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摭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k67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语文课程蕴含着众多彰显工匠精神的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知识探究中正确认知工匠精神,塑造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文章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与中职语文的关系、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课堂的思路、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课堂的具体策略等方面,对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3-0055-03
  作者简介:吴婷婷(1983-),女,贵州兴义人,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创新、严谨、精雕细琢、敬业是工匠精神所代表和弘扬的优良品质。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如文字的演变——从象形文字到楷体,诗文革新——从以言之有物、文以载道为中心的文赋到以《诗经》为形式演变而来的唐代近体格律诗,斟酌推敲、咬文嚼字是写作锦绣文章至今应用的办法。从字体演变到诗文革新,其中蕴含着语文追求完美、斟酌推敲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职学校是培养现代化工匠的主阵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当前,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其不再只是一种职业技能,同时是一种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爱岗敬业、奉献责任、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要求职工以虔诚、崇敬、热忱的态度对待从事的工作、职业和岗位;职工对工作应具有崇高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工作中具备奉献精神和承担意识;职工应以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心态制造产品,以生产最完美、最专业的产品为目标。
   在中职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是提高国力的有效手段,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保障。于国家而言,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期,弘扬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制造的战略需求,是民族复兴的保障。于中职学校而言,是其在新时代发展和生存的基础,中职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为职责,在办学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教育观念,强化院校内涵建设,渗透新时代工匠精神,以建设特色品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根据时代人才诉求,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于个人而言,工匠精神的渗透将有效推动学生职业品质、能力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工匠精神与中职语文的关系
   工匠精神源于中国,指自古以来从事技能、工艺等方面的劳动者在劳动中为取得代表性进步而表现出的创新、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崇高品质。比如,古代出生于工匠世家从事土木建筑工程,创造出墨斗、曲尺、刨子的鲁班;现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十几年如一日修钢笔的老师傅等,都彰显出崇高的工匠精神,极具工作责任心、社会使命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新时代工匠精神要求技术人员能够自主研究、爱岗敬业、积极创新,为社会和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在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将影响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成才。尤其以技术教育为中心的中职学校,应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工匠精神,帮助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为民族文化复兴贡献力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是培养学生文化精神素养的主要途径,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归纳和积淀。中职语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工匠文化素材,因此,渗透工匠精神于中职语文教学中,能够推动学生未来成长和职业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坦然面对未来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因此,中职语文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势在必行。
   三、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课堂的思路
   1.语文课堂内容的选择
   在中职语文技能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以职业特征、能力训练和基础知识为参考,选择教材内容,开展教育活动。顾名思义,工匠精神要求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匠人精神。因此,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应紧密结合工作实践。而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职业特征紧密关联的中职语文教材内容,结合工作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工匠精神,对于学生未来发扬工匠精神意义重大。
   2.语文教师的选择
   为切实践行培养工匠精神的教育观,中职学校应选择具有以身作则品质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语文教师。由于部分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无法掌握工作各环节的实际特征,因此无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工匠精神,无法正确熏陶和引导学生具备执着、淡泊宁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将其践行于工作中。“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以身作则是教师的教育方式之一,教师是众多学生的榜样,教师只有自身拥有创新进取、宁静淡泊、求实严谨等工匠精神,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擁有这些高尚品质。中职语文教师拥有为学生树立“大国工匠”榜样的责任,教师在工作中展现的与时俱进、终身学习、认真负责、爱国敬业等品质,对学生形成工匠精神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3.教学环节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教师可以将其融入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如通过宣传正面人物经历、精讲教材美文、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中职语文教材含有大量与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分组角色扮演、列典型、举例子等办法,引导学生明晰企业工作的大致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进取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为学生设置彰显工匠精神、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以供学生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精益求精和锲而不舍的品质。面对教材中的精美文章,涉及的典型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件、美丽风景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直观领略其中的“美”,通过美的传播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帮助学生领悟美、追求美。自古以来,追求美是中国工匠的基本素养,而这也是创造博大精深的中国民间文化、传统文化和工匠文化的基础。为帮助学生形成工匠精神的高尚品质,教师应创新考核办法,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查,使学生拥有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拥有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础素养,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课堂的具体策略
