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职语文课不再是专业课的“附属品”和“服务者”,中职语文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与中职专业课形成了一种相互融通和配合的关系,这对于深化中职教育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国家需要的特殊人才意义非凡。这种融合和贯通还重新定义了公共基础课对于专业课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对公共基础课的理性认识,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次重要机遇。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涉农专业课;融通视角
引言:
教育部对于如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出过重要文件,其中指出要发挥人文学科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独有优势,促进公共基础课与中职专业课之间的融通和配合,提高学生包括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水平。这就使得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地位发生了改变。这篇文章将以中职语文课与涉农专业课为例,探究中职文化课与中职专业课之间融合贯通的条件与意义,并未这种融合提供可行方法。
一、中职语文课与涉农专业课的现状分析
(一) 中职语文课程未得到应有重视
中职语文课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并不像专业课那样受教学目标驱动,也没有特定流程,语文对人的培养,体现在一个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过程中。而现代中职语文课的教学比重往往受到中职专业课的压榨,中职语文课时间被占用的情况比比皆是,有些中职学校里,语文课一周才只有寥寥两节。这主要源于中职类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没有形成清晰认知,导致语文课一让再让,地位岌岌可危。而语文教育的缺失,势必影响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生在将来虽然要从事专业服务,但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人文知识积累,需要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支持。其次,中职语文教材不足,贴近中职生生活的内容匮乏。这也直接導致了中职学生对语文课程不够重视,并缺乏学习动力和热情。
(二)涉农专业课趋于流程化教学
涉农专业包括兽医专业、动物防疫检疫专业、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物无公害栽培与经营管理专业、农业机械应用与维修专业、花卉技术与经营管理专业、宠物养护专业、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乡村综合管理专业等9个专业。在涉农专业课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往往照本宣科,对着专业教材诵读以进行理论教学。这就导致课程苍白无力、呆板无趣。多数中职教育学校往往遵循着一套教学流程,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实践、教师反馈等步骤。学生认为专业课枯燥乏味,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乐趣。而长此以往,中职专业课教学往往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最基本的原动力,而专业技术的培养也无法发挥最大作用,学生对技术的学习呈现模棱两可、应付了事的状态。
二、从融通视角看中职语文课与涉农专业课
(一)中职语文课的课程性质进行重新定位
中职语文课长期以来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观念根深蒂固,从融通视角看中职语文课与涉农专业课,首先要对公共基础课进行重新定位。语文课程作为提高学生人文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书面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学生在之后的涉农工作中,也需要合格的礼仪与职业素养以及创新能力,重视中学语文课,将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有裨益。中职学校不应把语文课再当作可有可无之物,而应悉心钻研语文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喜欢上语文,重视语文学习对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中职课程体系的系统要求
融通在教育教学领域,指的是事物之间的融会贯通。中职语文课与涉农专业课之间的融会贯通指这两者需要相互沟通,彼此融合以达到一个融洽相处、相辅相成的程度与状态。中职课程体系中,中职语文课和涉农专业课是两个不同的要素,而这两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中职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其中两个重要的子系统是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根据系统论的原理与要求,要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要充分调动不同要素的能量,使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职语文课和涉农专业课不应该是针锋相对、互相倾轧的关系,思考如何让语文元素渗透涉农专业课与如何让专业课程融入人文教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要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联系,语文课程内容与涉农专业岗位需求相对应,语文教师需要与涉农专业教师互相学习。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目标应该与涉农专业相互对应,具有专业针对性和普遍适用性。学生的所学所知应与涉农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需求实现严密对接。一方面语文课教师要积极融入涉农专业建设改革中去,使语文课程在涉农专业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三)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我国是农业大国,涉农专业所培养的社会人才应该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高要求。涉农专业从业者应该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的涉农专业知识,掌握涉农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技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能从事诸如宠物医生、动物防疫检查人员、园林设计师、无公害栽培管理师,农业机械维修人员等专业工作,还应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同时胜任生产、服务和管理工作。语文教学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努力寻找和建立联系,比如,在进行语文教材的选择时,可以首先选择那些与农业相关的文章、诗歌让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在之后工作生涯中的职业幸福感和使命感。这对实现中职语文课和涉农专业课融通机制也将成效显著。
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课教学中,以培养涉农专业人才为导向和目标可以对中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中职语文课屡被轻视,涉农专业课枯燥乏味,往往令学生望而却步。如何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课的学习动力,做好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融通与配合,这会带给中职教育工作者崭新的契机和实践机遇。
参考文献:
[1]蔡斐斐.中职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融通机制的研究——以语文课和旅游专业课融通为例[J].高考,2019(15):278.
[2]蔡斐斐.中职语文课与旅游专业课融通机制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9(04):42-43.
