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当前早期集体阅读活动存在的问题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un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教学活动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幼儿园早期集体阅读活动是目前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非集体阅读相比,早期集体阅读活动突出强调发挥集体教学的价值,帮助几乎全部幼儿建立初步的“读写”自信心,习得初步的阅读技能,引导幼儿在集体阅读中体验分享的乐趣,提高其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在集体阅读氛围中表达自我真实情感的情趣。但实践显示,当前幼儿园早期集体阅读活动有时候偏离了这一主旨。
  一、活动方案设计表现出偏离培养幼儿初步阅读技能的宗旨
  早期阅读活动不仅要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建立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关系、培养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幼儿流畅阅读的能力。早期集体阅读就是要发挥集体教学的价值,教师用较短的时间让更多的幼儿通过阅读作品习得初步的阅读技能。有论者指出,幼儿早期阅读的作品可以让幼儿通过看图进行预期、假设,对作品结尾大胆质疑,而反思、预期、假设、质疑恰恰是幼儿成为流畅阅读者所需具备的初步技能。但在实际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活动方案设计往往不关注幼儿反思、预期、假设与质疑等技能或策略的习得与使用,这种设计方案指导下的活动将是教师牵着幼儿鼻子走,幼儿得不到任何自由遐想的空间,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就像导游或导演带领幼儿“参观”或“表演”整个阅读作品,幼儿几乎没有反思、预期、假设及质疑的时间与机会。
  在一次“聪明的小鸡”早期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活动目标设计如下:“能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小鸡与狐狸的情绪变化和性格特点;能用语言表达故事的发生过程,用动作表现基本故事情节。”结合作品仔细分析,该目标设计没有将幼儿在此作品中能够习得的阅读策略或技能(预期、假设、猜想)作为本次活动目标。显然,目标设计已经偏离了集体阅读活动的核心价值追求。再看该活动过程设计:1.听童谣《小小鸡蛋把门开》入座;2.教师操作纸偶教具讲述故事《聪明的小鸡》;3.幼儿独自阅读;4.教师引导幼儿集体阅读;5.总结;6.故事表演;7.听音乐《小鸡之舞》自由活动结束。仔细分析该活动过程设计,在幼儿独立阅读之前教师已经将作品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完整呈现给幼儿,这其实已经放弃了作品本身固有的价值,即通过阅读该作品突出强化幼儿猜想、质疑、思考等早期阅读策略的习得。因此,整个活动设计教师重“听”、“记”、“表演”而非重阅读策略与技能的习得、养成。
  众多研究表明,成为一个成功的阅读者,在儿童3~8岁期间,成人要帮助他们奠定的基本阅读能力是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因而,早期阅读教育不只是识字教育、听成人“讲故事”、表演作品等形式,而是重在引导幼儿习得阅读技能与策略、萌发自主阅读的意识、提升阅读能力的教育。忽视幼儿阅读技能与策略培养的活动设计就意味着偏离了早期阅读教育的宗旨。
  二、活动过程缺乏给幼儿创设自主阅读的空间与时间
  重视儿童自主阅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早期阅读教育改革的趋向之一。过去教师不注重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培养及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常常把阅读内容肢解成知识经验碎片,让阅读为传授知识服务,这种现象当前依旧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重识字、句型操练,忽视幼儿阅读兴趣、习惯的终身养成;重指导幼儿单页读,忽视幼儿对作品整体、连贯的感受,诸如种种可以用最核心的一句话概括:即缺少为幼儿创设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导致幼儿对阅读失去兴趣,难以习得良好的阅读策略及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
  笔者在实践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常常操作教具以讲故事形式将作品传递给幼儿,接着提出幼儿无需阅读作品就能解答的问题,随后给幼儿2分钟的时间阅读,接下来教师领读图书文字,最后以教师扮演作品中主要角色的表演游戏结束。我们能够看到,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在教师事先“引导、指导”的前提下阅读,每个孩子阅读思考完全相同,孩子无需思考并且在阅读第一页时就已知道最后结果。教师使尽浑身解数调动幼儿积极性,试图让幼儿主动出声阅读,但最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幼儿对教师一遍遍的领读与无聊的提问感到厌烦。整个阅读活动孩子仅仅依靠听觉、视觉刺激即听故事、识字就完成了该作品的阅读,而阅读决不仅仅是通过听觉、视觉感知就可以达到其效果。真正的早期阅读教育是在给予幼儿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的基础上,促进幼儿语言与认知、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协调一致的发展,帮助幼儿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与此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当教师给幼儿自主阅读创设充足的空间与时间,并允许幼儿用自己喜爱的形式、独有的方式阅读,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幼儿充满了种种质疑与猜测、假想与验证,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在孩子自主、自由阅读的过程中渐次提高。因此,在集体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读、知道怎样读,且能够尝试使用一定的策略。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增加同伴交流的机会,创造一个平等相待的环境,为不会读与会读的孩子构建交流平台,同时注重发挥幼儿同伴间的学习价值即引导同伴共读,这也不失为给孩子创设自主阅读时间与空间的有效策略之一。既如此,教师何乐而不为?
