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的布币——平肩弧足空首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行钱币的国家,早在公元前11世纪前后的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形似海贝的铜金属贝以及形状似铜铲,但只有13厘米长的原始空首布币。原始布币的发现,使我们认识到后来出现的空首布以及更迟出现的折布、方足布、圆足布、锐角布等布币,是由劳动工具——铲(指一种可以装柄的用来松土除草的农具,古代称“铸”,镩与布同音,布币的称谓源于此)演变而来的。空首布是最早的青铜质实物货币,其中最先流通的是平肩弧足空首布,在我国春秋时代早期即公元前8世纪就已有铸行。
平肩弧足空首布形状似小铲,上端有銎,肩部平直,铲的刃部呈弧状,其铸地在周王畿地区,即现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这类布的出土及发现也主要分布在以这一带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其他地区少见。按今所见,空首布尚有铅质以及银质者,发现数量更少,但可能不是行用币。
平肩弧足空首布根据形状大小,可分成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长度约6~10厘米,重量约14.5~30余克,一般认为大型布铸造时间较早,中、小型布铸造时间稍晚。这类空首布有几十种面文,一般为纪地、纪数或纪天干地支,多见为单字版别,无字及两字以上的多字版别虽有发现但不多见,所以,多字版别的平肩弧足空首布,不论大小都比单字空首布目前在泉市上的价格要贵一倍至数倍以上。
笔者集藏的平肩弧足空首布有单字布及二字布两种,三枚小型二字空首布均为生坑品,黄绿锈。图1为官考布;图2为文货布;图3(右)为东周布。图3(左)为与之作对照的大型单字空首布。在2004年版《中国古钱大集》一书中,三种小布均定为二级品,官考布定价为9500元,文货布及东周布定价为12000元。
南朝钱小奇品多
我国古代从十六朝到南北朝期间,一直处在一个分裂割据又动乱的时期,地方势力各自为政又互相争斗,社会动荡,物价昂贵,国弱民贫。当时铸行的钱币,也由于这些原因,铸量都少,且多为减重的小平钱中的薄小之品,厚重的大钱基本绝迹。所以流传至今,这段时间内铸行的钱币,数量都不多。但是,在这些小钱中却不乏珍稀版别奇品,笔者收藏的几枚南朝钱,就是这一时期的小钱稀客:
一、粗字光背孝建大样钱:生坑无内外廓,钱径2,16厘米,见图1。
孝建四铢钱的钱文一般为薤叶篆,形态轻盈秀美,纤细绵长,初铸就不足值,再铸仍不断减重,到后期干脆连背文“四铢”亦去掉,剩下面文“孝建”二字,钱体更为薄小。此枚孝建钱即属后期制作,但此钱与常品不同的特别之处是钱径大如初铸,字划粗壮,“建”字粗中显拙,“孝”字粗带张扬,一改飘逸秀美之态,为仅见版别。
二、直脚永光大样钱:生坑无内外廓,钱径1.89厘米,见图2(左),图2(右)为作对照的正样有廓的永光钱。
永光钱形制薄小,钱文字体亦为薤叶篆,字划细而飘逸。由于永光年号的钱币据说铸期只一个月,铸量甚少,1999年版《中国古钱目录》将其定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前几年偶有出土。图2右钱为正样有廓永光钱,钱径1.71厘米,左钱钱径比它大0.18厘米,左钱虽为大样,却偷工减料,薄而无内外廓,字体也很特别,“光”字脚直而右斜,“永”字左中右三划均成直线下垂,也为仅见版别。
三、精整的两铢大样钱:生坑有内外廓,钱径1.83厘米,见图3。
据文献记载,两铢钱为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公元465年)春二月铸,铸期亦仅一个月(另一说为数月),十分罕少。两铢虽少,却分为大小样两式,字体有两字出头及不出头两款;铸工有优有劣,以劣质的小样及出头两铢存世多一些。所以《中国古钱大集》认为两铢特征是:钱文夷漫不甚清晰,形制薄小欠精整。图3是一枚两字不出头的两铢大样钱,品相开门,钱体虽薄,却制作精致,笔划清晰,字体工整,笔者还未见有比它更精致的两铢钱。
