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当今课堂改革的需要。美术欣赏课需要欣赏清晰的图片很多,而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是电教多媒体,所以多媒体教学进入美术课堂就成为必然。在美术欣赏课中巧用多媒体可以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艺术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创造更加卓越的学习环境,提高美术欣赏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欣赏素养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从而展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在欣赏的起始阶段,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视觉感受,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展开丰富联想,使之与作品默化交融。
现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已走进了农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室,学生真正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体会到它从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等方面帶给学生全新的感受。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巧用多媒体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美术欣赏素养。
一、巧用多媒体,搭建欣赏平台
以往教师都不愿意或无法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主要原因有:第一,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欣赏不到真实的作品,只能是采用通过印刷出来的仿制品。如果质量不好,图像、色彩等方面就容易失真,欣赏的美感就会大打折扣。第二,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不是一两次的事情或者就是欣赏几幅画就能完成的。我们需要的是大量的、系列的、有序的美术欣赏作品供教师使用和学生欣赏,这个过程是一个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才会有成效。因此,大部分学校由于资金、专用室内场地摆放等条件的限制,无法购买大量美术作品。第三,即使学校有资金购买作品,但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挑细选。费了精力不说,万一有的作品不适合学生欣赏,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有了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上网、下载、扫描图片等方式找到需要的图片,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选择出适合学生的作品,并加以整理、归类,最后形成资源共享。
二、巧用多媒体,满足欣赏需求
当一个艺术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不论是音乐作品还是文学作品最精彩的、能激动人心的部分,我们总是会反复地倾听、观赏和品味,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是如此。每一幅美术作品,因为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自己主观意识的不同,他采用的绘画语言和所表现的美的形式也不同,包括:造型、色彩、构图、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要素,有的绘画作品,需要局部画面观察与整体欣赏相结合;有的绘画作品,需要关注它的表现手法;有的绘画作品,需要关注画家对色彩的运用;有的绘画作品,则要引导学生欣赏它的布局、结构。以往,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欣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可能得自己动手绘制放大的局部图案、无数张同一形象、不同色彩搭配方式的图画。但由于教师受到知识经验、绘画技能等自身素质的限制,不可能对原图进行再现,而且工作量大,又不能达到需要的效果。有了多媒体,教师只要利用多种软件,直接对画面全部或局部进行放大、复制、色彩高反差、拉伸、变形处理、移动,就可以轻松的获得所需要的教学用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深入理解作品
美术欣赏如果只是通过展示局限大小的图片,就难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其画面内容,达不到教学目的。而结合多媒体教学,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则大为改观。教师只需要把有关的图片资料存进电脑或制成生动有趣的课件、录像显示,其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课堂上,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思维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有利于学生对作品格调、气韵的感受理解,这种动人的审美感受,就是画家通过一系列手段最终追求的艺术效果,它最容易使欣赏主体感知理解并做出判断。
多媒体教学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将听觉艺术(音乐、语言)融入到美术课件中来,使单纯的美术作品与音乐、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声、形、意交融的艺术氛围,既再现美术作品内容,又能抽象作品的内涵,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交替作用下,与美术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
例如,欣赏七年级下册《中国世界遗产之美》中的苏州园林,先让学生观看苏州园林的录像片,当同学们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听到优美的江南小调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发出了感叹:“苏州园林真是一副优美的图画。”欣赏范宽情景交融的山水作品《溪山行旅图》,配以古琴曲《高山流水》,学生在时而平缓,时而激越,时而悠远,时而高昂的旋律中,随着教师的讲解,更能欣赏到作品以峻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体验到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感觉,更能增强欣赏效果。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导入新课教学和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媒体运用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民族文化艺术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灵活地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多元组合可以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完善学生人格、陶冶性情、完美心灵。
四、巧用多媒体,拓展美术欣赏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仅仅让学生观赏美术作品是不够的,会出现不知其然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做铺垫,学生就不能与作品融为—体,与画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能很好地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内涵。
例如,欣赏九年级上册徐悲鸡先生的《奔马图》时,首先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然后开“说”:同桌之间互说——前后桌之间互说——在班内说。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合理、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说”以后,趁机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不但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上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五、巧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欣赏各类美术作品时,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高、作品数量大。而现有的美术欣赏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存在较多的缺点,加之美术欣赏课的课时少,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不满足于教材上的介绍,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艺术体验。要解决好这些教学中的矛盾,如果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实现的。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的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而且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方法。进行大量图片的演示,以艺术作品所特有的可感知的直观的形象、色彩、线条、明暗等,引发学生审美的直觉感受。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欣赏九年级上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格尔尼卡》的欣赏中,如果只有老师枯燥、单一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和理解作品的作用和美感;而充分地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引人如胜的音乐和身临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省了使用传统手段所需要的时间,给教师和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欣赏、感受、讨论、分析作品的美。这样能激发学生认知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进入到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使视、听感官相互配合,达到一种通感的审美效果,从而领略该作品的艺术内涵。这样的一种欣赏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极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兴趣,能够激发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将声音、图形、影像等与多媒体进行结合,以巧妙的构思,精美的画面,广泛的内容和灵活的手段,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成为帮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形式、领会意义,理解作品背后画家的情感、态度以及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辅助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感,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欣赏素养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从而展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在欣赏的起始阶段,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视觉感受,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展开丰富联想,使之与作品默化交融。
