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调查显示,当前湘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其成因主要有社会环境、学校管理方式以及教师个体心理素质。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应提高教师的地位和收入水平,同时改进学校管理方式,改善教师心理素质。
关键词:少数民族 教师 职业倦怠 调查报告
项目:湖南省教育学會“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生存状况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U-71
一、导言
众所周知,在今日教育界,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正在和现代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激烈碰撞,加之普遍存在的生存压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心理健康方面难免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职业倦怠表现也就比较突出。本文试以湘西22所各级各类学校的502名教师为样本,进行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和实证研究。
二、湘西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结果
(一)湘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1、自我评价低。虽然有60.4%的教师“肯定工作价值,乐于学习工作上的新知识”,但只有37.3%的教师“认为工作很有意义,并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只有50.6%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有目标和理想,精力充沛,高度努力”。只有44.2%的教师表示“很热爱现在的工作,对学校有家的感觉”。另外有27.1%的教师承认“工作让我感觉到有挫折感,身心疲惫”。
2、负面情绪堆积。有38.6%的教师确定自己“面对工作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另有40.8%的教师表示“面对工作有时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明确表示自己“面对工作不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的教师只占22.3%。有21.9%的教师明确表示自己“在工作中看不到有趣的事情,没激情”, 另有42.0%的教师表示自己有时会“在工作中看不到有趣的事情,没激情”。只有39.0%的教师肯定自己“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得到好的结果”。有19.3%的教师明确表示自己“在工作中得不到理解和认同,感到心灰意冷”,另有38.6%的教师表示自己有时“在工作中得不到理解和认同,感到心灰意冷”。有16.7%的教师承认自己经常“一边工作,一边看时间,想着早点下班”,另有31.5%的教师承认自己有时“一边工作,一边看时间,想着早点下班”。
3、心理效能欠缺。有高达52.6%的教师觉得“忙碌的工作,紧张得好象战场一样”。有46.6%的教师觉得“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有30.7%的教师表示自己“能够冷静处理情绪上的问题”。当一天工作结束时,只有24.9%的教师感觉“愉快”,有28.9%的教师感觉“力不从心” ,有43.0%的教师感觉“累”。
(二)湘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环境因素
一是社会的期望值太高。由于受传统教师观的影响,现代社会过于抬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使得教师所承载的社会期望值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在古代社会,与传统教师观并存的,是教师在老百姓心目中享有与“天地君亲”同等崇高的地位,而在现代社会,教师所承载的社会期望值与其实际社会地位根本无法匹配。教师是人不是神,在现代社会,教师本身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难免会造成教师的自我否定,感觉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满足过高的社会期待,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对工作产生倦怠。
二是经济地位与其繁杂工作的失衡。纵向比较,近几年来湘西教师的收入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教师承担的较高社会期望值与繁重的劳动付出相比,教师收入的整体水平仍然偏低。调查显示,目前湘西教师的月均收入为1754.23元,即年均收入为21050.76元,这一数字明显低于中华英才网上发布的2004年全国教师的平均年薪22274元。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全国公务员年平均工资为28171元,中小学教师为24254元,二者相差3917元;2008年国家公务员年平均工资为33869元,中小学教师的年平均工资为27950元,二者相差5919元,教师工资收入与公务员收入的差距还在呈现拉大的趋势。这就难免使得一些教师对工作产生倦怠。
2、学校管理因素
一是教师荷载过重,身心疲惫不堪。湘西地处偏远山区,教师经济待遇较差,生活条件差,生活压力大。同时学校办学条件也较差,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基本处于超负荷状态。除了日常教学,教师还要负责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心理工作等。由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普遍,家长要求高,幼儿阶段教师的工作压力也普遍较大。教师身心疲惫,易倦怠。
二是学校管理缺陷。当前湘西很多学校的管理仍以简单的经济利益奖惩作为激励手段,教师难以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学校对教师评价执行的仍然还是老一套的“量化考评管理办法”,这就使得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空间。另外,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低,自身权利往往难以得到保障。易受挫折,也使得部分教师对工作失去耐心和信心,产生职业倦怠。
3、教师的自身心理因素
一是教师的个体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1)不同性格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不同。相比较而言,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教师更易于倦怠,过于理想化的教师和那些性格暴躁易怒的教师更易倦怠。而那些性格外向活泼的教师则不易倦怠。(2)生活态度不同,倦怠程度也不同。那些生活态度消极悲观的教师更易倦怠。(3)生活经历不同,倦怠程度也不同。相比之下,社会经历比较丰富的、经历过挫折和失败的教师更不易倦怠。此外,年龄稍长的教师和婚姻家庭美满幸福的教师也不易倦怠。
二是部分教师不能创新,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当前的新课程改革逼得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创新。由于一部分老教师习惯于自己多年的教学方式,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因此面对新教改后的教学要求心生抵触,产生消极情绪,工作热情与激情渐失。
