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谚语形式简练,句式灵活,凝结了人们的智慧经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动物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常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因而动物类谚语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子课题“中华多民族谚语数据库”作为语料来源,对比汉族和达斡尔族动物类谚语的共性与个性,既可以了解两个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认知,又可以挖掘丰富的文化内涵,促进两个民族的理解交流。
【关键词】 谚语;动物;对比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4-0084-02
谚语以相对固定的结构在人民群众的口头上广泛流传,凝结群众的智慧经验,承载民族文化;远古时代以来,动物逐步进入人类的生活,与人类密不可分。对比分析汉族和达斡尔族的动物类谚语,既可以领略两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又可以探析背后的原因,促进两个民族的交流。
一、汉达动物类谚语语义内涵的相似点
对比汉族和达斡尔族动物类谚语,可以看出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五类动物是:马,牛,鸟,虎,狗。两个民族的动物类谚语在语义内涵上有相似之处,具体情况如下:
(一)马
马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汉族,这类谚语有“上坡骡子下坡马”“骆驼甩不掉驮子,马儿避不开鞍子”等;达斡尔族这样的谚语有“好马在于缰,好汉在于志”“马在鞍子,人在衣裳”等。这些谚语都反映了马是汉族和达斡尔族人民生产劳作中得力的帮手。
(二)牛
达斡尔族关于“牛”的谚语有:“初生的牛犊,不怕老虎”“牛走得慢,但早晚会到目的地”等;汉族关于“牛”的谚语有“品格是忠诚的美,牛马是肥壮的好”“牛不训不会耕,马不练不能骑”等,在两族人心中,牛给人以忠厚老实勤勤恳恳的印象。
(三)鸟
汉族与“鸟”有关的谚语有:“鸟占高枝,女攀高门”“鸟为食落网,鱼为食上钩”等,达斡尔族相关的谚语有:“没有树林鸟不来”“贪心人为了便宜而亡,飞鸟为了食物而死”等。这些都是鸟类生活习性写照,体现两个民族在历史生活中对客观事物规律在认知上的一致性。
(四)虎
虎是凶猛的野兽,达斡尔族关于“虎”的谚语大多带有贬义色彩,如:“拔掉牙的老虎,还想吃活人”“挣钱如掏虎口”等;汉族此类谚语有:“人不害虎,虎必害人”“老虎不嫌黄羊瘦”等,老虎是凶险,贪婪和残忍的象征。
(五)狗
涉及“狗”的达斡尔族谚语有“好狗守家业,好马保主人”“狼崽别当狗,别人的孩子别当儿”等;涉及“狗”的汉族谚语有“猫奸狗忠”“人不凭嘴,狗不凭尾”等。两个民族谚语都对“狗”的忠诚加以褒奖,将它与“猫”和“狼”等奸诈不忠,忘恩负义的动物形象做对比。
汉达两族谚语中含“马”“牛”“鸟”“虎”“狗”等谚语所占比重都比较高,对这些动物的生理特性及客观规律的认知基本一致,如虎的凶残,狗的忠诚,牛的勤恳等。
二、汉达动物类谚语语义内涵的不同点
两个民族相同的动物意象蕴含的语义有相似点,但仍然不尽相同,体现鲜明的民族特点,下面以占比较大的涉“马”“鸟”“虎”“狗”谚语为例:
(一)马
汉族有关“马”的谚语,如“人有思乡之念,马有恋主之情”“马逢伯乐方知价,人遇知音自吐”;达斡尔族有关“马”的谚语,如“宁当野马,不当驯驴”“猎人的眼,猎马的腿”。汉人心中的马温顺通人性,完美的身材比例使人联想到貌美的才俊,日行千里的良马还能帮主人立下赫赫战功,因而汉文化中马常与仕途相联系,多以“良马”“千里马”的形式出现;达斡尔族人心中的马则给人以风驰电掣、昂首嘶鸣的印象,多以“猎马”出现。
(二)鸟
汉族涉及鸟类的谚语,较有特色且占比较大的是含有“凤”的谚语,如:“鸟随鸾凤飞能远,人伴贤良品自高”“留得梧桐在,自有凤凰来”等;而达斡尔族鸟类谚语中占比最大的是与“鹰”有关的谚语,如“受驯的猎鹰成为猎人的臂膀”“狩猎人不忘擦净枪膛,放鹰人不忘清理鹰胃”等。汉文化中,凤凰是百鸟之王,专栖梧桐木,在封建社会中是权力地位的象征;达斡尔族谚语中,“鹰”常與“猎人”“放鹰人”一同出现,体现了“鹰”对达斡尔族人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以及二者的亲密关系。
(三)虎
达斡尔族的涉“虎”谚语,如“虎凭威力,人凭志气”,汉族谚语如“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穷”“伴君如伴虎”等。两个民族褒义色彩的涉“虎”谚语体现的是老虎作为百兽之王的勇猛,借此喻指人的志向雄心,但汉族谚语中“虎”还有权势的象征义,文化涵义更丰富。