   1.教师正确领悟工匠精神,提高专业水平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中职语文教师的任务,因此,教师正确领悟工匠精神之要义内涵是开展教育之前提。在中职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工匠人才,是中职教育的目的,但教师普遍更关注专业知识的讲授,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知,在教学环节中无法有效培养工匠精神,难以帮助学生领悟工匠精神。因此,教师应将工匠精神贯穿教学活动之始终,深度探究文章、课堂、学生,紧抓细节,斟酌推敲,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拓展视野,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应深入研究工匠知识,掌握工匠精神之内涵,践行于教学活动中,以工匠精神联系现实事件,指导教学活动,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以自身为榜样,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认同、掌握并践行工匠精神。
   2.深挖语文教材中的工匠文化素材
   中职语文教师应深刻分析课文,探寻其中与工匠精神相关的素材,结合学生特征和专业特征展开教学,以便学生将工匠精神践行于行动中,化为攻克专业难关的不竭动力。比如,《庖丁解牛》一文从庖丁的工作态度、心理变化、技艺展示等方面彰显了工匠精神;《都江堰》一文通过对蜀郡守李冰治理水患的描述,展现其作为官员刻苦钻研、为民请命和勇于承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彰显了工匠精神;《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通过对居里夫人不畏化学药品和镭射线的侵蚀,执着科研、淡泊名利、刚毅顽强和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的描写,彰显了工匠精神。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在课堂活动中融入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引导学生认识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并为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而努力。此外,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有关工匠精神的素材,整合有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信息和知识,进行融合、转化和提炼,汇编工匠文化专题,与教材相结合,形成相得益彰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通过整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征,引领学生多维度认识工匠精神的关键性,从而领略和践行工匠精神。
   3.拓展中职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教育很重要,其对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活动时,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掌握教材基础内容,并进行延伸、拓展 ,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文基础内容,提高其实践能力,拓展其知识面,帮助其掌握更多的语文常识。其次,教师应融合工匠精神和基础知识展开教学,创新教学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课堂参与度,激发其求知欲。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营造适宜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借助微博、有声读物APP等软件,记述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阅读过程,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选择阅读书籍方面,教师应以学生的现状为参考,为其推荐富含工匠精神的读物,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刻苦钻研等优秀品质的工作者。
   4.培养创新意识,传承工匠精神
   传承性是工匠精神的珍贵价值,中国古代工匠技艺以师徒传承为主,代代薪火相传,传承前辈优良的技巧,学习优秀道德品质。工匠精神要求中职学生在传承先辈智慧结晶的过程中有所创新,而中职学校以产教结合、工学交替为主要教学模式,课程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因此,秉承工匠精神观念,中职学生应践行创新理念,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以求超越前辈,使当前技术更上一层楼。时代性是工匠精神的特质,在不同时代工匠精神的要求也不同,主要是鼓励工匠们执着追求,不懈探究。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人们应传承先辈优秀技艺,认知掌握工匠精神的中心主旨,在不同的领域和岗位融入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为思想指导鼓励人们在工作中攻克难关、研究技艺、独辟蹊径、与时俱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以学生特性和时代特征为参考,引导学生认知工匠精神的时代精髓——创新和传承,在学习和工作中以超越前辈为目标,践行工匠精神,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和刻苦钻研。
   5.开展实践活动, 领略工匠精神之风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参考学生发展特征,选择灵活有趣的教学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拓展和补充课堂内容,检验教学成果,教师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两种方式指导学生领略、探究工匠文化和精神。教师应以民间各领域优秀工匠的事例为参考,引导学生展开课外实践,从中探究、寻访、领略手工艺者所具备的工匠精神。比如,“用一生践行一事”的平凡手工艺者、文化匠人等,他们都在用行动彰显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比如,在机械制造等领域不断创新的技师,研究中医、杂交水稻等农产品、“两弹一星”的学者,他们都在工作和研究中践行工匠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比如,染织刺绣、汉服、茶叶农作和陶瓷器具等领域的手工艺者,在艰苦的磨炼中,研究制造出各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作品,在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创新中弘扬了工匠精神。因此,在中职教育中,教师可以此为榜样,鼓励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刻苦钻研、推陈出新、天道酬勤等。这些事例都是生活中实际存在且备受称赞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和寻找工匠们发明、创造、传承的事迹,学习并践行工匠精神,再让学生以话题讨论、成果展示、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表现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领悟,展现其风采。
   五、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中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正确认知工匠精神,丰富自身关于工匠文化的积累,在教学活动中以工匠精神为思想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从多维度深刻分析教材所蕴含的工匠文化和精神,从而理解和践行工匠精神,并在未来成长中发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成为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孔生.基于“工匠精神”審美维度下的高职语文审美教育[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3).
