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书本中有世事,文章中有人情,课文是对自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寄托和表现。学生通过阅读,从文章中间接地了解自然、理解生活、把握社会;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康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这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方面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是培养人的行为。理解生活、培养情感,是学生阅读的两个重要的目标,我们日常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属于这两个目标并为其服务。
古人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们认为文章对人、对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把文章与自然哲理、人生真谛或人生事业紧密结合到一起来,这是因为,文章是对自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文章表达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涉世不深的初中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是很少的,通过现实生活了解的知识也是很有限的,所以,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来间接地经历和体验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到的生活。著名作家赵丽宏这样说:“你(指文学)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我们通过阅读不仅可以经历现代的生活,也可以经历古代的生活;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体验身边的生活,也可以体验异国他乡乃至远在天涯的生活。通过这种经历和体验我们从古今中外的事件和生活中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我们不必亲身经历就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十分便捷的,而且能很好地为我们的生活、生存服务。比如,读了《农夫和蛇》的故事,我们了解了毒蛇的狠毒,在生活中我们就不会像那个农夫一样救了毒蛇反而被毒蛇咬伤,同时我们还受到更深的启发:在生活中不要被像毒蛇一样的人咬到。这样的阅读实实在在地使学生长了见识、长了智慧,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许多课文都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褒扬和对假、恶、丑的鞭挞。学生阅读课文,在感受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自己健康的情感,陶冶自己高尚的情操,提高自己鉴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让他们在语言、行为、做人上向真、向善、向美,使他们成长为正直、高尚、纯洁的人,使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受人尊敬的人。读泰格特的小说《窗》,同学们都感受到靠窗口的病人对他人真诚的关爱,都赞美、敬佩他的纯洁善良的美好情操;同时同学们都感受到不靠窗口病人的狭隘心胸,都无情地批判他的自私冷漠。读这篇小说的过程,是学生接受惩恶扬善的教化的过程,是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灵洗礼的过程,是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情感丰富情感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来实现理解生活、培养情感的目标呢?
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展示的情境,把课文的内容当成是我们身边的生活。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觉结合自己的经历、情感体验走进课文所展示的情境,力争取得这样的效果:学生不是单单地读课文的语句,不是为读课文而读课文,而是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课文展示的景致,亲身经历了课文所叙述的事件,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来感受这样的生活,引发自己深切的思考,体会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包含的深刻意义。课文中蕴涵的情感是作者在课文所展示的特定情境和情景中产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学生走进了作者曾经经历的这种具体的情境和情景中,才有可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体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情感。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家于漪最有心得,她说:“……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于漪老师小时候读书,俨然全身心地走进文章中,正因如此,她的阅读是最有心得的,她的阅读有效地实现了了解自然、认识社会、把握生活、培养感情、促进自己健康成长的目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成长。平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分析社会现象,培养他们透过生活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生活中的事件所蕴涵的深刻含义、道理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中的真、善、美,憎恶生活中的假、恶、丑的积极情感,我不妨称其为“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真实成长”。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真实成长与在阅读中成长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有机统一:阅读课文,就是“阅读”课文所展示的生活,阅读课文促进他们更好地“阅读”生活;理解生活为理解课文服务,理解生活又促进他们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学生就这样在阅读课文与“阅读”生活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中慢慢成长。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有时学生发言积极投入,书声朗朗只是为了表现教师的“表演”和“指挥”才能,而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生活,在促进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感方面体现不足收效甚微,对学生生活、做人、成长的影响很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时时处处审视自己的教学:这个教学环节是否有利于学生认识生活培养健康的情感?这篇文章对于学生了解生活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实现这种作用?评价阅读教学好不好,至少要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至少要考虑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这也是与语文新课程目标的要求相吻合的。
(连云港市海州职教中心)
古人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们认为文章对人、对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把文章与自然哲理、人生真谛或人生事业紧密结合到一起来,这是因为,文章是对自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文章表达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涉世不深的初中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是很少的,通过现实生活了解的知识也是很有限的,所以,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来间接地经历和体验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到的生活。著名作家赵丽宏这样说:“你(指文学)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我们通过阅读不仅可以经历现代的生活,也可以经历古代的生活;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体验身边的生活,也可以体验异国他乡乃至远在天涯的生活。通过这种经历和体验我们从古今中外的事件和生活中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我们不必亲身经历就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十分便捷的,而且能很好地为我们的生活、生存服务。比如,读了《农夫和蛇》的故事,我们了解了毒蛇的狠毒,在生活中我们就不会像那个农夫一样救了毒蛇反而被毒蛇咬伤,同时我们还受到更深的启发:在生活中不要被像毒蛇一样的人咬到。这样的阅读实实在在地使学生长了见识、长了智慧,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许多课文都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褒扬和对假、恶、丑的鞭挞。学生阅读课文,在感受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自己健康的情感,陶冶自己高尚的情操,提高自己鉴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让他们在语言、行为、做人上向真、向善、向美,使他们成长为正直、高尚、纯洁的人,使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受人尊敬的人。读泰格特的小说《窗》,同学们都感受到靠窗口的病人对他人真诚的关爱,都赞美、敬佩他的纯洁善良的美好情操;同时同学们都感受到不靠窗口病人的狭隘心胸,都无情地批判他的自私冷漠。读这篇小说的过程,是学生接受惩恶扬善的教化的过程,是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灵洗礼的过程,是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情感丰富情感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来实现理解生活、培养情感的目标呢?
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展示的情境,把课文的内容当成是我们身边的生活。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觉结合自己的经历、情感体验走进课文所展示的情境,力争取得这样的效果:学生不是单单地读课文的语句,不是为读课文而读课文,而是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课文展示的景致,亲身经历了课文所叙述的事件,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来感受这样的生活,引发自己深切的思考,体会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包含的深刻意义。课文中蕴涵的情感是作者在课文所展示的特定情境和情景中产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学生走进了作者曾经经历的这种具体的情境和情景中,才有可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体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情感。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家于漪最有心得,她说:“……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于漪老师小时候读书,俨然全身心地走进文章中,正因如此,她的阅读是最有心得的,她的阅读有效地实现了了解自然、认识社会、把握生活、培养感情、促进自己健康成长的目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成长。平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分析社会现象,培养他们透过生活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生活中的事件所蕴涵的深刻含义、道理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中的真、善、美,憎恶生活中的假、恶、丑的积极情感,我不妨称其为“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真实成长”。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真实成长与在阅读中成长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有机统一:阅读课文,就是“阅读”课文所展示的生活,阅读课文促进他们更好地“阅读”生活;理解生活为理解课文服务,理解生活又促进他们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学生就这样在阅读课文与“阅读”生活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中慢慢成长。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有时学生发言积极投入,书声朗朗只是为了表现教师的“表演”和“指挥”才能,而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生活,在促进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感方面体现不足收效甚微,对学生生活、做人、成长的影响很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时时处处审视自己的教学:这个教学环节是否有利于学生认识生活培养健康的情感?这篇文章对于学生了解生活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实现这种作用?评价阅读教学好不好,至少要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至少要考虑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这也是与语文新课程目标的要求相吻合的。
(连云港市海州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