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之中。武术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高校武术教学肩负着强化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武术教学要不断推陈出新,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针对新的问题不断迈出新的步伐。近日,武术健身操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同时带动着湖北省武术健身操的推广,武术健身操套路的推广无疑为我国新一轮武术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借鉴和启示。
一、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瓶颈
1、教学出发点存在误区。高校武术教学不仅起到引导大学生强身健体、自身防卫的作用,更是一种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简单的将武术作为体育课的一种,过分强调其作为健身手段的作用,且沿用旧的武术套路内容、教学方法等,致使学生失去对武术的兴趣进而引起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误解和质疑。这样的现象在我国高校武术课上屡见不鲜,它值得我们深思,也同时是教学出发点存在误区的表现。
2、教学内容较为单调。现阶段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武术教学教材内容单一,没有很好的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往往要求学生学习过多的武术内容,而直接导致学生形成难以消化的“胃病”。二是武术教学内容侧重点偏移,武术套路的重点多放在平淡无味的基本动作练习上,而没有突出武术内在的攻防意识训练和实战格斗技术教学,这样便直接导致学生对武术课兴趣日渐低落。三是武术教师普遍忽视武术课教学的武术礼仪教学,武术礼仪之抱拳礼等都是武术重要文化内涵,更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普遍存在教法单一甚至死板的现象,不少武术老师一味地循规蹈矩,不知道如何进行方法创新。目前高校中的武术教学过程呈现两种现象一是重视动作质量型,即以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开始,先把手型、步法、直摆性腿法,伸屈性腿法等基本功和套路中的难度动作进行教学,然后再学习套路。二是完成任务型,先把一些有关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大致介绍一遍,即开始套路学习,这是目前普通高校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虽然学生能勉强完成整套动作,但动作准确性、规范性却明显不理想,使学生觉得武术动作有名无实,是“花架子气““花拳绣腿”,这是学生对武术教学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
二、湖北省武术健身操推广给予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启示
1、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武术教学中高校大学生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他体育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众多体育项目都是基于西方竞争化体育思想的产物,而武术是东方以和为贵思想的结晶,因此,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树立正确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观,将这样的理念贯穿于武术教学套路中。众所周知,高校是文化的重要与源泉地,大学生有良好的知识架构和自己的思维视角,在此情况下,高校武术教学能够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不仅是投学生所好,也是为国家为民族做成应有的贡献。
2、吸纳新的元素,激发学生兴趣。湖北省武术健身操是典型的将传统武术和多种元素类型的健身操融合于一体,活泼可爱易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健身操融合健身和健美于一体,从美的角度让学生感知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武术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老祖宗留下的国粹,既能防身又能健心励志。健身操和武术的结合无疑让美学、健身、技击、哲学四者融为一体,因此目前全国范围尤其是湖北省的武术健身操推广活动为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吹来了东风,让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点。此外,高校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站,是学校到社会的转折点。大学又处于身心较为成熟的青年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因此,在高校武术课的教育中,着重借助武术内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推陈出新,教学方法新尝试。结合武术健身操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和各地学生的喜爱得知,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要立足现实,推陈出新,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基本功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的练习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入手,后教学拳术及相关内容。由于武术教学时数有限,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针对性地选用有关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并在每节课的准备部分将基本功基本动作应用于游戏中来进行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专项运动素质,提高基本动作规格,而且是掌握武术套路,拳术,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参考文献:
[1]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1)
[2]邱丕相,杨建营,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体育学刊,2007(07)
一、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瓶颈
1、教学出发点存在误区。高校武术教学不仅起到引导大学生强身健体、自身防卫的作用,更是一种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简单的将武术作为体育课的一种,过分强调其作为健身手段的作用,且沿用旧的武术套路内容、教学方法等,致使学生失去对武术的兴趣进而引起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误解和质疑。这样的现象在我国高校武术课上屡见不鲜,它值得我们深思,也同时是教学出发点存在误区的表现。
2、教学内容较为单调。现阶段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武术教学教材内容单一,没有很好的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往往要求学生学习过多的武术内容,而直接导致学生形成难以消化的“胃病”。二是武术教学内容侧重点偏移,武术套路的重点多放在平淡无味的基本动作练习上,而没有突出武术内在的攻防意识训练和实战格斗技术教学,这样便直接导致学生对武术课兴趣日渐低落。三是武术教师普遍忽视武术课教学的武术礼仪教学,武术礼仪之抱拳礼等都是武术重要文化内涵,更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普遍存在教法单一甚至死板的现象,不少武术老师一味地循规蹈矩,不知道如何进行方法创新。目前高校中的武术教学过程呈现两种现象一是重视动作质量型,即以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开始,先把手型、步法、直摆性腿法,伸屈性腿法等基本功和套路中的难度动作进行教学,然后再学习套路。二是完成任务型,先把一些有关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大致介绍一遍,即开始套路学习,这是目前普通高校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虽然学生能勉强完成整套动作,但动作准确性、规范性却明显不理想,使学生觉得武术动作有名无实,是“花架子气““花拳绣腿”,这是学生对武术教学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
二、湖北省武术健身操推广给予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启示
1、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武术教学中高校大学生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他体育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众多体育项目都是基于西方竞争化体育思想的产物,而武术是东方以和为贵思想的结晶,因此,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树立正确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观,将这样的理念贯穿于武术教学套路中。众所周知,高校是文化的重要与源泉地,大学生有良好的知识架构和自己的思维视角,在此情况下,高校武术教学能够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不仅是投学生所好,也是为国家为民族做成应有的贡献。
2、吸纳新的元素,激发学生兴趣。湖北省武术健身操是典型的将传统武术和多种元素类型的健身操融合于一体,活泼可爱易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健身操融合健身和健美于一体,从美的角度让学生感知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武术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老祖宗留下的国粹,既能防身又能健心励志。健身操和武术的结合无疑让美学、健身、技击、哲学四者融为一体,因此目前全国范围尤其是湖北省的武术健身操推广活动为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吹来了东风,让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点。此外,高校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站,是学校到社会的转折点。大学又处于身心较为成熟的青年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因此,在高校武术课的教育中,着重借助武术内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推陈出新,教学方法新尝试。结合武术健身操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和各地学生的喜爱得知,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要立足现实,推陈出新,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基本功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的练习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入手,后教学拳术及相关内容。由于武术教学时数有限,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针对性地选用有关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并在每节课的准备部分将基本功基本动作应用于游戏中来进行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专项运动素质,提高基本动作规格,而且是掌握武术套路,拳术,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参考文献:
[1]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1)
[2]邱丕相,杨建营,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体育学刊,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