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茉莉花开》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198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侯咏导演的《茉莉花开》,通过中国传统思想的“天命”、“宿命”和“非命”分别解析了三代女人的命运。《茉莉花开》中三个女人的命运随着时代思潮的演变而演变,它的演变标志着、并且也催化着天命观、天人观的演变与发展。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侯咏其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电影中的延伸。
  [关键词] 《茉莉花开》 老上海 命运
  
  老上海人物命运的诠释——《茉莉花开》
  2003年,侯咏导演的《茉莉花开》终于上映,这是继1991年侯咏导演第一部电影《天出血》后,历时十多年后的第二部导演作品。习惯站在摄影机后低调的侯咏对再次做导演的解释只是一句简单的:“做摄影时间长了以后,必然有一种自我表达的愿望。”在与导演交流的过程中,有些想法被采纳了,那些没有被采纳的想法,就想找机会表达出来。《茉莉花开》是一个好的机会,那么侯咏在这部自己导演的影片中表达了自己的哪些想法?这两部侯电影中,更加“自我”地映射出了侯咏本人的一些个人风格。
  侯咏执导的电影《茉莉花开》是根据著名作家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改编的。据说在十几年前,侯咏就被这部小说中描述的三代女人不同命运所打动,这是触发他拍摄这部电影的初始动力。我个人认为感动侯咏的是因为人物中“命”的思想,同他本人性格中“中庸思想”的解释不谋而合,同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张艺谋用“杰作”两字形容这部电影。侯咏在《茉莉花开》的导演阐述里有这样一段话:“情节剧的准则,创造非情节剧的风格。从而增强影片的非现实感和寓言性。有意识地在叙事与抒情、表象与意象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在反复看完这部电影后,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整体完整的电影。影片对各个电影元素的把握都达到一种细致,甚至是精致。尤其是侯咏本人所坚持的摄影为影片服务的观点,在这部电影中,我感受到的是一切电影元素(如:语言、故事、结构、思想、角度、情绪、镜头)都在为影片剧情服务。侯咏做到了,尤其是在电影文化上对女人命运的诠释,算得上是经典。
  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中国上海这座城市,展现了这三个年代中国历史的变迁。影片描述的是上海一家三代女人的情感婚姻问题。这个三个女人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变迁,而这段历史的变迁也铸就了三个上海女人的命运,更体现了中国女人命运的演变。茉、莉、花分别是剧中三个女人的名字,故事从茉开始。
  这部影片中映射出老上海这座城市的风情,从古到今一直有一种浓重的小资情结。在这座喧闹的大都市背后,我们脑海中总会想起女人的旗袍和落寞的怅惘。这部电影为我们勾勒出了老上海一段小楼风雨儿女情长的情感故事。茉站在舞台上唱《茉莉花》这首歌的镜头,让我想起了《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中巩俐饰演的小金宝站在舞台上唱《假惺惺》那首歌的镜头。同样是表现老上海女人的风情。影片中章子怡饰演的茉,以一首《茉莉花》曼妙的歌声,配上舞池中激情的舞蹈,唱出了殖民地旧上海的浮华生活。
  整部电影演绎的是老上海三位女人用各自的一生对“天命、宿命、非命”的诠释。(表1)
  “天命”指的是上天的意志;也指在上天的主宰之下个体的命运。天命中的“天”,在本片中我把它理解为茉生活的政治环境,以及她对自己生活中的道德选择。茉生在旧上海的动乱年代,天之命于人者,茉年轻的虚荣心促使她与孟老板走在一起,为圆她短暂的明星梦,违背道德底线,这是茉命运面临坍塌的原由。从另一角度看,三十年代,是上海沦为租界的政治动荡时期。茉从当红明星落败到独自抚养私生女莉,客观原因是因为战争的爆发,政治事件的干扰,孟老板抛弃茉,逃去台湾,导致茉人生的悲剧。故事的发展基于外界政治的变动,茉作为一个女人,在动乱的社会中独自抚养女儿莉,这其中也蕴含了茉对于命运的无从选择,但这种命运的无从选择,是由她最初的错误人生观导致的。茉也曾给孟老板写了很多信,后来信全部退了回来,让茉意识到了自己的梦该醒了。茉面对命运对抗时,选择了顺从,与女儿莉相依为命,直到莉男友杰的出现。
  “宿命”指的是一切都早已经是被注定了的,这种注定不具有简单的规律性。佛家有一种因缘的说法,理解为现世的生命、命运由前世的善恶决定的,是一种有关联的辗转轮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受这种论调的影响非常深厚,影片中茉的女儿莉,与母亲一样性格独立,有主见。但莉生活的年代早已由旧上海变成了解放初期的新中国。一批思想先进的学生,与旧上海环境下的茉形成强烈对比。莉与母亲形成隔阂,莉的生活还算平静,直到婚后,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小玩笑。
