度)的教学主张,是建立在课文的课程价值基础之上的教学认知与实践。我认为,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绝不是为了简单了解课文中介绍了什么样的知识,而是
期刊
导 读:  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的看家本领。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学生主体地位、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普遍重视对文本的解读和再开发。通过“了解文本背景,做教材的知晓者;避免先入为主,做教材的理解者;挖掘文本特点,做教材的发现者”三种途径,教师对文本作精准解读,依据教学目标因时施策、“随性把玩”,课堂也因此有了灵性和厚重,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阵地。  一、了解文本背景,做教材的知晓者  每一篇入选教材的文章,
期刊
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和万事兴”等家国思想世代传承,充满智慧与温暖。近年来,赣州市潭东中学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学校特色的实践中,用亲情和关爱打造温馨、和谐的家文化,构建有爱、幸福的家园。“好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无形力量。”赣州市潭东中学校长朱文告诉记者,学校的发力点便是立足家文化,让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事业乐园、学生成长的伊甸园、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期刊
导 读:  在小学阶段,朗读教学普遍存在三种误区:缺少目标指向;不区分文体;走向表演化和程式化。通过对朗读内涵的辨析和上述问题的分析,朗读教学走出误区的主要对策是:(1)朗读活动设计要指向特定的目标:理解和文本意义的建构;(2)区分文体,分别进行标准语音朗读指导和表情朗读指导;(3)打通朗读与吟诵的通道,为鉴赏与表现性阅读奠基。  朗读是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活动形式。朗读活动既是“将文字
期刊
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教的“相遇问题”一课,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有趣,善用体验式教学,激活学生思维,推进教学深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得知识。  【片段一】在表演中认知概念  出示词语 “相对、同时、相遇、相距”,学生先读一读。  师:你能用你的动作、声音,把这4个词的意思表现出来吗?  师:同学们可以找伙伴来一起表演这4个词。(全班同学站起来表演)  师:请一组同学,把你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