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能够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学费和生活费带来的压力和负担,这是高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目的之一;另一目的是想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因经济贫困产生的精神上或思想上的问题。但一直以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高校在进行学生资助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给予学生物质上的帮助,还要注重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教育功能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高校发展和学生进步的根本。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渗透。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属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扶贫”,还要注重“扶心”,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培养出一批品德优良的高素质人才。
  一、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实行学生资助的根本目的是给予学生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资助,现实情况却是学生得到了物质上的帮助,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精神帮助,这种情形的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并间接导致了学生各种思想问题的产生,如贫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中,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孤僻不合群等。这也导致了高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初衷被忽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未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助工作重视经济层面,忽视思想层面
  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资助时,往往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如何解决贫困生缺乏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上,并潜意识地认为只要将这个问题解决好,就没有问题了,这无疑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想法。贫困生在长期的贫困生活中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心理上或思想上的阴影,而高校只重视经济资助的做法却忽视了这个问题,导致贫困生对于自身前途产生一种迷茫,而这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可能会扭曲贫困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贫困生树立起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一味的物质支持,也可能诱发贫困生的依赖思想,使之只知道“等、靠、要”,而不会自己去争取和创造价值。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贫困生的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缺失,使贫困生在潜意识中产生一种自己就应该获得资助、其他人就应该资助自己的想法,这对于贫困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极为恶劣的影响。
  2.资助形式多样但均缺乏思想教育性
  高校对于学生的资助有许多形式,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勤工助学、校级奖学金、绿色通道等。但是这些资助最终都仅仅只是给予贫困生物质上的帮助,而未对贫困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得到相应的发挥。而在组织校园活动的过程中,组织方也常常忽视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的举办,比如资助征文、助学成才先进典型事迹展、助学成才主题班会等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历来就鲜少举办。这也直接导致资助工作失去其内在的价值目标和意义,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3.全员育人缺乏合力,资助工作育人收效甚微
  高校中,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础的,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层次、各环节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共同需求。而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实际上,学生资助工作大多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学校其他各部门的教职工也普遍认为学生资助工作就应该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全员育人的意识淡薄,也使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屡屡陷入困境,无法有效开展和施行,更无法实现全员育人的合力,导致学生资助工作在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孤掌难鸣,无法获得较好的成果。由以上问题也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高校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在给予学生经济帮助时,还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如何有效发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失的问题,高校必须在给予充分重视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探讨和研究,找出适当的措施及时给予解决,最终实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既助困又育人的目标。那么,如何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所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呢?
  1.规范管理,以制度育人
  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缺乏健全的制度,进行资助工作的高校工作人员因对学生资助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也未能采用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这使得高校在认定和资助贫困生时,往往做不到严格的“公平”“公正”,且因为工作方法不当,对贫困生的自尊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加上高校对贫困生的评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的困难情况无法很好地掌握,另外,一些学生为了得到资助就在开具证明时弄虚作假或与教师拉关系,这无疑将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并对高校学生产生一定的误导,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因此,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最大程度地保证资助的科学、规范和公正,以制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2.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活动育人
  贫困学生经常会因为经济窘迫而产生自卑、压抑等情绪,这使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往往不及其他学生,导致自身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并再次加重贫困生的自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而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高校可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团体咨询活动等,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之能够正视贫困并正确看待贫困与资助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帮助贫困生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最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战胜因经济窘迫而造成的困难。这对于贫困学生乐观生活态度的培养也大有裨益,能够使贫困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中,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之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此外,在高校中,有部分学生存在缺乏诚信和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对此,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举办诚信与感恩主题班会、诚信讲座、感恩教育征文、爱心捐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使之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努力进取,获得全面发展,并能回馈社会。   3.设置助学岗,以实践育人
  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可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招聘部分贫困生来帮助教师和职工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发放工资,以帮助贫困学生;同时,高校还可联合一些企业,依据学生专长的不同给苦难学生提供一些实践工作的机会等。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摆脱经济窘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金钱,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自立、自强。
  4.资助育人,全员参与
  为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还需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摒弃学生资助工作只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的思想。高校为实现学生资助全员育人的目标,还要构建相关工作机制,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将学生资助工作交由学工处、教务处、财务处、招生就业处以及校团委等部门共同处理,以确保高校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到学生资助育人的工作中。同时,高校还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相应的以资助育人为主题的活动,将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自立自强教育、感恩教育等有机地融入其中,培养贫困学生的自信心和决心,使之能够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并战胜它们,使之在不断战胜困难与挫折的过程中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此外,还要有效促进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的有机融合,使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给予家庭贫困学生更多的关注,能够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带领他们参与到更多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增强贫困学生的服务意识,提升他们的才华,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开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贫困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经济支持,还能给予他们精神支持。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产生一些恶劣影响,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同时,也要积极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松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2]王力.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3]张蕾.高校勤工助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
  [4]谭望.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D].长沙:中南大学,2012.