现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已走进了农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室,学生真正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体会到它从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等方面帶给学生全新的感受。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巧用多媒体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美术欣赏素养。
一、巧用多媒体,搭建欣赏平台
以往教师都不愿意或无法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主要原因有:第一,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欣赏不到真实的作品,只能是采用通过印刷出来的仿制品。如果质量不好,图像、色彩等方面就容易失真,欣赏的美感就会大打折扣。第二,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不是一两次的事情或者就是欣赏几幅画就能完成的。我们需要的是大量的、系列的、有序的美术欣赏作品供教师使用和学生欣赏,这个过程是一个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才会有成效。因此,大部分学校由于资金、专用室内场地摆放等条件的限制,无法购买大量美术作品。第三,即使学校有资金购买作品,但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挑细选。费了精力不说,万一有的作品不适合学生欣赏,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有了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上网、下载、扫描图片等方式找到需要的图片,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选择出适合学生的作品,并加以整理、归类,最后形成资源共享。
二、巧用多媒体,满足欣赏需求
当一个艺术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不论是音乐作品还是文学作品最精彩的、能激动人心的部分,我们总是会反复地倾听、观赏和品味,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是如此。每一幅美术作品,因为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自己主观意识的不同,他采用的绘画语言和所表现的美的形式也不同,包括:造型、色彩、构图、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要素,有的绘画作品,需要局部画面观察与整体欣赏相结合;有的绘画作品,需要关注它的表现手法;有的绘画作品,需要关注画家对色彩的运用;有的绘画作品,则要引导学生欣赏它的布局、结构。以往,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欣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可能得自己动手绘制放大的局部图案、无数张同一形象、不同色彩搭配方式的图画。但由于教师受到知识经验、绘画技能等自身素质的限制,不可能对原图进行再现,而且工作量大,又不能达到需要的效果。有了多媒体,教师只要利用多种软件,直接对画面全部或局部进行放大、复制、色彩高反差、拉伸、变形处理、移动,就可以轻松的获得所需要的教学用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深入理解作品
美术欣赏如果只是通过展示局限大小的图片,就难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其画面内容,达不到教学目的。而结合多媒体教学,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则大为改观。教师只需要把有关的图片资料存进电脑或制成生动有趣的课件、录像显示,其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课堂上,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思维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有利于学生对作品格调、气韵的感受理解,这种动人的审美感受,就是画家通过一系列手段最终追求的艺术效果,它最容易使欣赏主体感知理解并做出判断。
多媒体教学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将听觉艺术(音乐、语言)融入到美术课件中来,使单纯的美术作品与音乐、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声、形、意交融的艺术氛围,既再现美术作品内容,又能抽象作品的内涵,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交替作用下,与美术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
例如,欣赏七年级下册《中国世界遗产之美》中的苏州园林,先让学生观看苏州园林的录像片,当同学们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听到优美的江南小调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发出了感叹:“苏州园林真是一副优美的图画。”欣赏范宽情景交融的山水作品《溪山行旅图》,配以古琴曲《高山流水》,学生在时而平缓,时而激越,时而悠远,时而高昂的旋律中,随着教师的讲解,更能欣赏到作品以峻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体验到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感觉,更能增强欣赏效果。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导入新课教学和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媒体运用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民族文化艺术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灵活地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多元组合可以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完善学生人格、陶冶性情、完美心灵。
四、巧用多媒体,拓展美术欣赏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仅仅让学生观赏美术作品是不够的,会出现不知其然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做铺垫,学生就不能与作品融为—体,与画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能很好地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内涵。
例如,欣赏九年级上册徐悲鸡先生的《奔马图》时,首先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然后开“说”:同桌之间互说——前后桌之间互说——在班内说。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合理、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说”以后,趁机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不但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上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五、巧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欣赏各类美术作品时,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高、作品数量大。而现有的美术欣赏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存在较多的缺点,加之美术欣赏课的课时少,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不满足于教材上的介绍,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艺术体验。要解决好这些教学中的矛盾,如果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实现的。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的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而且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方法。进行大量图片的演示,以艺术作品所特有的可感知的直观的形象、色彩、线条、明暗等,引发学生审美的直觉感受。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欣赏九年级上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格尔尼卡》的欣赏中,如果只有老师枯燥、单一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和理解作品的作用和美感;而充分地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引人如胜的音乐和身临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省了使用传统手段所需要的时间,给教师和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欣赏、感受、讨论、分析作品的美。这样能激发学生认知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进入到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使视、听感官相互配合,达到一种通感的审美效果,从而领略该作品的艺术内涵。这样的一种欣赏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极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兴趣,能够激发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将声音、图形、影像等与多媒体进行结合,以巧妙的构思,精美的画面,广泛的内容和灵活的手段,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成为帮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形式、领会意义,理解作品背后画家的情感、态度以及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辅助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感,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