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an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部电影《百鸟朝凤》,道出了一个传统音乐传承的严峻现实,发人深思,然而,在传统音乐陷入困境的同时,也暗含着希望。
  [关键词]《百鸟朝凤》;中国传统音乐;无奈;希望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7-0089-02
  [收稿日期]2018-03-19
  [作者简介]王沥沥(1979—),女,江西兴国人,硕士,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中国民族音乐教研室主任。(广州510006)2016年,一部叫作《百鸟朝凤》的电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把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问题引向深入。近小时的影片,我几乎是饱含着热泪看完的,这种感动一方面来自唢呐王焦三爷与徒弟游天鸣之间的情义,但更多的是對传统文化逐渐走出人们生活与视野的无奈感慨。
  影片首先打动我的是那份朴实而深厚的音乐信仰。在传统的中国乡土社会,音乐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而是一种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生命观念与道德观念的载体。
  影片所描写的黄土高坡上的那个无双镇,吹唢呐除了是一种人们闲暇的娱乐,更重要的是,它还代表着对亡人的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为之吹奏《百鸟朝凤》,这其中蕴含着道德的考量。音乐中被赋予的这种道德高度使唢呐师傅备受村民敬重景仰,那首技巧高深、被奉为德乐的《百鸟朝凤》也成为了唢呐匠人最崇尚和敬畏的曲子,唢呐音乐也因为人们心目中的传统信仰而变得神圣,千百年来,它无比稳固地植根于当地人的生活与观念中,能成为一名唢呐匠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
  影片中的焦三爷是个远近闻名的唢呐王,他用心呵护着老祖宗传下来的唢呐技艺与德乐精神,他看似傲慢的态度以及对徒弟挑剔、苛刻、不近人情的背后是对传统技艺与价值观念的无比珍视。所以,在徒弟中,虽然蓝玉更具天分,但焦三爷最终把唢呐班社交给了天资并不是最高,但品行厚道的游天鸣。在焦三爷看来,只有德艺兼备者才能真正担得起这份传承的重任。游天鸣原本并不想学唢呐,他是被父亲赶去学的,因为父亲的唢呐梦没做成,想让儿子替他实现。但最终,焦三爷精湛的技艺以及唢呐艺人在村民中德高望重的地位深深地感染了他,他发现自己已经再也无法离开唢呐,而当师父把焦家班传给他的时候,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更是让他肃然起敬。但是不久,一场社会、文化的变革却将他和他的班社抛向困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欧美文化伴随着经济浪潮强势来袭,一个贫弱而又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强烈期待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那些从农业时代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也在猝不及防的新时代浪潮下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作为出生在70年代末的这一代人,我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情形,国乐市场陷入低迷,戏曲剧团纷纷倒闭,演员们要么选择下海经商,要么混迹于歌舞厅,要么就是默默忍受剧团的清贫。城镇如此,乡村也不能例外。当乡村的市场被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之后,传统观念被逐渐打破,古老的乡村音乐所依托的社会环境正在失去。在现代农民的心目中,古老的唢呐班子就算是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挡不住人们对新兴流行音乐的兴趣。可是,游天鸣舍不得师父传下来的手艺,更不愿背弃当年许诺将唢呐发扬下去的誓愿,作为班主,他苦苦地坚守着,然而心头更多的是无奈与困惑,时代的改变让他感觉回天无术。四散的班社让焦三爷感到痛心,他不顾惜肺癌晚期的病体,执意要帮游天鸣重整班社,在喜丧中领奏《百鸟朝凤》,泣血而终,焦三爷对传统文化的那份坚守让人肃然起敬,悲壮苍然。但面对时代的深刻变革,这种坚守又显得是那样的无力、渺小,让人唏嘘感叹……
  其实,传统音乐的传承保护是一个热议了很多年的问题,但又似乎怎么也讨论不清楚,因为这其中牵扯到的因素实在太多,情况复杂。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传统音乐植根于不同地域的独特历史文化环境,它是一种生态音乐,源自不同族群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审美诉求与生命态度,而当这一切都在改变的时候,相应的文化自然会改变,甚至会消逝,这几乎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如果硬要原样维持,不过是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固然不对,但无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还没有领悟其精髓的情况下就将它一股脑地抛弃,则更是一种可怕的选择。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是,社会的快速巨变让古老的农业中国来不及思考和沉淀就急于要迈向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传统音乐几乎在没有任何缓冲和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被抛向了市场,并且瞬间失去了它原本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土壤。中国的年轻人从小就泡在了异国的文化里,对自己的文化茫然无知。影片中无双镇唢呐鼓吹班子的离散与尴尬境地正是当代中国在经济变革之后所带来的文化冲击的缩影。
  毋庸置疑,传统音乐是一个族群的土地记忆,与其他类别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有一种历史的温度和土地的厚度,这是一个族群集体审美的凝结和对生命的独特认识。当陕北人不再熟悉信天游、江浙人不再听越剧和评弹,请问我们自己的文化在哪儿呢?重要的是,这些古老的音乐中蕴含着极为独特深刻的传统美学与历史沉淀,它是一个民族之所以存在的文化基因,如果在还没弄明白的情况下就失去了,未免太可惜,太不应该!就拿中国戏曲来说,不亲自学一学永远不知道它的魅力在哪儿,一学便让人肃然起敬,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有相当多的东西是非常高级的!
