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学生耐力素质的现状,提出学校应高度重视来历素质训练,传授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提高自身的耐力素质,增进其健康,促进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 耐力素质 持续负荷法 间歇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
一、体质现状
国家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于1996年3月26日联合发布了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八五”期间,我国7~22岁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又有了明显改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学生的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柔韧素质趋于停滞或下降趋势;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标明显下降;肥胖学生比例有所增加;城市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农村学生近视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学生口腔健康仍处于低水平;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发育的绝对水平仍然较低。上述存在问题中,以学生的耐力素质下降问题最为突出。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卫生部、国家计委等11个部门联合进行,历史三年,在全国范围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的“2000年过敏体质监测”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一次规模最大、覆盖人群最广的国民体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00年较1995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爆发力、力量与负荷素质等均有所下降。
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卫生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过敏体质监测显示: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与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均趋上升。学生各年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耐力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水平进一步下降。
二、耐力素質练习的重要性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克服疲劳的效能,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耐力素质对个体体能的发展和克服疲劳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提高耐力素质对心血管的作用,首先是可以很好的改善心率适应性变化,其次是可以加强心肌抗压力量。心率是反映心脏功能强弱的标志。人体运动时,循环系统的主要变化是心脏输出血液量的增加,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需要重新分配,特别是骨骼、肌肉的血流量迅速增加,以满足其代谢增强时能量的供给。心脏有一定的储备能力,平时心脏输出量大约只有最大输出量的1∕4。而发展耐力素质可进一步增大心肌力量,进而增加心脏对血液输出量,提高人体活动能力。
(二)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人体不断地从自然界呼入氧气又不断地把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吸氧和排除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就是呼吸或者说就是一次呼吸过程。执行呼吸任务的器官就是呼吸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器官名称依次由外到内由上到下依次顺序是:鼻腔、咽喉、气管、大小支气管和具有短暂储气能力的左右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只有肺,其它部分只是运送气体的通道,不能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交换。
耐力素质练习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和氧气,来供应所必需的能量,同时又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这种情况下,呼吸器官必须加倍的做工,呼吸机能才能得到改善,从而才能使呼吸特征和做工绩效维持一定时期的正常水平。主要表现在:呼吸肌增强和胸围增大,从而使呼吸运动的幅度得到扩展;肺活量增大,长期进行耐力素质练习的人肺囊气能力就会相应的增加,肺弹性就会增大。经常锻炼耐力素质活动,能直接加大呼吸深度和呼吸次数相应减少。正因为呼吸肌的力量增强,所以肺活量较不锻炼的人大得多,呼吸深度加大;不锻炼此类情况的人群的呼吸是浅而快。
(三)对肝功能的作用
耐力素质练习时,由于能源物质——糖的消耗量增加,促使肝脏的后勤供应加强,从而使肝脏的机能得到锻炼。长期进行锻炼的人,肝脏里储备的糖元就多,运动时向外输送的也快。大量的临床医学证实:肝糖元对维持肝脏的健康和保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经常坚持锻炼耐力素质练习的人,肝脏的各项机能指标水平比一般人高,不仅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明显的强,而且动用肝糖元时比一般人更经济。另外,肝脏还是一个重要的消化腺,经常进行耐力素质练习的人,在提高肝脏机能基础的同时,也有利于消化食物。
(四)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经常进行耐力素质练习能提高肠胃的消化功能。进行耐力素质练习时除了需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输送氧气外,还需要胃肠供给能量物质。这时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就更多了,消化管道的蠕动就相应的增强了。胃肠的血液循环系统得到改善,使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的更加顺利和充分。长期进行耐力素质练习,由于呼吸的加快和加深,促使膈肌、腹肌不断的大幅度做工,对肠胃产生一种按摩作用,增强了胃肠的消化功能。
