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现状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农村 中学 体育 教学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因受到乡镇经济的制约,大多数农村中学体育课比较难开展,学生体育运动达不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即使当前,在政府的财政的资助下,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的情况下,但由于受地方应试教育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仍不顺利。
1.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体育器材缺乏、师资力量短缺。
当前,受地方经济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短缺的问题。“按照标准,上篮球课应该达到两个学生玩一个篮球,这个要求离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显然太遥远了”。济南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王学东说:“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硬件的改善需要一点点来做,去年济南市在振兴农村教育计划中为全市农村学校购置了150万元的体育器材。”这对于一个庞大的农村中小学学校队伍来说,显然不能有效地解决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短缺的问题。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地方体育课时、体育教师编制被严重地挤占。
1.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的功能丧失。
广大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以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像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这种观念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学校体育很难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1.3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1.4管理体系没有形成。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村小和村办联中),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模糊,“放羊式”地管理,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5教师业务素质低,专业教师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目前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体育教师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没有一定认识,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2.解决盐城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途径
2.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
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届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2.2加大对体育器材设施的投入。
大力改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具体措施:⑴学校挤一点,上级拨一点,学生适当筹一点,争取社会赞助一点,从几个方面解决。⑵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同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实现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规范化,并充分利用一切力量为所有的农村学校都配齐体育教师。以基本实现农村学校能够正常开展“两操一活动”,举办以田径为主的全校运动会。另外,除了国家加大投入之外,整合农村资源也是一条出路。当前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体育年”等项目的支持下,不少乡村开始建设篮球场、足球场,这些体育设施完全可以通过整合,为学校体育教学所用,解决器材短缺的问题。
2.3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爱好。
目前农村体育教学条件有限,学校完全可以组织、挖掘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体育活动。例如:“农村孩子对沙包的熟悉程度绝对高于棒球、垒球。”实际上,农村蕴藏着很多十分大众化、群众基础好的民间体育项目,像打沙包、踢毽子、跳绳等项目,花费较小,很适合在农村学校推广。因此,学校针对地方自身情况,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有效地开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这样既解决了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短缺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4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同时要加强监督职能:⑴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⑵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⑶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重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
2.5提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的意识。
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使学生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总之,只有提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的意识,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加大对体育器材设施的投入,同时要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 中学 体育 教学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因受到乡镇经济的制约,大多数农村中学体育课比较难开展,学生体育运动达不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即使当前,在政府的财政的资助下,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的情况下,但由于受地方应试教育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仍不顺利。
1.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体育器材缺乏、师资力量短缺。
当前,受地方经济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短缺的问题。“按照标准,上篮球课应该达到两个学生玩一个篮球,这个要求离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显然太遥远了”。济南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王学东说:“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硬件的改善需要一点点来做,去年济南市在振兴农村教育计划中为全市农村学校购置了150万元的体育器材。”这对于一个庞大的农村中小学学校队伍来说,显然不能有效地解决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短缺的问题。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地方体育课时、体育教师编制被严重地挤占。
1.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的功能丧失。
广大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以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像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这种观念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学校体育很难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1.3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1.4管理体系没有形成。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村小和村办联中),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模糊,“放羊式”地管理,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5教师业务素质低,专业教师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目前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体育教师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没有一定认识,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2.解决盐城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途径
2.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
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届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2.2加大对体育器材设施的投入。
大力改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具体措施:⑴学校挤一点,上级拨一点,学生适当筹一点,争取社会赞助一点,从几个方面解决。⑵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同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实现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规范化,并充分利用一切力量为所有的农村学校都配齐体育教师。以基本实现农村学校能够正常开展“两操一活动”,举办以田径为主的全校运动会。另外,除了国家加大投入之外,整合农村资源也是一条出路。当前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体育年”等项目的支持下,不少乡村开始建设篮球场、足球场,这些体育设施完全可以通过整合,为学校体育教学所用,解决器材短缺的问题。
2.3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爱好。
目前农村体育教学条件有限,学校完全可以组织、挖掘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体育活动。例如:“农村孩子对沙包的熟悉程度绝对高于棒球、垒球。”实际上,农村蕴藏着很多十分大众化、群众基础好的民间体育项目,像打沙包、踢毽子、跳绳等项目,花费较小,很适合在农村学校推广。因此,学校针对地方自身情况,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有效地开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这样既解决了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短缺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4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同时要加强监督职能:⑴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⑵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⑶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重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
2.5提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的意识。
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使学生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总之,只有提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的意识,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加大对体育器材设施的投入,同时要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