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体会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ie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过程中实施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塑造学生能力,正在成为新课程教学的手段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实行了“历史单元互动式教学”模式,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因材施教,著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质(运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观点、方法、归纳、概括、表达、综合能力及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发展学生的心理、情感、行为、习惯等素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合作、互助互利;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与主动性,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上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应该是教师控制课堂的手段之一。刚开始使用这种“单元互动式教学法”时,由于学生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更需要教师使用多种手段(包括多媒体、投影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视觉、听觉器官,加大信息接受的力度。对学习小组给予充分重视,利用小组间的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课堂上回答问题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于回答问题思路不清晰或者模糊的学生,适当的给予提示,并鼓励他继续完成。对于全班同学积极配合教师的行为也应给予鼓励。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应该始终保持全班活跃、民主、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始终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
  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过程,离开学生参与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学生的自学、构建知识结构、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反馈练习,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接受者。
  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设疑激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其次,课堂讨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课堂交流、发表见解。第三,逆向思维,挖掘课本“隐含”的知识,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多问几个“为什么”,注意求新、求异。第四,思维的灵活性,根据具体、详实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分析,大胆质疑,抽象概括,从而获得全新的思维成果。
  采用“历史单元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从以知识为中心、被动接受的怪圈中走出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宽松与和谐的氛围、条件和土壤;真正把课堂教学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和资助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再次,给予学生适当的发展空间。让学生逐步掌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际的自主学习方式,是一个以亲自参与为前提的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是一个设计和创新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如何扮演呢?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和听,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任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强调自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种种益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发挥,思维习惯得到锻炼,自己动手的能力得到强化。发挥导向的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抓好各个环节,既引导学生自学解疑,又帮助学生理顺线索、理清结构。
  课外资料的补充。使用“历史单元互动式教学模式”,仅仅依靠课本知识还远远不够,必须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视野才能更加开阔;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作者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學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几种方法。    一、巧妙设疑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和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其具备的强大优势为探索和构建崭新的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这种整合使分化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体协调,使其各成分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以
摘 要: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自我表现能力。本文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机化学实验课能够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到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是帮助学生学好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
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有众多的方法,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贯穿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针对某个重点提问,针对实验提问等等,而最关键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对于课堂提问,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一方面,课堂提问有助于促进课堂上的交流互动。  另一方面,课堂提问有利于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要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何實现教师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动脑思维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
[摘要]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天然的社会构成,具有四个基本特性:同质化的性别空间、竞争化的社会生存、分群化的社会生态与悬殊化的社会分层。教师社会舆论的力量非常弱,她们通常是沉默的大多数。而且,教师既生存在分层化的社会结构中,也生存在教师群体内部的社会结构中,主班教师、配班老师和保育员的社会分工使其身陷结构的“铁笼”,无法获得韦伯意义上的“轻巧的披风”。  [关键词]教师社会;社会分层;结构化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們的使命。我们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而为小学的英语教育教学注入活水。    一、创新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育观念的创新不只是说说而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这种的创新观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有疑”,有疑问产生是进行思考的标志,是创新的前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捕捉“提问的契机”,培养学生不但敢提问、会提问,而且爱提问的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应
摘 要:德育课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教学内容、作业布置都要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和学习实际,着眼于学生的身心、智力、能力的发展,使德育课教学真正发挥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德育 实际 育人    德育课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根本目标,以发展人的潜能、使心灵获得自由为宗旨,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教学内容、作业布置都要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着眼
评奖结果公布    本刊组织的第二届“全国幼儿园优秀活动案例”征文得到了全国广大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大力支持,对此,本刊深表感谢!为保证评奖结果的客观、公正,评审专家采用了匿名评审的办法。由于版面所限,本刊本期公布的是一、二等奖获奖名单。欢迎广大园长和教师登陆本刊网站www.spse.cn了解此次征文的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