(五)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据科学试验证明,长期进行耐力素质练习可使神经兴奋与仰制、传导与反应等机能得到明显的加强和改善;可使人的精力充沛,精明果断,动作迅速、准确有力;同时可使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有明显的提高;特别在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有明显的加强。
三、提高耐力素质的方法和手段
(一)持续负荷法
持续负荷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不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是发展耐力素质的主要训练方法。持续复合法的主要特点是动员不间断地连续训练一段时间,速度或匀速或变速,负荷的时间通常应不少于10分钟。负荷强度心率指标平均为160次∕分钟左右。
持续负荷法的训练手段:
1. 定时跑。在田径场、公路、公园或树林中进行10—2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定时跑。
2. 变速跑。在田径场进行,在周围景致好的地方进行变速训练效果会更好。快跑段慢跑段距离和强度应根据任务要求决定。一般常以400米、600米、800米、1000米等段落进行。一般要求心率控制在160次∕分钟左右,慢跑段心率恢复到120次∕分钟以下。 3. 越野跑。在公路、树林、公园、草地、山坡等场地进行。跑的距离一般在4000米以上,多则可达10000—20000米。时间一般可定在20—25分钟以上。
4. 法特来克跑。在田径场、越野、公路上进行。它是自由变速越野跑或越野性游戏。持续时间40分钟左右,也可以更长时间。
(二)间歇练习法
间歇练习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训练者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间歇练习法的特点是:练习时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70-180次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每次课练习的组数次数须因人而异。
间歇练习法的训练手段:
1.原地间歇高抬腿跑。原地做快速高抬腿练习。如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每组10秒、20秒、30秒、1分钟快速高抬腿练习,要求越快越好;如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1分钟练习或120–150次为一组练习。
2.间歇进行间跑。行进间的距离根据学生水平而定,计时进行。
(三)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是指练习者在一定的顺序安排的站内重复进行一定的练习,并完成规定的训练任务量的一种训练方法。循环练习的内容组织需要根据练习设想,根据训练的目标而定,同时根据“渐进负荷”或者“递增负荷”的原则安排训练,负荷强度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并且总要适应新的训练状态。运用循环练习法可有效地提高练习情绪和积极性;可以合理地增大运动训练过程的练习密度。循环练习法应遵循以下几点:各练习站要有机联系,各个练习站负荷强度相对较低,各组循环内各站点之间无明显中断,一次循环的持续负荷时间较长,负荷强度高低交替搭配进行。
下面用就循环练习法的训练手段举例如下:
第一站点:连续跳过三个跳箱,可向前跳或向后跳,也可穿铅或沙背心跳。
第二站点:仰卧两头起20–30次,动作时手脚要相互打尖。
第三站点;跨步跳,动作时两臂积极摆动,摆动时腿的膝部要尽量抬高。
第四站点:双手扶助木,肩负一同伴单脚登上小跳箱、换脚作。因情况而定可以适当增加跳箱高度或负重的总量进行训练。但切忌强度过大,以免造成训练者骨质损伤或变形!
第五站点:原地双脚跳绳。跳绳的时间一般持续2分钟即可。
第六站点:负重走。肩负杠铃或沙袋,连续低姿势走100–300米,强度80%左右。需注意的是负重练习耐力素质的时候,负重物体通常情况下不要超过练习者身体重量的1∕2。
第七站点:收腹跳。要求跳起后双脚要屈膝且尽量贴近胸部。
四、训练耐力素质应注意的事项
(一)高效能的恢复与营养系统
恢复是运动训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恢复与负荷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健康状况下没有负荷就没有疲劳,也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也就没有提高。耐力素质训练时间长消化能量就会增多,所以训练后就应采取积极的手段来促进机体的恢复。因此,此种情况下应科学地安排训练与恢复,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运动后要广泛积极的运用医学的、生物学的、心理学的教育恢复手段,促进恢复过程的加速进行。当前重要的采取措施,建立高效能的恢复与营养保障系统,使疲劳的肌肉以及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放松,为下次练习创造良好的内在条件,加速提高练习者的耐力素质。
(二)要多种练习方式相结合
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练习时间、练习场景等以提高练习者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在抓好有氧训练的基础上,不可忽视无氧运动耐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具体的训练中要注重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之间的促进关系,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比例安排。具体可根据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三)加强指导和建立有力的监督
由于耐力素質训练运动时间长,运动负荷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大。负荷不当则常常会逃至局部乃至整个机体机能紊乱,所以老师应加强对运动训练的科学指导与强有力的监督,使之能行之有效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和训练效果。
五、结论
耐力素质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当前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耐力素质教育和加强不得不进行思考,学生耐力素质的锻炼已迫在眉睫。另外,学校体育教育对终生体育锻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发展国民健身运动中尤其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 喻伯海,朱立艳,余洲.耐力训练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4):53-54.
