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通过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更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诉求,推动了碳排放方面产权的明晰化,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碳排放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引导企业经营者向绿色、低碳和环保产业转移,同时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通过SWOT矩阵分析,发现郑州航空港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着的外部机遇和威胁。基于SWOT分析的结果,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应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纵深发展,高效整合本地区的金融资源,建立绿色金融机构的监督机构,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创新自身制度体系。
关键词:绿色金融 航空港区 绿色信贷 绿色金融体系
2015年3月,郑州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被正式视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其发展方向为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郑州航空港势必要在产业升级、区域创新等方面有所作为,发展绿色金融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绿色金融拥有传统金融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绿色金融更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诉求;二是绿色金融推动了碳排放方面产权的明晰化,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碳排放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引导企业经营者向绿色、低碳和环保产业转移;三是绿色金融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国家相关金融政策的出台也进一步促进了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四是对区域内政府而言,由于国家层面对于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对于地方政府一把手的考核从单纯的GDP指标到纳入生态环境指标等更丰富的内容,必然导致地方政府的决策者开始考虑选择绿色经济发展方式。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郑州航空港区未来的区域定位、产业结构升级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政府有关决策者面前,当然,对于郑州航空港区的企业来说,选择进入什么的产业,如何平衡企业生产和环保之间的关系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对于郑州航空港区的金融机构而言,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经济、生态环保时,应如何进行绿色金融的创新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支持,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鄭州航空港区发展绿色金融的SWOT分析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SWOT分析法(见图1),进一步就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绿色金融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找出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发现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外部机会和威胁,为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1.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内部优势(strengths)分析。
1.1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第一季度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完成生产总值118.87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2.5亿元,增长23.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81亿元,增长49.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0.54亿元,增长15.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3.4亿元,其中海关税收63.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5亿元,增长6.8%;国地税完成税收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29.3%;引进省外境内资金8.55亿元,同比增长236.3%;外贸进出口102.02亿美元,增长35.5%;其中出口57.3亿美元,增长27.8%;机场旅客吞吐量412.06万人次,增长12.5%。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郑州航空港区已经拥有足够的发展绿色金融的财政资金支撑。
1.2郑州航空港金融机构规模日益扩大。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自成立以来,吸引着国内众多金融机构不断的进入,这是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绿色金融重要的载体和平台。2014年以来,银行、信托、担保公司等大、中型金融机构相继在航空港设立分支机构,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等均在航空港设立支行或提高航空港分支机构的级别。与河南国控合作的国控租赁将总部迁往航空港,填补了航空港租赁公司总部的空白。兴港投资与中瑞集团成立了瑞兴保理,成为首家入驻航空港的商业保理公司。2014年6月26日,航空港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揭牌成立。此外,为了扶持区内中小微企业,帮助其在各类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港区积极推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办事处的设立,以方便区内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指导,同时产生金融产业集聚效应,聚集资产管理、法务、会计、审计等各类服务,有效带动金融业服务链条的形成。
2.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内部劣势(weaknesses)分析。
2.1区域内绿色高端产业发展不足。郑州航空港区内目前拥有金融业、航空物流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航空设备制造业、现代农业、会展业等产业。航空港区2014年1-8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饮料制造业增加值1.9亿元,下降22.3%;医药制造业增加值0.6亿元,下降20.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6.1% ;上述数据表明,虽然由于富士康的入驻,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实验区的主导行业,但是曾经支撑实验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传统行业优势不再,同时鲜有自主研发型企业入驻,无法形成科技创造力、创造科技价值,难以实现航空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迫在眉睫。
