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冲击,也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文本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依据。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影响深远。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知识性、趣味性,在基础教育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教学方式和教育思路。
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易调动情感,点燃激情、引起共鸣、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内容。心理研究表明: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排除外界干扰,更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或者对一篇文章理解透彻,知文意,识文理,悟文情,就必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的情境创设作用是其它手段无可比拟的。
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童话最受同学们的喜爱,有着动人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容易把学生带人奇妙的想象世界中,感受文意中真情、美感的熏陶。但课本毕竟只有文字,学生的想象能力各有差异,感受能力也各自不同,这样就会给课堂教学留下遗憾。笔者运用动画生动地表现《巨人的花园》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高大的巨人,漂亮的花园,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瓜果飘香,冬天白雪皑皑,孩子们在花园尽情地奔跑……配以音乐渲染,伴着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和老师语言描绘及旁白,孩子们像欣赏电影一样如痴如醉,心驰神往,整个身心都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l5分钟下来,学生已经完全记住文章内容,并基本理解课文的中心。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课文情境更加直观鲜明,带着情感色彩全面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和激动,主观感得到强化,迅速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之中。信息技术创设的鲜明情境,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诸多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促发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唤醒或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師。”传统教育中的口语、文字、黑板、粉笔、模型、实物等手段要实现开放型的多元目标已捉襟见肘。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
如:《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对海底世界不是很熟悉,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于是我精心制作了一个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通过声音与图像的融合,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一幅幅海底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他们不由自主地融人其中,仿佛来到了海底世界,亲眼目睹一群群五光十色的鱼,亲耳聆听了海底那“窃窃私语”的声音,真切地感悟了课文所描述的意境。在观看这一课件时,学生个个睁大了眼睛,被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采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三、借助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的阅读教学,说到底也就是学生对于语言文字品味与感悟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我们只是一味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品悟,但有时学生没有相关方面的情境体验,再怎么调动,他们也无法想象得到。这时,如果适时给他们播放上一段相应的视频资料,充分调动起他们的情境体验,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小语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课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将祖国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作了详尽的描述,但由于大多数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所写的美景,很难通过课文的文字将这些景观之美再现出来,产生热爱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就可凭借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势,跨越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在课堂内外,任意浏览、欣赏各地自然风光,直觉体验自然美,使真正的直观感受在语文课堂上成为可能。
如:《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学生对于那段历史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播放洪水肆虐、官兵们在湍急的水流中救人的录像。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与感情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语言积累表达自己激昂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所有的语言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学生朗读文章,就会将文中的语言与录像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像这一中介再一次传递给了学生,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和解放军官兵的高大形象。教学时,让学生穿越时空,将画面的魅力与课文文字的魅力结合起来,受到强烈的感染,感受这丰富多彩的世界。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灵活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成绩;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体验情感,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突出教学重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沈建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2):33—34.
[3]王洪梅.新课程环境下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M].北京:文出版社,2003.8.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影响深远。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知识性、趣味性,在基础教育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教学方式和教育思路。
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易调动情感,点燃激情、引起共鸣、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内容。心理研究表明: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排除外界干扰,更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或者对一篇文章理解透彻,知文意,识文理,悟文情,就必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的情境创设作用是其它手段无可比拟的。
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童话最受同学们的喜爱,有着动人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容易把学生带人奇妙的想象世界中,感受文意中真情、美感的熏陶。但课本毕竟只有文字,学生的想象能力各有差异,感受能力也各自不同,这样就会给课堂教学留下遗憾。笔者运用动画生动地表现《巨人的花园》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高大的巨人,漂亮的花园,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瓜果飘香,冬天白雪皑皑,孩子们在花园尽情地奔跑……配以音乐渲染,伴着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和老师语言描绘及旁白,孩子们像欣赏电影一样如痴如醉,心驰神往,整个身心都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l5分钟下来,学生已经完全记住文章内容,并基本理解课文的中心。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课文情境更加直观鲜明,带着情感色彩全面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和激动,主观感得到强化,迅速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之中。信息技术创设的鲜明情境,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诸多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促发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唤醒或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師。”传统教育中的口语、文字、黑板、粉笔、模型、实物等手段要实现开放型的多元目标已捉襟见肘。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
如:《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对海底世界不是很熟悉,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于是我精心制作了一个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通过声音与图像的融合,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一幅幅海底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他们不由自主地融人其中,仿佛来到了海底世界,亲眼目睹一群群五光十色的鱼,亲耳聆听了海底那“窃窃私语”的声音,真切地感悟了课文所描述的意境。在观看这一课件时,学生个个睁大了眼睛,被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采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三、借助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的阅读教学,说到底也就是学生对于语言文字品味与感悟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我们只是一味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品悟,但有时学生没有相关方面的情境体验,再怎么调动,他们也无法想象得到。这时,如果适时给他们播放上一段相应的视频资料,充分调动起他们的情境体验,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小语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课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将祖国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作了详尽的描述,但由于大多数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所写的美景,很难通过课文的文字将这些景观之美再现出来,产生热爱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就可凭借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势,跨越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在课堂内外,任意浏览、欣赏各地自然风光,直觉体验自然美,使真正的直观感受在语文课堂上成为可能。
如:《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学生对于那段历史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播放洪水肆虐、官兵们在湍急的水流中救人的录像。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与感情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语言积累表达自己激昂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所有的语言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学生朗读文章,就会将文中的语言与录像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像这一中介再一次传递给了学生,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和解放军官兵的高大形象。教学时,让学生穿越时空,将画面的魅力与课文文字的魅力结合起来,受到强烈的感染,感受这丰富多彩的世界。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灵活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成绩;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体验情感,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突出教学重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沈建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2):33—34.
[3]王洪梅.新课程环境下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M].北京:文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