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校本化、生本化的二次开发,更加重视教学的内容。为此,教师要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回归,做好“强化教材研究,理顺教学思路”的基础工作,从整体把握、主题提炼、层次梳理、细节捕捉四方面着力研读教材,从而正确领会教材,恰当处理教材,优化教学进程,提升课堂效益。
关键词:教材研读;整体把握;主题提炼;层次梳理;细节捕捉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等的理解把握存在偏差,教学内容出现教育性、科学性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受虚夸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教材,而是急功近利,热衷于上网下载教案和课件,简单照搬套用;二是教师的教学准备,将太多的精力放到形式谋划上,而忽视了通过研究教学内容来明确教学任务、理清教学思路。其实,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中,教学内容最具根本性。过去我们强调“五认真”教学常规,其中认真备课是基础环节,而研读教材就是基础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强化教材研读,是对教学常规的合理回归,是思想政治学科遵循教育规律、构建高效课堂的工作起点。
那么,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强化教材研读呢?对此,笔者拟结合《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从四个方面谈谈研读的着力点。
一、通观全局——教材的整体把握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它是由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配套的教师用书等组成的,其中起核心、统帅作用的是课程标准。其次,它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其他若干选修模块构成的,这些模块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第三,每一个模块内部也构成一个有条不紊的体系,单元、课、框、目之间都有着逻辑关联。因此,研读教材,应通观全局,不仅要仔细研读课文,而且还要认真研读其他教材文本,特别是首先要研透课程标准。对于每一框、每一目,都要放到其所在的主题和模块、单元和课题中去领会和把握,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通读教材,系统领会编排意图,整体把握脉络体系,进而再认真钻研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力求掌握准确、理解透彻。
“市场配置资源”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篇部分,由“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市场失灵”三目构成。初读教材,教师往往会疑惑:为什么在“市场调节”一目阐明市场优点后,不直接阐述“市场失灵”,以求学生对市场的优缺点有个全面的认识?为什么不将“市场秩序”一目移至“市场失灵”之后,难道“市场秩序”不是防范“市场失灵”的对策?其实,只要我们将这一框内容与第九课第二框内容结合起来,前面的疑惑便可迎刃而解。如果“市场秩序”是防范“市场失灵”的对策,那么不是与后面一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教学内容相重复了吗?“市场秩序”是市场作用得以发挥的基础,再好的市场秩序也不能规避“市场失灵”,至多对市场的自发性有所扼制,总体上是无法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针对“市场失灵”的对策,只能是国家科学的宏观调控。如果用系统的眼光去研读这部分教材,我们还会发现,“市场配置资源”这框侧重的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和共同特征,而后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框侧重的是市场经济的特殊。正因为如此,在“市场秩序”一目中,不会出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法治中国”等字眼,只有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上去把握“市场秩序”的重要性,才是科学合理的。
二、高屋建瓴——教材的主题提炼
思想政治课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状态有机结合的课程读本。教科书从高中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通过生活实例和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阐述经济、政治、文化常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引领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教材内容这样的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给教师研读提出了“聚焦”的任务——通过研读实现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凝练主题。
如何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提炼主题呢?一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来研读课文。“市场配置资源”一框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有:“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宏观调控。”依据这一标准,就不难理解本框三目教学内容各自的教学价值所在,把握本框教学的主要任务,从而提炼出如“市场经济有活力,顺势而为绽魅力”这样合适的课堂主题。二是要着重关注课题、框题和目题。本框的标题为“市场配置资源”,三个目题都围绕“市场”展开,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市场和市场经济,是本框教学的基本任务,将“尊重市场的逻辑,相信市场的力量”作为课堂主题,也是非常恰当的。三是要认真研读课文的导言,参悟编者的意图。本框所在第九课导言部分的结语有这样一句话:“搞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据此可以推断,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念是本框教学的落脚点,因而只有侧重市场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意义来确定主题才是科学合理的。
三、抽丝剥茧——教材的层次梳理
思想政治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学科,其教材的编写也遵循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无论是教材的整个体系,还是小到一框一目的具体内容,都是由若干层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将课文的层次梳理出来,才能理清文本的脉络,把握内容的实质,也才能合理设置教学环节,有序展开教学进程。因此,教师研读教材,特别是针对具体的一堂课内容,应当在分析层次、理清思路上多花功夫,围绕主题,抽丝剥茧,条分缕析。