2.2区域内企业发展不均衡。目前郑州航空港区经济依赖单个重大企业的局面短期内依然存在。富士康自投产以来,在实验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11-2014年分别占实验区GDP的79.1%、85.9%、74.9%和8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2.8%、97%、93.2%和96.4%。全区虽然其他手机企业已经入驻,但受产量和单价等因素制约,对富士康的依赖依然比较严重。再看其他企业,以2014年郑州航空港区台湾地区科技园区入驻企业为例,生物医药企业32家,占47.8%,电子信息类企业10家,占16.1%,总部经济类25家,占40.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园区内目前已入驻了非常多的企业和机构,但是规模都明显偏小。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越有资金和资源投入到产业升级改造方面,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会更多,目前航空港区分布企业规模偏小,这无疑是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的短板。 3.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3.1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日益重视。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把节能环保产业放在发展的优先位置,把推广节能环保产品作为拉动消费需求的主要方式,把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能力作为拉动投资增长的关键环节,不断完善和优化政策机制,充分释放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积极推动节能环保装备、服务水平和技术显著提升。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以节能环保为主导产业的重大特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区域产业化示范基地,保障节能环保市场规范发展,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入,促进新的支柱产业的形成。加快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核电等新装备、新材料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推进浅层地温能、生物质发电、地热、海洋能、沼气、生物质能源等应用,探索发展分布式能源,推广建设智能电网,不断完善管理运行体系。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
3.2“一带一路”带来的历史机遇。2015年3月,郑州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被正式视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其发展方向为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郑州航空港势必要在产业升级、区域创新等方面有所作为。绿色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推动郑州乃至河南的产业向低碳、绿色和环保转变,另一方面有助于河南省金融机构的全面创新和发展。
4.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外部威胁(threats)分析。
4.1中部区域航空港区间竞争。截止到2015年,中部省份纷纷确立起加速发展航空港区的经济发展思路。如湖北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主导的武汉航空港区、湖南长沙黄花机场为主导的长沙航空港区、安徽合肥骆岗机场为主的安徽合肥航空港区。中部众多省份日益激烈的航空港竞争态势,使得郑州航空港区在物流运输、招商引资等方面都面临激烈的竞争。
4.2高铁冲击对航空运输业形成威胁。鄭州是中国最为重要的铁路中枢,在中国“四横四纵”高速铁路网规划中,郑州位于“一横一纵”交叉点上。高铁发展会大大缩短郑州与其它城市空间上的距离。高铁冲击对于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武汉—上海高铁开通之后,南航航线周承运量减少30%以上,太原—北京高铁开通之后,南航的周承运量大幅降低60%以上。因此,高铁的快速发展对于郑州机场吞吐量和投资于郑州航空港区的航空公司会带来较大的冲击,而航空运输业的放缓有会对航空港区的绿色金融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研究
根据以上SWOT分析的结果,提出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对策
1.SO战略。针对国家对于生态文明日益重视和“一带一路”给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若要充分利用其经济势头发展强劲、区域内金融机构规模日益扩大的内部优势,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实行SO战略:
1.1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支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扶持和发展循环经济则是绿色信贷政策的重中之重。郑州航空港的绿色信贷政策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采取“停贷治污”政策,引导港区内企业发展低碳、环保产业,二是鼓励个人“绿色消费”,从个体微观层面减少碳排放,共同维护港区内的生态安全。
1.2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绿色信贷政策的推广离不开相关的实施工具和手段。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的发展同样需要金融机构持续不断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为港区内的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多远的绿色金融服务支持。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从设计绿色保险产品、发行绿色基金产品、试验绿色金融衍生产品三个方面入手。
2.WO战略。针对国家对于生态文明日益重视和“一带一路”给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若要克服高端产业发展不足和区域内企业发展不均衡的内部劣势,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行WO战略:
2.1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应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既包括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也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是绿色金融重点支持的产业。郑州航空港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应当重点考虑港区的产业生态和产业结构布局。
2.2加快产业纵深发展。郑州航空港区产业发展方面应重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同时与周边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比如,郑州航空港区内的电子零部件和汽车行业可以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汽车及电子元器件相互协同,郑东新区的会展服务业也可以促进郑州航空港区商贸及旅游业的发展。产业的纵深和协同能够为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
3.ST战略。针对中部区域航空港区间的竞争和高铁发展带来的威胁,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若要充分利用其经济势头发展强劲、区域内金融机构规模日益扩大的内部优势,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行ST战略:
