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并对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7-0011-1.5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校对象普及化,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加之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难做了。这就要求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一、高校学生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
学生工作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也出现了下降趋势。我国的大学教育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过度到现在的大众化教育,高校学生思想多样化和素质的差异化都日益显著,纷繁复杂的家庭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不断的受到冲击,学生的素质也在不断的变化。面对这样的新课题,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吸收好的工作方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学生工作具体可概括为: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等等,除了“两课”教育是在课堂上完成,其他工作都是在课堂以外时间进行的。例如,为了摸清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就需要学生管理干部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从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再比如,高雅的艺术活动、高品位的学术讲座也大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举办,以活跃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认同方可收效。可见,学生工作的弹性很大,工作的情况也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衡量,关键在于建立学生工作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量化考核,建立档案,搞好综合测评,推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鼓励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
管理队伍缺乏良好的保障机制。首先,学生管理队伍在数量上远远不够,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但学生管理者的增长速度并没能跟上学生的增长速度。不仅如此,学生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也有待商榷,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热心教育事业,不是把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没有把教书育人贯彻好。现在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在绝大多数高校达不到1∶200。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辅导员从事这项工作是权宜之计,或者是为将来进行深造提供跳板,或者是为以后有机会时转岗,或者是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是因为高校比较稳定而且待遇不错,总之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生个体因素问题。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大学生学会了用冷静、慎重的理性状态去观察体验事物,而不盲目地接受或否定。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富于理想,对前途充满希望,乐于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头,敢于大胆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及能力的发挥,而另一方面却表现为集体观念相对淡漠及协作精神的明显下降。
大学生群体差异显著。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是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区的差异、家庭的差别与个人的适应能力的不同使得学生中产生了分化,导致部分学生心理有落差,产生挫败感,有可能精神上自暴自弃或精神崩溃,引发一些过激行为。譬如,“没意思”,“郁闷”为学生的最多用词,而自残、自杀也时有发生。
大学生价值观务实,人心浮躁。受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更多地转向实用与实惠,人心相对浮躁,功利性强,没有踏实地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学习和自我能力的积累上不能持之以恒。
大学生自身矛盾突出。大学生是一个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特殊群体,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矛盾倾向。如自我意识虽强,但缺乏自我监督、约束和调控的能力;有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欲望,但是受到自身素质、能力和社会环境的限制。这种主观愿望与自身素质、客观环境的矛盾,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尤为突出,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要重新审视和再认识。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对策
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把学生看成既是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加强自我管理。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和积极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策略:谈心教育,谈心工作可以说是学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通过谈心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加强老师与学生的联系,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解决学生遇到的诸多问题,激励学生成人成才,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谈心教育是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的升华和延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武器,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交流,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增进师生情谊,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个人谈心和群体谈心结合起来,做到所有学生都谈过一次,特殊群体学生多谈,详谈,细谈,争取通过谈心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工作。
网络教育,现阶段的大学生接触社会非常多,比较开放,对社会前沿与时尚掌握的比较透彻。因此,对他们除了要进行必要的谈心教育外,还应顺应时代要求,专研学生心理,投其所好,找到和学生的共同点,寻找工作的合适切入点,适时的普及网络教育。老师应充分利用qq,校内网,博客等有效途径获取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相关信息。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本身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易操作性等功能,在帮助学生解决人际关系,情感困惑,心理问题,个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的高校学生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学业困难,经济困难,交往困难,就业困难,情感困难等。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高屋建瓴,因地制宜的设计各种团体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段困难时期。如今,团体辅导已然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高效抓手,见效快,持续时间长。
奖惩教育,和谐的学生工作模式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才能运行。任何组织都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好个别学生预警工作,树立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当然,仅有制度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更多地引入奖励机制,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要奖惩并举,引导为先,奖励为主,将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和对犯错误学生的处理教育协调好,达到激励引导的作用。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总结创新,理顺工作中的机制,以人文本,满足学生需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创和谐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
构建科学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关系到高等教育功能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从高等教育的功能与学生培养的视角看,以人为本是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价值追求。传统的凭借高校权威实施学生管理的模式,已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当前我国社会变革的背景之下,以科学理念为价值基础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对于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克拉·塔来提,陈访贤.试论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三重转型[J].科技信息,2010(17).
[2]倾听是学生工作者的重要法宝[J].管理观察,2010(6).
[3]马燕慧.浅谈高校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模式[J].学理论,2010(14).
[4]万金强,李红春.浅谈做好学生工作的"三要诀"[J].教育论坛.
[5]杨敏.论从团体辅导视角创新开展高校学生工作[J].出国与就业,2010(4).
