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里的“房客”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56410029uoyuhao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东坡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傍竹而居是文人雅客的雅好。可是,扁颅蝠偏偏喜欢“附庸风雅”,一生都居住在粉单竹竹节之间的空洞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竹筒里的“房客”。
  据文献记载,扁颅蝠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600万年,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与我国两广、云贵地区,体长约4厘米,平均体重3.5克,仅成人拇指大小,是世界上个头最小的蝙蝠。如此弱小的生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能够繁衍生息至今,全赖竹筒的庇护。
  扁颅蝠如何发现竹筒是宜居之地的呢?它们的扁平状颅骨又是如何进化的呢?这都要归功于大自然的造化。
  每年春天,大量的粉单竹竹笋破土而出,并快速地生长。这时,有一种甲虫把产卵管扎进竹笋中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以竹笋为食,成虫后钻出并留下一个洞口。竹子快速长高之后,這个洞口便被拉长成一条宽不足1厘米的裂缝。
  某一天,这条纤细的裂缝被扁颅蝠的始祖发现了。它小心翼翼地检视一番后,拼尽力气钻了进去,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厚厚的竹壁如城堡般坚固,粗糙的竹内膜方便倒挂,清香干净的环境更非肮脏的洞穴可比,最重要的是入口狭小,蛇类等天敌无法进入,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简直就是一个安全舒适的宜居之所。
  于是,发现了新大陆的它开始蛊惑“族人”,被蛇和猫头鹰等天敌吓怕了的扁颅蝠们,赞叹这伟大的发现,纷纷开始乔迁新居,但要想挤进纤细的裂缝实在太难了。扁颅蝠的始祖们没有轻易放弃,既然无法改变竹子,那就改变自己。若干年后,它们的颅骨慢慢进化成为扁平状,身上的肋骨也变得异常柔软,练就了“缩骨神功”的它们,终于成为竹筒里的“房客”,拥有了天然的避难所。“扁颅蝠”这个学名,也由此诞生。
  扁颅蝠成为不请自来的“房客”之后,很珍惜竹筒里的环境,它们不是扎堆在一起,而是用前肢支撑着两侧的竹壁,脑袋向下,挂在竹筒顶部,睡醒之后就开始整理自己的体毛,或者互相整理展开社交,似乎很在意自己干净与否,粪便也会顺着裂缝排出去,整个客房总是被打理得干干净净。
  竹筒里的日子虽然悠然自得,却没有食物,扁颅蝠们每天必须冒着风险外出觅食。虽然扁颅蝠的颅骨进化了,它们的视力却没有丝毫长进,全凭听觉进行导航,所以那道纤细的裂缝,就成了严峻的考验。在没有天敌追杀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相对优哉地返回住所,但遇到危急情况时,要在高速飞行中准确无误地钻进狭小的缝隙中并非易事,很多扁颅蝠因此在家门口惨遭杀戮。后来,扁颅蝠们发明了团队合作的办法,一旦遭遇蛇或者猫头鹰攻击时,大家就分散逃离,返回竹筒的扁颅蝠会在洞口发出一连串的高频声波,为还在外面的同伴导航指路,有效地保护了族群。
  由于外出觅食的风险太大,久而久之,扁颅蝠养成了只在每天傍晚和凌晨时分集体外出觅食的习惯。它们用高频声波准确定位小蜂类以及蚊子、白蚁等昆虫的位置,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结束战斗,然后集体返回,继续悠然地做着房客。
  扁颅蝠用智慧和胆识,在竹筒里辟一方福地生息繁衍,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其他文献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陌生的地方,迷失了方向,又找不到人问路,想用手机导航吧,手机又不争气,没电了。没有带指南针?不要紧,有手表嘛!  虽然手表不是指南针,但我们也可以像野外探险者一样,用它确定大致的方向。  用手表找方向的口诀简单又好记:“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你把手表摘下来,放到水平位置,看看现在的时间,按照24小时制的时间除以2。比如,現在是14点30分,除以2就是7点15分