(责编:丁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行钱币的国家,早在公元前11世纪前后的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形似海贝的铜金属贝以及形状似铜铲,但只有13厘米长的原始空首布币。原始布币的发现,使我们认识到后来出现的空首布以及更迟出现的折布、方足布、圆足布、锐角布等布币,是由劳动工具——铲(指一种可以装柄的用来松土除草的农具,古代称“铸”,镩与布同音,布币的称谓源于此)演变而来的。空首布是最早的青铜质实物货币,其中最先流通的是平肩弧足空首布,在我国春秋时代早期即公元前8世纪就已有铸行。
平肩弧足空首布形状似小铲,上端有銎,肩部平直,铲的刃部呈弧状,其铸地在周王畿地区,即现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这类布的出土及发现也主要分布在以这一带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其他地区少见。按今所见,空首布尚有铅质以及银质者,发现数量更少,但可能不是行用币。
平肩弧足空首布根据形状大小,可分成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长度约6~10厘米,重量约14.5~30余克,一般认为大型布铸造时间较早,中、小型布铸造时间稍晚。这类空首布有几十种面文,一般为纪地、纪数或纪天干地支,多见为单字版别,无字及两字以上的多字版别虽有发现但不多见,所以,多字版别的平肩弧足空首布,不论大小都比单字空首布目前在泉市上的价格要贵一倍至数倍以上。
笔者集藏的平肩弧足空首布有单字布及二字布两种,三枚小型二字空首布均为生坑品,黄绿锈。图1为官考布;图2为文货布;图3(右)为东周布。图3(左)为与之作对照的大型单字空首布。在2004年版《中国古钱大集》一书中,三种小布均定为二级品,官考布定价为9500元,文货布及东周布定价为12000元。
南朝钱小奇品多
我国古代从十六朝到南北朝期间,一直处在一个分裂割据又动乱的时期,地方势力各自为政又互相争斗,社会动荡,物价昂贵,国弱民贫。当时铸行的钱币,也由于这些原因,铸量都少,且多为减重的小平钱中的薄小之品,厚重的大钱基本绝迹。所以流传至今,这段时间内铸行的钱币,数量都不多。但是,在这些小钱中却不乏珍稀版别奇品,笔者收藏的几枚南朝钱,就是这一时期的小钱稀客:
一、粗字光背孝建大样钱:生坑无内外廓,钱径2,16厘米,见图1。
孝建四铢钱的钱文一般为薤叶篆,形态轻盈秀美,纤细绵长,初铸就不足值,再铸仍不断减重,到后期干脆连背文“四铢”亦去掉,剩下面文“孝建”二字,钱体更为薄小。此枚孝建钱即属后期制作,但此钱与常品不同的特别之处是钱径大如初铸,字划粗壮,“建”字粗中显拙,“孝”字粗带张扬,一改飘逸秀美之态,为仅见版别。
二、直脚永光大样钱:生坑无内外廓,钱径1.89厘米,见图2(左),图2(右)为作对照的正样有廓的永光钱。
永光钱形制薄小,钱文字体亦为薤叶篆,字划细而飘逸。由于永光年号的钱币据说铸期只一个月,铸量甚少,1999年版《中国古钱目录》将其定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前几年偶有出土。图2右钱为正样有廓永光钱,钱径1.71厘米,左钱钱径比它大0.18厘米,左钱虽为大样,却偷工减料,薄而无内外廓,字体也很特别,“光”字脚直而右斜,“永”字左中右三划均成直线下垂,也为仅见版别。
三、精整的两铢大样钱:生坑有内外廓,钱径1.83厘米,见图3。
据文献记载,两铢钱为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公元465年)春二月铸,铸期亦仅一个月(另一说为数月),十分罕少。两铢虽少,却分为大小样两式,字体有两字出头及不出头两款;铸工有优有劣,以劣质的小样及出头两铢存世多一些。所以《中国古钱大集》认为两铢特征是:钱文夷漫不甚清晰,形制薄小欠精整。图3是一枚两字不出头的两铢大样钱,品相开门,钱体虽薄,却制作精致,笔划清晰,字体工整,笔者还未见有比它更精致的两铢钱。
(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