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在这种背景下语文课的生机如何显露,学生的语文个性如何培养,已成为共识问题。我认为,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实新课标切实可行的目标,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心选择课堂讨论的内容
课堂讨论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所以教师要积极钻研教材,精心设置具有一定讨论价值的问题。
(一)讨论内容应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越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越要集思广益,组织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力求突破。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后,我适时地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带有探究性的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济南的冬天的?这一问题,既是全文的重点,又是文章的难点。问题刚抛出学生便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经过多番讨论,形成了如下认识:①作者不断变换观察的立足点,多角度的描绘了济南的城,山,水,写出了冬天济南处处舒适,气候温暖的特点。②描写景物时,既注重了整体性又给人以层次感,在描全景时,作者先俯瞰,然后仰视;在描写冬水时由俯视到仰视,再纵览;在描绘雪后山景时,作者进行了远眺。经过这样的讨论,既落实了本文的重点,又突破了全文的难点,真可谓“一箭双雕”,师生在轻松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二)教师选择的讨论内容应是学生共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每一个学生的思索,教师也能恰如其分地点拨,其释疑,解惑的职能才能更好地彰显。如在教《驿路梨花》一课,在确定谁是房子的主人时,学生的分歧较大。一部分同学认为“建茅屋的解放军是小茅屋的主人”,一部分则认为“茅屋的照料者梨花是小茅屋的主人”,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梨花早已出嫁,梨花妹妹时时照顾小屋,她才是真正的主人”。真是见仁见智,在这紧要环节,我设计了一辅助问题,文章是写某一时间的小屋主人,还是写存在这几十年的小屋的主人?此时学生茅塞顿开。本文不是一般化的赞雷锋精神,而是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递的瑰宝展示的。因此,所有的为茅屋建设照料出力的人都应是主人。在这样的讨论中,同学们达成了共识。
二、准确把握课堂讨论的时机
教师除要设置好课堂讨论的问题外,还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课堂讨论的时机,切不可随意操作,否则,课堂上除了热闹外,金玉全无,因此,要注意:
(一)当学生的思维不通畅时,教师要灵活机动,设计思维“壁垒”,让学生产生疑问,及时组织讨论,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板书课题后我问学生:“孔乙己叫什么?”学生大笑后回答:“叫孔乙己”,我又接着问:“孔乙己是他的真名吗?”学生稍加思索后回答:“是绰号”,我又问:“孔乙己读了大半辈子书,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学生面对如此问题学习课文的热情上升,面对孔乙己没有名字的反常事实,深深思索起来,探究讨论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很好的激发起来。
(二)现在的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在课堂上随时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讨论。如在学《愚公移山》时,一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愚公不顾一切地挖山削石,思维完全定势他才是真愚,怎么说比智叟聪明?”我及时表扬这位同学,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而更加强化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这一中心观点。
尽管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式但并非堂堂可用,必须做到需用则用。形式主义的讨论只会浪费时间,甚至还会进入语文教学的误区,所以这一法宝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还需教育同仁不断探讨研究。
一、精心选择课堂讨论的内容
课堂讨论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所以教师要积极钻研教材,精心设置具有一定讨论价值的问题。
(一)讨论内容应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越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越要集思广益,组织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力求突破。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后,我适时地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带有探究性的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济南的冬天的?这一问题,既是全文的重点,又是文章的难点。问题刚抛出学生便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经过多番讨论,形成了如下认识:①作者不断变换观察的立足点,多角度的描绘了济南的城,山,水,写出了冬天济南处处舒适,气候温暖的特点。②描写景物时,既注重了整体性又给人以层次感,在描全景时,作者先俯瞰,然后仰视;在描写冬水时由俯视到仰视,再纵览;在描绘雪后山景时,作者进行了远眺。经过这样的讨论,既落实了本文的重点,又突破了全文的难点,真可谓“一箭双雕”,师生在轻松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二)教师选择的讨论内容应是学生共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每一个学生的思索,教师也能恰如其分地点拨,其释疑,解惑的职能才能更好地彰显。如在教《驿路梨花》一课,在确定谁是房子的主人时,学生的分歧较大。一部分同学认为“建茅屋的解放军是小茅屋的主人”,一部分则认为“茅屋的照料者梨花是小茅屋的主人”,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梨花早已出嫁,梨花妹妹时时照顾小屋,她才是真正的主人”。真是见仁见智,在这紧要环节,我设计了一辅助问题,文章是写某一时间的小屋主人,还是写存在这几十年的小屋的主人?此时学生茅塞顿开。本文不是一般化的赞雷锋精神,而是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递的瑰宝展示的。因此,所有的为茅屋建设照料出力的人都应是主人。在这样的讨论中,同学们达成了共识。
二、准确把握课堂讨论的时机
教师除要设置好课堂讨论的问题外,还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课堂讨论的时机,切不可随意操作,否则,课堂上除了热闹外,金玉全无,因此,要注意:
(一)当学生的思维不通畅时,教师要灵活机动,设计思维“壁垒”,让学生产生疑问,及时组织讨论,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板书课题后我问学生:“孔乙己叫什么?”学生大笑后回答:“叫孔乙己”,我又接着问:“孔乙己是他的真名吗?”学生稍加思索后回答:“是绰号”,我又问:“孔乙己读了大半辈子书,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学生面对如此问题学习课文的热情上升,面对孔乙己没有名字的反常事实,深深思索起来,探究讨论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很好的激发起来。
(二)现在的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在课堂上随时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讨论。如在学《愚公移山》时,一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愚公不顾一切地挖山削石,思维完全定势他才是真愚,怎么说比智叟聪明?”我及时表扬这位同学,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而更加强化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这一中心观点。
尽管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式但并非堂堂可用,必须做到需用则用。形式主义的讨论只会浪费时间,甚至还会进入语文教学的误区,所以这一法宝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还需教育同仁不断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