(四)狗
达斡尔族中关于“狗”的谚语,如“猎人离不开狗,农夫离不开牛”;汉族中有关“狗”的谚语,如“猫跟饭碗,狗跟主人”“狗仗人势,雪仗风势”“人爱富的,狗咬穷的”。在狩猎生活中,猎狗是达斡尔族人的耳目,是猎人的帮手。而在汉族的农耕生活中,狗是主人的奴仆,用来看家护院,逐渐成了趋炎附势的卑贱形象。
两个民族动物类谚语的对比呈现明显差异性。汉族谚语中的马温顺矫健,常与仕途相关,而达斡尔族的马野性十足别具风姿;涉“鸟”谚语中,达斡尔族含“鹰”的谚语在其中占比最大,骁勇凶猛,汉族含“凤”的谚语占比较大,高贵祥瑞;汉族涉“虎”谚语语义内涵更丰富,涉“狗”谚语的感情色彩也明显不同于达斡尔族。此外,两个民族谚语涉及的动物种类存在一定差异,汉族独有的动物类谚语如含“蚕”谚语:“清明西北风,养蚕多白空”“清明一日雨,早晚蚕不收”等,多与农时节令有关;再如汉族含“龙”含“麒麟”的谚语:“龙行一步,百草沾恩”“群龙无首,东海必乱”“是马就充不了麒麟”等,均是高贵祥瑞的意象。 三、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造成汉族和达斡尔族动物类谚语使用情况鲜明差异性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质经济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兴安岭附近,气候寒冷,生产条件艰苦,因此“达斡尔”还有“开拓者”的意思。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达斡尔族以游牧经济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马”“狗”“鹰”大多用于帮助猎人狩猎,达斡尔族人用心调教自己的帮手,以它们为荣,如“好狗是猎人的耳目,好马是猎人的帮手”“放猎鹰是累人,但高兴的也是他”等。汉族的农耕经济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牛”“狗”“马”只需服从主人,辛勤耕作,多以温顺忠诚的形象为人赞颂,渐渐被人类赋予卑贱趋炎附势的感情色彩,如“牛不训不会耕,马不练不能骑”“猫跟饭碗,狗跟主人”等。
(二)社会制度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汉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含有“龙”“虎”“凤”的动物类谚语常与权势地位相联系,秦以来古代君王以“真龙天子”自称,皇帝着“龙袍”坐“龙椅”睡“龙床”,“龙”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象征。王权中与“龙”对应的是“凤”,后宫只有帝后才能执掌“凤印”,相关谚语有:“龙生龙子,凤生凤儿”“群龙无首,东海必乱”。“虎”作为森林中的百兽之王,也被人们与权势联系起来,如“伴君如伴虎”。此外,秦朝按军功加官进爵,两汉察举孝廉,隋唐科举考试等选拔制度虽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还是给了更多贤才步入仕途的机会,马不仅外观俊美比例匀称,在军事中传送战报运输粮草发挥重要作用,因而不少人用“千里马”“伯乐”来分别比喻有才干的人和善于选贤任能的人,相关谚语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等。将“马”与人的仕途相连,体现了古代汉人的志向抱负和对未来仕途的美好希冀。
(三)信仰文化
在汉族动物类谚语中,“龙”“凤”常常作为祥瑞的意象出现。至今“龙”仍在汉人心中承载着美好的寓意,如“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等。“龙”在精神文明中仍然是独特的文化符号,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在达斡尔族的信仰文化中,“鹰”被奉为达斡尔族人的图腾,雄鹰展翅,头顶太阳,象征着达斡尔族人拼搏进取顽强不屈的精神。鹰不仅为好善骑射的达斡尔人捕兔捉鸡丰富饮食,鹰猎还成为达斡尔人呼声最高的体育娱乐活动。不同于汉族谚语宣扬狗的忠诚可靠,马的温顺矫健,牛的任劳任怨,达斡尔人挚爱鹰的敏捷强悍,马的风驰电掣,犬的机警勇猛。
参考文献:
[1]溫端政,沈慧云.通用谚语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2]夏锐.英汉“动物”谚语隐喻意义对比分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6(01):92-93+89.
[3]洪月月.达斡尔族[J].城色,2014,(Z2):12-13.
