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回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往往是我们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作文,但学生写出的文章却总给人内容空洞、情感虚假的感觉,追其原因是学生个体作为写作主体的迷失和作为教学主体的迷失。新课标倡导个性化写作、有创意的写作,为此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128
21世纪需要个性健康的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如果说“能读会写”是语文课最为核心任务的精要概括的话,那么,作文是管“会写”这一块的,它恰是语文课的“半壁江山”。曾有一位专家说过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要想写得好,“自由”(心灵自由、笔墨自由),“个性”(即主体“自我”的鲜明、独特),以及笔随心转的精妙文字“表现力”等,都是不可少的。而目前,我们手头的学生作文缺乏创新、个性、特色。雷同、平庸、应付之作不少;写作,作为一项复杂的心智劳动,本应成为培养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但现实的情形却令人尴尬。传统模式的症结在那儿呢?笔者认为,旧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意中压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忽略了学生这个创作主体在写作各个环节中独立的、积极的作用。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在作文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如何使作文教学形式既生动灵活又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水平的作用,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探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
1. 树立知、情、意、行多方培养的观念。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当代我国小学作文教学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小学生道德品德素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低蕴的流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小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而且必须重视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要广辟途径,拓展小学生的个性发挥空间,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从内心出发愿意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2.树立以小学生为主体,发挥小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观念。小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小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写作教学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写作多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命题,终于教师的批改,根本没有小学生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久而久之,小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写出的文章自然是“套、抄、编、造”,没有个性。所以,要使文章写得好,关键是还小学生以主体地位。每个小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接触的事物,对生活的感触、经验等各不相同,写作就要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赋予小学生多元选择写作内容的权利。
二、注重生活体验,创造快乐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必须要解决积累问题。
1. 享受生活
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沉积学生的爱国情愫;竞争激烈的校园运动会,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精彩纷呈的艺术节,展示孩子们优美的舞姿和高亢的童声;趣味浓郁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快乐作文提供最原始的积累。所以,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坚持每周一检查、一交流、一评比,让同学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拓展知识面,获得更丰富的素材积累。
另外,家是一个人的情感归宿,家庭亲情是永不褪色的话题,家庭生活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流,参与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体验,并主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就能把“包粽子”“吃月饼”等写得细腻而富有童趣,习作就会充满生活的气息,流露孩子率真的心灵。
2. 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注社会现象,体验社会发展,激发写作欲望。例如,笔者动员学生给汶川灾区献爱心,并且给灾区的孩子写一封信,唤起他们对灾区人们的关爱之情;笔者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让学生体验人间真情和大爱无疆的场景;笔者让孩子们观察城市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等这些,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感情。
3. 引进自然生活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它不仅属于画家,更属于小学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我与小树一起成长”“我给小鸟做个窝”等活动,使学生细致地观察自然美景,细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景诱情发,情由景生,学生带着“出笼小鸟”般的愉悦,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便跃然纸上。
三、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笔者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多点开放,少点束缚。让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尽情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吧!这样,学生的心情将会更愉悦、表达更生动、思维也会更活跃。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二小学 342800)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128
21世纪需要个性健康的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如果说“能读会写”是语文课最为核心任务的精要概括的话,那么,作文是管“会写”这一块的,它恰是语文课的“半壁江山”。曾有一位专家说过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要想写得好,“自由”(心灵自由、笔墨自由),“个性”(即主体“自我”的鲜明、独特),以及笔随心转的精妙文字“表现力”等,都是不可少的。而目前,我们手头的学生作文缺乏创新、个性、特色。雷同、平庸、应付之作不少;写作,作为一项复杂的心智劳动,本应成为培养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但现实的情形却令人尴尬。传统模式的症结在那儿呢?笔者认为,旧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意中压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忽略了学生这个创作主体在写作各个环节中独立的、积极的作用。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在作文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如何使作文教学形式既生动灵活又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水平的作用,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探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
1. 树立知、情、意、行多方培养的观念。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当代我国小学作文教学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小学生道德品德素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低蕴的流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小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而且必须重视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要广辟途径,拓展小学生的个性发挥空间,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从内心出发愿意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2.树立以小学生为主体,发挥小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观念。小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小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写作教学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写作多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命题,终于教师的批改,根本没有小学生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久而久之,小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写出的文章自然是“套、抄、编、造”,没有个性。所以,要使文章写得好,关键是还小学生以主体地位。每个小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接触的事物,对生活的感触、经验等各不相同,写作就要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赋予小学生多元选择写作内容的权利。
二、注重生活体验,创造快乐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必须要解决积累问题。
1. 享受生活
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沉积学生的爱国情愫;竞争激烈的校园运动会,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精彩纷呈的艺术节,展示孩子们优美的舞姿和高亢的童声;趣味浓郁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快乐作文提供最原始的积累。所以,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坚持每周一检查、一交流、一评比,让同学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拓展知识面,获得更丰富的素材积累。
另外,家是一个人的情感归宿,家庭亲情是永不褪色的话题,家庭生活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流,参与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体验,并主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就能把“包粽子”“吃月饼”等写得细腻而富有童趣,习作就会充满生活的气息,流露孩子率真的心灵。
2. 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注社会现象,体验社会发展,激发写作欲望。例如,笔者动员学生给汶川灾区献爱心,并且给灾区的孩子写一封信,唤起他们对灾区人们的关爱之情;笔者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让学生体验人间真情和大爱无疆的场景;笔者让孩子们观察城市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等这些,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感情。
3. 引进自然生活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它不仅属于画家,更属于小学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我与小树一起成长”“我给小鸟做个窝”等活动,使学生细致地观察自然美景,细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景诱情发,情由景生,学生带着“出笼小鸟”般的愉悦,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便跃然纸上。
三、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笔者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多点开放,少点束缚。让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尽情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吧!这样,学生的心情将会更愉悦、表达更生动、思维也会更活跃。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二小学 34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