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灸主要由针法和灸法两部分组成,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针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对人体的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灸法则是利用提前制作好的灸炷或灸草在人体表面的穴位上进行相应的烧灼,利用热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疾病或者预防疾病的目的。在利用针灸治疗时,要注重针灸的禁忌事项及注意事项,才能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针灸的禁忌人群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比正常人的血糖水平要高,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即便出现小的伤口,也难以愈合。而且,若糖尿病患者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会增加针口感染的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忌用针灸治疗。
凝血功能异常者
如血友病患者或者因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导致自身凝血功能异常者,采用针灸方式治疗会出现针眼处难以凝血,导致血流不止的情况发生。因此,上述患者不宜采取针灸治疗的方式。
其他禁忌證
在高血压、心脏病、女性月经不调、孕妇胎位矫正方面,针灸都有着优异的成效,这些病症可以选择针灸治疗。但孕妇的其他疾病(指除胎位矫正外)不宜选择针灸方式进行治疗,因为孕期是特殊时期,采用针灸治疗可能会导致孕妇流产。另外,高危高血压患者和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也不宜采用针灸方式治疗,针灸治疗可能引起患者心肌缺血,威胁到患者生命。
针灸过程中
应注意的事项
针灸前
患者在针灸前应保持心情舒畅、不疲劳,这样针灸治疗的安全系数才高。如果患者在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酒后或者体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进行针灸治疗,存在着一定的医疗隐患,会对患者产生生命威胁。
为了保证针灸的有效实施,患者应穿宽松方便的衣服,能将针灸穴位所在的部位充分暴露,又不至于让身体的其他部位暴露。建议女性患者穿两节式套装,避免穿紧身衣和连衣裙。
针灸中
在实施针灸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要放松身心,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出现紧张情绪,且不能随意移动身体。刺针难免会碰到患者体内的部分毛细血管,造成患者局部出血。此时患者不必紧张,这对患者不会造成大的危害。
如果在针灸过程中出现了恶心欲呕、面无血色、出冷汗、心慌气短等症状,患者要及时告知医师,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患者在进行艾灸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烫伤的情况,根据水泡的大小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若水泡大于黄豆粒,则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反之则不需医治,让水泡自行消除即可,但在水泡消除期间,患者要避免刺破水泡,以免引发感染的发生。
针灸后
起针后,患者可以用力按压针口3~5分钟,以避免出血。起针部位的皮下瘀青会在之后一段时间内自行消失。部分敏感体质患者,会在针灸中感受到触电感、痒、微痛、凉、热、抽搐、麻等,这些感觉在针灸后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患者不必担心,经休息后,上述感觉会自行消失。
在针灸过后的两个小时内,针孔处不能接触水。另外,实施火针点刺、耳穴割治、三棱针挑刺等方式治疗的患者,针孔处在两天之内不接触水,可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
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后,不宜吃生冷辛辣的食物,而在针灸当天也不宜洗澡,避免出现不适症状。需要长期艾灸治疗的患者,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食用容易上火的食物,可多吃水果与蔬菜。在针灸过后,患者的身体出现手脚麻木、肌肤感觉衰退等症状时,要及时地告知医师,以尽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因此,在选择针灸治疗时,了解针灸的禁忌事项,可以提升针灸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防患于未然,降低医疗隐患。
(本文选自: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9年07期)
针灸的禁忌人群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比正常人的血糖水平要高,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即便出现小的伤口,也难以愈合。而且,若糖尿病患者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会增加针口感染的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忌用针灸治疗。
凝血功能异常者
如血友病患者或者因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导致自身凝血功能异常者,采用针灸方式治疗会出现针眼处难以凝血,导致血流不止的情况发生。因此,上述患者不宜采取针灸治疗的方式。
其他禁忌證
在高血压、心脏病、女性月经不调、孕妇胎位矫正方面,针灸都有着优异的成效,这些病症可以选择针灸治疗。但孕妇的其他疾病(指除胎位矫正外)不宜选择针灸方式进行治疗,因为孕期是特殊时期,采用针灸治疗可能会导致孕妇流产。另外,高危高血压患者和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也不宜采用针灸方式治疗,针灸治疗可能引起患者心肌缺血,威胁到患者生命。
针灸过程中
应注意的事项
针灸前
患者在针灸前应保持心情舒畅、不疲劳,这样针灸治疗的安全系数才高。如果患者在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酒后或者体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进行针灸治疗,存在着一定的医疗隐患,会对患者产生生命威胁。
为了保证针灸的有效实施,患者应穿宽松方便的衣服,能将针灸穴位所在的部位充分暴露,又不至于让身体的其他部位暴露。建议女性患者穿两节式套装,避免穿紧身衣和连衣裙。
针灸中
在实施针灸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要放松身心,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出现紧张情绪,且不能随意移动身体。刺针难免会碰到患者体内的部分毛细血管,造成患者局部出血。此时患者不必紧张,这对患者不会造成大的危害。
如果在针灸过程中出现了恶心欲呕、面无血色、出冷汗、心慌气短等症状,患者要及时告知医师,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患者在进行艾灸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烫伤的情况,根据水泡的大小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若水泡大于黄豆粒,则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反之则不需医治,让水泡自行消除即可,但在水泡消除期间,患者要避免刺破水泡,以免引发感染的发生。
针灸后
起针后,患者可以用力按压针口3~5分钟,以避免出血。起针部位的皮下瘀青会在之后一段时间内自行消失。部分敏感体质患者,会在针灸中感受到触电感、痒、微痛、凉、热、抽搐、麻等,这些感觉在针灸后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患者不必担心,经休息后,上述感觉会自行消失。
在针灸过后的两个小时内,针孔处不能接触水。另外,实施火针点刺、耳穴割治、三棱针挑刺等方式治疗的患者,针孔处在两天之内不接触水,可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
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后,不宜吃生冷辛辣的食物,而在针灸当天也不宜洗澡,避免出现不适症状。需要长期艾灸治疗的患者,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食用容易上火的食物,可多吃水果与蔬菜。在针灸过后,患者的身体出现手脚麻木、肌肤感觉衰退等症状时,要及时地告知医师,以尽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因此,在选择针灸治疗时,了解针灸的禁忌事项,可以提升针灸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防患于未然,降低医疗隐患。
(本文选自: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9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