“市场配置资源”第一目“市场调节”,涉及的知识内容就比较繁杂,包括:为什么资源需要配置?资源配置有哪两种基本手段?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市场如何实现资源配置?市场配置资源有什么优点?这些内容如果以“资源配置”为立足点,就先可以梳理出两个大层次:一是资源需要配置,二是资源需要通过市场配置。重点无疑是在第二层次,其又可展开为两个小层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的主要优点。如果以“市场调节”为主线,就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调节的必要性、市场如何调节、市场调节的优势。“市场配置资源”第三目“市场失灵”的内容层次虽然相对比较清晰,但层级比较多。最大的有两层:市场失灵的表现和市场失灵的影响。市场失灵的表现又由两个部分构成: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又可分解出两方面:调不了和不让调。教师只有这样深入细致地研读教材,挖掘内在联系,理清层次脉络,使教给学生的知识更具条理化、系统化,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内化这些知识,优化认知结构。
四、见微知著——教材的细节捕捉
于细微处见功夫,是所有好的教科书的共性。好的细节设置是教材展开的生长点,把握这些生长点是正确解读教材的重要途径。[1]教师只有常怀敏锐之心,见微知著,善于捕捉教材中的重要细节,并在细节拓展上下功夫,才能彰显教材亮点,突出教学重点,精致流程,增强实效。因此,教师研读教材,必须认真细致、潜心琢磨,切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市场配置资源”一框的教学,最容易误解的是“市场秩序”这一目教学内容。有不少教师将它作为解决市场失灵的良方来处理,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对教材文本中的一些重要细节给予足够的重视。该目一开始就强调,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教材还指出,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这里的“基础”“条件”是尤其必须关注的重要细节。把握了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就不难发现,市场秩序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是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这里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弥补市场缺陷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而使市场经济得以运行和发展的问题。从第一目“市场调节”探讨为什么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到第二目“市场秩序”探讨怎样能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再到第三目“市场失灵”探讨如何全面地认识市场的作用,教材知识内容的排列顺序是非常具有逻辑性的。
当然,细节捕捉,也不能过于极端,如果事无巨细,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那肯定得不偿失。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其实也主要是指那些对整体的变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细节。因此,细节捕捉,说到底是要探寻教材内容的关键点和核心层,明确教学展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这样才能演绎出精准、高效的课堂。
在深化教育改革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实现由片面着力课堂教学到同时参与课程建设、由过分关注教学形式到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转变,从参与课程校本化、生本化的二次开发的高度,强化教材研读,在回归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重构课程,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更具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刚,陶煜瑾.关注教材细节,演绎课堂精彩[J].中学数学月刊,2015(4):39-40.
关键词:教材研读;整体把握;主题提炼;层次梳理;细节捕捉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等的理解把握存在偏差,教学内容出现教育性、科学性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受虚夸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教材,而是急功近利,热衷于上网下载教案和课件,简单照搬套用;二是教师的教学准备,将太多的精力放到形式谋划上,而忽视了通过研究教学内容来明确教学任务、理清教学思路。其实,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中,教学内容最具根本性。过去我们强调“五认真”教学常规,其中认真备课是基础环节,而研读教材就是基础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强化教材研读,是对教学常规的合理回归,是思想政治学科遵循教育规律、构建高效课堂的工作起点。
那么,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强化教材研读呢?对此,笔者拟结合《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从四个方面谈谈研读的着力点。
一、通观全局——教材的整体把握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它是由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配套的教师用书等组成的,其中起核心、统帅作用的是课程标准。其次,它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其他若干选修模块构成的,这些模块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第三,每一个模块内部也构成一个有条不紊的体系,单元、课、框、目之间都有着逻辑关联。因此,研读教材,应通观全局,不仅要仔细研读课文,而且还要认真研读其他教材文本,特别是首先要研透课程标准。对于每一框、每一目,都要放到其所在的主题和模块、单元和课题中去领会和把握,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通读教材,系统领会编排意图,整体把握脉络体系,进而再认真钻研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力求掌握准确、理解透彻。
“市场配置资源”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篇部分,由“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市场失灵”三目构成。初读教材,教师往往会疑惑:为什么在“市场调节”一目阐明市场优点后,不直接阐述“市场失灵”,以求学生对市场的优缺点有个全面的认识?为什么不将“市场秩序”一目移至“市场失灵”之后,难道“市场秩序”不是防范“市场失灵”的对策?其实,只要我们将这一框内容与第九课第二框内容结合起来,前面的疑惑便可迎刃而解。如果“市场秩序”是防范“市场失灵”的对策,那么不是与后面一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教学内容相重复了吗?“市场秩序”是市场作用得以发挥的基础,再好的市场秩序也不能规避“市场失灵”,至多对市场的自发性有所扼制,总体上是无法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针对“市场失灵”的对策,只能是国家科学的宏观调控。如果用系统的眼光去研读这部分教材,我们还会发现,“市场配置资源”这框侧重的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和共同特征,而后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框侧重的是市场经济的特殊。正因为如此,在“市场秩序”一目中,不会出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法治中国”等字眼,只有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上去把握“市场秩序”的重要性,才是科学合理的。
