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原有的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需求,要求实施创新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伴随着教育教学创新步伐的加快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已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唤醒创新意识
1、激发兴趣,唤起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积极的兴趣有如催化剂,能推动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如果学生对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能展开思维的翅膀,顽强执着地去创新。新编历史教科书为配合历史史实附有大量的插图、小故事……形象生动,直观性强。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2、寓情于教,师生互动
我们都知道,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中学生们都渴望从古板的严肃的历史课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历史教师不能做到寓情于教,教中有理;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师生互动,就很难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无法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3、尊重史实,大胆思考
历史教学不能对史实进行篡改,也不能将史实进行歪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尊重历史事实。但是,尊重历史事实并不等于照本宣科。比如我们在教授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相关内容时,如果只把农民起义的成与败,清军入关与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等内容进行介绍,那么学生难免就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4、结合现实,紧扣时代
我们进行历史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并为现实生活服务。通过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学习,为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而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使所讲授的历史知识能为学生分析、解释社会现象服务。
5、留有余地,自主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师的讲授上,捆在作业练习上,推进题海里,而要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的自由发展。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对讲授时间进行适当压缩,留出几分钟的空白,让学生自由利用。这对教师来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在空白时间里朗读、演讲、讨论等等。
二、提升高中历史的课程实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大部分高中生对历史的兴趣,还停留在比较低级的层次上,即直接兴趣。直接兴趣非常不稳定,常常会因为各种因素降低、减退,当知识简单易懂时,学生会产生较大的情趣和自信,但是当遇到知识点难懂难记时,学生容易感到乏味、枯燥,甚至觉得困难,自信心丧失,直接兴趣自然会随着消失。因此,要提升历史课程的实用价值。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中历史学科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采用小研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调动所学历史知识和依据,提高积极性;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当今形势有一个大概的分析,从而认识更加深刻;也可以在班级做一些历史小竞赛的活动,根据高中生好赢、爱面子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参与到竞赛中,通过比赛的方式刺激学生主动去学习。其次,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喜悦。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相比而言,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许多学生比较害怕学习历史,觉得自己学不会。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由浅入深,由简到难,逐步引入,对学生要及时表扬,增加学生的成功心理,稳定兴趣。再次,要重视历史理论的学习,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适当的贯穿理论知识,让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掌握了方法,学生遇见难题时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
三、进行研究型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历史创新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学,除了要求学生明确自学的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学法指导。一是通读全课,搞好预习。先通读了解教材的内容,再分子目读,明确各知识点的关系,最后抓住重点、难点,反复阅读;二是读思结合,开动脑筋,启发思维。三是善于质疑,就是在自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不但要求学生把书读懂,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来几个“想一想”,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2、指导学生研究历史的方法
研究历史的方法包括:(1)让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学习步骤:概括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和过程特征,表述这些步骤的具体内容。(2)让学生归纳历史现象的学习步骤:概括特征,分析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影响,表述这些步骤的具体内容。(3)让学生归纳关于历史人物的学习步骤:明确人物的事迹,从中能学到什么,对现实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4)让学生归纳多个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学习步骤:回忆这些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概括其特点和发展规律。
3、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能以史为鉴,回答和解决社会现象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因此,笔者积极倡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的评价、分析、综合能力。其指导方法为:(1)引导学生上路,即指导写作方法。(2)告诉学生史料来源,即要求学生广泛阅读。(3)学生写作。(4)分析讲评。通过历史小论文的撰写,真正达到了使学生深化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质的目的。
四、创新思维,培养能力
创新思维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聚合思维,一是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占主要地位。在传统教学和学习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是聚合思维,习惯用聚合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忽视了发散思维的重要。因此,在历史课上,我们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历史课对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基本上全书都可以用到发散思维。如在讲了“开元盛世”的繁荣经济的状况后,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经济情况总结那个朝代的文化、科技等的发展盛况,也可以将唐朝的经济状况与前面学过的几个朝代的经济进行对比,纵向总结历史的发展沿革。教师要经常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习惯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我们认识程度的加深会有很大帮助。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增强学习效率和提高认知水平。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首先要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围绕学生开展,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加强经验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唤醒创新意识
