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巧妙导读,能有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借助工具,解决绊脚石
由于小学生识字水平有限,所以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生字词,不少学生会跳字漏字,对文意囫囵吞枣,一知半解。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书,如查字典、词典等,准确把握字词的含义,正确、完整地理解文章段意,从细节入手,是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第一步。
二、反复阅读,突破难点
对于学生在阅读中不理解的句子或文章段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阅读,结合相关的重点词语或句子感知文意,同时,注意手、脑、口并用,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正。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点拨,避免有些学生只追求形式,不深入理解的情况。如在教学《最后的辉煌》时,部分学生在读了三遍文章后还不知道“最后的辉煌”到底是指什么,甚至有的学生误将文中第一段描述诺贝尔发明炸药、积累巨额财富视为“最后的辉煌”。为此,笔者特意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最后”一词进行深入阅读,直至学生正确理解了“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晚年将自己巨额财产捐助给祖国医学事业和设立诺贝尔奖的辉煌业绩为止。自然而然地,他这种高尚、无私奉献的精神令学生肃然起敬。
三、情感阅读,品味语韵
阅读文章离不开情感,没有感情的阅读是淡而无味的,更不用说感悟语意、领会精神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章,根据文章的需求提出不同的情感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阅读的乐趣。如在教学《月光曲》时,针对皮鞋匠由贝多芬所弹钢琴曲而产生的联想这一内容,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钢琴曲的迷人,笔者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情感去品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这几句描写的大海是在微波粼粼的月光下,故笔者引导学生用舒缓的语气来读,以便学生慢慢感悟当时宁静的氛围;“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几句突出了海面波涛汹涌的场面,故笔者引导学生用激昂、快速的语气朗读,使学生充分体会波涛翻滚时的壮烈场景,进一步品味出《月光曲》的魅力。用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不但能使学生正确理解文意,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广泛阅读,拓展视野
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之后,教师要将学生的眼光引向课本外的名篇佳作。课外阅读虽然脱离了课本,由学生自己完成,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时的学生就好像习惯了在室内摆弄玩具的小孩子突然走进了大自然,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他们很容易迷路。由此看出,只有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和阅读能力。
1.教师要有选择地推荐图书
现在的书籍市场种类繁多,如果任由学生自由选择,就犹如大海中漂浮的小船,风险很大。所以为了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师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避免学生走弯路,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条件。
2.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名著往往页数很多,不少学生刚开始读时兴致很高,但持续时间不长,一旦碰到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就会灰心丧气,甚至一下子就翻到结尾,草草了事。所以,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跳读或重读,以帮助学生顺利读完名著。如《居里夫人》中就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化学名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跳读,知道大意即可,但对于居里夫人如何克服困难,致力于科学研究等段落,则需要学生重点阅读,以领会居里夫人惊人的毅力和非凡之处。
3.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理解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及阅读感悟,这都是正常现象。作为教师,应珍视学生或深或浅的感悟,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鼓励他们大胆地坚持下去,养成良好
一、借助工具,解决绊脚石
由于小学生识字水平有限,所以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生字词,不少学生会跳字漏字,对文意囫囵吞枣,一知半解。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书,如查字典、词典等,准确把握字词的含义,正确、完整地理解文章段意,从细节入手,是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第一步。
二、反复阅读,突破难点
对于学生在阅读中不理解的句子或文章段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阅读,结合相关的重点词语或句子感知文意,同时,注意手、脑、口并用,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正。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点拨,避免有些学生只追求形式,不深入理解的情况。如在教学《最后的辉煌》时,部分学生在读了三遍文章后还不知道“最后的辉煌”到底是指什么,甚至有的学生误将文中第一段描述诺贝尔发明炸药、积累巨额财富视为“最后的辉煌”。为此,笔者特意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最后”一词进行深入阅读,直至学生正确理解了“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晚年将自己巨额财产捐助给祖国医学事业和设立诺贝尔奖的辉煌业绩为止。自然而然地,他这种高尚、无私奉献的精神令学生肃然起敬。
三、情感阅读,品味语韵
阅读文章离不开情感,没有感情的阅读是淡而无味的,更不用说感悟语意、领会精神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章,根据文章的需求提出不同的情感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阅读的乐趣。如在教学《月光曲》时,针对皮鞋匠由贝多芬所弹钢琴曲而产生的联想这一内容,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钢琴曲的迷人,笔者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情感去品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这几句描写的大海是在微波粼粼的月光下,故笔者引导学生用舒缓的语气来读,以便学生慢慢感悟当时宁静的氛围;“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几句突出了海面波涛汹涌的场面,故笔者引导学生用激昂、快速的语气朗读,使学生充分体会波涛翻滚时的壮烈场景,进一步品味出《月光曲》的魅力。用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不但能使学生正确理解文意,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广泛阅读,拓展视野
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之后,教师要将学生的眼光引向课本外的名篇佳作。课外阅读虽然脱离了课本,由学生自己完成,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时的学生就好像习惯了在室内摆弄玩具的小孩子突然走进了大自然,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他们很容易迷路。由此看出,只有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和阅读能力。
1.教师要有选择地推荐图书
现在的书籍市场种类繁多,如果任由学生自由选择,就犹如大海中漂浮的小船,风险很大。所以为了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师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避免学生走弯路,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条件。
2.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名著往往页数很多,不少学生刚开始读时兴致很高,但持续时间不长,一旦碰到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就会灰心丧气,甚至一下子就翻到结尾,草草了事。所以,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跳读或重读,以帮助学生顺利读完名著。如《居里夫人》中就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化学名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跳读,知道大意即可,但对于居里夫人如何克服困难,致力于科学研究等段落,则需要学生重点阅读,以领会居里夫人惊人的毅力和非凡之处。
3.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理解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及阅读感悟,这都是正常现象。作为教师,应珍视学生或深或浅的感悟,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鼓励他们大胆地坚持下去,养成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