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墨中的艺术精神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ping3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想,从接触绘画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从最开始的素描,水粉到现在的中国画。这一路走过来也些许积累了一些经验,中间也有困惑也体验了艰辛和快乐。以前的学习就是对现在的铺垫,画家们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到的触动和感想,我想也只有当局者能明白其中的微妙吧。
  我们都知道水墨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身份的象征。中国画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从新石器时代的具有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漆画,再到唐宋元时期的山水花鸟屏风卷册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墨画的发展轨迹,中国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观察表现方式,作为中国文化传统到现实情境的独特组成部分,使中国画在多元的格局中体现了自理自足的重要地位。在现代化向国际化发展的社会中,水墨在当代这个大背景下需求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在蓬勃的向上发展。
  二十世纪的水墨画可以分为两大派,一种是传统派比如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潘天寿等大师,在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下使传统艺术在这个新时代中得以发扬传承。另一种是融合派比如林风眠、徐悲鸿等人,比较重视中西结合的方式,引进西方画中的色彩和构成,不断用新思维、新语言等在绘画中实践。水墨画的在实行改革开放的80年代的时候开始了第二次的变革和转换形态,到90年代又从现代形态转变到了后现代形态,这种处于水墨画的边缘地带的方式在形态上彻底转变,那么我们鼓励着各种形式发展的水墨画,这都是在绘画中的探索和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
  贡布里希在谈到中国艺术时说道:“中国艺术家不到户外去面对母题画速写,他们竟只用一种参悟和内心的专注的奇怪方式学习艺术,这样,不是去研究自然,而是通过研究名家作品,首先学会‘怎样画松树,怎样画山石,怎样画云彩’。只有在全面掌握这种技巧以后,他们才会游历和凝视自然之美,以便体会山水的意境。他们回家以后,就尝试重新体现那些意境,把他们的松树、山石和云彩的形象组织起来,跟诗人把散步时心中涌现的形象贯穿起来采用的方式十分相象。那些中国大师的雄心是掌握运笔挥墨的功夫,使得自己能够趁着灵感的兴之所至,写下了他们观察到的景象。他们常常是在同一卷绢本上写下几行诗,画一幅画。所以中国人认为在画中寻求细节,然后在跟现实世界相比较的做法是很浅薄的。”回到现代水墨中来,它具有浓重的现代气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审美的变化而变化,现代水墨并不是简单的任意发泄涂抹,而是通过探索找到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通过这种方法将新人类的精神展现出来,中国水墨画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透视空间,而是具有创造性的具有诗意的艺术空间,这种精神是一种与境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就像是中国的哲学是儒家的理性、道家的清静无为和佛学的虚无超脱三种精神的糅合,这三种学说相互对立但是又相互糅合,这种矛盾统一一体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艺术家,在笔墨中对人生的思考和认知、寻求展现独有的情怀和意境。
  艺术本身就是多元多样发展活动,波洛克认为“当代艺术不外乎要表现我们这一代人的所思所想”。在寻求和探索中现代水墨也出现了很多流派,比如表现水墨,抽象水墨,都市水墨等,水墨在全新的领域里不断探索,各种流派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也都各有特色,比如抽象水墨的艺术家们就是把水墨的理念和综合材料融合在一起,从各方面特定的社会角度出发广泛吸收和借鉴,用材质相差很大的综合材料来抵消水墨的柔性达到以钢破柔的效果,用来增加画面的张力和视觉冲击力,同時也会将传统笔墨融入其中,“当经过处理的水墨媒材说出了它不曾说过又能为我们把握的意义,那便是新的感受和体验找到了自己的话语方式。”如艺术家王天德的“中国服装”水墨系列“井田系列”、张羽“墨魂集”等从他们的画面表现言语方面更加接近纯粹化,他们的多元的独特的绘画语言。都存在于他们内心对水墨的独到见解和那份难能可贵的坚持。
  中国艺术的发展空间并不是单一的,它也是向着多元的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水墨艺术也要符合现代社会对艺术的形式和精神上的契合,“我们早已跨入21世纪的大门,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已经和过去有了明显的不同。随着国门的打开,各种我们先前不曾见过,不曾想过的观念与事物都在不断地影响我们的思维和价值取向。因此,这一切也给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当代水墨艺术的价值在于对社会中的生命和人性的关注,只是通过不同的媒材或形式来表现的更富有冲击力。要把对自己民族当下的现实状态转化为艺术的精神和艺术创新的源泉,领悟自己民族艺术的语言和精神,直追艺术家内心的痕迹。在中国华民族的肥沃土地上现代水墨画依然按照自己的艺术规律富有生命力的发展着。广泛吸收和借鉴民族底蕴和本民族艺术文化精神本质,思维方式,审美观念,语言规律以及形式体系等多方面的影响,笔墨的尝试和探索依然要遵循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水墨传统。笔墨可以弱化但是不能放弃,即使今天的的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它的文化根性,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文化联想,都会在现代水墨中有新的体现。
  艺术在于感受,每一幅作品度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它并不是在于形式上或者材料上的不同,而是在于艺术家创作时的灵感在画面中的体现和欣赏者的感受之间的碰撞,就像是艺术品引导欣赏者走向自由。说到底,艺术家是生活在自己时代的人,在现代生活中对自己寻找精神灵魂的客观表达,在方寸之间表现瞬息万变的事物。留给时间会对艺术品进行充分的解读。
其他文献
音型配置
期刊
