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新时期新背景下,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 计算机网络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81-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各种网络技术和新协议不断出现,某些几年前的主流技术如今已经过时,或将被替代。现在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尤其高职高专教材,已经不符合新时期新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有必要加以改革。
一、计算机网络在新时期新背景下的特点
(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融合越来越紧密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融合,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相关的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丰富。尤其是2009年以来,新技术、新业务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面对这种新形势,有必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补充更新这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学生在以后从事诸如市场营销、企事业管理等工作中所要用到的。
(二)物联网方兴未艾
随着传感技术的成熟,互联网的发达,设备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再加上经济危机驱动,物联网应运而生。物联网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家“十二五”规划也将体现物联网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形成初步框架,生产出如物联网空调、物联网洗衣机等产品。虽然物联网不只涉及了计算机网络,但与之关系密切,而且作为一个新兴的信息技术,所以把它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是合适的。
(三)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化商业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的一个新领域已经真正地走向传统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网络联系紧密,它的许多安全技术有赖于网络协议。电子商务将在以后的社会与我们生活越来越密切,学生很有必要对它有所了解。
(四)流媒体技术应用广泛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的融合,下一代多媒体融合业务已成为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网络上传输实時的多媒体信息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语音、视频、在线游戏、可视电话等应用,也出现了如RTCP、RTP等流媒体传输协议。
二、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主要是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大专层次的实用型人才。由于实行非学科教育,课时等方面的限制,课程内容不仅应强调“够用”,而且应更贴近时代,体现新时期背景下的特点,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也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如我校的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很可能接触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业务,而我们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的教材内容不能体现出新时期新背景下的计算网络的特点,应做一些改革。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对来说课时比较少,那么在教学内容方面,现阶段不太用的、过时的知识不应介绍。比如令牌环网、面向连接X.25技术等。对于信道的分析,数据通信中差错检测、校验、拥塞控制的内容进行概念性介绍就可以。在介绍OSI七层参考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时,可对OSI七层参考模型进行简单介绍,着重介绍TCP/IP四层模型,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TCP/IP协议已经演变成一个工业标准,也是企业进行产品设计的标准。经过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整合后,多出来的课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在新时期新背景下的一些特点。
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融合方面,可向学生介绍国家现阶段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即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相关内容及意义。具体内容方面,可包括以3G技术为代表移动互联网、PSTN固网向NGN软交换/IP网络的转换、ADSL宽带接入技术、P2P协议及电信网与互联网融合后的一些业务,如手机上网,手机聊天、微博等。在物联网方面,可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及现实与未来,还有涉及到的技术如RFID射频识别技术、WiFi技术、GPS、云计算等。电子商务在以后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应对电子商务形态、应用,相关的各类支付方式予以了解,还要对它涉及到的网络技术、安全技术予以了解。比如说,Web技术、认证技术、SET协议、SSL协议等。一些具体的应用操作如网上银行、电子钱包、U盾(密码管理器)等也应掌握。流媒体应用方面,学生应了解到流媒体的概念、RTP协议、RTCP协议、VOD技术,视频会议等方面内容。
三、总结
自2009年起,我们逐步把计算机网络在新时期新背景的一些特点向学生介绍。以前,学生总感觉计算机网络概念繁多,枯燥乏味,与实际尤其是一些新事物联系少。自从把一些新时期特点加入网络教学后,学生乐于接受,取得满意的效果。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不断发展和拓展的技术,我们只能把教学内容保持常新的状态,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学生。
【参考文献】
[1]贺思德.计算机安全网络与应用(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
[2]王志良.物联网现在与未来(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
[3]中兴通信学院.对话下一代网络(第一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7.
[关键词]高职教育 计算机网络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81-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各种网络技术和新协议不断出现,某些几年前的主流技术如今已经过时,或将被替代。现在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尤其高职高专教材,已经不符合新时期新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有必要加以改革。
一、计算机网络在新时期新背景下的特点
(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融合越来越紧密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融合,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相关的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丰富。尤其是2009年以来,新技术、新业务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面对这种新形势,有必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补充更新这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学生在以后从事诸如市场营销、企事业管理等工作中所要用到的。
(二)物联网方兴未艾
随着传感技术的成熟,互联网的发达,设备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再加上经济危机驱动,物联网应运而生。物联网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家“十二五”规划也将体现物联网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形成初步框架,生产出如物联网空调、物联网洗衣机等产品。虽然物联网不只涉及了计算机网络,但与之关系密切,而且作为一个新兴的信息技术,所以把它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是合适的。
(三)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化商业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的一个新领域已经真正地走向传统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网络联系紧密,它的许多安全技术有赖于网络协议。电子商务将在以后的社会与我们生活越来越密切,学生很有必要对它有所了解。
(四)流媒体技术应用广泛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的融合,下一代多媒体融合业务已成为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网络上传输实時的多媒体信息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语音、视频、在线游戏、可视电话等应用,也出现了如RTCP、RTP等流媒体传输协议。
二、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主要是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大专层次的实用型人才。由于实行非学科教育,课时等方面的限制,课程内容不仅应强调“够用”,而且应更贴近时代,体现新时期背景下的特点,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也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如我校的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很可能接触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业务,而我们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的教材内容不能体现出新时期新背景下的计算网络的特点,应做一些改革。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对来说课时比较少,那么在教学内容方面,现阶段不太用的、过时的知识不应介绍。比如令牌环网、面向连接X.25技术等。对于信道的分析,数据通信中差错检测、校验、拥塞控制的内容进行概念性介绍就可以。在介绍OSI七层参考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时,可对OSI七层参考模型进行简单介绍,着重介绍TCP/IP四层模型,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TCP/IP协议已经演变成一个工业标准,也是企业进行产品设计的标准。经过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整合后,多出来的课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在新时期新背景下的一些特点。
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融合方面,可向学生介绍国家现阶段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即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相关内容及意义。具体内容方面,可包括以3G技术为代表移动互联网、PSTN固网向NGN软交换/IP网络的转换、ADSL宽带接入技术、P2P协议及电信网与互联网融合后的一些业务,如手机上网,手机聊天、微博等。在物联网方面,可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及现实与未来,还有涉及到的技术如RFID射频识别技术、WiFi技术、GPS、云计算等。电子商务在以后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应对电子商务形态、应用,相关的各类支付方式予以了解,还要对它涉及到的网络技术、安全技术予以了解。比如说,Web技术、认证技术、SET协议、SSL协议等。一些具体的应用操作如网上银行、电子钱包、U盾(密码管理器)等也应掌握。流媒体应用方面,学生应了解到流媒体的概念、RTP协议、RTCP协议、VOD技术,视频会议等方面内容。
三、总结
自2009年起,我们逐步把计算机网络在新时期新背景的一些特点向学生介绍。以前,学生总感觉计算机网络概念繁多,枯燥乏味,与实际尤其是一些新事物联系少。自从把一些新时期特点加入网络教学后,学生乐于接受,取得满意的效果。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不断发展和拓展的技术,我们只能把教学内容保持常新的状态,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学生。
【参考文献】
[1]贺思德.计算机安全网络与应用(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
[2]王志良.物联网现在与未来(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
[3]中兴通信学院.对话下一代网络(第一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