3.1高效整合本地区金融资源。郑州航空港应利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优化航空港内绿色金融的融资结构,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增加对于绿色金融项目投资的增加,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保险的作用,同时也要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对于绿色金融的投入,高校整合航空港区域内金融资源,服务于航空港绿色金融的发展。
3.2建立绿色金融机构的监督机构。目前,对于国家已经出台的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有效落实的只有少数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这样一来,污染企业贷款的渠道还是比较便利,约束污染企业的目的很难达到。因此,郑州航空港在发展绿色金融时,需要建立相应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环保行为和环保措施进行监管。比如,通过环境信用评级来考核金融机构环保方面的行为和表现。 4.WT战略。针对中部区域航空港区间的竞争和高铁发展带来的威胁,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若要克服高端产业发展不足和区域内企业发展不均衡的内部劣势,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行WT战略:
4.1积极向国家争取政策支持。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在区域航空港的竞争和内部劣势的双重压力之下,郑州航空港应向国家争取外向型经济和机场基础建设方面的资金与政策支持,特别是争取发展低碳、环保产业的财政补贴,拓宽绿色金融的来源渠道,促进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的发展。
4.2创新自身制度体系,增强郑州航空港的吸引力。郑州航空港应充分利用国家赋予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抓紧推进“自贸区”的各项申报工作,进一步明确实验区向“自贸区”深度转型的技术和政策路线图,创新制度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在行政审批、投融资、保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本文通过对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状况的研究,发现郑州航空港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優势在于航空港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金融机构规模日益扩大,劣势在于航空港区内绿色高端产业发展不足、企业发展不均衡。同时郑州航空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机遇和威胁,机遇方面,国家对于生态文明日益重视和“一带一路”给予郑州航空港的独特地位,威胁方面,中部区域航空港区间的激烈竞争和高铁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给出了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对策建议:一是SO战略,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二是 WO战略,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纵深发展;三是ST战略,高效整合本地区的金融资源,建立绿色金融机构的监督机构;四是WT战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创新自身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安伟:《绿色金融的内涵、机理和实践初探》;载《经济经纬》,2008(5).
[2]何建奎,江通,王稳利:《“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载《生态经济》,2006(7).
[3]胡春生:《绿色金融:将可持续发展内生化的新经济发展方式》, 载改革与战略,2012(2).
[4]李小燕,王林萍:郑海荣:《绿色金融及其相关概念的比较》,载《科技和产业》,2007(7).
[5]任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体系构建》,载《财政金融》,2009(10).
[6]汤伯虹:《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载《长春大学学报》,2009(9).
[7]杨熠,李余晓璐,沈洪涛:《绿色金融政策、公司治理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以502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例》,载《财贸研究》,2011(5).
作者简介:宋艳萍(1981.07—),女,河南省沁阳市,汉,讲师,教师,经济管理 。
关键词:绿色金融 航空港区 绿色信贷 绿色金融体系
2015年3月,郑州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被正式视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其发展方向为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郑州航空港势必要在产业升级、区域创新等方面有所作为,发展绿色金融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绿色金融拥有传统金融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绿色金融更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诉求;二是绿色金融推动了碳排放方面产权的明晰化,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碳排放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引导企业经营者向绿色、低碳和环保产业转移;三是绿色金融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国家相关金融政策的出台也进一步促进了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四是对区域内政府而言,由于国家层面对于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对于地方政府一把手的考核从单纯的GDP指标到纳入生态环境指标等更丰富的内容,必然导致地方政府的决策者开始考虑选择绿色经济发展方式。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郑州航空港区未来的区域定位、产业结构升级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政府有关决策者面前,当然,对于郑州航空港区的企业来说,选择进入什么的产业,如何平衡企业生产和环保之间的关系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对于郑州航空港区的金融机构而言,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经济、生态环保时,应如何进行绿色金融的创新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支持,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鄭州航空港区发展绿色金融的SWOT分析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SWOT分析法(见图1),进一步就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绿色金融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找出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发现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外部机会和威胁,为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1.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内部优势(strengths)分析。
