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界科技、经济水平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国家、企业、个人。计算机接口技术是为了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对于计算机整体未来发展趋势来说,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计算机接口技术的种类、特点以及应用方式进行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接口;应用设计研究;特点
通过计算机设备中的重要连接点,将两个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最终信息传输的目的,就是计算机接口。计算机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接口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接口具备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选择相应类型的接口以及连接方式。
一、计算机接口类型、特点、应用
1.COM串行接口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的COM串行接口共有两个,COM串行接口为实现MODEM等设备接口的数据信息传输,这两种接口在中段号以及地质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两个接口分别为COM1与COM2,后者比前者在传输响应方面更具有优先权。
2.PS/2接口
该计算机接口的类型的应用十分普遍,一般情形下,在鼠标或是键盘链接计算机时,更为普遍。结合DIN连接器的本身特质,载气中所包含的全部脚,有四个传输脚发挥重要作用,意义非凡,能够管理电源和数据传输,专注于信息、时钟传输的及时性。
3.LDE接口
对比该计算机接口类型,具体在传输速率方面有所建树,LDE接口可以表现出高速的传输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借助计算机主办和硬盘的模式要求,满足UDMA/66的限定。也就是说,对于计算机数据传输,专注于硬盘软线的使用,严格按照插头链接的基本顺序完成关联,严格遵守规范,否则有可能会因为连接不当,最终直接对传输速率产生限制,不能与LDE接口的传输要求相匹配。
4.LPT并行接口
通常情况下,打印机或者设备扫描仪等设备会利用LPT接口进行连接,通常会采用25脚接头。按照工作模式可以将LPT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SPP标准模式,该工作模式应用的限制较少,可以被很多设备类型所使用,通常被认定为默认模式,通用性效果显著。依据半双工单向传输方式完成数据传递,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不过也具备一定的缺陷,传输时间较长;其二,EPP增强型模式,通过应用半双工双向的方式完成数据传输,其数据传输速率很快,目前很多外用设备会采用EPP增强型工作模式;其三,ECP扩充型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的传输方式是双向双工数据传输,传输速率相对来说更高,而且通过合理的BIOS设置,契合外部设备的模式设定。
5.USB接口
USB接口能够支持大量外部设备,这种接口在日常文件传输方面更加灵活便捷,而且传输效率很高,能够对其进行单独供电。
二、计算机接口连接
1.串、并接口连接
通常情况下,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实验室中,需要多台计算机同时运行,从而保障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的精确化程度。对于多台计算机使用,具体的链接方式就是借助电缆完成,将接口处相关联,保障多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互换,更好的达成计算机通讯的目的。例如,现在有两台计算机,设定计算机编号为A和B,通过电缆关联两台计算机,A计算机采用串行接口方式,而B采用并行接口,这样一来,当A计算机获取数据时,將所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b计算机中,也就代表a计算机不仅仅是传输数据,也能发送信息。在这两台计算机准备进行传输工作时,两台计算机之间信号相通。不过应用这种方式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计算机安装的协议必须统一。
2.红外线传输接口连接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计算机主板常用的接口插脚是红外线传输,却缺少红外线接收装置。对于红外线收发器包含两个收发器,内置的红外线收发器需要将红外线信号收发器的接口与主板相连,插头之间的插脚是正确链接的,而红外线外置收发器则与之不同,只需要关联COM接口,就能发挥效用。当计算机内红外线合理安装后,针对但对的管理菜单,完成规格设置,预先设定BIOS主板,相关内容选择Enable。还有就是明确COM2接口作用,设定为红外线传输接口。当重新启动该计算机时,可以快速高效的完成硬件搜索,更加便捷的建立新的连接,依据指定位置处理光盘内容,系统内将主动完成“红外线信号传输协议”安装。在这之后的步骤就是进入电脑界面,新增“红外线”选项修改,重新认证计算机名称,圆满完成红外线传输接口安装过程。
在上述全部工作完成之后,调整两台具有相关功能的计算机,设定合理的间隔距离,确保两台计算机中间差距控制在2米之内,维持计算机红外线发送接口在同一高度,斜角偏差数值在30度之内。关注提示音,当感知提示音后,可以认定两台计算机已经关联成功。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数据传输以及计算机通讯,需要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现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愈发多样化,接口技术的应用更加宽泛,粗略的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计算机串、并连接方式,还有红外线传输接口方式。这两种链接方式存在本质不同,需要依据使用条件进行合理应用,针对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接口,科学的看待多样化特点,终将表现出高质量应用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喜威.(2019). 计算机接口技术特点及其应用设计分析.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000(003),P.114-114.
[2]杨淼生.(2021). 分析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2017-5),34-35.
