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对学生进行进行训练和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把发散思维训练和课堂教学实效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粗谈几点看法,尽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
1 激发求知欲望,训练思维积极性
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惰性思维总是占据了上方,思维的惰性是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劲敌。积极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所以,要培养发散思维就应先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知识欲望,使他们能兴奋地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我又出示4+4+4+4+3,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学生积极讨论、认真思考,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有的学生列出了4+4+4+4+3=4×5-1或4×4+3的式子。这样的训练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情绪。我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2 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训练,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转化以往的习惯了,变换原来的思维定向,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特征,往往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定式,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式往往影响了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角度。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在教学中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分析,注意培养思维的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如我让学生想想:72可以连续减多少个8?有的学生不加思考地一个一个递减,才知道又多少个8。我看到后,我就要求学生变换角度去做,从除和减的关系去思考,学生就可以看作72里面包含几个8,问题就很快迎刃而解了。
这样的训练,是要求学生转变角度去分析问题,是进行求异性思维的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我们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方式。
3 拓解变式引申、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些社会生活现象和常见数学问题对学生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狭窄思维的定性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寻求多种解题方法。可通过合作探究,集体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集体智慧的广阔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不能只重视学生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有针对性、有梯度,题形多变、方法灵活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不断拓展解题思路,要通过反复的循序渐进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意境中有意识的探究解题的多种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4 转化思想意识,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角度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却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改变思路,使解题思路简捷,收到一题多解的效果。“转化思想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
总之,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小学生只有是数学问题解决中不断加强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才能不断养成创新能力和思考意识。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丰富的发散思维能力。数学教学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既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又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
1 激发求知欲望,训练思维积极性
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惰性思维总是占据了上方,思维的惰性是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劲敌。积极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所以,要培养发散思维就应先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知识欲望,使他们能兴奋地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我又出示4+4+4+4+3,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学生积极讨论、认真思考,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有的学生列出了4+4+4+4+3=4×5-1或4×4+3的式子。这样的训练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情绪。我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2 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训练,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转化以往的习惯了,变换原来的思维定向,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特征,往往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定式,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式往往影响了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角度。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在教学中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分析,注意培养思维的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如我让学生想想:72可以连续减多少个8?有的学生不加思考地一个一个递减,才知道又多少个8。我看到后,我就要求学生变换角度去做,从除和减的关系去思考,学生就可以看作72里面包含几个8,问题就很快迎刃而解了。
这样的训练,是要求学生转变角度去分析问题,是进行求异性思维的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我们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方式。
3 拓解变式引申、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些社会生活现象和常见数学问题对学生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狭窄思维的定性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寻求多种解题方法。可通过合作探究,集体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集体智慧的广阔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不能只重视学生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有针对性、有梯度,题形多变、方法灵活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不断拓展解题思路,要通过反复的循序渐进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意境中有意识的探究解题的多种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4 转化思想意识,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角度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却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改变思路,使解题思路简捷,收到一题多解的效果。“转化思想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
总之,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小学生只有是数学问题解决中不断加强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才能不断养成创新能力和思考意识。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丰富的发散思维能力。数学教学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既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又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