【作者简介】谢莉娜:女,大连医科大学讲师。 钟鸣:男,大连医科大学助教。
【关键词】高校;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7-0011-1.5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校对象普及化,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加之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难做了。这就要求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一、高校学生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
学生工作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也出现了下降趋势。我国的大学教育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过度到现在的大众化教育,高校学生思想多样化和素质的差异化都日益显著,纷繁复杂的家庭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不断的受到冲击,学生的素质也在不断的变化。面对这样的新课题,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吸收好的工作方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学生工作具体可概括为: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等等,除了“两课”教育是在课堂上完成,其他工作都是在课堂以外时间进行的。例如,为了摸清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就需要学生管理干部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从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再比如,高雅的艺术活动、高品位的学术讲座也大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举办,以活跃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认同方可收效。可见,学生工作的弹性很大,工作的情况也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衡量,关键在于建立学生工作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量化考核,建立档案,搞好综合测评,推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鼓励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
管理队伍缺乏良好的保障机制。首先,学生管理队伍在数量上远远不够,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但学生管理者的增长速度并没能跟上学生的增长速度。不仅如此,学生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也有待商榷,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热心教育事业,不是把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没有把教书育人贯彻好。现在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在绝大多数高校达不到1∶200。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辅导员从事这项工作是权宜之计,或者是为将来进行深造提供跳板,或者是为以后有机会时转岗,或者是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是因为高校比较稳定而且待遇不错,总之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生个体因素问题。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大学生学会了用冷静、慎重的理性状态去观察体验事物,而不盲目地接受或否定。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富于理想,对前途充满希望,乐于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头,敢于大胆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及能力的发挥,而另一方面却表现为集体观念相对淡漠及协作精神的明显下降。
大学生群体差异显著。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是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区的差异、家庭的差别与个人的适应能力的不同使得学生中产生了分化,导致部分学生心理有落差,产生挫败感,有可能精神上自暴自弃或精神崩溃,引发一些过激行为。譬如,“没意思”,“郁闷”为学生的最多用词,而自残、自杀也时有发生。
大学生价值观务实,人心浮躁。受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更多地转向实用与实惠,人心相对浮躁,功利性强,没有踏实地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学习和自我能力的积累上不能持之以恒。
大学生自身矛盾突出。大学生是一个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特殊群体,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矛盾倾向。如自我意识虽强,但缺乏自我监督、约束和调控的能力;有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欲望,但是受到自身素质、能力和社会环境的限制。这种主观愿望与自身素质、客观环境的矛盾,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尤为突出,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要重新审视和再认识。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对策
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把学生看成既是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加强自我管理。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和积极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策略:谈心教育,谈心工作可以说是学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通过谈心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加强老师与学生的联系,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解决学生遇到的诸多问题,激励学生成人成才,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谈心教育是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的升华和延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武器,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交流,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增进师生情谊,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个人谈心和群体谈心结合起来,做到所有学生都谈过一次,特殊群体学生多谈,详谈,细谈,争取通过谈心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工作。
网络教育,现阶段的大学生接触社会非常多,比较开放,对社会前沿与时尚掌握的比较透彻。因此,对他们除了要进行必要的谈心教育外,还应顺应时代要求,专研学生心理,投其所好,找到和学生的共同点,寻找工作的合适切入点,适时的普及网络教育。老师应充分利用qq,校内网,博客等有效途径获取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相关信息。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本身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易操作性等功能,在帮助学生解决人际关系,情感困惑,心理问题,个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的高校学生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学业困难,经济困难,交往困难,就业困难,情感困难等。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高屋建瓴,因地制宜的设计各种团体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段困难时期。如今,团体辅导已然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高效抓手,见效快,持续时间长。
奖惩教育,和谐的学生工作模式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才能运行。任何组织都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好个别学生预警工作,树立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当然,仅有制度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更多地引入奖励机制,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要奖惩并举,引导为先,奖励为主,将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和对犯错误学生的处理教育协调好,达到激励引导的作用。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总结创新,理顺工作中的机制,以人文本,满足学生需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创和谐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
构建科学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关系到高等教育功能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从高等教育的功能与学生培养的视角看,以人为本是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价值追求。传统的凭借高校权威实施学生管理的模式,已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当前我国社会变革的背景之下,以科学理念为价值基础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对于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克拉·塔来提,陈访贤.试论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三重转型[J].科技信息,2010(17).
[2]倾听是学生工作者的重要法宝[J].管理观察,2010(6).
[3]马燕慧.浅谈高校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模式[J].学理论,2010(14).
[4]万金强,李红春.浅谈做好学生工作的"三要诀"[J].教育论坛.
[5]杨敏.论从团体辅导视角创新开展高校学生工作[J].出国与就业,2010(4).
【作者简介】谢莉娜:女,大连医科大学讲师。 钟鸣:男,大连医科大学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