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训练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写作都能做到文从字顺,能清晰准确地记叙一件事,可作文到此也就结束了。例如《寻找快乐》写自己很无聊,就去公园、游乐场、饭馆等地方,作文详细地记录每一个细节,在玩乐中体验到了快乐。评讲时一半的孩子一脸不解,做到了题目要求,为什么分数却上不去。我就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去推荐心中的好文章,从孩子们给出的文章中,我发现了有的文章只是精彩记叙,有的文章立意深蕴其中,孩子们觉得好,却又说不出为什么。所以我决定在初一进行记叙文主旨教学的探索。
  文贵立意,文以载道
  千古文章意为本。首先让学生明白立意是什么。意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古人一再强调“文以立意为主,不以能文为本”。 因为“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很重要。它是在学生动笔之前就已经确立和明确的,只有有了立意,文章才能不蔓不枝,中心明确,详略得当。在动笔之前,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你写的内容有你对生活怎样的发现和思考,对社会对民生怎样的看法,对自然有怎样的感受。确立了之后,它就是文章的主旨,就立了意。初期的训练我让学生看到题目时先思考,然后用一段话写出自己的感悟、思考和感受,把它明确用到作文中。这样几次训练下来,学生们记流水账的少了,能思考主旨的多了,学生们知道了文以载道,文章不能只是摄像机式的记录,要有灵魂,立意是衡量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
  事出有因,缘事生理
  在上述的训练结束后,一部分孩子恍然大悟之余,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文章要有点哲理,有点感悟,这还不简单,平时作业中有抄写名人名言,写完作文后,来这么一两句就是了。”例如,《严厉也是一种爱》中开篇点出严厉的父爱是一种比温柔母爱更深沉的爱,它尖锐粗糙却磨砺人,让人成长。很不错的立意,可是后面的记叙内容却只有冲突,只有专制,只有严厉,只有自己的痛苦,唯独缺少对父亲的爱的感受和领悟。很美的一朵花,没有根和叶,它只会成为一张华丽的标签,最后只能凋零枯萎。
  主旨由何而来,应该缘事而生理。主旨立意来之无影,觅之无踪,无根无蔓,这样的主旨无论多么精妙,多么深刻,都会让人觉得有贴标签和虚假为文拔高主题的毛病。立意和文章的关系,有点像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据要能够证明论点,内容要能够支持立意,只不过,这种内涵上的诠释和逻辑上的论证,应该是通过记人叙事的细节来承载和昭示的。立意句或在篇首,或在篇末,或在篇中。我们要“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必前注之,在篇中則前注之,后顾之”。叙述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回顾,注释,呼应文章的主旨。所以《严厉也是一种爱》中叙述时要在严厉冲突中,处处留下父爱的伏笔。自己的痛苦中有成长的痕迹,最后呼应立意,才能在叙述描写的繁茂树上开出立意的花,处处呼应,才能水到渠成。接下来的作文训练中,我让学生把与主旨呼应的细节用红色的笔画出来,大家小组内互相探讨,对有争议的,老师课堂上讲解。这样虽然作文耗时较长,总体的效果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
  每一次大考过后的作文评讲中,孩子们听到优秀的作文总是惊叹,为什么别人可以有如此高的立意,为什么一样的事情我也经历过,却没有这样的感受和感悟。立意不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而是要透过事物表面现象去揭示其内在本质,表达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的观点。立意是现实生活和作者心灵相撞击的的产物,它受制于一个人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即使一个优秀的作家,他也会为文章的立意绞尽脑汁,所以想不出好立意是很正常的现象。正因为别人想得到,所以才能脱颖而出,这是有心人的积淀、内化。说白了这深刻的立意得益于平时的积累。其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有意识地做立意训练。
  1.寻常事,深思考
  生活中遇到伟人、高人的机会很少,受到他们醍醐灌顶教诲的机会更少。大千世界里,我们身边有很多面目模糊的小人物,他们渺小,他们卑微,但是他们对生活、人生、社会的感悟并不卑下,要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人性美。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一点怜悯同情之心。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寻常的自然景观,以我观物,注入了人的思考才会有灵魂,一切景语皆情语。例如《紫藤萝瀑布》为何让人记忆深刻,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其独特的人生思考。后来的作文训练中,我引导孩子们去观察上学路上的算命盲人,可曾发现,傍晚他老伴和孙子来接他回家时,熟悉的呼唤响起时,他脸上温柔的笑;天天给你家倒垃圾的人什么样子,每天给你开门的保安,收废品的阿姨,小区躲在角落里抽烟的老伯与孩子发生矛盾时、一脸惶急的年轻妈妈……很多很多的人和事,在你的思考下,都会变得不平凡。再例如,每天我们都会在政府信访办看到大量上访的人,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过时的打扮,浓厚的方言,他们来自何方?有着怎样的生活状态?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他们上访的心理如何?去省城上访的夜晚如何度过?后来,我们班一个孩子在《难忘那一瞬》作文中,写了一个信访的老农,从他打出的横幅“给个说法”写起,去歌颂老农身上那质朴的执着。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你的文章立意有一份别样的温度和幸福,也让你跳出只是关注自我的小圈子。
  2.大事件,责任感
  大千世界是一个万花筒,很多孩子认为自己和社会的接触只有每天上学路上的那段时间,这是狭隘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梯安全,自助餐厅中触目惊心的浪费行为,迪士尼乐园里的垃圾,“网红”现象,台风登陆,一带一路、核心价值观……只要你留心,你会发现它们都在或多或少影响你的生活。要养成关注民生、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这会让你视野开阔,多以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感和中学生的朝气去思考这些热点问题,会让你的作文立意有别样的高度。