三是教师自身的社会角色冲突使然。当今社会,每个人所扮演的都是多种角色的集合体。在学校里,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家长的代理人,还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和学校科研工作者等。在社会上,各界和家长对教师的期待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尽善尽美。多重角色冲突难免使教师感到苦恼、疲惫,从而产生对工作的厌倦。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在当前湘西教师群体中,职业倦怠的问题虽然不是十分严重,但是教师群体中自我评价低、负面情绪堆积较多、心理效能欠缺和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倦怠表现还是比较普遍。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不切实际、教师的权威不断弱化、经济地位不高、工作生活负荷过大、学校管理方式落后、人际关系不太和谐导致的竞争压力大以及教师的个体心理缺陷等,其中教师个体倦怠的差异性表现主要来源于教师的个体心理差异,在相同的环境与压力下,教師不同的个体心理差异往往形成不同的倦怠表现。普遍存在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经成为当前困扰湘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改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对于促进湘西教师的健康成长与教育事业发展,十分必要。
(二)改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1、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善教师经济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首先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教育,改变教育观念,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经济待遇、生活条件,提高其社会地位,从而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社会应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与关怀,正确评价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改变对教师不切实际的期望,把教师从神龛上的神还原成为现实中的人。人民政府应制定政策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解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以良好的公共氛围以及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帮助教师重树自尊,重拾自信。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科学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千方百计为其再学习创造条件,为其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提供保障,实现教师队伍的真正稳定。
2、实现学校的科学化管理,树立“以师为本”的理念。
首先,学校要尽可能放手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充分尊重教师人格,为其提供理想环境,充分激发教师的热情,使其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改变原有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参与度。在考核、评优、评职称、晋升中尽可能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3、在教师个人层面,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积极预防职业倦怠。首先,教师自身要客观看待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勿过于理想化,勿给自己提出不现实的目标。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以及对困难挫折的耐受力。其次,要适时调节,有张有弛。在平日工作生活中,不管多忙,也要注意休息。经常去户外爬爬山,散散步,跳跳操,做做运动,参加朋友聚会等,只有放松身心,才能胜任繁重的教学工作。最后,教师不妨多向变色龙学习,环境不会适应人,只能人去适应环境,只有主动适应环境,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 教师 职业倦怠 调查报告
项目:湖南省教育学會“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生存状况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U-71
一、导言
众所周知,在今日教育界,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正在和现代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激烈碰撞,加之普遍存在的生存压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心理健康方面难免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职业倦怠表现也就比较突出。本文试以湘西22所各级各类学校的502名教师为样本,进行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和实证研究。
二、湘西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结果
(一)湘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1、自我评价低。虽然有60.4%的教师“肯定工作价值,乐于学习工作上的新知识”,但只有37.3%的教师“认为工作很有意义,并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只有50.6%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有目标和理想,精力充沛,高度努力”。只有44.2%的教师表示“很热爱现在的工作,对学校有家的感觉”。另外有27.1%的教师承认“工作让我感觉到有挫折感,身心疲惫”。
2、负面情绪堆积。有38.6%的教师确定自己“面对工作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另有40.8%的教师表示“面对工作有时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明确表示自己“面对工作不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的教师只占22.3%。有21.9%的教师明确表示自己“在工作中看不到有趣的事情,没激情”, 另有42.0%的教师表示自己有时会“在工作中看不到有趣的事情,没激情”。只有39.0%的教师肯定自己“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得到好的结果”。有19.3%的教师明确表示自己“在工作中得不到理解和认同,感到心灰意冷”,另有38.6%的教师表示自己有时“在工作中得不到理解和认同,感到心灰意冷”。有16.7%的教师承认自己经常“一边工作,一边看时间,想着早点下班”,另有31.5%的教师承认自己有时“一边工作,一边看时间,想着早点下班”。
3、心理效能欠缺。有高达52.6%的教师觉得“忙碌的工作,紧张得好象战场一样”。有46.6%的教师觉得“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有30.7%的教师表示自己“能够冷静处理情绪上的问题”。当一天工作结束时,只有24.9%的教师感觉“愉快”,有28.9%的教师感觉“力不从心” ,有43.0%的教师感觉“累”。
(二)湘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环境因素
一是社会的期望值太高。由于受传统教师观的影响,现代社会过于抬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使得教师所承载的社会期望值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在古代社会,与传统教师观并存的,是教师在老百姓心目中享有与“天地君亲”同等崇高的地位,而在现代社会,教师所承载的社会期望值与其实际社会地位根本无法匹配。教师是人不是神,在现代社会,教师本身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难免会造成教师的自我否定,感觉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满足过高的社会期待,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对工作产生倦怠。