二、高屋建瓴——教材的主题提炼
思想政治课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状态有机结合的课程读本。教科书从高中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通过生活实例和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阐述经济、政治、文化常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引领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教材内容这样的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给教师研读提出了“聚焦”的任务——通过研读实现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凝练主题。
如何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提炼主题呢?一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来研读课文。“市场配置资源”一框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有:“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宏观调控。”依据这一标准,就不难理解本框三目教学内容各自的教学价值所在,把握本框教学的主要任务,从而提炼出如“市场经济有活力,顺势而为绽魅力”这样合适的课堂主题。二是要着重关注课题、框题和目题。本框的标题为“市场配置资源”,三个目题都围绕“市场”展开,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市场和市场经济,是本框教学的基本任务,将“尊重市场的逻辑,相信市场的力量”作为课堂主题,也是非常恰当的。三是要认真研读课文的导言,参悟编者的意图。本框所在第九课导言部分的结语有这样一句话:“搞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据此可以推断,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念是本框教学的落脚点,因而只有侧重市场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意义来确定主题才是科学合理的。
三、抽丝剥茧——教材的层次梳理
思想政治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学科,其教材的编写也遵循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无论是教材的整个体系,还是小到一框一目的具体内容,都是由若干层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将课文的层次梳理出来,才能理清文本的脉络,把握内容的实质,也才能合理设置教学环节,有序展开教学进程。因此,教师研读教材,特别是针对具体的一堂课内容,应当在分析层次、理清思路上多花功夫,围绕主题,抽丝剥茧,条分缕析。
“市场配置资源”第一目“市场调节”,涉及的知识内容就比较繁杂,包括:为什么资源需要配置?资源配置有哪两种基本手段?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市场如何实现资源配置?市场配置资源有什么优点?这些内容如果以“资源配置”为立足点,就先可以梳理出两个大层次:一是资源需要配置,二是资源需要通过市场配置。重点无疑是在第二层次,其又可展开为两个小层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的主要优点。如果以“市场调节”为主线,就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调节的必要性、市场如何调节、市场调节的优势。“市场配置资源”第三目“市场失灵”的内容层次虽然相对比较清晰,但层级比较多。最大的有两层:市场失灵的表现和市场失灵的影响。市场失灵的表现又由两个部分构成: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又可分解出两方面:调不了和不让调。教师只有这样深入细致地研读教材,挖掘内在联系,理清层次脉络,使教给学生的知识更具条理化、系统化,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内化这些知识,优化认知结构。
四、见微知著——教材的细节捕捉
于细微处见功夫,是所有好的教科书的共性。好的细节设置是教材展开的生长点,把握这些生长点是正确解读教材的重要途径。[1]教师只有常怀敏锐之心,见微知著,善于捕捉教材中的重要细节,并在细节拓展上下功夫,才能彰显教材亮点,突出教学重点,精致流程,增强实效。因此,教师研读教材,必须认真细致、潜心琢磨,切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市场配置资源”一框的教学,最容易误解的是“市场秩序”这一目教学内容。有不少教师将它作为解决市场失灵的良方来处理,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对教材文本中的一些重要细节给予足够的重视。该目一开始就强调,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教材还指出,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这里的“基础”“条件”是尤其必须关注的重要细节。把握了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就不难发现,市场秩序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是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这里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弥补市场缺陷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而使市场经济得以运行和发展的问题。从第一目“市场调节”探讨为什么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到第二目“市场秩序”探讨怎样能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再到第三目“市场失灵”探讨如何全面地认识市场的作用,教材知识内容的排列顺序是非常具有逻辑性的。
当然,细节捕捉,也不能过于极端,如果事无巨细,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那肯定得不偿失。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其实也主要是指那些对整体的变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细节。因此,细节捕捉,说到底是要探寻教材内容的关键点和核心层,明确教学展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这样才能演绎出精准、高效的课堂。
在深化教育改革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实现由片面着力课堂教学到同时参与课程建设、由过分关注教学形式到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转变,从参与课程校本化、生本化的二次开发的高度,强化教材研读,在回归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重构课程,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更具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刚,陶煜瑾.关注教材细节,演绎课堂精彩[J].中学数学月刊,2015(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