  莉对“宿命”的诠释,更多地代表的是一种不受自己选择的命运,不能生育给莉带来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命运。如果说茉的命运是她主观做出的错误选择的话,那莉的命运就是一种不受她驾驭的客观力量。但莉面对不能生育的命运时,做出了相对应的反抗,强烈想改变命运的欲望最终促使她精神崩溃,家破人亡。当然,莉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对莉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这样的家庭使莉变得多疑,也正是她的疑心致使丈夫卧轨。莉生长的时代背景正是中国动乱的年代,家庭的复杂与时代的动乱,最终造就了莉的消失。
  “非命”本意是指遭遇到祸害而死亡。非命的由来,是墨家思想反对儒家的天命论而来。非命相对天命和宿命来说更具有积极的一面,是人类极力想摆脱天命思想、宿命思想的一种迫切愿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开始走向富强。花生长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接受了新时代的思想观念,开始对旧观点产生抵触。这也是典型的新旧三代人的观念转变,花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这个阶段的中国女性地位不断提高,花的性格、命运顺应了时代的变迁,赶上了好政策。花以她的坚强终结了三代女人的悲剧命运。
  侯咏电影的文化内涵还不止于此,以上是我个人感触最深的观点。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把天上的历史与地上的历史联系起来,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天象占有很大比重,天与地相互印证,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便是如此。侯咏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通过中国传统思想的“天命”“宿命”和“非命”分别解析了三代女人的命运。中国国学博大精深,孔子曾对于其一生的总结是“尽人事,听天命。”意思是指人在五十岁之前,尽自己能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人要在五十岁之后顺从自然规律,世间的万象都在变化中,尤其强调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命理。《茉莉花开》中三个女人的命运随着时代思潮的演变而演变,它的演变标志着、并且也催化着天命观、天人观的演变与发展。这部影片也告诉我们,人试图通过自己了解与把握自己的行为,进而了解和把握天命的好恶,其结果是人在天与人的磨合、互动之中,逐渐地取得了一定的自主的权利。
  《茉莉花开》这部电影自2004年拍成后,沉寂了两年才呈现在观众眼前,淡淡的花香散发着一股清新脱俗的气质,但由于推迟到2006年五一黄金档才匆匆上映,票房影响力并不大,但茉莉花的气息并没有瞬间飘散,这部电影在上映后不断地被业内人士拿来研究对比,这正是它的价值所在。《茉莉花开》不仅仅是一部具有票房价值的商业片,更蕴含着电影理论的研究价值。片中充满小资情结的老上海,著名演员陈冲富有韵味的上海话,章子怡的精彩演出,再加上姜文、陆毅、刘烨等实力派演员的客串,把这部戏点缀得亮点倍出。这部电影就像茉莉花一样淡淡花香恒久飘香。
其他文献
[摘要]《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收视率的成功,既有演员的因素,又有着剧情的因素,但持续坚守品牌愿景是其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品牌愿景 续拍 收视率 品牌    所谓品牌愿景是关于一个品牌未来的最重要的描述。品牌愿景清晰的界定、描述了一个品牌未来竞争环境、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品牌的使命和品牌价值观。关于品牌愿景的理论研究,最早见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品牌营销教授莱斯利·德·彻纳东尼的《From
[摘要] 1966至1976年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仅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代人、一个民族关于历史的记忆。一种新的文化序列由于它的到来展现在中华大地之上。《孔雀》作为新时期获得国际声誉的优秀电影,从表面上没像第四代的伤痕影片那样直接正面描摹当时的真实图景,而是采用了一种较为艺术的表达,加上导演炉火纯青的技艺,不失为一部佳作。  [关键词] 精神分析 阉割 魅惑 符咒  一、生殖外科  