一、欣赏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一)音乐表现要素  1.1~2年级  一是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二是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生音色;  三是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的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四是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2.3~6年级  一是
期刊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研人员、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教师个人越来越感觉到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说课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培训,更有利于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因此,“说课”正日渐成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条简捷、有效的途径。而我们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把这一领域的知识掌握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成果上的完美境界。但怎
期刊
一、绘本阅读研究背景  (一)有关绘本阅读提高阅读兴趣的研究  儿童正处于各种习惯的养成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才能够让他们充分阅读并真正学会阅读。绘本是适合儿童阅读的书本,内容主要以图画来展现,并配以简短的文字进行补充。绘本阅读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对于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关绘本阅读拓展想象力的研究  绘本阅读是指幼儿凭借绘本中色彩、图像和文字以及成人的解讀
期刊
课堂中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地思考,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要想使学生积极,认真负责地投入学习,首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校的高效课堂课改工作也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着。  作为一名二年级未参与课改上课的语文老师,每每走进高效课堂课改展示课的课堂,我总会感慨万千。以至于,在给孩子们上课时我也会不自觉的开展小组讨论;时不时也让孩子当当小老师;还让他们就别人的表现给予评价
期刊
一、转变观念 强化艺体教育的地位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们提出了“以活动为载体,以质量求生存”的管理理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办学宗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奠基。办学思路是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校内管理为支柱,以创建学校办学特色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质量为根本,努力创建“全面+特色”的学校,塑造“规范+特点”的教师,培育“合格+特长
期刊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可分为:绘画、工艺美术作品的制作及欣赏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美,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  要想美术课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就必须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态度。  美术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和才能,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也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习
期刊
一、小学音乐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环境可以影响人,尤其是小学生,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养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如果课堂死板枯燥,教师一味只知道收集整理板着脸注重课堂纪律的管理,训斥学生、压制学生,甚至还有一些地方会体罚学生,那么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音乐,怎么可能学习得好?更不要说,小学生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迷上音乐了。所以,笔者认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心入手。首先,小
期刊
快乐是儿童的代名词,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向往。快乐的课堂环境,给孩子有趣的音乐教育,是吸引孩子的最好方式。兴趣是最好老师,音乐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在鉴赏音乐的快乐教育中,培养出对音乐有共鸣,有爱好的学生。如果学生并没有学习音乐的天赋,也要让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性格。  音樂课堂不同于数学,语文课堂的地方在于,音乐的知识并不需要小学生全部理解掌握,而是这个课堂培养的是学生爱好音
期刊
一、幼儿绘画活动中情绪引导的重要性  (一)通过绘画情绪引导,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孟昭兰在《婴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的研究中证明:强烈的激情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活动,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如果在绘画的活动中,教师能够激发其积极快乐的情绪,培养和呵护他们的兴趣,好好的引导幼儿在画画中的表现,多表扬和鼓励幼儿。那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