[2] 邓罗平.三种不同耐力训练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08(1):31-32.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学生耐力素质的现状,提出学校应高度重视来历素质训练,传授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提高自身的耐力素质,增进其健康,促进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 耐力素质 持续负荷法 间歇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
一、体质现状
国家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于1996年3月26日联合发布了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八五”期间,我国7~22岁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又有了明显改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学生的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柔韧素质趋于停滞或下降趋势;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标明显下降;肥胖学生比例有所增加;城市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农村学生近视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学生口腔健康仍处于低水平;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发育的绝对水平仍然较低。上述存在问题中,以学生的耐力素质下降问题最为突出。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卫生部、国家计委等11个部门联合进行,历史三年,在全国范围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的“2000年过敏体质监测”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一次规模最大、覆盖人群最广的国民体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00年较1995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爆发力、力量与负荷素质等均有所下降。
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卫生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过敏体质监测显示: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与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均趋上升。学生各年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耐力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水平进一步下降。
二、耐力素質练习的重要性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克服疲劳的效能,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耐力素质对个体体能的发展和克服疲劳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提高耐力素质对心血管的作用,首先是可以很好的改善心率适应性变化,其次是可以加强心肌抗压力量。心率是反映心脏功能强弱的标志。人体运动时,循环系统的主要变化是心脏输出血液量的增加,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需要重新分配,特别是骨骼、肌肉的血流量迅速增加,以满足其代谢增强时能量的供给。心脏有一定的储备能力,平时心脏输出量大约只有最大输出量的1∕4。而发展耐力素质可进一步增大心肌力量,进而增加心脏对血液输出量,提高人体活动能力。
(二)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人体不断地从自然界呼入氧气又不断地把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吸氧和排除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就是呼吸或者说就是一次呼吸过程。执行呼吸任务的器官就是呼吸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器官名称依次由外到内由上到下依次顺序是:鼻腔、咽喉、气管、大小支气管和具有短暂储气能力的左右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只有肺,其它部分只是运送气体的通道,不能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交换。
耐力素质练习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和氧气,来供应所必需的能量,同时又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这种情况下,呼吸器官必须加倍的做工,呼吸机能才能得到改善,从而才能使呼吸特征和做工绩效维持一定时期的正常水平。主要表现在:呼吸肌增强和胸围增大,从而使呼吸运动的幅度得到扩展;肺活量增大,长期进行耐力素质练习的人肺囊气能力就会相应的增加,肺弹性就会增大。经常锻炼耐力素质活动,能直接加大呼吸深度和呼吸次数相应减少。正因为呼吸肌的力量增强,所以肺活量较不锻炼的人大得多,呼吸深度加大;不锻炼此类情况的人群的呼吸是浅而快。
(三)对肝功能的作用
耐力素质练习时,由于能源物质——糖的消耗量增加,促使肝脏的后勤供应加强,从而使肝脏的机能得到锻炼。长期进行锻炼的人,肝脏里储备的糖元就多,运动时向外输送的也快。大量的临床医学证实:肝糖元对维持肝脏的健康和保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经常坚持锻炼耐力素质练习的人,肝脏的各项机能指标水平比一般人高,不仅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明显的强,而且动用肝糖元时比一般人更经济。另外,肝脏还是一个重要的消化腺,经常进行耐力素质练习的人,在提高肝脏机能基础的同时,也有利于消化食物。
(四)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经常进行耐力素质练习能提高肠胃的消化功能。进行耐力素质练习时除了需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输送氧气外,还需要胃肠供给能量物质。这时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就更多了,消化管道的蠕动就相应的增强了。胃肠的血液循环系统得到改善,使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的更加顺利和充分。长期进行耐力素质练习,由于呼吸的加快和加深,促使膈肌、腹肌不断的大幅度做工,对肠胃产生一种按摩作用,增强了胃肠的消化功能。