二是经济地位与其繁杂工作的失衡。纵向比较,近几年来湘西教师的收入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教师承担的较高社会期望值与繁重的劳动付出相比,教师收入的整体水平仍然偏低。调查显示,目前湘西教师的月均收入为1754.23元,即年均收入为21050.76元,这一数字明显低于中华英才网上发布的2004年全国教师的平均年薪22274元。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全国公务员年平均工资为28171元,中小学教师为24254元,二者相差3917元;2008年国家公务员年平均工资为33869元,中小学教师的年平均工资为27950元,二者相差5919元,教师工资收入与公务员收入的差距还在呈现拉大的趋势。这就难免使得一些教师对工作产生倦怠。
2、学校管理因素
一是教师荷载过重,身心疲惫不堪。湘西地处偏远山区,教师经济待遇较差,生活条件差,生活压力大。同时学校办学条件也较差,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基本处于超负荷状态。除了日常教学,教师还要负责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心理工作等。由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普遍,家长要求高,幼儿阶段教师的工作压力也普遍较大。教师身心疲惫,易倦怠。
二是学校管理缺陷。当前湘西很多学校的管理仍以简单的经济利益奖惩作为激励手段,教师难以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学校对教师评价执行的仍然还是老一套的“量化考评管理办法”,这就使得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空间。另外,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低,自身权利往往难以得到保障。易受挫折,也使得部分教师对工作失去耐心和信心,产生职业倦怠。
3、教师的自身心理因素
一是教师的个体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1)不同性格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不同。相比较而言,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教师更易于倦怠,过于理想化的教师和那些性格暴躁易怒的教师更易倦怠。而那些性格外向活泼的教师则不易倦怠。(2)生活态度不同,倦怠程度也不同。那些生活态度消极悲观的教师更易倦怠。(3)生活经历不同,倦怠程度也不同。相比之下,社会经历比较丰富的、经历过挫折和失败的教师更不易倦怠。此外,年龄稍长的教师和婚姻家庭美满幸福的教师也不易倦怠。
二是部分教师不能创新,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当前的新课程改革逼得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创新。由于一部分老教师习惯于自己多年的教学方式,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因此面对新教改后的教学要求心生抵触,产生消极情绪,工作热情与激情渐失。
三是教师自身的社会角色冲突使然。当今社会,每个人所扮演的都是多种角色的集合体。在学校里,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家长的代理人,还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和学校科研工作者等。在社会上,各界和家长对教师的期待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尽善尽美。多重角色冲突难免使教师感到苦恼、疲惫,从而产生对工作的厌倦。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在当前湘西教师群体中,职业倦怠的问题虽然不是十分严重,但是教师群体中自我评价低、负面情绪堆积较多、心理效能欠缺和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倦怠表现还是比较普遍。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不切实际、教师的权威不断弱化、经济地位不高、工作生活负荷过大、学校管理方式落后、人际关系不太和谐导致的竞争压力大以及教师的个体心理缺陷等,其中教师个体倦怠的差异性表现主要来源于教师的个体心理差异,在相同的环境与压力下,教師不同的个体心理差异往往形成不同的倦怠表现。普遍存在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经成为当前困扰湘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改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对于促进湘西教师的健康成长与教育事业发展,十分必要。
(二)改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1、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善教师经济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首先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教育,改变教育观念,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经济待遇、生活条件,提高其社会地位,从而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社会应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与关怀,正确评价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改变对教师不切实际的期望,把教师从神龛上的神还原成为现实中的人。人民政府应制定政策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解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以良好的公共氛围以及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帮助教师重树自尊,重拾自信。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科学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千方百计为其再学习创造条件,为其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提供保障,实现教师队伍的真正稳定。
2、实现学校的科学化管理,树立“以师为本”的理念。
首先,学校要尽可能放手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充分尊重教师人格,为其提供理想环境,充分激发教师的热情,使其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改变原有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参与度。在考核、评优、评职称、晋升中尽可能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3、在教师个人层面,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积极预防职业倦怠。首先,教师自身要客观看待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勿过于理想化,勿给自己提出不现实的目标。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以及对困难挫折的耐受力。其次,要适时调节,有张有弛。在平日工作生活中,不管多忙,也要注意休息。经常去户外爬爬山,散散步,跳跳操,做做运动,参加朋友聚会等,只有放松身心,才能胜任繁重的教学工作。最后,教师不妨多向变色龙学习,环境不会适应人,只能人去适应环境,只有主动适应环境,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