作者简介:黄玲玲 出生年月:1979.12.25 性别:女 民族:汉 学历:大学本科 职位:讲师9级,校语文教研组长 研究方向: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的融通与整合。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涉农专业课;融通视角
引言:
教育部对于如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出过重要文件,其中指出要发挥人文学科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独有优势,促进公共基础课与中职专业课之间的融通和配合,提高学生包括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水平。这就使得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地位发生了改变。这篇文章将以中职语文课与涉农专业课为例,探究中职文化课与中职专业课之间融合贯通的条件与意义,并未这种融合提供可行方法。
一、中职语文课与涉农专业课的现状分析
(一) 中职语文课程未得到应有重视
中职语文课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并不像专业课那样受教学目标驱动,也没有特定流程,语文对人的培养,体现在一个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过程中。而现代中职语文课的教学比重往往受到中职专业课的压榨,中职语文课时间被占用的情况比比皆是,有些中职学校里,语文课一周才只有寥寥两节。这主要源于中职类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没有形成清晰认知,导致语文课一让再让,地位岌岌可危。而语文教育的缺失,势必影响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生在将来虽然要从事专业服务,但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人文知识积累,需要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支持。其次,中职语文教材不足,贴近中职生生活的内容匮乏。这也直接導致了中职学生对语文课程不够重视,并缺乏学习动力和热情。
(二)涉农专业课趋于流程化教学
涉农专业包括兽医专业、动物防疫检疫专业、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物无公害栽培与经营管理专业、农业机械应用与维修专业、花卉技术与经营管理专业、宠物养护专业、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乡村综合管理专业等9个专业。在涉农专业课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往往照本宣科,对着专业教材诵读以进行理论教学。这就导致课程苍白无力、呆板无趣。多数中职教育学校往往遵循着一套教学流程,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实践、教师反馈等步骤。学生认为专业课枯燥乏味,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乐趣。而长此以往,中职专业课教学往往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最基本的原动力,而专业技术的培养也无法发挥最大作用,学生对技术的学习呈现模棱两可、应付了事的状态。
二、从融通视角看中职语文课与涉农专业课
(一)中职语文课的课程性质进行重新定位
中职语文课长期以来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观念根深蒂固,从融通视角看中职语文课与涉农专业课,首先要对公共基础课进行重新定位。语文课程作为提高学生人文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书面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学生在之后的涉农工作中,也需要合格的礼仪与职业素养以及创新能力,重视中学语文课,将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有裨益。中职学校不应把语文课再当作可有可无之物,而应悉心钻研语文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喜欢上语文,重视语文学习对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中职课程体系的系统要求
融通在教育教学领域,指的是事物之间的融会贯通。中职语文课与涉农专业课之间的融会贯通指这两者需要相互沟通,彼此融合以达到一个融洽相处、相辅相成的程度与状态。中职课程体系中,中职语文课和涉农专业课是两个不同的要素,而这两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中职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其中两个重要的子系统是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根据系统论的原理与要求,要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要充分调动不同要素的能量,使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职语文课和涉农专业课不应该是针锋相对、互相倾轧的关系,思考如何让语文元素渗透涉农专业课与如何让专业课程融入人文教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要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联系,语文课程内容与涉农专业岗位需求相对应,语文教师需要与涉农专业教师互相学习。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目标应该与涉农专业相互对应,具有专业针对性和普遍适用性。学生的所学所知应与涉农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需求实现严密对接。一方面语文课教师要积极融入涉农专业建设改革中去,使语文课程在涉农专业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三)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我国是农业大国,涉农专业所培养的社会人才应该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高要求。涉农专业从业者应该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的涉农专业知识,掌握涉农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技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能从事诸如宠物医生、动物防疫检查人员、园林设计师、无公害栽培管理师,农业机械维修人员等专业工作,还应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同时胜任生产、服务和管理工作。语文教学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努力寻找和建立联系,比如,在进行语文教材的选择时,可以首先选择那些与农业相关的文章、诗歌让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在之后工作生涯中的职业幸福感和使命感。这对实现中职语文课和涉农专业课融通机制也将成效显著。
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课教学中,以培养涉农专业人才为导向和目标可以对中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中职语文课屡被轻视,涉农专业课枯燥乏味,往往令学生望而却步。如何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课的学习动力,做好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融通与配合,这会带给中职教育工作者崭新的契机和实践机遇。
参考文献:
[1]蔡斐斐.中职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融通机制的研究——以语文课和旅游专业课融通为例[J].高考,2019(15):278.
[2]蔡斐斐.中职语文课与旅游专业课融通机制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9(04):42-43.
作者简介:黄玲玲 出生年月:1979.12.25 性别:女 民族:汉 学历:大学本科 职位:讲师9级,校语文教研组长 研究方向: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的融通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