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馬光生性不喜华靡,素以俭朴自守。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住在城郊西北一个小巷中,居所极为简陋,仅能挡风遮雨。夏天为避暑热,他请工匠挖地丈余,用砖砌成地下室,读书写作其间。大臣王拱辰当时亦居洛阳,所建宅第凌天高耸,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邵康节则打趣说:“一人巢居,一人穴处!”
  司马光不收任何人送给他的礼,就连皇上的赏赐也不受。仁宗皇帝临终前立下遗诏,赐予司马光等大臣一笔价值百余万的金珠。司马光考虑到国家财力不逮,便领衔上书请免。力辞再三未果,只好将自己那份珠宝交谏院充作公费,金钱接济了亲友,自家分文未留。司马光为官四十年,仅有薄田三顷,所得薪俸大多周济了穷人。其妻去世时,竟拿不出钱来办丧事,只得典当薄田置棺埋葬。司马光临终床箦萧然,唯枕间有《役书》一卷,故吕公著为挽词云:“漏残余一榻,曾不为黄金。”
  司马光府上有个仆人,三十年来一直称呼他“秀才”。前来拜会的苏轼,听后觉得不恭,就教他以后改称“大参相公”。作为称呼,“相公”是指“位居宰相之职并享有公爵爵位的人”。司马光听仆人突然改口,吃惊地问他谁教的,仆人如实禀告。司马光说:“好好一个仆人,被苏东坡教坏了。”在司马光看来,“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他不仅自己不吝身份,也不希望家人为世俗所染,变得势利起来。
  俗话说,“宰相家人七品官”。在封建社会里,因势焰熏灼使然,官宦府邸中人,即便车夫、门子,身价也非同一般。如果家规不严、门风不正,他们就会倚权仗势,寻衅滋事,有恃无恐,横行不法,甚至贪污受贿,作奸犯科。据《清仁宗睿皇帝实录》记载,和珅的大管家刘全,查抄资产竟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即便在今天,领导“身边人”犯罪的案件也时有耳闻,这在司马光家人身上是不会发生的。
  一天,司马光经过独乐园,见新盖了一间厕屋,就问守园者建房的钱是从哪里得来的。守园者答,是我把游人给的赏钱积攒起来的。司马光说,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守园者说,难道只有相公您不要钱?守园者的回答很有意思,一句反问,就把主仆双方的为人都说清楚了。赏钱属于个人正当得利,留为己用合情合理,守园者却用于公共设施,这显然超越了一般职业操守。也许是我们对那些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的行径看得太多了,愈发觉得这位守园者可敬。他能这样做,无疑是受到司马光的熏陶。人格的魅力有多大,影响力就有多大。
  在司马光手下当差,无势可仗,无光可沾,也无油水可捞,显然要比其他公府豪门清苦。但因主人夫妇待之以诚,持之以礼,从不欺凌打骂,他们活得自在有尊严,心里感到踏实,这可不是金钱能够买得来的。他们不仅安贫若素,没有怨言,而且也像主人一样平和敦厚,不慕奢华,不图富贵,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行胜于言,温公家风的形成,很大程度源自身教。“修齐治平”四字,司马光践履得十分到位。他深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能立名成业,侈必堕落自败”,并视为“大贤之深谋远虑”。因此在身教同时,非常重视言教。《训俭示康》一文,就是司马光专门教诲继子司马康的。由于身教言教并重,其家族后人也都以贤德立身,绝无“官二代”之累。司马光一生著述颇丰,收入《四库全书》的就有16种457卷。影响力大的除《资治通鉴》外,就是《家范》了。《家范》广泛收集了治家有方的实例,系统阐述了家庭伦理关系、治家原则以及修身处世之道,为历代推崇的家教范本。司马光自己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家风是世风之基。
其他文献
明万历初年的张居正,是载誉青史的改革家。他从寒微门第奋起,历经科考,从秀才、举人、进士,直到内阁大学士。在十年首府任内,扶持十岁幼帝推行新政,把混乱衰败的明朝治理得国富民安,史称“救时宰相”。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称中国皇权专制社会初期、中期和后期最富盛名的三大改革家。张居正在他改革事业如日中天时以病谢世,是三人中唯一在生前改革成功又得以善终的政治家。然而,张居正死后一年,万历皇帝变卦,保守势力复辟。
期刊
?海外汉学家小传  墨子刻(Thomas A. Metzger, 1933— ),美国知名中国学家,生于德国的犹太人。其父一生钻研哲学,为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高足。受其影响,墨子刻很小便对哲学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战中,墨子刻全家避难美国,并定居下来。此后,墨子刻先后负笈芝大、哈佛,在哈佛期间师从费正清,主攻清代制度史,获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其最关心的课题便是:“中国
