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6月治疗的60例脾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使用不同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不和证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加减;脾胃不和证;临床效果
临床治疗过程中,脾胃不和[1]属于较为常见病症,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脾胃气受到损伤,脾胃升降发生紊乱,从而造成患者胃脘胀满。有文献资料指出,在脾胃气机升降的调节过程中,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抽取我院治疗的60例脾胃不和证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使用不同方案进行治疗,以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6月治疗的60例脾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8例男,12例女,患者年龄20—69岁,平均(45.2±3.6)岁;观察组16例男,14例女,患者年龄19—68岁,平均(45.6±4.2)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4032),20mg/次,口服,2次/d,西沙比利(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45),10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使用半夏泻心汤[2]治疗,成分:黄苓12g、干姜12g、大枣9g、半夏12g、黄连10g、党参30g、炙甘草6g,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调节黄苓、干姜、黄连的用量。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加白芍、延胡索、川楝子;胃寒患者可去除黄苓,添加吴茱萸、丁香、陈皮等。用水煎服,3次/d,100ml/次,1剂/d。治疗期间停止其他一切用药。两组患者均先治疗2个疗程,14d为一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消失,且超半年不复发,为痊愈;主要症状消失,半年内无复发,体征改善,为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内复发次数较少,且疼痛持续时间短,为好转;症状与体征改善不明显,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计量资料使用( ±s)的形式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我院治疗的60例脾胃不和证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脾胃同位于中焦,属于表里关系,半夏泻心汤在脾胃不和证治疗中的应用,是对患者气机的疏通,半夏泻心汤中的干姜、半夏等均能通阳升阳,提升脾气,而黄连、黄苓又能降气泄浊,平和胃气,起到升脾降胃的作用。本研究中,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不和证的治疗有效率为96.7%,治疗效果良好。与李宏艳[3]等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在脾胃不和证治疗中的应用,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欣,林琳,魏玮.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08(04):876-878.
[2]刘爱琴.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0(10):131-133.
[3]李宏艳,宋书宁.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9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18(09):691-692.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加减;脾胃不和证;临床效果
临床治疗过程中,脾胃不和[1]属于较为常见病症,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脾胃气受到损伤,脾胃升降发生紊乱,从而造成患者胃脘胀满。有文献资料指出,在脾胃气机升降的调节过程中,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抽取我院治疗的60例脾胃不和证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使用不同方案进行治疗,以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6月治疗的60例脾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8例男,12例女,患者年龄20—69岁,平均(45.2±3.6)岁;观察组16例男,14例女,患者年龄19—68岁,平均(45.6±4.2)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4032),20mg/次,口服,2次/d,西沙比利(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45),10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使用半夏泻心汤[2]治疗,成分:黄苓12g、干姜12g、大枣9g、半夏12g、黄连10g、党参30g、炙甘草6g,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调节黄苓、干姜、黄连的用量。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加白芍、延胡索、川楝子;胃寒患者可去除黄苓,添加吴茱萸、丁香、陈皮等。用水煎服,3次/d,100ml/次,1剂/d。治疗期间停止其他一切用药。两组患者均先治疗2个疗程,14d为一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消失,且超半年不复发,为痊愈;主要症状消失,半年内无复发,体征改善,为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内复发次数较少,且疼痛持续时间短,为好转;症状与体征改善不明显,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计量资料使用( ±s)的形式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我院治疗的60例脾胃不和证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脾胃同位于中焦,属于表里关系,半夏泻心汤在脾胃不和证治疗中的应用,是对患者气机的疏通,半夏泻心汤中的干姜、半夏等均能通阳升阳,提升脾气,而黄连、黄苓又能降气泄浊,平和胃气,起到升脾降胃的作用。本研究中,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不和证的治疗有效率为96.7%,治疗效果良好。与李宏艳[3]等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在脾胃不和证治疗中的应用,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欣,林琳,魏玮.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08(04):876-878.
[2]刘爱琴.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0(10):131-133.
[3]李宏艳,宋书宁.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9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18(09):69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