1、激发兴趣,唤起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积极的兴趣有如催化剂,能推动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如果学生对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能展开思维的翅膀,顽强执着地去创新。新编历史教科书为配合历史史实附有大量的插图、小故事……形象生动,直观性强。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2、寓情于教,师生互动
我们都知道,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中学生们都渴望从古板的严肃的历史课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历史教师不能做到寓情于教,教中有理;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师生互动,就很难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无法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3、尊重史实,大胆思考
历史教学不能对史实进行篡改,也不能将史实进行歪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尊重历史事实。但是,尊重历史事实并不等于照本宣科。比如我们在教授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相关内容时,如果只把农民起义的成与败,清军入关与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等内容进行介绍,那么学生难免就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4、结合现实,紧扣时代
我们进行历史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并为现实生活服务。通过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学习,为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而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使所讲授的历史知识能为学生分析、解释社会现象服务。
5、留有余地,自主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师的讲授上,捆在作业练习上,推进题海里,而要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的自由发展。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对讲授时间进行适当压缩,留出几分钟的空白,让学生自由利用。这对教师来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在空白时间里朗读、演讲、讨论等等。
二、提升高中历史的课程实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大部分高中生对历史的兴趣,还停留在比较低级的层次上,即直接兴趣。直接兴趣非常不稳定,常常会因为各种因素降低、减退,当知识简单易懂时,学生会产生较大的情趣和自信,但是当遇到知识点难懂难记时,学生容易感到乏味、枯燥,甚至觉得困难,自信心丧失,直接兴趣自然会随着消失。因此,要提升历史课程的实用价值。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中历史学科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采用小研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调动所学历史知识和依据,提高积极性;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当今形势有一个大概的分析,从而认识更加深刻;也可以在班级做一些历史小竞赛的活动,根据高中生好赢、爱面子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参与到竞赛中,通过比赛的方式刺激学生主动去学习。其次,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喜悦。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相比而言,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许多学生比较害怕学习历史,觉得自己学不会。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由浅入深,由简到难,逐步引入,对学生要及时表扬,增加学生的成功心理,稳定兴趣。再次,要重视历史理论的学习,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适当的贯穿理论知识,让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掌握了方法,学生遇见难题时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
三、进行研究型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历史创新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学,除了要求学生明确自学的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学法指导。一是通读全课,搞好预习。先通读了解教材的内容,再分子目读,明确各知识点的关系,最后抓住重点、难点,反复阅读;二是读思结合,开动脑筋,启发思维。三是善于质疑,就是在自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不但要求学生把书读懂,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来几个“想一想”,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2、指导学生研究历史的方法
研究历史的方法包括:(1)让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学习步骤:概括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和过程特征,表述这些步骤的具体内容。(2)让学生归纳历史现象的学习步骤:概括特征,分析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影响,表述这些步骤的具体内容。(3)让学生归纳关于历史人物的学习步骤:明确人物的事迹,从中能学到什么,对现实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4)让学生归纳多个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学习步骤:回忆这些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概括其特点和发展规律。
3、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能以史为鉴,回答和解决社会现象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因此,笔者积极倡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的评价、分析、综合能力。其指导方法为:(1)引导学生上路,即指导写作方法。(2)告诉学生史料来源,即要求学生广泛阅读。(3)学生写作。(4)分析讲评。通过历史小论文的撰写,真正达到了使学生深化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质的目的。
四、创新思维,培养能力
创新思维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聚合思维,一是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占主要地位。在传统教学和学习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是聚合思维,习惯用聚合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忽视了发散思维的重要。因此,在历史课上,我们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历史课对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基本上全书都可以用到发散思维。如在讲了“开元盛世”的繁荣经济的状况后,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经济情况总结那个朝代的文化、科技等的发展盛况,也可以将唐朝的经济状况与前面学过的几个朝代的经济进行对比,纵向总结历史的发展沿革。教师要经常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习惯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我们认识程度的加深会有很大帮助。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增强学习效率和提高认知水平。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首先要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围绕学生开展,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加强经验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