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要构建起轻松、和谐的环境就必须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两个条件。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们在老师的课堂上感到轻松和自由呢?不妨先从“难得糊涂”做起。
【关键词】难得糊涂、明白、空间
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之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都希望构建出自己轻松、和谐的课堂模式,让师生能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共同进步,让学生们的人性能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但如何才能创建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构建起轻松、和谐的环境就必须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两个条件。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们在老师的课堂上感到轻松和自由呢?不妨先从“难得糊涂”做起。接下来我就用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三个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这个“难得糊涂”。
例如:语文课堂上学习六年级课文“商鞅南门立木”,老师提问:1、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你对他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老师写好问题后面带微笑,目光炯炯地看着学生,等待着大家踊跃发言,可是情况往往不那么踊跃,三、四个胆大的语文特长生发了言,接着班里的调皮生发了几句笑言,然后教室里闪烁着一双双似倾听、似思索又似默然的眼睛,他(她)们不准备发言、不敢发言、没有思考,他们在等待别的同学发言,在等待老师说出答案,怎么办?这里就是课堂效果好坏的临界点,该怎么办?往下进一步诱导,听者、听进去者不能增加,等待着仍然耐心等待,显然正常进展下去路艰辛呀!该怎么办?此时此刻老师就不要在面带自信的笑容了。老师应该满脸疑惑,说自己也不太明白,说出和大多数学生一样的疑惑,让自己的疑惑和学生的疑惑做在同一根板凳上,此时共鸣出现了,没有距离了。学生一看老师也不太明白,胆子大了,所有人一下子主动起来了。气氛活跃起来了,因为老师也不太明白,我们回答不错了,这样多么好啊!学生因为老师那儿永远存着正确的答案,而永远的不自信,永远不喜欢回答问题,这样多么可叹啊!老师装作不会,给学生们留下多么广阔的空间,这么一大班学生就需要这么一个大的空间,思考的力量永远比准确的答案更值得珍惜。
例二:我的女儿小学二年级。傍晚,屋里亮灯,不太情愿地做着数学作业。“爸,这道题我不会做。”我在忙,妻子过去。大声地问:“你把题读了几遍?再把题读两遍。”于是女儿就敷衍了事得把题读了两遍。妻子接着就开始大声反复地向女儿发问,女儿害怕得呆若小鸡。最终妻子把书摔了,女儿也给讲哭了。多么悲痛得结局。为什么呢?我被派上了“战场”,我来收拾残局。装吧,放着明白装糊涂吧!我先把妻子批评了一通;把女儿表扬了一通,女儿带着泪花笑了,妻子也笑了,女儿开始骄傲地读题,我开始装糊涂和女儿趴在一起点点指指,女儿很自信,很主动,思维很活跃的把题搞定了,最后又跑去跟妈妈说:“爸爸还没有我聪明”。
例三:例三说我自己,一名小学校的普通教师。一个暑假中去参加学习,学习的地点在市里一个有名学校的大厅中。讲课的是一些成功的专家,台上坐着专家,台下坐着二百多名从各地赶来的教师。专家在这里成为教师;台下的我们在这里是学习的学生。学生一见老师,有一小部分胆大的、学习好的占住老师面前的两排座位。大多学生尽量向后坐,因为专家经常挑前面的学生配合讲解、实验,所以后面座无虚席,前面寥寥无几。在专家面前,很多老师选择了听或者看,而不敢去参与,因为人家是专家,我们也害怕说不好,因为是专家而胆怯紧张,不能有效的思考。结果,事发突然,后几排成了提问的重点,我也被迫和几位老师走上了大讲台,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学习小组,小组里几位老师像刚上学的学生一样紧张,我们蹑手蹑脚,思维混乱的配合专家完成了二十五分钟的课堂测试。后来想起那次小经历,我明白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感受,他们太需要一个轻松的课堂,一个“难得糊涂”的教师。在这两个条件下,他们的大脑才能像加了润滑油一样高效地运转。