[摘要] 金基德作为韩国最负盛名的电影导演之一,其电影的艺术风格总体上说是在平静舒缓的生活表象下隐伏着强大的张力和爆发力,从而形成简洁而不简陋、独特而不怪癖、真实而不媚俗的金氏风范。金基德电影的艺术风格来自于他出生成长的特殊性时代背景,是社会历史的缩影。作为金基德电影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影中的色情和暴力不但庄严,而且往往是文化暗喻和艺术象征。    [关键词] 金基德 电影 艺术风
[摘要] 从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电影开始,近十多年内有越来越多的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这些影片在尽力还原离奇悬疑的事件的同时,也带给观众更多事件之外的社会思考和情感诉求。当然这本身已经超出了类型片所承载的职责,无论是从情节编排,还是极具血肉的人物形象,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无意兼具了许多相同的元素,这可以被看作为一种电影类型。  [关键词] 真实 电影类型 类型片 韩国电影  维尔
[摘要] 纵观近两年的影坛,悬疑惊悚片风头强劲,而且呈现出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特点,票房收入也颇有保障,观众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步升温,可是时代的不同和观众诉求的改变使得国内当下的悬疑惊悚片呈现出非常不同的景观,也面临着全新的问题和困境。中国内地的电影人其实更应该做的不是拍出“高大全”的国际性影片,而是制作出具有我们本土化特征的电影,更应该在全球化的包裹之下彰显本土魅力,这样的影片才是永不褪色的。  
[摘要]西班牙电影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一直关注女性命运,但2002年的《对她说》引起了很多争论,有人认为阿尔莫多瓦已经改变了自己一贯观念,不再关注女性,转向男性题材探索。然则《对她说》对于以往的电影而言是一脉相承的,正是因为阿尔莫多瓦坚持一贯的性别观与欲望观,将关注女性与表现欲望相结合,《对她说》才如此吸引人,成为阿尔莫多瓦的代表作之一。  [关键词] 阿尔莫多瓦《对她说》性别观和欲望观 叙事风
话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审美接受。  李 安导演推出新影片,我先睹为快,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后,想烘托一下它的寓言语境,渲染审美接受的心理氛围,体验并展示艺术哲学的魅力。  一、明明只是一个故事,却要两个不同版本  影片第一部分:派是主人公,在家庭中,深受父母爱护,真诚善良,积极地生活着;在学校里,主动进取,努力证明自己,对世间万物心怀美好的幻想。  儿时的乐园,并不是永久的栖息地,总得长大
沉默是相似的,但沉默背后的故事却各有各的原委。有时候沉默会说话,也有时候沉默就是死一般的寂静。在这里造成区别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个人的自主权(autonomy),或者更为精确地说,是个人的主体性(subjectivity)。 只有拥有主体性的个人才能自由地决定自己是否开口,如果开口将说些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主权和选择权只属于拥有主体性的个人。即便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有主体性的沉默个人依然有可
[摘要] 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福泉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文物先进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山被中国传统文化专委会命名为“中国十大道教文化圣地”。即将出版的《福泉历史文化精粹》一书将福泉市从周朝末年且兰国邑至民国时期的平越县近三千年历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风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汇集成册,现将其中重要篇章节录,以飨读者。   [关键
[摘要] 许鞍华导演的《桃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回归朴实的作品之中,导演用一种客观,冷静的手法给予观者别样的心灵震撼,平凡中的幸福才最让人感动,而真正的感动不需要煽情。  [关键词] 《桃姐》 温情平凡爱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16  随意打开搜索引擎,有关感动的搜索结果有惊人的100,000,000条之多,什么是感动?词条中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