  3.逆思维,出新意
  当一个个固定的思维模式,让文章的立意走向俗套的时候,逆向的思维能让你的立意有别样的清新。例如,错过自己苦苦追赶的公车,如何立意?一般的立意会选择对机会的把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等角度。可是一个孩子却把它立意为一辆车走了,下一辆车会来。机会不止一次,允许人生有错过。这样立意就很新颖,所以进行逆向思维,也是文章立意出新意的一个重要方法。
  陆游语:“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的文章立意,是一个人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的集中表现。我想对于初中生来说,立意教学中重在对茫然于写作孩子的开蒙,给他们一个立意的立脚点,等他们真正迈入写作的大门、真正理解文章里的立意的时候,就会迎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好时节。
其他文献
我看不清这岁月的轮廓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开始  回忆经过时光的酝酿散发光彩  无论我如何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影掠过  我爱极了每一片叶子边缘的光芒  如同我触碰你指尖的时候  世界递过来的眼光  翻开记忆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  【点评】  这是一首带有席慕蓉、余秀华烙印的诗。
期刊
美国当代桂冠诗人比利·柯林斯说,写诗的人不必觉得诗人必须沉吟哀悼纽约世贸大厦的灾难:诗歌的精神从来就跟邪恶对立;一首写蘑菇的诗、写遛狗的诗,也许反而可以贴切回应“911”带来的惨云愁雾。话虽这么说,《美国今日报》邀请诗人选一首旧作抚慰国殇的时候,他还是选了《死亡》(The Dead)。  那首诗写逝者在天堂上乘坐一叶玻璃扁舟划向永恒,远远俯视人间的动静:看着我们在穿鞋子、做三明治;看见我们躺在草地
期刊
秋意渐深,偶尔好友宾朋小聚,坐在轩敞堂皇的餐厅里的时候,心里总期待着一种格局更小、氛围更温馨的地儿,菜不较丰俭,酒莫论贵贱,未必需要推杯换盏、吆五喝六,只要好友之间能够借了一些些的酒力,天南海北地神聊,其实就是称心快意的事情了。每每这样的时候,浮现在心底的诗句,常常就是白居易的《問刘十九》了: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刚刚酿得的新酒,在红泥做的小火炉上微微地烫
期刊
梁文道(以下简称梁):董先生,你之前在电话里说不可能介绍你最喜欢的书,这是为什么?  董桥(以下简称董):因为老了,  我就觉得没有一本书是最好的。在我们老人家心里面看,好书无非就是里面有一些段落好,它不可能全本都好。书好的都是某一个段落好,某一个章节好,或者是某一个结论好,它不可能完美。包括现在所有的经典,英国的、美国的,当你全部再重看的时候,就会发现瑕疵。我发现,每一本书跟漂亮的女人一样,我看
期刊
“我爱我的家人,他们也爱我!”在一个清晨,我检查妹妹的作业,没想到会看到这句话。  透过文字我仿佛看见了妹妹那张稚嫩的脸,这也让我想到最近读的那本《简·爱》。  每个人都有被爱的权利  女主角简·爱从小便饱受别人欺凌,承受着他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就如同灰姑娘一般。只可惜,她的王子过了很久才找到水晶鞋,邀她上了南瓜车。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灰姑娘,也会有一个王子深爱着她。  
期刊
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1898年—1936年)是20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诗人。  洛爾迦继承了“深歌”(一种流传在诗人故乡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吉普赛民间歌谣)的传统,赋予古老民谣以现代气象,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诗体:节奏优美哀婉,民间色彩浓郁,形式多样,易于吟唱,对世界诗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前期的洛尔迦是歌谣的能手,诗作具有明显的深歌情结,基调悲凉沉重;后期则为超现实主义的奇才,带给我们另
期刊
“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乡愁时代却没有就此结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不舍昼夜的逝者以外,重要的是跳动的中国心,还有美丽且鲜明的中国诗文,以及你我的记忆与吟诵活泼如初。  1982年,纽约,圣约翰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我听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发言,他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而且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散会后,黄教授将余先生作品集与黄教授评论集赠送给我。我一路上
期刊
我自己对白话文有什么样的想法?我写诗,写散文,写评论文章,翻译,用的当是主流通用的白话文,不过“的了吗也”用得不多。我现在写完诗之后就看看每一行用了几个“的”,如果这首诗三十行,一数只有十五个“的”,我觉得还可以,一数二十个“的”,我觉得太多。为什么“的”不好呢?“的”在我们白话文的节奏里只能算半拍,“好的”不会是“好的——”,不应占一拍,可出现率却高得不得了,所以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作《论的的不休》
期刊
2014年我的学生不高考,我几乎就置身事外。但我的学生黄贝安在微博上对我说:“今年高考作文是‘胶片与数码时代’,感觉好像还不错的样子,老师下周到班上要不要讲一讲啊。”末了还发了个嘴馋的表情。  我笑了。  2014年的高考本来与我无关,但这样一来,就与我有关了。  我的学生关心的事,就与我有了关系,我就必须表示关心。  周一上午上课,跟学生一起看当年的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期刊
在鲜绿的清晨,  我愿意做一顆心。  一颗心。  在成熟的夜晚,  我愿意做一只黄莺。  一只黄莺。  灵魂啊,  披上橙子的颜色。  灵魂啊,  披上爱情的颜色。  在活泼的清晨,  我愿意做我。  一颗心。  在沉寂的夜晚,  我愿意做我的声音。  一只黄莺。  灵魂啊,  披上橙子的颜色吧!  灵魂啊,  披上爱情的颜色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