  影片中备受无双镇人推崇的《百鸟朝凤》便是那片黄土地千百年来族群文化的沉淀,它那精妙的技艺代表了群体的艺术智慧,朴实酣畅的旋律体现了那片土地的气质与格调,这绝对不是哪一位作曲家的创作可以达到的高度,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来自时间的沉淀。面对这样的古老文化被无情地冲击,直至消逝,未免让人觉得心情沉重。近些年,政府大力倡导的非遗保护工作虽然对于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有益作用,但经济浪潮席卷下浮躁的群体心态,导致许多的所谓保护工作不过是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和商业行为,缺乏长远的谋划与真正有效的管理、引导,最终将传统文化毁坏殆尽,弄得面目全非,叫人心寒。
  当回顾整部影片,我最深的感触是,一方面是历史流传下来的丰厚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是无法停止的社会变革,导演吴天明并没有在影片中对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他抛给了我们一个值得深深思索的严峻问题,炙烤着每一个关心与爱护传统文化的人的心灵,久久难以平静。
  或许我们更应该相信传统文化自身的生命力和回转力,古往今来,许多的文化都因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消逝,而事实上,这种消逝大多只是表现形态和艺术载体的变更,其艺术精华通过其他的样式得以重新嫁接并流传。相信很多观看过《百鸟朝凤》的观众都被其深情、富有情怀的电影配乐所深深感动,作曲家张大龙的音乐灵感与素材正是来源于那片黄土地的古老音乐韵律,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传统音乐的完美传承与艺术灵魂的转嫁呢?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音乐的传承从未停止,且生生不息!
  [参 考 文 献]
  [1]刘瑞红,齐桂华.《百鸟朝凤》:悲鸣于传统与现代的挽歌[J].电影文学,2017(08).
  [2]王宇晴.从《百鸟朝凤》看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新闻传播,2016(24).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赤心
期刊
[摘要]  在国内声乐教育界,集歌唱家、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教育委员会会员和广东中国民族歌剧协会副会长等诸多光环于一身的皮晓彩女士,可谓是声名远播、桃李锦绣。尤为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2014年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优秀教师”评选中,皮晓彩以从教30年的丰硕成果,一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器乐课堂教学进行全新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奥尔夫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三年的研究表明:通过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对器乐教学的全新探索与实践,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创造思维、团队精神乃至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器乐教学;艺术实践;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
期刊
[摘要]  文章以中学音乐欣赏课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学生群体的音乐欣赏课型,提出具体课例验证这一模式的效度,以期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音乐欣赏;情感体验;认知;审美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09-0039-03  马克思说:“假如你想获得艺术的享受,你自己就一定要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音乐欣赏是人类听觉的感性
期刊
[摘要]  万山红是我国著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因成功主演过多部歌剧而蜚声剧坛;她的演唱音色甜美、声音流畅、咬字清晰、民族韵味浓郁,成为我国当代最具个性的歌唱家。她演唱的《翻身道情》《公仆赞》《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众多歌曲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我国民族声乐及歌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万山红;歌唱家;歌剧表演;民族声乐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
期刊
寒窗夜讀
期刊
[摘要]  本文就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储望华先生于2013年出版的两本文集,剖析其中人生故事的价值及其对学习解读其作品的意义。  [关键词]储望华;钢琴;作曲  [中图分类号]J6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09-0092-02  储望华是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但由于自1982年以来一直定居澳大利亚学习、教学、创作、演艺等,所以,对于许多国人来说,储先生仅仅是教材、
期刊
難忘战友情
期刊
[摘要]  《脸色苍白》是纪尧姆·迪费约于1452年—1458年间创作的一套定旋律弥撒作品,它有着成熟的对位技术、受定旋律影响的音乐结构、“格言”式的主题原型和变型、多样复杂的双调式特点、初见雏形的功能和声,这些作为迪费弥撒曲的典型特征,展示了勃艮第地区宗教音乐特点的同时,也对西方音乐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脸色苍白;纪尧姆·迪费;定旋律弥撒  [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志码
期刊
飛英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