1.1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第一季度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完成生产总值118.87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2.5亿元,增长23.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81亿元,增长49.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0.54亿元,增长15.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3.4亿元,其中海关税收63.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5亿元,增长6.8%;国地税完成税收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29.3%;引进省外境内资金8.55亿元,同比增长236.3%;外贸进出口102.02亿美元,增长35.5%;其中出口57.3亿美元,增长27.8%;机场旅客吞吐量412.06万人次,增长12.5%。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郑州航空港区已经拥有足够的发展绿色金融的财政资金支撑。
1.2郑州航空港金融机构规模日益扩大。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自成立以来,吸引着国内众多金融机构不断的进入,这是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绿色金融重要的载体和平台。2014年以来,银行、信托、担保公司等大、中型金融机构相继在航空港设立分支机构,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等均在航空港设立支行或提高航空港分支机构的级别。与河南国控合作的国控租赁将总部迁往航空港,填补了航空港租赁公司总部的空白。兴港投资与中瑞集团成立了瑞兴保理,成为首家入驻航空港的商业保理公司。2014年6月26日,航空港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揭牌成立。此外,为了扶持区内中小微企业,帮助其在各类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港区积极推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办事处的设立,以方便区内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指导,同时产生金融产业集聚效应,聚集资产管理、法务、会计、审计等各类服务,有效带动金融业服务链条的形成。
2.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内部劣势(weaknesses)分析。
2.1区域内绿色高端产业发展不足。郑州航空港区内目前拥有金融业、航空物流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航空设备制造业、现代农业、会展业等产业。航空港区2014年1-8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饮料制造业增加值1.9亿元,下降22.3%;医药制造业增加值0.6亿元,下降20.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6.1% ;上述数据表明,虽然由于富士康的入驻,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实验区的主导行业,但是曾经支撑实验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传统行业优势不再,同时鲜有自主研发型企业入驻,无法形成科技创造力、创造科技价值,难以实现航空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迫在眉睫。
2.2区域内企业发展不均衡。目前郑州航空港区经济依赖单个重大企业的局面短期内依然存在。富士康自投产以来,在实验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11-2014年分别占实验区GDP的79.1%、85.9%、74.9%和8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2.8%、97%、93.2%和96.4%。全区虽然其他手机企业已经入驻,但受产量和单价等因素制约,对富士康的依赖依然比较严重。再看其他企业,以2014年郑州航空港区台湾地区科技园区入驻企业为例,生物医药企业32家,占47.8%,电子信息类企业10家,占16.1%,总部经济类25家,占40.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园区内目前已入驻了非常多的企业和机构,但是规模都明显偏小。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越有资金和资源投入到产业升级改造方面,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会更多,目前航空港区分布企业规模偏小,这无疑是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的短板。 3.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3.1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日益重视。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把节能环保产业放在发展的优先位置,把推广节能环保产品作为拉动消费需求的主要方式,把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能力作为拉动投资增长的关键环节,不断完善和优化政策机制,充分释放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积极推动节能环保装备、服务水平和技术显著提升。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以节能环保为主导产业的重大特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区域产业化示范基地,保障节能环保市场规范发展,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入,促进新的支柱产业的形成。加快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核电等新装备、新材料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推进浅层地温能、生物质发电、地热、海洋能、沼气、生物质能源等应用,探索发展分布式能源,推广建设智能电网,不断完善管理运行体系。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
3.2“一带一路”带来的历史机遇。2015年3月,郑州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被正式视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其发展方向为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郑州航空港势必要在产业升级、区域创新等方面有所作为。绿色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推动郑州乃至河南的产业向低碳、绿色和环保转变,另一方面有助于河南省金融机构的全面创新和发展。
4.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外部威胁(threats)分析。
4.1中部区域航空港区间竞争。截止到2015年,中部省份纷纷确立起加速发展航空港区的经济发展思路。如湖北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主导的武汉航空港区、湖南长沙黄花机场为主导的长沙航空港区、安徽合肥骆岗机场为主的安徽合肥航空港区。中部众多省份日益激烈的航空港竞争态势,使得郑州航空港区在物流运输、招商引资等方面都面临激烈的竞争。
4.2高铁冲击对航空运输业形成威胁。鄭州是中国最为重要的铁路中枢,在中国“四横四纵”高速铁路网规划中,郑州位于“一横一纵”交叉点上。高铁发展会大大缩短郑州与其它城市空间上的距离。高铁冲击对于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武汉—上海高铁开通之后,南航航线周承运量减少30%以上,太原—北京高铁开通之后,南航的周承运量大幅降低60%以上。因此,高铁的快速发展对于郑州机场吞吐量和投资于郑州航空港区的航空公司会带来较大的冲击,而航空运输业的放缓有会对航空港区的绿色金融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研究
根据以上SWOT分析的结果,提出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对策