  [2]马妮娅.中职语文教育中“工匠精神”及其文化元素的融合运用探索[J].职业技术,2020(11).
  [3]万丽.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育——评《职业素养通修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
  [4]徐迅平.中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9).
  [5]王玉枝.浅谈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的渗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07).
  [6]孙文娟,曾香妮.精益求精 注重细节——工匠精神与语文教学的融合[J].教育观察,2018(10).
  Exploration of the Infiltration of Craftsman's Spirit in Chine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u Tingting
  (Xingyi Institute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Guizhou Province, Xingyi 562400, China)
   Abstract: The Chinese curriculu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ontains many materials to highlight the craftsman's spirit. 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let students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raftsman's spirit in knowledge exploration, shape the craftsman's spi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craftsman's spirit.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craftsman's spir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ftsman's spirit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craftsman's spirit into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classroom, craftsman's spirit and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of integrating into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classroo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iltration of craftsman's spirit into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craftsman's spirit; talent cultivate; infiltration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思政在高校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外语学科也应深挖思政元素,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文章分析当前大学法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智慧平台赋能的大学法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法语;课程思政;智慧平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有抗御心理疾病、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意义。高校在进行专业教育之外,还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文章初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以专项心理教育和思政—专业融合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促进 “智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应丰富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結合地域特点、专业特点、学校师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特色课程建设。文章分析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影像诊断方向特色课程建设实施过程、实践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旨在能有效优化专业内涵,实施早临床、多临床教学计划,探索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开展儿科、急诊、全科等医学方向的特色课程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职责,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西迁精神与高职思政课相融合,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内涵质量的方法之一,也是未来思政课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文章主要分析将西迁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堂的重要性及其重要意义,探讨将西迁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的有效途径,为西迁精神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实现西迁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高职;西
期刊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建团队建设已成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对提升高等教育育人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结合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现状,以“三有三引”思想为纲领,探讨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具体方法:坚持思想引领,培养有组织的党务工作者;坚持模范引升,培养有担当的党务工作者;坚持活动引路,培养有作为的党务工作者。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团队建设;“三有三引”
期刊
摘 要:大学新生军训伤情多发、抗训情绪增多、军训纪律散漫的现象,给高校的军训工作带来了压力。出现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军训强度不协调,心理素养与军训压力不适应,思想认识与军训任务不统一。这就要求高校应把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疾病防控体系、军训心理干预机制,并不断更新军训思想教育内容,形成有效的军训机制,以促进军训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高校;大
期刊
摘 要: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高中生的政治素养。文章分析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指出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策略:提高融合意识,增强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自觉性;注重开发利用,丰富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资源;深化课上融合,提升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丰富课外活动,拓
期刊
摘 要:辅导员职业化是通过统一的职业标准,构建价值共识、优化知识结构、制定育人规范、塑造职业形象,最终形成能助力辅导员素养提升、价值生成、自我奋斗的合力。在推进辅导员职业化的进程中,政府通过组织竞赛、职业培训、项目遴选、推优示范等办法引导,院校依靠行政力量促进,但是辅导员个体追求职业化的动力相对滞后,在高职院校显得尤为突出。应推动平台建设,强化政策引领;重视名师打造,突出品牌效应;促进个体交流,唤
期刊
摘 要:孟子以“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等作为修身方法,使理想人格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孟子的理想人格,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孟子的理想人格、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与人格修养的契合、以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涵养青少年的人格、孟子的理想人格对于教师自身素养提升的启发、现代教育体系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五方面,探讨孟子理想人格对学生和教师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理
期刊
摘 要:家国情怀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家”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已成为新时代公民教育的應有之义。文章对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建设者;接班人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