(五)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据科学试验证明,长期进行耐力素质练习可使神经兴奋与仰制、传导与反应等机能得到明显的加强和改善;可使人的精力充沛,精明果断,动作迅速、准确有力;同时可使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有明显的提高;特别在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有明显的加强。
三、提高耐力素质的方法和手段
(一)持续负荷法
持续负荷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不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是发展耐力素质的主要训练方法。持续复合法的主要特点是动员不间断地连续训练一段时间,速度或匀速或变速,负荷的时间通常应不少于10分钟。负荷强度心率指标平均为160次∕分钟左右。
持续负荷法的训练手段:
1. 定时跑。在田径场、公路、公园或树林中进行10—2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定时跑。
2. 变速跑。在田径场进行,在周围景致好的地方进行变速训练效果会更好。快跑段慢跑段距离和强度应根据任务要求决定。一般常以400米、600米、800米、1000米等段落进行。一般要求心率控制在160次∕分钟左右,慢跑段心率恢复到120次∕分钟以下。 3. 越野跑。在公路、树林、公园、草地、山坡等场地进行。跑的距离一般在4000米以上,多则可达10000—20000米。时间一般可定在20—25分钟以上。
4. 法特来克跑。在田径场、越野、公路上进行。它是自由变速越野跑或越野性游戏。持续时间40分钟左右,也可以更长时间。
(二)间歇练习法
间歇练习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训练者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间歇练习法的特点是:练习时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70-180次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每次课练习的组数次数须因人而异。
间歇练习法的训练手段:
1.原地间歇高抬腿跑。原地做快速高抬腿练习。如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每组10秒、20秒、30秒、1分钟快速高抬腿练习,要求越快越好;如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1分钟练习或120–150次为一组练习。
2.间歇进行间跑。行进间的距离根据学生水平而定,计时进行。
(三)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是指练习者在一定的顺序安排的站内重复进行一定的练习,并完成规定的训练任务量的一种训练方法。循环练习的内容组织需要根据练习设想,根据训练的目标而定,同时根据“渐进负荷”或者“递增负荷”的原则安排训练,负荷强度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并且总要适应新的训练状态。运用循环练习法可有效地提高练习情绪和积极性;可以合理地增大运动训练过程的练习密度。循环练习法应遵循以下几点:各练习站要有机联系,各个练习站负荷强度相对较低,各组循环内各站点之间无明显中断,一次循环的持续负荷时间较长,负荷强度高低交替搭配进行。
下面用就循环练习法的训练手段举例如下:
第一站点:连续跳过三个跳箱,可向前跳或向后跳,也可穿铅或沙背心跳。
第二站点:仰卧两头起20–30次,动作时手脚要相互打尖。
第三站点;跨步跳,动作时两臂积极摆动,摆动时腿的膝部要尽量抬高。
第四站点:双手扶助木,肩负一同伴单脚登上小跳箱、换脚作。因情况而定可以适当增加跳箱高度或负重的总量进行训练。但切忌强度过大,以免造成训练者骨质损伤或变形!
第五站点:原地双脚跳绳。跳绳的时间一般持续2分钟即可。
第六站点:负重走。肩负杠铃或沙袋,连续低姿势走100–300米,强度80%左右。需注意的是负重练习耐力素质的时候,负重物体通常情况下不要超过练习者身体重量的1∕2。
第七站点:收腹跳。要求跳起后双脚要屈膝且尽量贴近胸部。
四、训练耐力素质应注意的事项
(一)高效能的恢复与营养系统
恢复是运动训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恢复与负荷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健康状况下没有负荷就没有疲劳,也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也就没有提高。耐力素质训练时间长消化能量就会增多,所以训练后就应采取积极的手段来促进机体的恢复。因此,此种情况下应科学地安排训练与恢复,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运动后要广泛积极的运用医学的、生物学的、心理学的教育恢复手段,促进恢复过程的加速进行。当前重要的采取措施,建立高效能的恢复与营养保障系统,使疲劳的肌肉以及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放松,为下次练习创造良好的内在条件,加速提高练习者的耐力素质。
(二)要多种练习方式相结合
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练习时间、练习场景等以提高练习者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在抓好有氧训练的基础上,不可忽视无氧运动耐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具体的训练中要注重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之间的促进关系,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比例安排。具体可根据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三)加强指导和建立有力的监督
由于耐力素質训练运动时间长,运动负荷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大。负荷不当则常常会逃至局部乃至整个机体机能紊乱,所以老师应加强对运动训练的科学指导与强有力的监督,使之能行之有效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和训练效果。
五、结论
耐力素质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当前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耐力素质教育和加强不得不进行思考,学生耐力素质的锻炼已迫在眉睫。另外,学校体育教育对终生体育锻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发展国民健身运动中尤其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 喻伯海,朱立艳,余洲.耐力训练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4):53-54.
[2] 邓罗平.三种不同耐力训练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08(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