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综合疗法 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 椎间孔神经根封闭 黑药膏
在椎间盘突出症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据资料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椎间盘突出症90%左右;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L4 /5、L5/S1间隙,发生在90%--96%,多个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患病年龄在20—50岁中约占80%[1],本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大多采用非手术疗法,疗效不一。我们自 2012年 12月开始至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行尝试与探索,逐步形成以针刺、椎间孔神经根注射[2]、黑药膏为主的非手术疗法分期联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现选取病历资料完整的20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 200 例,男 102 例,女98例。年龄35 ~68岁,平均 49 岁。病程 2 ~10 d,平均 4. 2 d。病变部位:L4 /5突出者147 例,L5/S1突出者 53 例。椎间盘膨出者 43 例,突出者1 34 例,脱出者23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发病仍以急性复发者。本组病例除外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结核、肿瘤、病理性骨折等椎体破坏性疾病者,同时具有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均不予纳入本治疗。
2方法
2. 1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1 ~ 3 周)采用针刺治疗,针刺+椎间孔神经根注射治疗。
针刺:取患侧腰椎夹脊穴、秩边、承山、委中、阳陵泉穴,针具毫针。在夹脊、承山进,每次针留针20 min,采用补泄结合治疗,1 d 治疗 1 次,7天1疗程。毫针深刺夹脊、秩边穴,得气(患者沿坐骨神经放射至足趾有触电样感为度)后用 BT701 - 1A型电针仪,两电极分置于 2 个针柄上,以低频电流刺激 10 ~15 min,一周三次。
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注射治疗:严重者采用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注射治疗。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注射液(1ml/支)、盐酸利多卡因(2%,5ml/支) 、0.9%氯化钠注射液三者按1:3:3比例配置。患者侧卧位,健侧在下,患椎棘突间隙中线旁开 3 ~3. 5 cm 处为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敷,用 8 cm 加长7 号麻醉穿刺针头垂直刺入,到达横突后再退针少许,沿椎间孔方向刺入有落空感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即提示进入达椎间孔,注入药物,注射成功后患者侧卧30 min,7 d 治疗 1 次,共治疗2-3次。
2. 2缓解期治疗
缓解期(4 ~6 周)采用黑药膏外贴治疗,黑药膏为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其主要成分为栀子、泽兰,自制成3*5cm巴布膏,于腰椎间突出部位贴敷,左右各一至二贴。24小时更换,治疗7天一疗程。同时内服中药,以补肾活血通络止痛为主,药用红花10克、桃仁10克、地龙10克、杜仲20克、熟地20克、山茱萸30克、络石滕30克、海桐皮10克,二日一剂,水煎服。
3结果
3. 1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腰腿疼消失,直腿抬高 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疼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 2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急性期 200例采用针刺治疗,21例采用椎间孔神经根注射治疗。按上述标准评定,治愈 126 例,好转 56 例,未愈 19 例,总有效率90.5%。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但腰背痛与下肢放射痛仍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而引起疼痛的主要机制是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其主要机制是机械压迫学说、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椎间盘自身免疫学说[4]。椎间盘、上下关节突关节及椎体共同构建成一个运动节段,其周围韧带附着,起固定保护作用,而椎体周围的肌肉能保证腰椎每个运动节段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协调完成。急性期病变部位产生化学炎性因子如前列腺素E2、缓激肽、白细胞介素等[5],致局部微循环受阻,产生化学性神经根炎症,甚至水肿,疼痛严重。少量皮质类固醇类药和麻醉药品应用可仰制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同时改善局部血供,减轻局部 酸中毒,从而起到消炎作用,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达到止痛的目的;[4]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注射治疗具有抑制自身免疫反应、阻止炎性物质发生、减轻消除周围神经根炎症,从而减轻水肿的作用,而且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注射治疗安全且为易于操作。临床容易掌握。
针刺疗法的具有镇痛通络效果,所选穴位就近相关取穴和相关治疗区域,符合“穴位—神经—肌肉”原理, 符合针灸学中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原则[6]。针刺腰椎夹脊穴、秩边、承山、委中、阳陵泉穴,补泄结合治疗,祛瘀行血、通经活络,;毫针深刺夹脊、秩边穴,并施以电针仪低频流刺激,能降低神经的敏感性,提高局部疼痛阈值,抑制中枢神经疼痛反射弧,在急性期严重者与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注射治疗可很好控制病情。缓解期患者疼痛得到明显改善,其神经根无菌性炎症、水肿减轻或消除,安静状态下疼痛可减轻或消除,但活动时神经将再次受压从而出现局部肿胀致气滞血瘀引起疼痛。黑药膏以纯中药制剂而成,其中以栀子泽兰为主药以改变局部因慢性炎症而致的肿胀疼痛。药用红花、桃仁、络石滕、海桐皮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地龙、杜仲、熟地、山茱萸等补肾以达通络止痛功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病理机制,笔者的体会是急性期治疗以针刺或椎间孔神经根注射“消炎”为主,缓解期以内外结合药物治疗为主,从而达到增强疗效,控制病情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伟. 实用骨科学[M]. 1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0.
[2] 李仲廉. 临床疼痛治疗学[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36 -23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02.
[4] 邱贵兴.骨科学高级教程[M]. 1 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414-418.
[5] 周秉文. 退变性慢性腰痛的诊治[J]. 颈腰痛杂志,2003,24(5):257 -261.
