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是摆在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堂结构高效化,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是新时期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通过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及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供同行参考。
1 寓教于乐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许多同学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充满了好奇。但一开始使用计算机的两种“指挥器”——鼠标和键盘,便感觉遇到了拦路虎:鼠标不听指挥。键盘“大海捞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尽量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法,使枯燥单调的训练变为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鼠标的练习可通过有趣的“玩纸牌”或“打老鼠”进行学习;键盘的练习,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利用教学演示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游戏软件进行指法训练。在开始阶段,不要求速度,只要求准确,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巡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和基准键位。注意纠正不规范的操作。以后每次课前利用3~5分钟时间进行键盘练习,并选择适当时间进行打字比赛,从而使这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用”的技能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2 演示训练法。演示训练法就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进行演示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步骤和方法。这种方法适用的教学内容有:①windows的基本操作,如窗口的操作、文件夹的建立等;②新软件的学习等,这种方法适用的对象主要是:①初一年级学生,由于初一年级在小学阶段接受的是老师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学习方式上还处于对初中新教法的过渡适应阶段。所以第一学期采取“教师演示引领。学生跟进操作”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②对于所学知识尚无前期认知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前期认知,因此,直观的演示操作更为切合这些同学的需要。如果班级中个别同学学习困难,还可进行小部分集中演示,采取更为直接的面对面教学,从而在老师的引领下,使学生在模仿操作中,逐渐克服对信息技术的陌生感,进而达到最终的举一反三后的自主创新学习。
3 分层施教法。现代教育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加之地域、教育资源等的差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悬殊很大。因此。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次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且将各层次学生按一定规律排列,原则是既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授课、检查方便又能兼顾同学之间的协作互助,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为邻桌。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的分组管理功能实施分层教学。
4 探索激励法。“探索激励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发现,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激励学生建造新的能力。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助、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创设情景,并提出适当任务或问题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这个“探索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并围绕“探索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探索点”组织讨论过程,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探索”。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探索”出的知识,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探索”。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趣昧性强,有一定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
5 创新训练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教学:
5.1 鼓励求异出新。布置作业时不用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想象思维,强调一份好的作品创意必须要新,不怕学生异想天开,存异才会有创新,例如在布置学生进行贺年卡设计时,对轮廓、内容等格式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从整体构思、编排技巧等方面进行大胆的设计。不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而是看新不新,好不好。
5.2 通过联系实际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在进行word单元综合训练时,选取制作电子小报进行演练。鼓励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或网络上寻找适当素材整合作品,内容不限,但主题要求积极、健康、具有创新意识,并能灵活应用所学技能技巧。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主题。从而能动地乐此不疲地进行素材搜集、整理、应用和整合,切实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感悟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各种教学方法,恰当使用,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寓教于乐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许多同学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充满了好奇。但一开始使用计算机的两种“指挥器”——鼠标和键盘,便感觉遇到了拦路虎:鼠标不听指挥。键盘“大海捞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尽量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法,使枯燥单调的训练变为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鼠标的练习可通过有趣的“玩纸牌”或“打老鼠”进行学习;键盘的练习,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利用教学演示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游戏软件进行指法训练。在开始阶段,不要求速度,只要求准确,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巡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和基准键位。注意纠正不规范的操作。以后每次课前利用3~5分钟时间进行键盘练习,并选择适当时间进行打字比赛,从而使这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用”的技能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2 演示训练法。演示训练法就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进行演示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步骤和方法。这种方法适用的教学内容有:①windows的基本操作,如窗口的操作、文件夹的建立等;②新软件的学习等,这种方法适用的对象主要是:①初一年级学生,由于初一年级在小学阶段接受的是老师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学习方式上还处于对初中新教法的过渡适应阶段。所以第一学期采取“教师演示引领。学生跟进操作”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②对于所学知识尚无前期认知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前期认知,因此,直观的演示操作更为切合这些同学的需要。如果班级中个别同学学习困难,还可进行小部分集中演示,采取更为直接的面对面教学,从而在老师的引领下,使学生在模仿操作中,逐渐克服对信息技术的陌生感,进而达到最终的举一反三后的自主创新学习。
3 分层施教法。现代教育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加之地域、教育资源等的差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悬殊很大。因此。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次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且将各层次学生按一定规律排列,原则是既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授课、检查方便又能兼顾同学之间的协作互助,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为邻桌。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的分组管理功能实施分层教学。
4 探索激励法。“探索激励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发现,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激励学生建造新的能力。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助、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创设情景,并提出适当任务或问题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这个“探索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并围绕“探索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探索点”组织讨论过程,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探索”。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探索”出的知识,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探索”。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趣昧性强,有一定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
5 创新训练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教学:
5.1 鼓励求异出新。布置作业时不用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想象思维,强调一份好的作品创意必须要新,不怕学生异想天开,存异才会有创新,例如在布置学生进行贺年卡设计时,对轮廓、内容等格式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从整体构思、编排技巧等方面进行大胆的设计。不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而是看新不新,好不好。
5.2 通过联系实际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在进行word单元综合训练时,选取制作电子小报进行演练。鼓励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或网络上寻找适当素材整合作品,内容不限,但主题要求积极、健康、具有创新意识,并能灵活应用所学技能技巧。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主题。从而能动地乐此不疲地进行素材搜集、整理、应用和整合,切实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感悟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各种教学方法,恰当使用,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