[4]田野.日中动物谚语对比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5]陈雪慧.汉维谚语中比喻修辞对比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
[6]王群.汉希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对比分析[J].科学大众,2016,(03):155-156.
作者简介:
薛滗镕,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本科在读,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 谚语;动物;对比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4-0084-02
谚语以相对固定的结构在人民群众的口头上广泛流传,凝结群众的智慧经验,承载民族文化;远古时代以来,动物逐步进入人类的生活,与人类密不可分。对比分析汉族和达斡尔族的动物类谚语,既可以领略两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又可以探析背后的原因,促进两个民族的交流。
一、汉达动物类谚语语义内涵的相似点
对比汉族和达斡尔族动物类谚语,可以看出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五类动物是:马,牛,鸟,虎,狗。两个民族的动物类谚语在语义内涵上有相似之处,具体情况如下:
(一)马
马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汉族,这类谚语有“上坡骡子下坡马”“骆驼甩不掉驮子,马儿避不开鞍子”等;达斡尔族这样的谚语有“好马在于缰,好汉在于志”“马在鞍子,人在衣裳”等。这些谚语都反映了马是汉族和达斡尔族人民生产劳作中得力的帮手。
(二)牛
达斡尔族关于“牛”的谚语有:“初生的牛犊,不怕老虎”“牛走得慢,但早晚会到目的地”等;汉族关于“牛”的谚语有“品格是忠诚的美,牛马是肥壮的好”“牛不训不会耕,马不练不能骑”等,在两族人心中,牛给人以忠厚老实勤勤恳恳的印象。
(三)鸟
汉族与“鸟”有关的谚语有:“鸟占高枝,女攀高门”“鸟为食落网,鱼为食上钩”等,达斡尔族相关的谚语有:“没有树林鸟不来”“贪心人为了便宜而亡,飞鸟为了食物而死”等。这些都是鸟类生活习性写照,体现两个民族在历史生活中对客观事物规律在认知上的一致性。
(四)虎
虎是凶猛的野兽,达斡尔族关于“虎”的谚语大多带有贬义色彩,如:“拔掉牙的老虎,还想吃活人”“挣钱如掏虎口”等;汉族此类谚语有:“人不害虎,虎必害人”“老虎不嫌黄羊瘦”等,老虎是凶险,贪婪和残忍的象征。
(五)狗
涉及“狗”的达斡尔族谚语有“好狗守家业,好马保主人”“狼崽别当狗,别人的孩子别当儿”等;涉及“狗”的汉族谚语有“猫奸狗忠”“人不凭嘴,狗不凭尾”等。两个民族谚语都对“狗”的忠诚加以褒奖,将它与“猫”和“狼”等奸诈不忠,忘恩负义的动物形象做对比。
汉达两族谚语中含“马”“牛”“鸟”“虎”“狗”等谚语所占比重都比较高,对这些动物的生理特性及客观规律的认知基本一致,如虎的凶残,狗的忠诚,牛的勤恳等。
二、汉达动物类谚语语义内涵的不同点
两个民族相同的动物意象蕴含的语义有相似点,但仍然不尽相同,体现鲜明的民族特点,下面以占比较大的涉“马”“鸟”“虎”“狗”谚语为例:
(一)马
汉族有关“马”的谚语,如“人有思乡之念,马有恋主之情”“马逢伯乐方知价,人遇知音自吐”;达斡尔族有关“马”的谚语,如“宁当野马,不当驯驴”“猎人的眼,猎马的腿”。汉人心中的马温顺通人性,完美的身材比例使人联想到貌美的才俊,日行千里的良马还能帮主人立下赫赫战功,因而汉文化中马常与仕途相联系,多以“良马”“千里马”的形式出现;达斡尔族人心中的马则给人以风驰电掣、昂首嘶鸣的印象,多以“猎马”出现。
(二)鸟
汉族涉及鸟类的谚语,较有特色且占比较大的是含有“凤”的谚语,如:“鸟随鸾凤飞能远,人伴贤良品自高”“留得梧桐在,自有凤凰来”等;而达斡尔族鸟类谚语中占比最大的是与“鹰”有关的谚语,如“受驯的猎鹰成为猎人的臂膀”“狩猎人不忘擦净枪膛,放鹰人不忘清理鹰胃”等。汉文化中,凤凰是百鸟之王,专栖梧桐木,在封建社会中是权力地位的象征;达斡尔族谚语中,“鹰”常與“猎人”“放鹰人”一同出现,体现了“鹰”对达斡尔族人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以及二者的亲密关系。
(三)虎
达斡尔族的涉“虎”谚语,如“虎凭威力,人凭志气”,汉族谚语如“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穷”“伴君如伴虎”等。两个民族褒义色彩的涉“虎”谚语体现的是老虎作为百兽之王的勇猛,借此喻指人的志向雄心,但汉族谚语中“虎”还有权势的象征义,文化涵义更丰富。
(四)狗
达斡尔族中关于“狗”的谚语,如“猎人离不开狗,农夫离不开牛”;汉族中有关“狗”的谚语,如“猫跟饭碗,狗跟主人”“狗仗人势,雪仗风势”“人爱富的,狗咬穷的”。在狩猎生活中,猎狗是达斡尔族人的耳目,是猎人的帮手。而在汉族的农耕生活中,狗是主人的奴仆,用来看家护院,逐渐成了趋炎附势的卑贱形象。
