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二则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的布币——平肩弧足空首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行钱币的国家,早在公元前11世纪前后的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形似海贝的铜金属贝以及形状似铜铲,但只有13厘米长的原始空首布币。原始布币的发现,使我们认识到后来出现的空首布以及更迟出现的折布、方足布、圆足布、锐角布等布币,是由劳动工具——铲(指一种可以装柄的用来松土除草的农具,古代称“铸”,镩与布同音,布币的称谓源于此)演变而来的。空首布是最早的青铜质实物货币,其中最先流通的是平肩弧足空首布,在我国春秋时代早期即公元前8世纪就已有铸行。
  平肩弧足空首布形状似小铲,上端有銎,肩部平直,铲的刃部呈弧状,其铸地在周王畿地区,即现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这类布的出土及发现也主要分布在以这一带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其他地区少见。按今所见,空首布尚有铅质以及银质者,发现数量更少,但可能不是行用币。
  平肩弧足空首布根据形状大小,可分成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长度约6~10厘米,重量约14.5~30余克,一般认为大型布铸造时间较早,中、小型布铸造时间稍晚。这类空首布有几十种面文,一般为纪地、纪数或纪天干地支,多见为单字版别,无字及两字以上的多字版别虽有发现但不多见,所以,多字版别的平肩弧足空首布,不论大小都比单字空首布目前在泉市上的价格要贵一倍至数倍以上。
  笔者集藏的平肩弧足空首布有单字布及二字布两种,三枚小型二字空首布均为生坑品,黄绿锈。图1为官考布;图2为文货布;图3(右)为东周布。图3(左)为与之作对照的大型单字空首布。在2004年版《中国古钱大集》一书中,三种小布均定为二级品,官考布定价为9500元,文货布及东周布定价为12000元。
  
  南朝钱小奇品多
  
  我国古代从十六朝到南北朝期间,一直处在一个分裂割据又动乱的时期,地方势力各自为政又互相争斗,社会动荡,物价昂贵,国弱民贫。当时铸行的钱币,也由于这些原因,铸量都少,且多为减重的小平钱中的薄小之品,厚重的大钱基本绝迹。所以流传至今,这段时间内铸行的钱币,数量都不多。但是,在这些小钱中却不乏珍稀版别奇品,笔者收藏的几枚南朝钱,就是这一时期的小钱稀客:
  
  一、粗字光背孝建大样钱:生坑无内外廓,钱径2,16厘米,见图1。
  孝建四铢钱的钱文一般为薤叶篆,形态轻盈秀美,纤细绵长,初铸就不足值,再铸仍不断减重,到后期干脆连背文“四铢”亦去掉,剩下面文“孝建”二字,钱体更为薄小。此枚孝建钱即属后期制作,但此钱与常品不同的特别之处是钱径大如初铸,字划粗壮,“建”字粗中显拙,“孝”字粗带张扬,一改飘逸秀美之态,为仅见版别。
  
  二、直脚永光大样钱:生坑无内外廓,钱径1.89厘米,见图2(左),图2(右)为作对照的正样有廓的永光钱。
  永光钱形制薄小,钱文字体亦为薤叶篆,字划细而飘逸。由于永光年号的钱币据说铸期只一个月,铸量甚少,1999年版《中国古钱目录》将其定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前几年偶有出土。图2右钱为正样有廓永光钱,钱径1.71厘米,左钱钱径比它大0.18厘米,左钱虽为大样,却偷工减料,薄而无内外廓,字体也很特别,“光”字脚直而右斜,“永”字左中右三划均成直线下垂,也为仅见版别。
  
