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欺凌事件在中小学院校的发生频率较高,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未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同时,社会风气以及社会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被频繁爆出,学校方面和家庭方面需要深刻反省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伦理的角度,探究防治校园欺凌问题的主要对策,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学校教育工作以及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欺凌;伦理对策
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分析来看,在校园欺凌事件中,除了学校方面和家庭方面负有一定的责任外,社会方面也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保障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防治,学校方面、家庭方面以及社会方面必须要建立起联动机构,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通过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营造良好道德环境等手段,降低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现就校园欺凌事件防治对策做如下阐述。
一、加强德育实践,发挥学校的德育导向作用
(一)以丰富的德育手段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班级德育活动的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传达校园欺凌事件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反校园欺凌的意识。主要可以通过播放校园欺凌事件宣传片以及组织辩论会等方式,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形成双向交流,讓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知校园欺凌事件的不利影响,并且对道德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共同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例如植树活动,敬老院的一天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使学生的德育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践中,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1]。
(二)采取激励方式帮助学生养成道德行为
学校在进行日常管理时,可以在德育工作的基础上,推行德育激励机制。对于那些具备善行义举的学生给予实质性的奖励,而对于在每个学期中道德行为较为突出的学生给予实质奖励的同时,赋予其荣誉标兵称号。通过有效的激励,引导学生的规范行为。教师在班级内部也可以开展道德评比活动,并设置学期榜样,使整个班级学生的道德素养均能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学校内部将形成良好的向善力量,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降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
二、加强家庭教育,发挥家庭关怀功能
(一)时时关爱学生使学生感知家庭的温暖
家庭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如果在家庭之中,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学生的心理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校期间也会表现出诸多不良情绪,当与学生产生矛盾时,则很容易引发校园欺凌事件。基于此,建议家庭方面需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家长能够及时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学生接触负面信息或者负面文化,则需及时做出引导。在家庭中,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关怀,但不得对学生的行为给出过多的限制,以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或者不良心理,做出有违道德的行为[2]。
(二)以自身行为影响学生的言谈举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行为以及言行将对学生的言谈举止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求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均应注意规范自身的言行,发挥好榜样带头的作用,以实现对学生言行的正向影响。同时,进行家庭教育时,也应及时作出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来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不得给予学生过度的溺爱和过度的关怀,对于学生的关爱应适度,以免学生的独立意志受到影响。
三、加强法律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了消除不良社会环境以及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影响,需要加强法律建设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也应编制和推行一些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为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提供有力的依据。从目前来看,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参与者呈现出低龄化的特征,这也意味着,由于缺乏法律的约束,学生难以控制自身的行为是引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关键性因素。基于此,应从各个年龄层面入手,推行相应的法律制度,对不同年龄层学生的行为做出约束,从根源上消除学生的暴力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此外,也需要在校园内部加大对校园欺凌法治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反欺凌意识。
四、结束语
总之,在校园欺凌事件的防治工作中,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均需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通过加强德育实践,加强家庭教育,加强法律建设等手段,从多角度做出努力,使家庭教育和社会管理成为学校教师的补充,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法律意识以及反欺凌的意识,从校园欺凌事件的根源上入手做出有效的防治,保障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以及校园氛围中进行学习和生活,并在家庭中感知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以及家庭的温暖,使校园欺凌事件消除于萌芽之中。
参考文献:
[1]刘於清,唐莉红.伦理学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91-96.
[2]刘珂,杨启光.校园欺凌的道德教育影响因素与环境重构:关怀伦理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8(03):12-17.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欺凌;伦理对策
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分析来看,在校园欺凌事件中,除了学校方面和家庭方面负有一定的责任外,社会方面也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保障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防治,学校方面、家庭方面以及社会方面必须要建立起联动机构,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通过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营造良好道德环境等手段,降低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现就校园欺凌事件防治对策做如下阐述。
一、加强德育实践,发挥学校的德育导向作用
(一)以丰富的德育手段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班级德育活动的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传达校园欺凌事件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反校园欺凌的意识。主要可以通过播放校园欺凌事件宣传片以及组织辩论会等方式,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形成双向交流,讓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知校园欺凌事件的不利影响,并且对道德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共同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例如植树活动,敬老院的一天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使学生的德育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践中,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1]。
(二)采取激励方式帮助学生养成道德行为
学校在进行日常管理时,可以在德育工作的基础上,推行德育激励机制。对于那些具备善行义举的学生给予实质性的奖励,而对于在每个学期中道德行为较为突出的学生给予实质奖励的同时,赋予其荣誉标兵称号。通过有效的激励,引导学生的规范行为。教师在班级内部也可以开展道德评比活动,并设置学期榜样,使整个班级学生的道德素养均能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学校内部将形成良好的向善力量,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降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
二、加强家庭教育,发挥家庭关怀功能
(一)时时关爱学生使学生感知家庭的温暖
家庭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如果在家庭之中,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学生的心理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校期间也会表现出诸多不良情绪,当与学生产生矛盾时,则很容易引发校园欺凌事件。基于此,建议家庭方面需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家长能够及时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学生接触负面信息或者负面文化,则需及时做出引导。在家庭中,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关怀,但不得对学生的行为给出过多的限制,以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或者不良心理,做出有违道德的行为[2]。
(二)以自身行为影响学生的言谈举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行为以及言行将对学生的言谈举止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求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均应注意规范自身的言行,发挥好榜样带头的作用,以实现对学生言行的正向影响。同时,进行家庭教育时,也应及时作出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来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不得给予学生过度的溺爱和过度的关怀,对于学生的关爱应适度,以免学生的独立意志受到影响。
三、加强法律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了消除不良社会环境以及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影响,需要加强法律建设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也应编制和推行一些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为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提供有力的依据。从目前来看,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参与者呈现出低龄化的特征,这也意味着,由于缺乏法律的约束,学生难以控制自身的行为是引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关键性因素。基于此,应从各个年龄层面入手,推行相应的法律制度,对不同年龄层学生的行为做出约束,从根源上消除学生的暴力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此外,也需要在校园内部加大对校园欺凌法治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反欺凌意识。
四、结束语
总之,在校园欺凌事件的防治工作中,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均需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通过加强德育实践,加强家庭教育,加强法律建设等手段,从多角度做出努力,使家庭教育和社会管理成为学校教师的补充,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法律意识以及反欺凌的意识,从校园欺凌事件的根源上入手做出有效的防治,保障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以及校园氛围中进行学习和生活,并在家庭中感知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以及家庭的温暖,使校园欺凌事件消除于萌芽之中。
参考文献:
[1]刘於清,唐莉红.伦理学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91-96.
[2]刘珂,杨启光.校园欺凌的道德教育影响因素与环境重构:关怀伦理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8(0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