1954年以前,人类在4分钟之内跑完1英里(约1.6千米)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科学家、医生纷纷进行实验,并用结果科学地证明,人类不可能在4分钟之内跑完1英里。运动员们也验证了科学家和医生的观点,1英里跑了4分3秒、4分2秒,但是没有人能跑进4分钟以内。  从开始对1英里跑步计时以来,科学家、医生、世界顶尖运动员都证明了这个结论。罗格·班尼斯特却说:“4分钟跑完1英里完全是有可能的,根本不存在什么人
说起刘琨这个名字,简直就是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啊。著名的“闻鸡起舞”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刘琨除了每天早起练剑,还有一个很雅致的爱好,就是吹胡笳。虽然这是异族乐器,但因为发出的声音浑厚、深沉,有一种苍凉之感,所以百听不厌。每次吹起胡笳时,那颗在战场上被磨砺得冰冷沧桑的心,就会泛起一股柔情。  伴着胡笳声,刘琨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很快成为名将,出任并州刺史,进驻晋阳城。刚上任没多久,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摆在
我15岁的时候,青春叛逆,血液里怪兽飞舞。我觉得屈原很厉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于是立志非绝学不学。30岁的时候,我见了些世事,也做了些世事,我认同“渔父”们有机会横刀立马,就多做一点兒,因为无常即常;没机会了,就收起雄心,爱古玉、古瓷,读《周易》,听春雨,不知春去几多时。  如今,我45岁,以两天一章的速度重读“渔父”们皓首穷经写成的《资治通鉴》。这一遍,我渐渐不再在意“渔父”重点提示的帝王术,而
该怎样去定义那天?轻松吗?悲伤吗?  只是在你生命里,离你很近很近的地方,存在一个人,他挺拔的脊背,有穿着洁白校服的美好,也有笔尖划过试卷的窸窣。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离你最近的地方,不需要你倾诉,像是心连着心的孪生兄弟,理解,默契。  那是炎夏的一个早晨,即使时间很早,天也已经大亮了,天上飘下了细雨,朦胧中,你背着双肩包,依旧挺拔。这个身影于我来说再熟悉不过,水珠从你被雨淋得耷拉下来的发丝中滴下
一条遍布齐膝野草的山路,没有路灯,付新华顶着一盏头灯,手握捕虫网,每当路边草丛中闪出一丝隐隐的萤光时,他便悄悄走过去。这里是湖北黄陂素寺山,付新华带着学生正在寻找萤火虫,他们整晚的收获只有一只幼虫和一只成蟲。如今,在他的野外寻找萤火虫的经历中,这样几无所获的调查已占了三分之一。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付新华是中国第一位萤火虫博士,被誉为“中国萤火虫研究和保护第一人”。多年来,他发现并命名
1957年,在小泽大队长的带领下,日本南极探险队第一次准备在南极过冬,他们设法用运输船把汽油运到越冬基地。由于准备不充分,在实地操作中,他们发现输油管的长度不够,队员越智健二郎建议用其他管子来替代。可是,队员们找来找去,也找不出可以替代使用的管子。  这个提议被否决之后,队员潮田晓建议从日本运来新的油管。可是,大家算了一下时间,需要近两个月,时间来不及,如果就这么等着,所有人全得冻死。  队员北泽
人的一生很短暂,总要活给自己看。  某次,我在朋友圈晒了一张自己学习时的照片,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中,有一部分人评论:原来你还看阴阳八卦类的图书啊,这些东西对你有用吗?能治病救人吗?  看到这些评论,我有些吃惊:读这类书,真像他們说的那样没用吗?  如果是几年前,我快要参加高考,在课堂或晚自习时,看一些如言情小说、漫画之类与考试不相干的杂书,或许我会觉得那些没收课外书,并责令我改正的老师、同学或父母
来自浙江大学的李启章、陈濮阳的Hero团队设计了一套利用人体自身重量压缩空气代替流水实现节水洗手的洗水台,这款洗手台运用了“流体会自动从高压流向低压”的伯努利原理。  在洗手时,人们站在踏板上,利用自身体重,通过活塞将空气压缩在无缝钢管内,变成高压气流,自来水从装有高压气流的钢管末端进入,低速流动的水被高速空气撕成一小滴一小滴后,变成高速流动的水雾。由于高速流动的水遇到障碍物后会再次裂成小水滴,高
汉思·赛勒是20世纪初期的加拿大作家。  有一天,赛勒花费了不知多少心血后,把他写的第一本书稿《人生的困境》压缩到了314页。然后,他决定把这本书稿送给出版社出版。  这本《人生的困境》的书稿涵盖了赛勒整整三十年的写作成果。为此,赛勒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它的文字不仅通俗易懂,还十分简洁精炼。  出版社的编辑看完了赛勒的这本书稿后,对他说:“这本书稿写得非常不错。不过,有两个不足:第一,这本书稿太过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