  三、活动评价难以做到关注幼儿兴趣培养、自我情感体验
  如果把教学理解为“儿童与其教育环境之间的一种互动”,那么教学评价即是对这种互动的评价,而这种互动在我国幼儿园更多表现为集体教学,因此集体教学评价是幼儿园评价的重要内容。众多的研究表明,教师教学评价旨在监控整个教学进程并通过评价为儿童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早期阅读集体教学评价集中体现为通过评价帮助幼儿获得一系列与读写有关的重要态度、期望、情感、行为技能的价值追求,而此价值追求的实现要求教师的教学评价同时重视幼儿阅读兴趣培养、情感体验与读写技能习得。但是长期以来早期阅读集体教学活动的评价更多体现在读写技能方面,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对于幼儿情感、态度、期望等方面的评价。
  在“聪明的小鸡”活动过程中,当翻到书本第一页,看到第一幅画面(狐狸藏在大树后,小鸡从房子里走出来),几乎全部幼儿这样描述到:“狐狸在树后等小鸡一起玩儿,狐狸和小鸡捉迷藏”。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否定幼儿的描述,却自认为很机智地给小朋友讲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故事,结果听完故事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狐狸要吃小鸡,这样的引导与评价剥夺了孩子感受该作品跌宕起伏情节的机会,这种评价完全没有顾及到幼儿真实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显而易见,在集体阅读活动中,幼儿是在集体情绪感染的情境中阅读的,这是一种分享、体验集体情绪的过程,教师的否定性评价不仅打断了幼儿的分享,同时也使这种否定评价所带来的消极情绪蔓延于整个班集体。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当幼儿的猜测一再被老师否定,最终结果将是幼儿不再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再想象与幻想,不再喜欢阅读,不再渴望学习。
  教师教学评价是否重视幼儿学习兴趣养成及积极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教师是否首先尊重了幼儿的兴趣与真实的情感体验。懂得、善于尊重幼儿兴趣及其真实情感体验的教师更能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幻想,更重视发挥幼儿同伴间主体间的学习价值。换言之,对自己工作自我效能感高、对幼儿学习采取激励性的积极评价的教师往往更易鼓励孩子的发散思维,更重视发挥幼儿之间的主体间性,更少强调结果的一致性或所谓的正确性。因此,早期集体阅读活动的评价应注重幼儿阅读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评价,通过评价发挥集体教学情绪感染的特质,让幼儿在集体阅读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不断培养阅读兴趣、习得阅读的初步技能、养成积极的态度,为幼儿一生的阅读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教育中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幼儿教育,2008,10:4-5
  [2]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1
  [3]张明红.早期阅读教育改革趋向前瞻.幼儿教育, 2005,2:12-13
  [4]余珍有.学前早期阅读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幼儿教育,2005,2:10-11
  [5]芭芭拉·鲍曼主编.渴望学习.吴亦东等译.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5
其他文献
七月,一个多雨的季节;七月,一段因离别而感伤的岁月。孩子,在以往我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播种着爱心和希望,收获着真诚和喜悦,然而在这离别的七月,这些美好的回忆,如同美丽的花瓣,散落一地,令人心碎。  三年前,在这梦开始的地方,我从你们爸爸妈妈手中接过惶恐不安的你们。当你们用柔软的小手臂搂过我的脖子哭喊着“妈妈”,孩子,我知道那是你们第一次离开父母时的无助和对我的信任,从此,我以“妈妈”和“老
期刊
绘本就是图文交互的图画书,与带插图的书不同之处在于图文之间的关系不存在主次和附属,撇开文字,图画可以独立叙述完整的故事。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能让孩子在阅读时既享受文学,也感染美学。好的绘本,不仅图画精美,构图、色彩能让孩子们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另外,绘本故事的美好故事情节,能让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在阅读
期刊
设计背景:  涂涂抹抹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和经历过的事。对刚入园幼儿来讲,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纸上进行涂鸦。由于注意力和自控能力较差,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够完善,手部力量不够且动作不够灵活等原因,再加上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又没有一定的技能做基础,所以小班幼儿常会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的兴趣任意进行。  另一方面,在小班初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玩色活动深受幼儿的