1.SO战略。针对国家对于生态文明日益重视和“一带一路”给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若要充分利用其经济势头发展强劲、区域内金融机构规模日益扩大的内部优势,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实行SO战略:
1.1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支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扶持和发展循环经济则是绿色信贷政策的重中之重。郑州航空港的绿色信贷政策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采取“停贷治污”政策,引导港区内企业发展低碳、环保产业,二是鼓励个人“绿色消费”,从个体微观层面减少碳排放,共同维护港区内的生态安全。
1.2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绿色信贷政策的推广离不开相关的实施工具和手段。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的发展同样需要金融机构持续不断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为港区内的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多远的绿色金融服务支持。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从设计绿色保险产品、发行绿色基金产品、试验绿色金融衍生产品三个方面入手。
2.WO战略。针对国家对于生态文明日益重视和“一带一路”给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若要克服高端产业发展不足和区域内企业发展不均衡的内部劣势,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行WO战略:
2.1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应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既包括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也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是绿色金融重点支持的产业。郑州航空港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应当重点考虑港区的产业生态和产业结构布局。
2.2加快产业纵深发展。郑州航空港区产业发展方面应重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同时与周边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比如,郑州航空港区内的电子零部件和汽车行业可以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汽车及电子元器件相互协同,郑东新区的会展服务业也可以促进郑州航空港区商贸及旅游业的发展。产业的纵深和协同能够为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
3.ST战略。针对中部区域航空港区间的竞争和高铁发展带来的威胁,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若要充分利用其经济势头发展强劲、区域内金融机构规模日益扩大的内部优势,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行ST战略:
3.1高效整合本地区金融资源。郑州航空港应利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优化航空港内绿色金融的融资结构,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增加对于绿色金融项目投资的增加,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保险的作用,同时也要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对于绿色金融的投入,高校整合航空港区域内金融资源,服务于航空港绿色金融的发展。
3.2建立绿色金融机构的监督机构。目前,对于国家已经出台的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有效落实的只有少数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这样一来,污染企业贷款的渠道还是比较便利,约束污染企业的目的很难达到。因此,郑州航空港在发展绿色金融时,需要建立相应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环保行为和环保措施进行监管。比如,通过环境信用评级来考核金融机构环保方面的行为和表现。 4.WT战略。针对中部区域航空港区间的竞争和高铁发展带来的威胁,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若要克服高端产业发展不足和区域内企业发展不均衡的内部劣势,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行WT战略:
4.1积极向国家争取政策支持。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在区域航空港的竞争和内部劣势的双重压力之下,郑州航空港应向国家争取外向型经济和机场基础建设方面的资金与政策支持,特别是争取发展低碳、环保产业的财政补贴,拓宽绿色金融的来源渠道,促进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的发展。
4.2创新自身制度体系,增强郑州航空港的吸引力。郑州航空港应充分利用国家赋予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抓紧推进“自贸区”的各项申报工作,进一步明确实验区向“自贸区”深度转型的技术和政策路线图,创新制度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在行政审批、投融资、保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本文通过对郑州航空港绿色金融发展状况的研究,发现郑州航空港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優势在于航空港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金融机构规模日益扩大,劣势在于航空港区内绿色高端产业发展不足、企业发展不均衡。同时郑州航空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机遇和威胁,机遇方面,国家对于生态文明日益重视和“一带一路”给予郑州航空港的独特地位,威胁方面,中部区域航空港区间的激烈竞争和高铁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给出了郑州航空港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对策建议:一是SO战略,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二是 WO战略,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纵深发展;三是ST战略,高效整合本地区的金融资源,建立绿色金融机构的监督机构;四是WT战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创新自身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安伟:《绿色金融的内涵、机理和实践初探》;载《经济经纬》,2008(5).
[2]何建奎,江通,王稳利:《“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载《生态经济》,2006(7).
[3]胡春生:《绿色金融:将可持续发展内生化的新经济发展方式》, 载改革与战略,2012(2).
[4]李小燕,王林萍:郑海荣:《绿色金融及其相关概念的比较》,载《科技和产业》,2007(7).
[5]任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体系构建》,载《财政金融》,2009(10).
[6]汤伯虹:《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载《长春大学学报》,2009(9).
[7]杨熠,李余晓璐,沈洪涛:《绿色金融政策、公司治理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以502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例》,载《财贸研究》,2011(5).
作者简介:宋艳萍(1981.07—),女,河南省沁阳市,汉,讲师,教师,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