[3]许雪林. "微机原理接口技术仿真实验平台设计及应用." 福建电脑 v.36.04(2020):89-91.
【关键词】计算机接口;应用设计研究;特点
通过计算机设备中的重要连接点,将两个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最终信息传输的目的,就是计算机接口。计算机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接口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接口具备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选择相应类型的接口以及连接方式。
一、计算机接口类型、特点、应用
1.COM串行接口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的COM串行接口共有两个,COM串行接口为实现MODEM等设备接口的数据信息传输,这两种接口在中段号以及地质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两个接口分别为COM1与COM2,后者比前者在传输响应方面更具有优先权。
2.PS/2接口
该计算机接口的类型的应用十分普遍,一般情形下,在鼠标或是键盘链接计算机时,更为普遍。结合DIN连接器的本身特质,载气中所包含的全部脚,有四个传输脚发挥重要作用,意义非凡,能够管理电源和数据传输,专注于信息、时钟传输的及时性。
3.LDE接口
对比该计算机接口类型,具体在传输速率方面有所建树,LDE接口可以表现出高速的传输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借助计算机主办和硬盘的模式要求,满足UDMA/66的限定。也就是说,对于计算机数据传输,专注于硬盘软线的使用,严格按照插头链接的基本顺序完成关联,严格遵守规范,否则有可能会因为连接不当,最终直接对传输速率产生限制,不能与LDE接口的传输要求相匹配。
4.LPT并行接口
通常情况下,打印机或者设备扫描仪等设备会利用LPT接口进行连接,通常会采用25脚接头。按照工作模式可以将LPT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SPP标准模式,该工作模式应用的限制较少,可以被很多设备类型所使用,通常被认定为默认模式,通用性效果显著。依据半双工单向传输方式完成数据传递,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不过也具备一定的缺陷,传输时间较长;其二,EPP增强型模式,通过应用半双工双向的方式完成数据传输,其数据传输速率很快,目前很多外用设备会采用EPP增强型工作模式;其三,ECP扩充型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的传输方式是双向双工数据传输,传输速率相对来说更高,而且通过合理的BIOS设置,契合外部设备的模式设定。
5.USB接口
USB接口能够支持大量外部设备,这种接口在日常文件传输方面更加灵活便捷,而且传输效率很高,能够对其进行单独供电。
二、计算机接口连接
1.串、并接口连接
通常情况下,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实验室中,需要多台计算机同时运行,从而保障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的精确化程度。对于多台计算机使用,具体的链接方式就是借助电缆完成,将接口处相关联,保障多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互换,更好的达成计算机通讯的目的。例如,现在有两台计算机,设定计算机编号为A和B,通过电缆关联两台计算机,A计算机采用串行接口方式,而B采用并行接口,这样一来,当A计算机获取数据时,將所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b计算机中,也就代表a计算机不仅仅是传输数据,也能发送信息。在这两台计算机准备进行传输工作时,两台计算机之间信号相通。不过应用这种方式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计算机安装的协议必须统一。
2.红外线传输接口连接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计算机主板常用的接口插脚是红外线传输,却缺少红外线接收装置。对于红外线收发器包含两个收发器,内置的红外线收发器需要将红外线信号收发器的接口与主板相连,插头之间的插脚是正确链接的,而红外线外置收发器则与之不同,只需要关联COM接口,就能发挥效用。当计算机内红外线合理安装后,针对但对的管理菜单,完成规格设置,预先设定BIOS主板,相关内容选择Enable。还有就是明确COM2接口作用,设定为红外线传输接口。当重新启动该计算机时,可以快速高效的完成硬件搜索,更加便捷的建立新的连接,依据指定位置处理光盘内容,系统内将主动完成“红外线信号传输协议”安装。在这之后的步骤就是进入电脑界面,新增“红外线”选项修改,重新认证计算机名称,圆满完成红外线传输接口安装过程。
在上述全部工作完成之后,调整两台具有相关功能的计算机,设定合理的间隔距离,确保两台计算机中间差距控制在2米之内,维持计算机红外线发送接口在同一高度,斜角偏差数值在30度之内。关注提示音,当感知提示音后,可以认定两台计算机已经关联成功。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数据传输以及计算机通讯,需要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现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愈发多样化,接口技术的应用更加宽泛,粗略的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计算机串、并连接方式,还有红外线传输接口方式。这两种链接方式存在本质不同,需要依据使用条件进行合理应用,针对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接口,科学的看待多样化特点,终将表现出高质量应用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喜威.(2019). 计算机接口技术特点及其应用设计分析.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000(003),P.114-114.
[2]杨淼生.(2021). 分析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2017-5),34-35.
[3]许雪林. "微机原理接口技术仿真实验平台设计及应用." 福建电脑 v.36.04(2020):89-91.