期刊
教学活动是一首流动的音乐,随时都有不确定的音符带来新的生成的乐章。也正是因为有了意料之外的插曲,教学活动才闪烁着创造的光辉,课堂因此而灵动。面对“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支“红杏”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僵局。课堂呼唤智慧,教学寻觅机智。我们离不开教学机智,离不开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离不开生命与生命的碰撞。  一、预设生成,活动教学有备而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期刊
幼儿收集是指幼儿有目的、感兴趣地将自己喜爱的物品聚集在一起,继而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发现,获得有关周围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据本地区抽样调查显示,在3~6岁幼儿中94%都对某类物品表现出特殊爱好,即有收集欲,90%的幼儿对某类物品有收集行为。  但是,家长、老师并不理解孩子的收集,甚至干预,认为孩子只是玩玩而已,总捡回来一些破烂,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条培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良好途径。  一、了解收集实质
期刊
结合“我是小小银幼娃”的主题背景,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班数学发展的要求: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游戏和生活中,让幼儿通过匹配物品做一一对应,同时指出:幼儿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设计了《找朋友》的数学活动,活动通过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引入,感知物体的对应关系,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发现实物配对的方法。  从活动实施的情况来看,幼儿在活动中表现
期刊
拜读了教育家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深深地被他那种浓浓的爱心所打动。该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老师用最朴实的教育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身经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最打动我的是他那小故事中的经典语录,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连续读了几遍,每次都心潮澎湃,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其中有几点我感悟很深:  一、反思让教育更精彩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期刊
随着午睡起身的音乐响起,孩子们纷纷爬起床,忙着穿衣服。突然,原本宁静和谐的教室里传来了一声“哼!讨厌!”,那声音听起来又响亮又刺耳,难道有人吵架了?我赶紧循声走去,只见小雨用手指着婷婷,忿忿不平地说:“老师!她骂人!”婷婷的小眼睛眨巴着,双手不断拉着自己的衣角,一边躲一边说:“我没骂你!”“她说我是小呆子,我不喜欢她了!”小雨撅着嘴,不依不饶地说。为了平息纷争,我赶紧问清缘由:“你为什么要骂人家小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而幼儿园安全工作是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护航舰,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底线。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如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增强安全意识、学习自我保护一直是我们幼儿教师所关注的重要课
期刊
首先,要找到幼儿不愿午睡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还是心理因素。如果是环境因素,那么是否幼儿在家庭中没有午睡的习惯,或者没有一个良好的午睡环境,还是幼儿生活没有规律导致?若是心理因素,那么是家长的关注、督促不够,还是幼儿存在着某些自身原因,如幼儿存在某些逆反心理等。  其次,教师在探究幼儿午睡的问题时,一定要与家长密切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午睡,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生活动态、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