两个民族动物类谚语的对比呈现明显差异性。汉族谚语中的马温顺矫健,常与仕途相关,而达斡尔族的马野性十足别具风姿;涉“鸟”谚语中,达斡尔族含“鹰”的谚语在其中占比最大,骁勇凶猛,汉族含“凤”的谚语占比较大,高贵祥瑞;汉族涉“虎”谚语语义内涵更丰富,涉“狗”谚语的感情色彩也明显不同于达斡尔族。此外,两个民族谚语涉及的动物种类存在一定差异,汉族独有的动物类谚语如含“蚕”谚语:“清明西北风,养蚕多白空”“清明一日雨,早晚蚕不收”等,多与农时节令有关;再如汉族含“龙”含“麒麟”的谚语:“龙行一步,百草沾恩”“群龙无首,东海必乱”“是马就充不了麒麟”等,均是高贵祥瑞的意象。 三、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造成汉族和达斡尔族动物类谚语使用情况鲜明差异性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质经济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兴安岭附近,气候寒冷,生产条件艰苦,因此“达斡尔”还有“开拓者”的意思。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达斡尔族以游牧经济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马”“狗”“鹰”大多用于帮助猎人狩猎,达斡尔族人用心调教自己的帮手,以它们为荣,如“好狗是猎人的耳目,好马是猎人的帮手”“放猎鹰是累人,但高兴的也是他”等。汉族的农耕经济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牛”“狗”“马”只需服从主人,辛勤耕作,多以温顺忠诚的形象为人赞颂,渐渐被人类赋予卑贱趋炎附势的感情色彩,如“牛不训不会耕,马不练不能骑”“猫跟饭碗,狗跟主人”等。
(二)社会制度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汉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含有“龙”“虎”“凤”的动物类谚语常与权势地位相联系,秦以来古代君王以“真龙天子”自称,皇帝着“龙袍”坐“龙椅”睡“龙床”,“龙”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象征。王权中与“龙”对应的是“凤”,后宫只有帝后才能执掌“凤印”,相关谚语有:“龙生龙子,凤生凤儿”“群龙无首,东海必乱”。“虎”作为森林中的百兽之王,也被人们与权势联系起来,如“伴君如伴虎”。此外,秦朝按军功加官进爵,两汉察举孝廉,隋唐科举考试等选拔制度虽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还是给了更多贤才步入仕途的机会,马不仅外观俊美比例匀称,在军事中传送战报运输粮草发挥重要作用,因而不少人用“千里马”“伯乐”来分别比喻有才干的人和善于选贤任能的人,相关谚语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等。将“马”与人的仕途相连,体现了古代汉人的志向抱负和对未来仕途的美好希冀。
(三)信仰文化
在汉族动物类谚语中,“龙”“凤”常常作为祥瑞的意象出现。至今“龙”仍在汉人心中承载着美好的寓意,如“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等。“龙”在精神文明中仍然是独特的文化符号,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在达斡尔族的信仰文化中,“鹰”被奉为达斡尔族人的图腾,雄鹰展翅,头顶太阳,象征着达斡尔族人拼搏进取顽强不屈的精神。鹰不仅为好善骑射的达斡尔人捕兔捉鸡丰富饮食,鹰猎还成为达斡尔人呼声最高的体育娱乐活动。不同于汉族谚语宣扬狗的忠诚可靠,马的温顺矫健,牛的任劳任怨,达斡尔人挚爱鹰的敏捷强悍,马的风驰电掣,犬的机警勇猛。
参考文献:
[1]溫端政,沈慧云.通用谚语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2]夏锐.英汉“动物”谚语隐喻意义对比分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6(01):92-93+89.
[3]洪月月.达斡尔族[J].城色,2014,(Z2):12-13.
[4]田野.日中动物谚语对比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5]陈雪慧.汉维谚语中比喻修辞对比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
[6]王群.汉希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对比分析[J].科学大众,2016,(03):155-156.
作者简介:
薛滗镕,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本科在读,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