[6]吴剑聪等.擒拿影响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及神经营养素3、酪氨酸激酶受体C表达的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4,3:177—183
在椎间盘突出症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据资料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椎间盘突出症90%左右;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L4 /5、L5/S1间隙,发生在90%--96%,多个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患病年龄在20—50岁中约占80%[1],本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大多采用非手术疗法,疗效不一。我们自 2012年 12月开始至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行尝试与探索,逐步形成以针刺、椎间孔神经根注射[2]、黑药膏为主的非手术疗法分期联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现选取病历资料完整的20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 200 例,男 102 例,女98例。年龄35 ~68岁,平均 49 岁。病程 2 ~10 d,平均 4. 2 d。病变部位:L4 /5突出者147 例,L5/S1突出者 53 例。椎间盘膨出者 43 例,突出者1 34 例,脱出者23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发病仍以急性复发者。本组病例除外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结核、肿瘤、病理性骨折等椎体破坏性疾病者,同时具有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均不予纳入本治疗。
2方法
2. 1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1 ~ 3 周)采用针刺治疗,针刺+椎间孔神经根注射治疗。
针刺:取患侧腰椎夹脊穴、秩边、承山、委中、阳陵泉穴,针具毫针。在夹脊、承山进,每次针留针20 min,采用补泄结合治疗,1 d 治疗 1 次,7天1疗程。毫针深刺夹脊、秩边穴,得气(患者沿坐骨神经放射至足趾有触电样感为度)后用 BT701 - 1A型电针仪,两电极分置于 2 个针柄上,以低频电流刺激 10 ~15 min,一周三次。
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注射治疗:严重者采用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注射治疗。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注射液(1ml/支)、盐酸利多卡因(2%,5ml/支) 、0.9%氯化钠注射液三者按1:3:3比例配置。患者侧卧位,健侧在下,患椎棘突间隙中线旁开 3 ~3. 5 cm 处为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敷,用 8 cm 加长7 号麻醉穿刺针头垂直刺入,到达横突后再退针少许,沿椎间孔方向刺入有落空感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即提示进入达椎间孔,注入药物,注射成功后患者侧卧30 min,7 d 治疗 1 次,共治疗2-3次。
2. 2缓解期治疗
缓解期(4 ~6 周)采用黑药膏外贴治疗,黑药膏为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其主要成分为栀子、泽兰,自制成3*5cm巴布膏,于腰椎间突出部位贴敷,左右各一至二贴。24小时更换,治疗7天一疗程。同时内服中药,以补肾活血通络止痛为主,药用红花10克、桃仁10克、地龙10克、杜仲20克、熟地20克、山茱萸30克、络石滕30克、海桐皮10克,二日一剂,水煎服。
3结果
3. 1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腰腿疼消失,直腿抬高 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疼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 2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急性期 200例采用针刺治疗,21例采用椎间孔神经根注射治疗。按上述标准评定,治愈 126 例,好转 56 例,未愈 19 例,总有效率90.5%。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但腰背痛与下肢放射痛仍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而引起疼痛的主要机制是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其主要机制是机械压迫学说、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椎间盘自身免疫学说[4]。椎间盘、上下关节突关节及椎体共同构建成一个运动节段,其周围韧带附着,起固定保护作用,而椎体周围的肌肉能保证腰椎每个运动节段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协调完成。急性期病变部位产生化学炎性因子如前列腺素E2、缓激肽、白细胞介素等[5],致局部微循环受阻,产生化学性神经根炎症,甚至水肿,疼痛严重。少量皮质类固醇类药和麻醉药品应用可仰制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同时改善局部血供,减轻局部 酸中毒,从而起到消炎作用,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达到止痛的目的;[4]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注射治疗具有抑制自身免疫反应、阻止炎性物质发生、减轻消除周围神经根炎症,从而减轻水肿的作用,而且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注射治疗安全且为易于操作。临床容易掌握。
针刺疗法的具有镇痛通络效果,所选穴位就近相关取穴和相关治疗区域,符合“穴位—神经—肌肉”原理, 符合针灸学中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原则[6]。针刺腰椎夹脊穴、秩边、承山、委中、阳陵泉穴,补泄结合治疗,祛瘀行血、通经活络,;毫针深刺夹脊、秩边穴,并施以电针仪低频流刺激,能降低神经的敏感性,提高局部疼痛阈值,抑制中枢神经疼痛反射弧,在急性期严重者与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注射治疗可很好控制病情。缓解期患者疼痛得到明显改善,其神经根无菌性炎症、水肿减轻或消除,安静状态下疼痛可减轻或消除,但活动时神经将再次受压从而出现局部肿胀致气滞血瘀引起疼痛。黑药膏以纯中药制剂而成,其中以栀子泽兰为主药以改变局部因慢性炎症而致的肿胀疼痛。药用红花、桃仁、络石滕、海桐皮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地龙、杜仲、熟地、山茱萸等补肾以达通络止痛功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病理机制,笔者的体会是急性期治疗以针刺或椎间孔神经根注射“消炎”为主,缓解期以内外结合药物治疗为主,从而达到增强疗效,控制病情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伟. 实用骨科学[M]. 1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0.
[2] 李仲廉. 临床疼痛治疗学[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36 -23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02.
[4] 邱贵兴.骨科学高级教程[M]. 1 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414-418.
[5] 周秉文. 退变性慢性腰痛的诊治[J]. 颈腰痛杂志,2003,24(5):257 -261.
[6]吴剑聪等.擒拿影响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及神经营养素3、酪氨酸激酶受体C表达的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4,3:17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