  三、精整的两铢大样钱:生坑有内外廓,钱径1.83厘米,见图3。
  据文献记载,两铢钱为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公元465年)春二月铸,铸期亦仅一个月(另一说为数月),十分罕少。两铢虽少,却分为大小样两式,字体有两字出头及不出头两款;铸工有优有劣,以劣质的小样及出头两铢存世多一些。所以《中国古钱大集》认为两铢特征是:钱文夷漫不甚清晰,形制薄小欠精整。图3是一枚两字不出头的两铢大样钱,品相开门,钱体虽薄,却制作精致,笔划清晰,字体工整,笔者还未见有比它更精致的两铢钱。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2009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笔者在沈阳鲁园古玩市场购得一枚“圣宋通宝”篆书背横写“当五”钱。当时只是感觉此钱很少见,而且这枚钱币的篆书字体十分美观大方,看着令人视觉很舒适。  此钱币形制规整,穿口修直,内外廓齐整,字口深峻,钱文清晰。正面“圣宋通宝”和背面横写的“当五”六字为篆书体字,书体取法于小篆,工整适度,布局严谨,方中见圆,具有母钱风范。直径31.5毫米,厚度2.8毫米,重量10.7克。青
期刊
我国历史上,辽与西夏都有“天庆”年号,且都铸行过“天庆元宝”钱。辽天祚帝天庆年为公元1111-1120年,历时十年;西夏桓宗天庆年为公元1194-1206年,历时十三年,两者前后相差八十余年。两种“天庆元宝”却出于两个不同国度,两“天庆元宝”钱皆用汉文书写,初识者一般较难区分。西夏除汉文“天庆元宝”钱之外,还有一种西夏文的“天庆宝钱”,而辽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大辽天庆”镇库大钱。  笔者这里所展示
期刊
在当前的古玩收藏热中,不少收藏爱好者由于思想方法不对头,往往忽视标本的重要作用,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定“两个凡是”,即:凡是书本上写的都是正确的,凡是专家讲的都是正确的。只凭看了几本古玩书本,或听专家讲了几次课,就以为进入了古玩收藏的“自由王国”,于是抱着浮躁、侥幸的心理,贸然出击,最终由于“眼低手松魄力大”,交了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学费”买回一屋赝品,甚为可惜!在古玩鉴定中,标本、书本、专家
期刊
一、“大元通宝”    “大元通宝”,元代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始铸。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在民族争斗中以勇猛、善战、凶悍、顽强著称。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部族,1234年消灭了金国。1236年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元朝,1271年定年号为“元”。1279年消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  元代流通的货币以纸币为主,在各种古钱图录上虽然收录了多种金属币,但数量很少。元代的金属币与其
期刊
【开篇语】    2011年开年新初,本刊“名家书画收藏”栏目聚焦近现代书画名家、名作。光焰千秋的近现代大师,按生年排序他们是: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吴湖帆、徐悲鸿、溥儒、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陈少梅12人。他们的画像由大收藏家高魏华盛情专请内蒙古画家孟喜元所绘。孟喜元怀着虔诚敬畏之心,查阅多方资料,重温大师生平、焚香沐浴、顶礼膜拜,数易其稿,九朽一罢,最终成就此壮举,原作悉数
期刊
历史经验证明,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无不与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整个清朝文化艺术中的绘画来说,更是这样。从清初的顺治年间,一直到嘉庆,这一时期政治巩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故这一时间段的绘画业,也一直处于繁茂、昌盛的景象,尤其“康乾盛世”期间,绘画业的发展最盛。画坛人才辈出,突出的如“四王”、“四僧”、“金陵八家”、“新安画派”、“扬州八怪”等等。康熙皇帝雅好绘画,极喜
期刊
明熹宗朱由校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木匠(名气大约仅次于鲁班),他的木制品绝对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珍品。熹宗皇帝的作品常施以五彩,精致而妙丽,在雕刻上尤其见工夫,独具匠心,出人意表。  朱师傅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制成一件作品后,满意的会反复赏玩,自得其乐,不满意的,会扔了重做,孜孜不倦。从来不必考虑成本,只为追求完美境界,只有这么制造的木器作品,才能成为“奢侈品”跟熹宗相
期刊
中国古代的文房用具,可谓包罗万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造型奇巧别致,取材新颖各异。文房用具在工艺品中虽然多是小器,但一器之微,往往穷工极巧,考工考史,源远流长。它们从古至今,互相影响,互为促进;它们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由实用品变为精美的艺术品;它们在各个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并且出现诸多精美绝伦的旷世佳作,光耀古今。下面掇取几件取材新颖的书案文具用品,以飨读者及同好。  明代铜铸双龙笔架(图1),造
期刊
董老师:    您好!  久仰大名。我是—名古泉爱好者,几年前我们通过电话,就“宣和楷”通古钱咨询过您。数年又末通话,甚念!时间过得很快,我想了解经过金融危机后的收藏形势及市场走向,今就下面几个问题向您请教,望指点迷津。  第一,2008年7月30日,大连《半岛晨报》刊载一篇名日《“纯佥银人民币纪念钞”破格发行》一文。除介绍发行情况外,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说:“钱币专家刘正昌云:在中国四千年的货币史
期刊
2007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耀州窑博物馆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在西安及周边地区征集耀州窑瓷器200多件。这批文物多来源于西安市西大街的拓宽改造工程工地,器物以青瓷为主,其中有五代青瓷13件套,器型有碗、盏、盘、洗、盏托、执壶、瓶等,现将其介绍如下,与读者共赏之。  1 天青釉碗(图1—1、图1—2),高6.7厘米,口径17.2厘米,底径7.2厘米。敞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