  [5]赵贵臣.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6]梁楚.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7]侯明志.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成都:西南师范大学,2005.
  [8]张莉,刘媛,樊泽民.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资助的视角[J].中国校外教育,2010(16):114-115.
  [9]张瑞.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和措施探析[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10]程家森.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D].大理:大理学院,2013.
其他文献
学生在书写中经常出现一些错别字,其中一些错别字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这一届学生的错字是这些字,那一届学生也是这些字;这个班学生的错字是这些字,那个班学生的错字还是这些字。在此,我将这些错字整理如下。  帽:右上的部件,最后两横与两笔的竖之间没有空隙。  鼻:经常错把上面部件写成“白”,把最后两笔写得露头而直通“田”字。  卑:前几笔不是写成“白”加“丿”,而是写“丿”加田。  巷:下面的“巳”写成与“
期刊
摘 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培养了大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专业性和全面性要求越来越高。现行的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制已不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的因素。但目前,体教结合工作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紧密结合。体教结合能让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畅通,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现行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满足个人职业发展要求,脱离学业、职业规划谈职业发展则失去其价值。因此,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学业规划很有必要。通过在高校中积极实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问题显著,出现了
期刊
什么是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工作总结,我对师德的理解是:“师德”,既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  首先,师德是一个名词。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名词的师德强调的是德,是教师的道德,要求教师身正示范,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如上课时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网络教学逐渐普及。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新时代相结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就网络教学发展模式的必然性进行理论研究。  关键词:网络教学;发展模式;理论研究  网络教学是以网络为教学支撑环境,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网络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在师生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构合理的网络教
期刊
摘 要:当前大学课堂学生学习受教师的知识面、教学态度、幽默感及与学生的熟悉程度影响。大学生在课堂上期望与教师互动,但受到中学时期学习模式的影响,在互动时热情不高,这种“矛盾”需要教师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交流,给学生更多关爱以及引导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来解决。基于学生视角的大学师德建设,既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矛盾性,又要引导教师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组织教师研讨,采用学习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高校应该承担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使命,加强就业指导定位的准确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寻找有效对策增强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职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本文围绕新形势下高校如何科学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展开探析。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定位;策略  高校是当代社会高素质就业者的源地,
期刊
摘 要:高校建筑类学科专业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不相吻合,深化现有高校建筑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地方性高校建筑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改革,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与建筑类专业执业资格考试紧密联系,培养具有执业资格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建筑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执业资格;导向  当前,由于高校建筑类学科专业培养人才模式与产业需求
期刊
摘 要:在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将道德体验教育作为活动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医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道德体验原则,然后提出道德体验教育要遵循三个原则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最后提出今后医学生道德体验教育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医学生;道德体验教育;实践教学  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医学生的德育具有极强的社会性,伴随个人成长始终,更需要强调的是伴随职业生涯始终。《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
期刊
摘 要:综合材料艺术是一门注重材料应用的艺术类型。一直以来,大部分艺术家和学者都偏重于研究它在材料方面的价值,却往往忽略其作为艺术形态在情感表达、修辞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脉络及特征研究。文章以综合材料艺术作为研究本体,从创作手段与表达方式上,研究综合材料艺术的诗意化语言模式。“诗意化”是存在于大部分艺术形态中的一种修辞手段,文章将诗意化语言模式介入综合材料艺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综合材料艺术)的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