多么可贵的“难得糊涂”,因为“难得糊涂”却留出了空间、时间,唤起了学生们的主动性,让学习散出了味道。
作者:汪学智 单位:洛阳市洛龙区第二十一小学
单位地址:洛阳市洛龙区丰李镇丰李村小学
【关键词】难得糊涂、明白、空间
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之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都希望构建出自己轻松、和谐的课堂模式,让师生能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共同进步,让学生们的人性能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但如何才能创建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构建起轻松、和谐的环境就必须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两个条件。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们在老师的课堂上感到轻松和自由呢?不妨先从“难得糊涂”做起。接下来我就用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三个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这个“难得糊涂”。
例如:语文课堂上学习六年级课文“商鞅南门立木”,老师提问:1、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你对他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老师写好问题后面带微笑,目光炯炯地看着学生,等待着大家踊跃发言,可是情况往往不那么踊跃,三、四个胆大的语文特长生发了言,接着班里的调皮生发了几句笑言,然后教室里闪烁着一双双似倾听、似思索又似默然的眼睛,他(她)们不准备发言、不敢发言、没有思考,他们在等待别的同学发言,在等待老师说出答案,怎么办?这里就是课堂效果好坏的临界点,该怎么办?往下进一步诱导,听者、听进去者不能增加,等待着仍然耐心等待,显然正常进展下去路艰辛呀!该怎么办?此时此刻老师就不要在面带自信的笑容了。老师应该满脸疑惑,说自己也不太明白,说出和大多数学生一样的疑惑,让自己的疑惑和学生的疑惑做在同一根板凳上,此时共鸣出现了,没有距离了。学生一看老师也不太明白,胆子大了,所有人一下子主动起来了。气氛活跃起来了,因为老师也不太明白,我们回答不错了,这样多么好啊!学生因为老师那儿永远存着正确的答案,而永远的不自信,永远不喜欢回答问题,这样多么可叹啊!老师装作不会,给学生们留下多么广阔的空间,这么一大班学生就需要这么一个大的空间,思考的力量永远比准确的答案更值得珍惜。
例二:我的女儿小学二年级。傍晚,屋里亮灯,不太情愿地做着数学作业。“爸,这道题我不会做。”我在忙,妻子过去。大声地问:“你把题读了几遍?再把题读两遍。”于是女儿就敷衍了事得把题读了两遍。妻子接着就开始大声反复地向女儿发问,女儿害怕得呆若小鸡。最终妻子把书摔了,女儿也给讲哭了。多么悲痛得结局。为什么呢?我被派上了“战场”,我来收拾残局。装吧,放着明白装糊涂吧!我先把妻子批评了一通;把女儿表扬了一通,女儿带着泪花笑了,妻子也笑了,女儿开始骄傲地读题,我开始装糊涂和女儿趴在一起点点指指,女儿很自信,很主动,思维很活跃的把题搞定了,最后又跑去跟妈妈说:“爸爸还没有我聪明”。
例三:例三说我自己,一名小学校的普通教师。一个暑假中去参加学习,学习的地点在市里一个有名学校的大厅中。讲课的是一些成功的专家,台上坐着专家,台下坐着二百多名从各地赶来的教师。专家在这里成为教师;台下的我们在这里是学习的学生。学生一见老师,有一小部分胆大的、学习好的占住老师面前的两排座位。大多学生尽量向后坐,因为专家经常挑前面的学生配合讲解、实验,所以后面座无虚席,前面寥寥无几。在专家面前,很多老师选择了听或者看,而不敢去参与,因为人家是专家,我们也害怕说不好,因为是专家而胆怯紧张,不能有效的思考。结果,事发突然,后几排成了提问的重点,我也被迫和几位老师走上了大讲台,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学习小组,小组里几位老师像刚上学的学生一样紧张,我们蹑手蹑脚,思维混乱的配合专家完成了二十五分钟的课堂测试。后来想起那次小经历,我明白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感受,他们太需要一个轻松的课堂,一个“难得糊涂”的教师。在这两个条件下,他们的大脑才能像加了润滑油一样高效地运转。
多么可贵的“难得糊涂”,因为“难得糊涂”却留出了空间、时间,唤起了学生们的主动性,让学习散出了味道。
作者:汪学智 单位:洛阳市洛龙区第二十一小学
单位地址:洛阳市洛龙区丰李镇丰李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