期刊
弟子问大师我想知道人类最古怪的地方是哪儿  大师答说他们的想法总是很矛盾——  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  他們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  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  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时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期刊
海南岛很早就有人住,这些人能很早就与大陆有过往来,往来过程中有过友情也有过怨仇,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在漫长的时期中,不管是海南岛还是南粤基本上都处于荒昧状态,荒昧中为数不多的先民保持着一种我们今天很難猜度的原始生态。战国时的《尚书·禹贡》和《吕氏春秋》中所划定的九州中最南的两州是扬州和荆州,可见海南还远处于文明的边界之外。战国顾名思义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特别繁忙的年代,而在海南岛,只听到一个个熟透的椰
期刊
在晚清的时代巨变中,知识分子的人生观念悄然发生着变化,自我价值在革命进程中的确立和消解促使每个人思考如何对待个体生命和社会理想两者间的关系。烈士化心态的出现是晚清知识群体的重要心理特征。  历史的脚步迈进20世纪的大门,虽然中国依然没有摆脱国贫民弱的困局,《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署更令本已岌岌可危的时局雪上加霜,知识分子却表现出亢奋的精神状态,飞扬的文字间充满了自信的豪情。光绪二十四年(189
期刊
国学究竟应当如何学?具体来讲,它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知识层面。从知识谱系上看,国学以经、史、子、集四部为主干,涉及哲学、史学、文学、戏剧、书画、音乐、兵家、农家、医家、法家、杂家、星象、数术等等。从内容上看,国学大致涉及学术和技艺,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门类,从上层精英传统到民间习俗文化,都可看作国学的范畴。从根本上说,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因此,国学不适
期刊
清代的陋规名目繁多。  京官的陋规大体可分为放差和坐京两种。放差陋规是指京官奉派出京办事时,由沿途或办事地点官员馈赠的盘费,雅称“钦差程仪”。每逢钦差大臣莅临本土,地方官为了联络感情,经常趋迎馈送,而钦差大臣也往往来者不拒。坐京陋规,是京外官员以各种名目向中央政府官吏进奉的钱物,大体分“部费”和“礼费”两类。部费是指地方官向中央申报某些待审批的项目、待报销的经费、待核准的政务时,奉送给主管部门的“
期刊
臣等謹按:《家范》十卷,宋司马光撰。光所著《温公易说》诸书已别著录,是书见于《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者,卷目俱与此相合,犹当时原本。自颜之推作家训以教子弟,其议论甚正,而词旨泛滥,不能尽本诸经训。至狄仁傑著有《家范》一卷,史志虽载其目,而书已不传。光因取仁傑旧名,别加甄辑,以示后学准绳。首载《周易》家人卦辞、《大学》、《孝经》、《尧典》、《诗》思齐篇语则,即其全书之序也。其后,自治家至乳母,凡十
期刊
每次讀到《三国演义》里秋风五丈原一段,总为孔明最后的遗言而唏嘘。“费文伟可继之”,普通的一句话,放在生命的尽头,则别有意义。死亡可以让一切坚固的畛域——家、国;公、私;义、情——烟消云散。面对死亡,孔明其实可以不必再是大汉丞相,可以随性地想想黄氏,想想瞻儿,然而直至此刻,他心之所系,仍是蜀汉的未来、光复的大业。公而忘私的事迹说来并不罕见,单提这句话,在于它让人看到死亡刹那的屈服——那一刻,信念战胜
期刊
第一等好事是讀书然而书海茫茫并非所有人都能似硕学鸿儒那般畅游其中需先有一引路之路标这路标便是教科书教科书很不起眼但即使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当初也是以此为起点对于那些不喜读书之人教科书更可能是其唯一的文化滋养如果说那些皇皇巨著反映了精英阶层的智识教科书则影响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在我国近代那个革故鼎新的时代新一代教科书更是以其开启民智灌输崭新观念之功用推助着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